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之最强争锋
字体: 16 + -

第137章 火烧泾县

    四人领命。

    刘瑁又命道:“蒋钦、周泰领本部三百人,于城内张贴告示,言孙策大军将至,于路屠戮百姓,望百姓务必于两日内撤离,前往新都县暂避。甘宁、太史慈将县衙府库之中武器尽出,分发士卒。”

    徐庶不解,问道:“公子莫非要留给孙策一座空城耶?”

    刘瑁道:“非也,我要留给他一座火城。”

    徐元直大惊,道:“莫非公子欲用火攻?”

    刘瑁见他如此表情,知文人之心,多半迂腐,怕他以为自己不仁,故而不敢直言回答,只得哂笑道:“先生以为不可?”

    石广元道:“依我看并无不可。欲成大事者,何必拘此小节?”

    崔州平道:“关乎百姓安定,并非小节,乃是大义!”

    徐元直寻思片刻,瞟了众人一眼,笑道:“州平兄亦无需如此大惊小怪,我亦知此有不妥之处。我等一把火烧了泾县县城,多少百姓就此流离失所。然话说回来,江东之地,尽数落入孙伯符之手,于我等也非好事。吾料公子用火之前,定然会将百姓安置妥当,不会殃及百姓也。”

    刘瑁只得见坡下驴,道:“元直之言是也。我岂可忍心见百姓葬身火海?自然,亦不忍见百姓流离失所也。诸位先生放心,在这一把火烧起之前,定当确保百姓完全撤离。往西至新都,再行安置。若百姓继续往西,欲往豫章,到得刘表荆襄之地,乃是百姓之福也。”

    崔州平方点头认可。

    刘瑁和徐庶对视一眼,心中方明白,徐、崔二人,虽都有一颗仁义之心,然还是这徐元直心思灵活些。

    众位先生再无异议,刘瑁继续分派:“百姓撤离之后,于百姓屋梁房舍之中多置硫磺硝石。汉升、兴霸、子义各领兵五百人,分别于城池北、西、南三面草丛中埋伏,多带火箭,多备引火之物。”

    甘宁道:“公子此言,俺就不明白了。如何要在北、西、南三面埋伏,而独独留下冬东面?”

    刘瑁道:“泾县以东皆归孙策矣。孙策、周瑜此来,必为捉子义也。吾料他二人定会从县城北、西、南三面大路攻城,只留东门放行。且其必会在东门外三五十里处,芦苇草丛之中设下埋伏,但等捉拿子义也。故而汝等三路兵马,只管埋伏好,打开四门,但等孙策、周瑜进城。若彼三路进城,汝等三面火箭射入城中,纵火烧之。等彼军撤出,汝等虚张声势,佯装掩杀可也。”

    太史慈道:“何不乘机掩杀?孙策如此仓皇之际,掩杀过去,其必败也。”

    刘瑁道:“未必!孙伯符乃勇猛之将,周公瑾乃智谋之士。彼军虽中计,然江东兵强马壮,士卒众多,我等势弱,难以力敌,一味决战,必然难以脱身。”

    太史慈拱手领命,不再质疑。

    刘瑁继续吩咐道:“汝等虚张声势,喊杀一阵,见江东士卒逃离,不可恋战,南北两处伏兵即可回兵东门,与我汇合一处。西门外士卒,就地隐蔽,但等我这三路军马前往汇合便是。”

    “这是为何?何为我等不全往西门汇合,然后直奔新都?”黄忠不解。

    刘瑁道:“我自有妙用。若泾县火起,三五十里外之江东伏兵必然看到,若彼探马报知,彼岂能不来相救乎?”

    “这便如何?”甘宁问。

    刘瑁令道:“蒋钦、周泰听令。命汝二人各领兵三百,于泾县东门外十里处埋伏,单见有东来救援之军,放其过去。南北伏兵来东门,于我汇合之后,于东门外列阵,但等伏兵过来。彼军来,我军可趁机掩杀。料彼一路伏兵,能有多少人数?彼军必败。待败军逃回,公奕、幼平二人左右齐出,截住掩杀,我军必大获全胜也。”

    刘瑁分派已定,令各队安排去讫。

    不出两日,果然探马来报,孙策、周瑜带领大军西进,准备攻击泾县,捉拿太史慈也。

    通过三五日的安排,泾县城中百姓早已撤离一空,太史慈、蒋钦、周泰等三人又带领士卒,在城中农舍屋梁之上,多布火药硝石,密置干柴引火之物。

    黄忠、甘宁、太史慈各领兵五百,大开四门,携带火箭,分别于泾县县城北、西、南三面埋伏已定。

    刘瑁亲自带领一百军士,在东门外三五里处相待,令蒋钦、周泰二人各领兵三百,埋伏于东门外十里处道路两侧芦苇荒草之中。

    天色将晚,孙策、周瑜兵临城下,见四门大开,极为惊诧。

    孙策欲纵马进入,周瑜急止之,谏言城门打开,恐有伏兵。

    孙策遂令一小队士卒先入城探看。

    那小队士卒进城之后,见城中空无一人,回报孙策、周瑜。

    周瑜皱眉苦思,总感觉哪里不对,一时竟拿不定主意。

    孙策仰天大笑道:“公瑾忒小心矣。吾料那太史慈知我‘小霸王’之名,独木难支,闻风而逃,怕是早早带领士卒百姓,西遁新都、豫章,追随刘繇,投靠刘表去了。”

    言罢,遂纵马进城。

    众将亦紧随而进。

    刘瑁安排下的三路伏兵见此,皆大喜,但等孙策、周瑜大军进城已毕,立即三面火箭射入。

    泾县县城城墙低矮,这火箭射入,径入城中民房。

    民房着火,很快引燃火药硝石、干柴茅草等物,又有南风大作,火借风势,风助火威,不到两刻钟的功夫,城中已成一片火海。

    孙策、周瑜急令大军三面撤出,忽听得三面喊杀震天,不知有多少兵马。

    周瑜大叫道:“主公,中计矣,快快撤兵。”

    孙策帐下士卒心惊胆裂,又有火势围困,惊慌失措,争相逃命,自己人马,相互践踏,死伤不知其数。

    孙策、周瑜率领败兵逃出之后,飞奔四五十里,听不见喊杀之声,方才停下脚步,稳定心神,于路歇息,收集败军。

    再说刘瑁看着城中一把大火烧起,烟炎张天,鬼哭狼嚎,又听得三面喊杀大起,不由得仰天大笑。

    喊杀一阵之后,北有黄忠、南有太史慈,各自带领五百士卒,来东门与其汇合已毕,就地列开阵势,但等东边一路伏兵,自投罗网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