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之最强争锋
字体: 16 + -

第76章 迷失荒山

    程畿奸计虽然稳妥,然刘瑁岂能不知?

    无需多久,即便甘宁、黄忠之辈,恐怕也能知晓其中之意。

    然,不管怎么说,他们这后军,摇身一变,成为先锋营,众将还是十分高兴。

    甘宁、黄忠、魏延之辈,都等着庞羲挑选三千精兵于他们,充做先锋。

    谁知,两日时光忽忽过去,只让那邓贤领两千士卒,接管了后军大营,而他们手下还是原先那些老弱病残。

    甘宁、黄忠忍耐不住,便要前往中军大帐讨要精兵。

    荀攸道:“以我观之,那庞羲并不想将精兵赋予我等。”

    在众将要求之下,刘瑁不得已,前往庞羲面前,索要答应的三千精兵。

    果然,那庞羲老奸巨猾,言道:“哪里有什么精兵不精兵?我益州之军,全是精锐!再者,公子手下,猛将如云,老黄忠一箭便可定乾坤,甘兴霸勇猛万人敌,还有那个叫什么什么魏延的,我听说也是勇猛无比呢。这么多大将,当可抵得上十万大军!哪里还用得上什么精兵不精兵?”

    刘瑁见他阴阳怪气,大怒道:“庞羲安敢如此?”

    程畿忙道:“公子勿要动怒,庞太守之言,也是事实。”那程畿转向庞羲,拱手言道,“将军,既然上次答应给予公子瑁三千士卒,不如再从中军调集一千士卒于他。将军乃诚信之人,言出必践,勿令公子寒心也。”

    庞羲极不耐烦,摆摆手道:“好吧,好吧,季然先生既已开口,汝自去调集一千军卒于他便是!”

    这两人一唱一和,如此便将刘瑁打发了。

    那刘瑁心中已明,和庞羲要兵,无异于与虎谋皮,要来一千士卒,也算给了面子。

    他只得回去,别寻良策。

    实在走投无路,被逼无奈,少不得翻他娘的天去!

    回到先锋营,甘宁、黄忠等跑上来,询问结果。

    刘瑁摇头苦笑,甘宁大怒,当下便欲提了双戟,前去斩杀老贼。

    众将慌忙劝止。

    刘瑁道:“先接受了一千士卒,我等前往内水勘察,之后再做定夺。”

    众将只得领命。

    刘瑁等领了先锋营三千老弱病残,出西充,前往垫江沿岸,与张鲁军隔江相对,扎下营寨。

    内水乃是益州和梁州之间的一道江水,又叫垫江,属于江水中上游的一条重要支流。

    在西充北侧,沿江两岸,高低不平,杂乱无章地崇立着诸多山包陡坡。

    唯有一条大路,直通江边。

    平日里,沿江两边的百姓,皆是通过这条路,渡船过江,来往于两岸。

    此时隔江望去,约摸一两里外,内水对岸,杨昂大军已经当道扎下营寨。

    若是他们西充征调官船、民船,强渡过江,必然会遭到对方迎头痛击。

    仅凭他们现在三千人的老弱病残,说什么也无法实现。

    刘瑁带领荀攸、甘宁、黄忠、魏延、吴懿五人,带了十几个随从,沿江而上,察看地形,发现此路向上,十几里内,山势连绵,高低起伏,且江中水流湍急,皆非能渡船之处。

    看看天色将晚,荀攸等劝其暂且回去。

    几人调转马头,走出里许,天已全黑,但见山势连绵,道路崎岖,竟不见了来使路径。

    数人无奈,只能凭着记忆,缓辔而行。

    约摸走了一个时辰,只觉得四周皆是崇山峻岭,彻底不见了路径。

    正在为难出,忽听得冥冥渺渺,有琴声飘来。

    琴音舒缓,铮铮淙淙,宛如这山间流水,清幽雅致。

    荀攸道:“既有琴声,必有人家。公子,我们误入荒山,迷失路径,不如寻得人家,借宿一宿,明日起行。”

    刘瑁道:“然也。”

    甘宁、魏延遂在前开路,黄忠、吴懿殿后,刘瑁和荀攸走在中间,随从随侍保护,循着琴声前进。

    不一时,只见前方山谷之中,一点萤火忽明忽暗,似远似近。

    “公子,前边有火光,定然不远矣。”甘宁喜道。

    荀攸道:“山中道路盘旋,似近实远,以吾观之,少说尚需一刻钟。”

    “俺不信!”甘宁不服。

    众人继续前行,果然,便走了足足一刻钟还多。

    “嘿嘿嘿嘿,荀先生果然高见,俺甘宁佩服之极也。”

    众人走近,见琴声来自一座山中小院。

    那小院柴门竹舍,甚是简陋。

    刘瑁门前下马,借着头顶明月,四周扫视一翻,见此处,背山面水,草木葱茏,清风徐来,水波不兴,青山隐隐,夜莺啼鸣,果然是个风水宝地。

    “人生若得安居于此,当知足矣!”刘瑁感叹道。

    荀攸道:“那岂非埋没了公子雄心壮志,一腔热血?”

    众人俱道是也。

    刘瑁整肃衣衫,便要叩门,忽听得竹屋茅舍之中,琴音忽转高亢激昂,如擂鼓呐喊,龙啸九天。

    继而,琴声戛然而止。

    随即,刘瑁便听到院门内有人高声问道:“门外何人也?”

    刘瑁等人皆是一惊,想不到此人已知他们到来。

    刘瑁慌忙应道:“在下刘瑁,误入宝方,迷路至此,不期拜望,还请先生指点迷津。”

    便听得有脚步声临近,吱呀一声,柴门开处,一人峨冠博带,出门相迎,并无半点忧惧之意。

    那先生望了望刘瑁,并无游弋,闪身请众人进屋。

    刘瑁进去,见竹篱茅舍,清幽雅致,简朴素净,果真是世外神仙居所。

    众人进屋,尚未坐定,那先生忽起身拜倒于刘瑁身前,三呼万岁,口中称臣!

    刘瑁等俱是讶然。

    少顷,刘瑁回过神来,慌道:“先生错矣,吾乃刘瑁,字如意,先父名讳上刘下焉,先生如何便称‘万岁’?”

    那先生遂抬起头来,借着铜灯光亮,对着刘瑁仔细瞅了瞅,再拜道:“陛下勿要欺瞒,若非天子,如何九龙绕顶,祥云随身?”

    这先生说完,不等众人回答,又自言自语道:“这两日,门外山泉总有七彩祥云缭绕,辰时又总有喜鹊蹬枝啁啾,我还道是何喜事临门,实不敢想,竟是天子到了!”

    刘瑁见这先生自以为是,口口声声,总称呼他天子,遂勃然大怒:“闭嘴,汝山野村夫,如何便来害我?”

    刘瑁一顿呵斥,从甘宁手中抢过宝剑,便要拔剑欲斩杀此人。

    荀攸与众将慌忙劝解。

    刘瑁自是不依不饶,极力上前,定要一剑杀了这山野村夫才肯罢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