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之最强争锋
字体: 16 + -

第145章 司马德操

    甘宁、周泰回报过,刘瑁方知其中端的。

    原来甘宁、周泰二将带兵从左路到达葛坡贼大营外,计议直冲贼军大帐,恐贼兵众多,不能取胜。

    于是分兵两路,一路由甘宁领两百五十人,突入营寨,直奔大营,捉拿何仪、黄劭。

    一路由周泰领五十人,直冲后寨储藏火油之处,纵火烧之。

    两人刚刚计议完成,卯时刚到,便听得许褚大军突入营中。

    甘宁、周泰不敢怠慢,各自领兵,分头行事。

    许褚突入葛坡黄巾右营,正是何仪大帐;甘宁突入葛坡黄巾左营,却是黄劭大帐。

    二人奋力向前,正欲捉拿两个贼将。

    葛坡贼大营虽乱,然毕竟有上万人,很快便组织起来,拱卫大营。

    就在许褚、甘宁两路军马陷入重围之时,周泰得手。

    哄一声巨响,火油被烧着,爆炸开来,烟炎张天。

    这回让葛坡贼顿时大乱。

    便在此时,太史慈带兵赶到,看到此种情况,也不用再去后营点燃火油,带兵直在贼营中奔突。

    如此以来,葛坡贼不知虚实,还以为四面受敌,似有千军万马,皆不敢恋战,四散奔逃,作鸟兽散。

    许褚、甘宁可不会忘记二人独斗,皆死死咬住贼首。

    杀到最后,那许褚捉了何仪,甘宁捉了黄劭,众人合兵一处,相视哈哈大笑,这才一同回到坞中。

    刘瑁听说经过,知许褚、甘宁、周泰三人已然解开心结,勿用再劝,自是高兴。

    至于何仪、黄劭两个,本是黄巾贼首,既然众人要走,留之不得,着即下令斩杀。

    这一场偷袭,又得黄巾马匹三百余匹。

    众人在葛坡坞中歇息一日,便令许褚号召族中老幼,皆随众人前往颍川一带轩辕山中暂避乱世。

    众人随行。

    葛坡到颍川轩辕山,七八百里,许褚族人扶老携幼,日行四五十里。

    如此走了半个月,方才到达。

    路上自然不止一次遇到贼匪,然有刘瑁及一干猛将保护,自然无事。

    七月初,刘瑁寻个山清水秀、人迹罕至的清幽之所,将许褚族人安置下来,又在许褚族中选精壮一百余人相随,增加骑兵一百余骑。

    剩余一百匹马匹,刘瑁皆留给许褚族人,令其依靠农耕过活。

    至此,刘瑁帐下除了众位文臣武将,还有青龙卫二百余骑。

    告辞许褚族人,刘瑁向徐庶言明求贤之意。

    徐庶笑道:“公子勿忧,我岂能不知公子心意?想必主公心中已然惦念司马德操了吧?”

    其实,刘瑁心中并未期望能够得到司马徽辅佐,他更想得到的是郭嘉。

    那司马徽虽有识人之才,却不一定有济世之能。

    然徐庶已然说出司马徽来,刘瑁岂肯不接此言?

    再说,即便不能令司马徽相随,相见一面也好。

    遂道:“知我者,元直也。”

    石韬道:“少时,徐元直为人报仇,我救其脱困,被官府捉拿。我等无处可去,逃入阳翟山中,偶遇司马德操。承蒙关照,不但救我等性命,还指点迷津,让我二人逃入襄阳暂避,方才有机会见到主公也。”

    “这么说来,二位定知德操所居之地?”刘瑁忙问。

    两人相视,点头而笑。

    刘瑁一刻等不得,着即让部曲于阳翟一处山坳之中扎下营寨,由魏延为主将,任夔、何曼辅佐,带领青龙卫守护营盘。

    又令人备了厚礼,自带徐庶、石韬、黄忠、许褚、太史慈、甘宁、蒋钦、周泰、刘云、吴凤十人前往司马徽乡中拜访。

    刘瑁等人到得司马徽门外,正听得司马徽弹琴,忽听得琴音高亢,继而琴声停止。

    刘瑁心道:“这文人就爱玩这种玄乎事儿。”

    果然,大门开除处,一人清雅俊朗,笑颜而出,道:“吾正弹琴自娱,忽琴音高亢,想必有英雄窃听!”

    刘瑁急忙深深鞠躬道:“在下一介俗人,搅扰先生清音,死罪!”

    “将军何出此言?有徐元直、石广元二人带路,将军绝非俗人也。请容草堂献茶。”

    司马徽袍袖一摆,让开路来。

    徐庶、石韬皆躬身礼拜,道:“我二人一去几年,未得报偿先生,今特此拜谢也。”

    司马徽摇手不应。

    刘瑁遂令众将于门外相侯,他自领徐庶、石韬随司马徽进入屋中。

    众人寒暄已毕,刘瑁道:“久闻先生大名,今日得拜尊颜,足慰平生也。”

    司马徽道:“好,好。”

    刘瑁怔然,略有尴尬,又道:“先生高义,曾于徐元直、石广元为难之时,不避斧钺,出手相助,瑁替两位先生在此谢过。”

    司马徽眉头微皱,很快又道:“好,好。”

    刘瑁回望徐庶、石韬二人一眼,不知司马徽何意。

    徐庶笑道:“先生真乃奇人也,你这‘好好先生’之美名怕是要留传千古了。”

    “好,好。”司马徽依然如此笑道。

    石韬道:“主公,司马先生便是此番奇人,有话便请直言。”

    刘瑁亦学着司马徽之口气,道:“好,好。”

    众人皆笑。

    刘瑁遂躬身施礼,问道:“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今幸得相遇,先生可愿随我与元直、广元出山,建不世之功乎?”

    司马徽连连摆手,笑道:“吾山野匹夫,不通实务,何敢有此妄想?”

    刘瑁又拜道:“既如此,瑁诚心求教先生,如何方能扫平天下,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

    司马徽道:“公子身边文臣武将具备,扫平天下之策已有,何须问我?”

    刘瑁笑道:“先生既如此说,便请先生指点,此处还有何贤士,瑁必定诚心求取。”

    司马徽道:“天下智谋之士、勇猛之将无数,岂可尽得?吾早已听说,公子身边,文已有荀攸、法正、元直、广元等,武已有许褚、黄忠、太史慈、甘宁等,似此,若能善用,天下可得矣,何须继续求贤?”

    刘瑁见司马徽如此说,便笑答:“天下虽大,智士勇将,并不富裕,如奇珍异宝,极难得到。我若不提前取之,定为他人所取。他人取之,吾虽能胜天下,定会艰难数倍,延长时限也,先生以为此言若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