汉末之最强争锋
字体: 16 + -

第165章 白马银枪

    此时在常山真定,有如此多的人马,除了张燕,还能有谁?

    张燕,原名褚燕。

    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褚燕聚集乡中少年为盗,于山水间转战出击,及回,部曲已达万人。

    中平二年(185年),与张牛角合兵一处。褚燕推举张牛角为首领,进兵攻打瘿陶。

    张牛角中流矢而死。临死之前,令部下尊奉褚燕为首领。

    张牛角死后,众人尊张遗命,拥戴褚燕为首领,褚燕遂改姓张,唤作张燕。

    张燕身轻如燕、骁勇善战,军中皆称之为“飞燕”。

    后不断壮大,与常山、赵郡、中山、上党、河内等地叛匪互相联络,叛匪中的小头领孙轻、王当等人,都带着部众归附其麾下,张燕部曲发展到近百万人,号称“黑山军”。

    黄河以北各郡、县都受到侵扰,朝廷却无力派兵围剿。

    初平二年(191年),袁绍与公孙瓒争夺冀州,张燕派部将杜长等人带兵帮助公孙瓒,被袁绍击败,手下部众减少不少。

    初平四年(193年),袁绍剿灭境内黑山军,后联合吕布与张燕的主力在常山展开激战。

    当时张燕拥有精兵数万人,战马数千匹。双方一连战了十余日,张燕军死伤虽多,袁绍军也感到疲惫,于是双方各自撤退。

    此时,张燕军盘踞常山郡,尚且带领上万精兵,大将尚有四营屠各、雁门乌桓、孙轻、王当、杜长等,四处劫掠,胡作非为。

    常山百姓不堪其扰。

    刘瑁与众人到达常山境内,田地荒芜,白骨遍地,路有饥饿之人,村无鸡鸣之声。

    可见袁绍、吕布与张燕黑山军大战,给当地百姓带来的困苦。

    民生凋敝,百姓十无其一。

    饶是这种境况,那袁绍、吕布罪过大矣,朝廷罪过大矣。

    不多时,魏延回报,言说来人正是张飞燕。

    刘瑁道:“既如此,我等前去会会他。”

    甘宁道:“公子,有我等在,你在这里安坐,何必出去冒险?”

    刘瑁道:“无妨。”

    遂令魏延、蒋钦、周泰、刘云、吴凤率领百名青龙卫保护貂蝉及诸位先生,他自领众将出门迎敌。

    那张燕黑压压一片,为首几人,看上去一个比一个凶恶。

    刘瑁知张燕亲自带领之兵,必是黑山军之精锐,久经战阵,不可小觑。

    而张燕身边数将,虽是来自山野,然亦大笑经历过几十仗,非武艺高强之辈,也活不到此时。

    刘瑁知张燕曾经派使者上书朝廷,汉灵帝下旨,封为平难中郎将,受过朝廷官位,故而想劝降。

    尚未说话,张燕果然不亏飞燕之名,纵马杀来。

    刘瑁知这张燕虽猛,然在汉末,顶多也就是个三流之将。

    不要说他亲自出马,就是他帐下何曼,应当也可以将其收拾了。

    许褚讨令出战,刘瑁道:“杀鸡焉用牛刀,何曼听令。”

    那何曼自归到刘瑁帐下,尚无见功之机,此时听到刘瑁喊他,立即令命而出,大战张燕。

    两个人战罢多时,少说也有三十个回合,忽听得一阵喊杀之声,斜刺里冲出一彪人马,直杀向黑山军。

    黑山军回军相迎。

    单见得那冲来一彪人马之中,为首一人,白马银枪,杀入张燕军阵中,一趟过去,数十人倒地不起,收割大好人头,如入无人之境。

    刘瑁见此人如此英勇,有见识吧白马银枪,大喜,于马上欠身喜道:“此必是常山赵子龙也。”

    许褚问:“公子认识他?”

    刘瑁道:“休要多问,众将随我向前,相助子龙,打败黑山军。我等便是为此人而来。”

    众将领命,各自纵马上前,杀将过去。

    刘瑁左边有许褚、太史慈、何曼、徐和,右边有黄忠、甘宁、任夔,八人杀入阵中,直奔赵云身边。

    刘瑁见赵云斩杀黑山军,一杆长枪凌厉无比,心中难以掩饰激动之情,不禁高声喊道:“子龙枪法如神,勇冠天下,当世无双!”

    那赵云听到乱军之中,有人如此关注他,竟还能如此盛赞于他,极为诧异,回敬道:“阁下长枪威猛,出神入化,人间罕有!”

    两个人于乱军之中,一边战斗,一边聊天,宛如闲庭信步,湖中畅游。

    那张燕军虽是精兵,如何抵挡得住这诸多猛将?

    虽有大军数千人,然为首之将不能抵挡,回马逃串,兵败如山倒,也都跟着张燕而去。

    张燕军退去,赵云带领乡中勇士,来见刘瑁。

    刘瑁也集合众将,将赵云接入小院之中。

    “阁下何人也?黑山军为祸一方,汝等数人,实在危险。”赵云道。

    刘瑁不以为意,笑道:“些许黑山贼,不算什么。吾乃汉中刘瑁,字如意,久闻子龙大名,千里迢迢,不避危险,特来相见耳。”

    “汉中如意公子?阁下大名,有所耳闻,只是不甚了解。赵云不过乡中草莽,将军如何知我?”赵云听刘瑁特来见他,似有不解。

    刘瑁道:“赵子龙忠肝义胆,武艺超群,为保乡民,投靠公孙瓒,与袁绍手下名将文丑大战五六十合,不分胜负。如此仁义英雄之人,莫要说千里,便是万里之遥,瑁亦当前来拜见也。”

    赵云见刘瑁身为一方小诸侯,对他竟是如此恭谨有礼,已多了几分好感。

    然若非明主,他是绝不会那么容易投靠的。

    赵云哂笑道:“怕是令将军失望了。赵云虽有几分武艺,然比之于将军手下诸将,自是望尘莫及,且长兄亡故,家中无人照料,无法远行……”

    刘瑁忙抬手阻止赵云,道:“子龙莫要急着如此做出判断,既然尚不了解于我,何不多了解一翻?”

    赵云躬身施礼,道:“便请将军赐教。”

    刘瑁寻思片刻,问道:“将军以为天下群雄,你打我,我打你,不能平定天下,剿灭匪患,为何?”

    赵云摇头,道:“云不知。”

    刘瑁伸出两个指头,言道:“无非‘仁义’二字也。”

    刘瑁说出“仁义”二字,果然令赵云眼前一亮。

    刘瑁又道:“子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民不可欺,士不可制,唯有官怀仁心,君施仁政,方能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百姓揭竿而起,并非百姓之罪,皆为君者为官者之罪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