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茶楼三国起(上)
第十四章茶楼三国起(上)
杨轩二人离开报社时已是正午时分,太阳当头。
在报社林焘治洽谈合作时杨轩内心还是稍有些紧张。毕竟这是他在这一世可能赚到的第一桶金。
一上午光喝茶了,倒也没觉得饿。主仆二人在街道上走着,心情愉悦的欣赏着路边的风景,杨轩的肚子却不争气的“咕咕”叫了起来。
“何奎,饿不?”
“少爷,小的不饿。”
“那你的肚子怎么一直在叫?”
“额......“
西通衢大道酒楼很多,高中低档次都有。杨轩就近选了一家店面装潢看起来还不错的中档酒楼,点了几样家常小菜,主仆二人便匆匆解决了温饱。因为一会还有仗要打。
东升悦茶楼是西通衢大道上最大的一家茶楼,位于大道的尾端。一栋两层楼高的宽敞楼阁,档次中等,放在京城并不起眼。
进门每人收二十文的茶水钱。这里每日都有说书人在茶楼正中的舞台上说书。东升悦茶楼也是藉此而出名。
而杨轩来此茶楼的目的也正是冲着那每日的说书。
进了门,杨轩二人付了钱,在伙计的带领下于一楼距离舞台较远的一处茶桌坐下。要了一壶茶,几样点心。
杨轩抿着龙井茶,此时一位四十多岁的说书人走向了舞台,说书马上就要开始了。
“啪!”说书人拍了一下惊堂木,茶楼上下瞬间安静下来,几近鸦雀无声。
而此时二楼雅间内却依旧笑声绕绕。雅间内的客人来这消费并不只是来听书的。喝茶听书只是顺带,美人侍候也必不可少,说白了,就是钱多,纯属找个地方打发时间,消费的是开心。
说书人一展惊堂木,袖袍飞扬,开讲道:“话说春秋战国时期,孙武遗留的兵书…...”
杨轩一听就知讲的是“三十六计有孙子兵法”,听了几句就感觉索然无味。
文学作品在单论爽畅度上面,绝对是后世的网文称雄。现在的话本小说,在爽点的表现手法上与后世网文还是有一定程度的差距。毕竟,纯爽yy文还没有现世,就连《射雕英雄传》也算不上。
说书无味,不光杨轩觉得如此,二楼一处雅间内,也有人显得很不耐烦。
“哥哥,这破茶楼什么好的,茶难喝,书难听,就连这侍女也奇丑无比。”说话的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小胖子,样貌生的倒也不丑,但这嘴却是奇臭无比。丝毫无视一旁伺候的侍女那满脸的恼怒之色。
“小胖,你这嘴,真是...“旁边的一身华丽锦服的少年无奈苦笑。只见其面容白净,面色有些傲然,但目光却是有些轻佻,瞅着边上的侍女,嘴角隐隐带着一丝邪笑。
小胖子嘟囔了几句便也不在说话,虽然嘴臭,但手却不老实,在侍女胸-前上下其手,活脱脱的就是个咸猪手。
“小胖,别整日都厮混在青-楼之中,偶尔也要来点淡雅的,比如这茶楼,也是很好的去处。品茶听书,多好。”
小胖子却是一脸鄙视之色,说到逛-窑-子,谁都有资格劝他,唯独他这位哥哥不行。
“哥哥,你的脸皮真厚。”
“别胡说,好好听书。”
半个小时后,说书人的故事暂时告一段落,坐下来休息。一楼大厅里意犹未尽的听众们有几人在鼓噪:“先生,再来一段。”
“就是啊,正关键的时候就收了场,这不是吊人胃口吗?”
“快点,快点。”有人拍着桌子大叫。
吵闹归吵闹,但实际上是对说书人的认可、捧场。说得不好,谁愿意紧巴巴的等着听呢?正在休息的说书人满脸笑容,向四周团团作揖,说了几句场面话安抚听众。
杨轩招手,让店里的跑堂伙计过来,先打赏了他十几文钱,笑道:“我想和你们店里刚刚那位说书的先生聊几句,不知道小二哥方便递句话吗?”
跑堂伙计瘦瘦高高,收了赏钱道声谢,热情的笑指着十米开外正在说书台边喝茶休息的四十多岁说书人,道:“这位少爷说的可是那位许先生?”
杨轩点头微笑道:“正是,你就说我这里有个话本,想请他来看看。”
“好勒!”跑堂伙计熟练的应了一声,小跑着去了许先生那里,递了个话。
许先生看了杨轩这里几眼,又问了跑堂伙计几句话,片刻后,许先生便放下茶碗,缓步走了过来。
茶楼的布局是方形环绕状,中心位置便是说书台子。二楼的雅间也是环绕在说书台四周。许先生一动,等候的听众都好奇的看着他。见许先生走向杨轩一桌:两位十多岁的少年,看二人衣着应该是主仆关系。
众目睽睽之下,何奎顿时感到有些不自然,但这不自然中却夹杂着些许兴奋。至于杨轩,则安稳的坐着,这种小场面对他而言只是洒洒碎。
许先生年约四十多岁,一袭青衫,面白长须。眼睛一扫,看着眼前这位十多岁的少年郎杨轩,他阅人无数,一眼就瞧出来这位读书人打扮的小少年应该是位大家公子,便拱手道:“这位小友请了。”
“许先生,久仰大名。”杨轩站起来寒暄,礼貌的拱手,道:“我这里有个话本,想请许先生看看。”
“哦?”许先生是个说书人,话本对他来说至关重要,只有好的话本才能讲出好的故事。当下便好奇的接过话本看了起来,只看开头便是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杨轩今日要卖的话本便是这《三国演义》精简版,适合在茶楼等地说书用。
一个多月的时间,在鹅毛笔的神助之下,计划很久的两本小说,《射雕英雄传》和《三国演义》均顺利的完成了三分之一左右。
杨轩结合大明朝的实际情况,考虑良久,最终并没有将两本小说都登报连载。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是考虑到竞争关系。两本小说同时在报纸上连载,必定会相互挤压掉一些读者基础。
而且杨轩也想利用茶楼说书来个开门红,算是打个广告。
《三国演义》原著八十万字左右,并不适合用来说书。杨轩截取了其中的一些精华,精彩章节,将其前后故事连贯通顺,便有了今日的精简版。
许先生开始还在注意话本上那些奇怪的字,但渐渐的却是被其中的故事吸引住了,不久便沉浸其中。
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一波波的高-潮接踵而来,读起来令人畅快无比。行文毫不拖沓,一条故事主线出现,起承转合,跌宕起伏,精彩纷呈,虎头豹尾。让人恨不得一口气读完。
“好书!”许先生这一嗓子把茶楼的人都惊动了。
见众人喧闹询问,许先生从书里回过神来,意犹未尽的将书递给杨轩,道:“这位小友,我们换个地方说话。”又团团抱拳,扬声道:“在下要处理一点私事,各位老少爷们请了。”
“好。”杨轩微笑起身,跟随着许先生穿过茶楼的正堂,来到偏厅的一处小房间中。
他对自己亲自改写的精简版《三国演义》很有信心。
中国语言博大精深,排列顺序是相当有讲究的。当年曾国藩写给清廷报告,将“屡战屡败”改为“屡败屡战”,堪称画龙点睛之笔。
杨轩是按照后世流传最广泛,经受长时间考验的那版《三国演义》改编出来的,所获得效果与曾文正公的报告有异曲同工之妙。
偏厅处的小房间中布置的很雅致,墙壁上挂着书画。瓷器摆设也是不缺。
许先生招呼杨轩落座,互通了姓名,这才道:“杨小友,这本《三国演义》读起来甚好,你是打算卖给我?”
杨轩笑道:“正是。再好的通俗演义也要有人识货。许先生预估着我这本书能卖多少银子?”
这本精简版的《三国演义》大约十万字左右,按照今天上午林焘治给出的价格,杨轩估计能买个四十两到五十两之间。
出乎杨轩的意料,许先生苦笑一声,拱手道:“承蒙小友看得起。可在下只是个说书人,每天只是说书糊口,买话本却是心有意而立不足。杨小友想要卖书得找我的东家。”
杨轩微征,无奈点头道:“好吧,不知许先生的东家现在何处?”
许先生谢罪道:“少东家今日恰巧就在二楼的雅间内,小友稍等片刻,在下这就去和少东家商量一声。”说完便立刻出了雅间,和相熟的一名说书人说了一声,交代其帮忙先说一段救救场,而后匆匆上了二楼,去雅间找他的少东家。
杨轩没想到看似风光的说书先生竟是依赖于茶楼生存,而不是与茶楼合作的关系。
东升悦茶楼的这种经营模式若是放在后世,根本就不会有生存空间。
若他是这间茶楼的东家,定会与说书先生达成合作关系,将其薪资与说书效果挂钩,这样便更能调动说书人的积极性。
随即,杨轩自嘲的摸着额头,一不留神就想到企业经营模式等问题上,真是劳累的苦命。
如今的他再也不是前世那苦逼的小白领,而是大明朝堂堂承德侯府的三少爷,虽是庶子,但这辈子衣食无忧却不成问题。
古代的生活节奏慢而悠闲,上至朝廷皇帝,下至百姓人家均是如此。
杨轩来这里已经好几个月了,一直在强迫自己适应这里的慢生活,显然身体上差不多适应了,但思想却还差点。
(本章完)
杨轩二人离开报社时已是正午时分,太阳当头。
在报社林焘治洽谈合作时杨轩内心还是稍有些紧张。毕竟这是他在这一世可能赚到的第一桶金。
一上午光喝茶了,倒也没觉得饿。主仆二人在街道上走着,心情愉悦的欣赏着路边的风景,杨轩的肚子却不争气的“咕咕”叫了起来。
“何奎,饿不?”
“少爷,小的不饿。”
“那你的肚子怎么一直在叫?”
“额......“
西通衢大道酒楼很多,高中低档次都有。杨轩就近选了一家店面装潢看起来还不错的中档酒楼,点了几样家常小菜,主仆二人便匆匆解决了温饱。因为一会还有仗要打。
东升悦茶楼是西通衢大道上最大的一家茶楼,位于大道的尾端。一栋两层楼高的宽敞楼阁,档次中等,放在京城并不起眼。
进门每人收二十文的茶水钱。这里每日都有说书人在茶楼正中的舞台上说书。东升悦茶楼也是藉此而出名。
而杨轩来此茶楼的目的也正是冲着那每日的说书。
进了门,杨轩二人付了钱,在伙计的带领下于一楼距离舞台较远的一处茶桌坐下。要了一壶茶,几样点心。
杨轩抿着龙井茶,此时一位四十多岁的说书人走向了舞台,说书马上就要开始了。
“啪!”说书人拍了一下惊堂木,茶楼上下瞬间安静下来,几近鸦雀无声。
而此时二楼雅间内却依旧笑声绕绕。雅间内的客人来这消费并不只是来听书的。喝茶听书只是顺带,美人侍候也必不可少,说白了,就是钱多,纯属找个地方打发时间,消费的是开心。
说书人一展惊堂木,袖袍飞扬,开讲道:“话说春秋战国时期,孙武遗留的兵书…...”
杨轩一听就知讲的是“三十六计有孙子兵法”,听了几句就感觉索然无味。
文学作品在单论爽畅度上面,绝对是后世的网文称雄。现在的话本小说,在爽点的表现手法上与后世网文还是有一定程度的差距。毕竟,纯爽yy文还没有现世,就连《射雕英雄传》也算不上。
说书无味,不光杨轩觉得如此,二楼一处雅间内,也有人显得很不耐烦。
“哥哥,这破茶楼什么好的,茶难喝,书难听,就连这侍女也奇丑无比。”说话的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小胖子,样貌生的倒也不丑,但这嘴却是奇臭无比。丝毫无视一旁伺候的侍女那满脸的恼怒之色。
“小胖,你这嘴,真是...“旁边的一身华丽锦服的少年无奈苦笑。只见其面容白净,面色有些傲然,但目光却是有些轻佻,瞅着边上的侍女,嘴角隐隐带着一丝邪笑。
小胖子嘟囔了几句便也不在说话,虽然嘴臭,但手却不老实,在侍女胸-前上下其手,活脱脱的就是个咸猪手。
“小胖,别整日都厮混在青-楼之中,偶尔也要来点淡雅的,比如这茶楼,也是很好的去处。品茶听书,多好。”
小胖子却是一脸鄙视之色,说到逛-窑-子,谁都有资格劝他,唯独他这位哥哥不行。
“哥哥,你的脸皮真厚。”
“别胡说,好好听书。”
半个小时后,说书人的故事暂时告一段落,坐下来休息。一楼大厅里意犹未尽的听众们有几人在鼓噪:“先生,再来一段。”
“就是啊,正关键的时候就收了场,这不是吊人胃口吗?”
“快点,快点。”有人拍着桌子大叫。
吵闹归吵闹,但实际上是对说书人的认可、捧场。说得不好,谁愿意紧巴巴的等着听呢?正在休息的说书人满脸笑容,向四周团团作揖,说了几句场面话安抚听众。
杨轩招手,让店里的跑堂伙计过来,先打赏了他十几文钱,笑道:“我想和你们店里刚刚那位说书的先生聊几句,不知道小二哥方便递句话吗?”
跑堂伙计瘦瘦高高,收了赏钱道声谢,热情的笑指着十米开外正在说书台边喝茶休息的四十多岁说书人,道:“这位少爷说的可是那位许先生?”
杨轩点头微笑道:“正是,你就说我这里有个话本,想请他来看看。”
“好勒!”跑堂伙计熟练的应了一声,小跑着去了许先生那里,递了个话。
许先生看了杨轩这里几眼,又问了跑堂伙计几句话,片刻后,许先生便放下茶碗,缓步走了过来。
茶楼的布局是方形环绕状,中心位置便是说书台子。二楼的雅间也是环绕在说书台四周。许先生一动,等候的听众都好奇的看着他。见许先生走向杨轩一桌:两位十多岁的少年,看二人衣着应该是主仆关系。
众目睽睽之下,何奎顿时感到有些不自然,但这不自然中却夹杂着些许兴奋。至于杨轩,则安稳的坐着,这种小场面对他而言只是洒洒碎。
许先生年约四十多岁,一袭青衫,面白长须。眼睛一扫,看着眼前这位十多岁的少年郎杨轩,他阅人无数,一眼就瞧出来这位读书人打扮的小少年应该是位大家公子,便拱手道:“这位小友请了。”
“许先生,久仰大名。”杨轩站起来寒暄,礼貌的拱手,道:“我这里有个话本,想请许先生看看。”
“哦?”许先生是个说书人,话本对他来说至关重要,只有好的话本才能讲出好的故事。当下便好奇的接过话本看了起来,只看开头便是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杨轩今日要卖的话本便是这《三国演义》精简版,适合在茶楼等地说书用。
一个多月的时间,在鹅毛笔的神助之下,计划很久的两本小说,《射雕英雄传》和《三国演义》均顺利的完成了三分之一左右。
杨轩结合大明朝的实际情况,考虑良久,最终并没有将两本小说都登报连载。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是考虑到竞争关系。两本小说同时在报纸上连载,必定会相互挤压掉一些读者基础。
而且杨轩也想利用茶楼说书来个开门红,算是打个广告。
《三国演义》原著八十万字左右,并不适合用来说书。杨轩截取了其中的一些精华,精彩章节,将其前后故事连贯通顺,便有了今日的精简版。
许先生开始还在注意话本上那些奇怪的字,但渐渐的却是被其中的故事吸引住了,不久便沉浸其中。
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一波波的高-潮接踵而来,读起来令人畅快无比。行文毫不拖沓,一条故事主线出现,起承转合,跌宕起伏,精彩纷呈,虎头豹尾。让人恨不得一口气读完。
“好书!”许先生这一嗓子把茶楼的人都惊动了。
见众人喧闹询问,许先生从书里回过神来,意犹未尽的将书递给杨轩,道:“这位小友,我们换个地方说话。”又团团抱拳,扬声道:“在下要处理一点私事,各位老少爷们请了。”
“好。”杨轩微笑起身,跟随着许先生穿过茶楼的正堂,来到偏厅的一处小房间中。
他对自己亲自改写的精简版《三国演义》很有信心。
中国语言博大精深,排列顺序是相当有讲究的。当年曾国藩写给清廷报告,将“屡战屡败”改为“屡败屡战”,堪称画龙点睛之笔。
杨轩是按照后世流传最广泛,经受长时间考验的那版《三国演义》改编出来的,所获得效果与曾文正公的报告有异曲同工之妙。
偏厅处的小房间中布置的很雅致,墙壁上挂着书画。瓷器摆设也是不缺。
许先生招呼杨轩落座,互通了姓名,这才道:“杨小友,这本《三国演义》读起来甚好,你是打算卖给我?”
杨轩笑道:“正是。再好的通俗演义也要有人识货。许先生预估着我这本书能卖多少银子?”
这本精简版的《三国演义》大约十万字左右,按照今天上午林焘治给出的价格,杨轩估计能买个四十两到五十两之间。
出乎杨轩的意料,许先生苦笑一声,拱手道:“承蒙小友看得起。可在下只是个说书人,每天只是说书糊口,买话本却是心有意而立不足。杨小友想要卖书得找我的东家。”
杨轩微征,无奈点头道:“好吧,不知许先生的东家现在何处?”
许先生谢罪道:“少东家今日恰巧就在二楼的雅间内,小友稍等片刻,在下这就去和少东家商量一声。”说完便立刻出了雅间,和相熟的一名说书人说了一声,交代其帮忙先说一段救救场,而后匆匆上了二楼,去雅间找他的少东家。
杨轩没想到看似风光的说书先生竟是依赖于茶楼生存,而不是与茶楼合作的关系。
东升悦茶楼的这种经营模式若是放在后世,根本就不会有生存空间。
若他是这间茶楼的东家,定会与说书先生达成合作关系,将其薪资与说书效果挂钩,这样便更能调动说书人的积极性。
随即,杨轩自嘲的摸着额头,一不留神就想到企业经营模式等问题上,真是劳累的苦命。
如今的他再也不是前世那苦逼的小白领,而是大明朝堂堂承德侯府的三少爷,虽是庶子,但这辈子衣食无忧却不成问题。
古代的生活节奏慢而悠闲,上至朝廷皇帝,下至百姓人家均是如此。
杨轩来这里已经好几个月了,一直在强迫自己适应这里的慢生活,显然身体上差不多适应了,但思想却还差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