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狼烟
字体: 16 + -

第382章 剑指仇犹(六)

    仇犹国都城坪。

    “哎--,问你呢,干什么的?”

    正准备进城的荀漕被守城的士兵喊住了。

    “这位爷,我是进城做生意的中原人,想从你们这儿买几匹马回去。”荀漕解释道。

    随后士兵上前将其搜身,“噫---,你一个买马的,带刀干什么?”士兵从荀漕的身上搜出一把短刀,随即问道。

    “爷,您也知道,现在这世道不太平,我们从南边一路过来,不带武器防身,不行啊!”说完,荀漕从身上拿出钱袋,从里面掏出一些钱币塞到两名守城士兵的手里。

    士兵拿着钱,会心一笑,挥挥手让他进去了。

    “哎,兄弟,你有没有感到这几天似乎从南边来的人增多了不少,我觉着这有点不正常啊!”荀漕走后,两名守城士兵闲聊道。

    “你说的不错,我也觉着,最近这几天似乎有一点点不正常,从南边过来的中原人至少也有几百人。要不我们把这情况跟将军说一下。”

    “嗯,你在这儿多待会,我去跟将军说说。”

    听完士兵们的汇报,守城将军也觉着最近确实有些不太正常,随即进宫,向仇犹王汇报此事。

    “启禀大王,近几天来,不断有南边的中原人进入城坪,末将觉着这里面似乎有些问题,还请大王定夺。”

    仇犹王听罢,并没有引起太多的重视,“这也没什么,最近寡人的大钟即将运至,他们也许是来看稀罕来了。再说了,我仇犹国都,多出几个中原人又能如何?你们多加注意就是了。没必要提心吊胆。”

    “是---”

    既然大王都不在意,守城将领也就不那么重视了。此时仇犹王的眼睛早就放在几百里之外的绛都,因为在那里他的大钟准备启程了。

    就在大钟准备装车之际,问题出来了,由于大钟过于庞大,非常沉重,几十人好不容易才将大钟抬上战车,只听见“咔嚓”一声,战车的轮毂就被压断了。大钟重重的蹲在地上。

    “这可如何是好?”前来负责押运的仇犹将军一筹莫展。

    一边协助押运的豫让和智宵也一时间想不出好办法来。

    见大钟迟迟不能运走,智瑶带着智颜、郤疵等人也过来了。

    一见到地上的大钟和压扁的战车,不用说,智瑶也明白是怎么回事。

    智瑶绕着大钟转了一圈,又望了望一边的战车,对着仇犹将军问道:“你们所修筑的道路能否够两辆战车同时通过?”

    “为了确保这次运钟成功,我们所修的道路足够两辆战车通过。”

    智瑶听罢,哈哈大笑后说道:“这有何难,你们采取方车二轨的形式不就把大钟运走了吗?”

    “方车二轨?”仇犹将军一脸迷茫。

    “就是把两辆战车并在一起,把大钟架在上面不久行了吗?”说完智瑶命人驾来两辆战车,用绳索将两车绑在一起。

    “好了,现在试试。”

    仇犹将军再次命人将大钟抬上方车,这一次大钟稳稳的架在上面。

    “执政大人真是智谋超群、思虑过人啊?”仇犹将军赞道。

    智瑶捋了捋胡须微笑点头。

    大钟终于装上了车,仇犹将军过来向智瑶告辞道:“执政大人,大钟已经装好,我等告辞。”

    “将军稍等,此去仇犹山高路远,而且沿路盗贼出没,为了确保你们一路畅通无阻,我将派豫让将军率五百将士护送你等一同前往,路上也好有个照应。”

    仇犹将军迟疑道:“执政大人不必担心,我率领两千将士,应该不惧怕路上的盗贼。”

    “可如果路上你们的方车坏了,又将如何处理。我可知道你们仇犹国尽是骑兵,不会使用战车的,豫让将军带上几辆战车跟你一同前行,一旦方车坏了,也可以有个更换的。”智瑶关切的说道。

    仇犹将军一听,心想我带有两千兵马,就算你带五百兵马,也不足惧,于是说道:“也好,感谢执政大人关切。那我们现在就出发去了。”

    “好的。”

    随后仇犹将军和豫让带领的两国护送队伍,浩浩荡荡一路向北而去。

    护送大钟的队伍走后的第二天智瑶即刻赶往定襄,他将在那里指挥大军从北面进攻仇犹。

    十多天后护送大钟的队伍终于驶出晋国进入了仇犹境地。

    “将军,现在已经驶出晋国境地,再有一两日就能到达城坪,我现在就命人前往都城,禀报大王,请大王率众臣出城迎接。”仇犹将军对豫让说道。

    “也好!”

    随后仇犹将军命人快马向仇犹王禀报。得知消息的仇犹王满心欢喜,他要求所有大臣们沐浴更衣,出城迎接大钟的到来。

    第二天天刚一亮,仇犹王便命人在城门上给自己和陈香妃搬了两张椅子,坐在城头上等待大钟。

    从早晨一直等到中午还是没有等到,仇犹王有些急不可耐了,“这是怎么回事,按照时间计算,这个时候,也该到了。”

    别看陈香妃年纪不大,但却比仇犹王能沉得住气,“大王别心急,虽然大钟距离我们已经很近了,但是也是最难走的一段山路,行动慢一点也是应该的。”

    “嗯,爱妃说的有理,那我们就再等等。”

    此时已经是秋十月了,加之北方本来就冷,可是心里热火的仇犹王一点也不感到寒冷,他举目望着南边的山峦,似乎要把这座大山望穿一样。

    “大王,快看,山坡上出现了我们的大旗。”顺着守城将军手指的方向,仇犹王和陈香妃看到一杆白色的大旗(仇犹尚白,故而旗子也是以白色为主)。随着大旗越来越紧,仇犹王终于望见了金色的大钟。

    大钟架在由两辆战车绑在一起的方车上。

    “大王,这大钟的声音简直是洪亮无比啊,上次晋国执政大人带小的敲过一次,那可真是震耳欲聋,声传千里啊!”出使晋国的使臣对仇犹王赞誉道。

    “好,好,有了这样的大钟,今后我们仇犹的福气就来了,不管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只要大钟一敲,兵马随即赶到,大钟对我仇犹来说那可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啊!”仇犹王高兴的说道,“传令下去,文武百官下城迎接大钟。”

    随着文武百官走下城,这时城坪南门口已经集合了不少来观看大钟的百姓,“闪开,闪开。”守城的将士们把围观的百姓赶到了一边去。

    “不要赶他们,让他们也看看寡人的大钟到底有多神奇。”仇犹王说道。

    当仇犹王带着百官下城之后,没等多久,大钟就在军队的护送下来到了城坪南门。

    护钟将军翻身下马,领着豫让来到仇犹王跟前道:“大王,这位是晋国将军豫让,协同我等一路护送大钟。”

    “晋国上军司马豫让见过仇犹大王。”豫让抱拳道。

    “嗯,感谢将军一路护送大钟前来仇犹。”仇犹王客气的说道,随后在豫让等人陪同下,沿着方车,查看了一下大钟。这钟实在是太大了,足足比一个成人还要高出许多,这钟也是在是太宽了,一辆战车根本就装不下它。

    “诸位爱卿,你们看着大钟如何?”仇犹王高兴的对大臣们说道。

    “好,好啊!有了这口大钟,昭示着我们仇犹国运昌盛,永泰万年啊!”

    ······

    在群臣的一片赞扬声中,仇犹王下令大钟进城。

    由于大钟太大,仇犹王等人只好让开道,马拉人推之下,大钟缓缓驶向城坪南门。

    豫让带着士兵们一边帮着推车,一边估计着时间,在来的路上,豫让早就和将士们说好,准备在大钟刚刚驶入南门城门底下的时候动手,因为只有在这个时候大钟正好卡在城门的底下,即使上面守城的将士放下城门,大钟也会顶住。而且由于有大钟夹在城门之中,两边的城门也关不上。

    就在大钟刚刚驶入城门正下方时,豫让向两边使了个眼色,大喝一声:“还不动手,更待何时?”

    说完豫让拔出佩剑,直冲向前面押运的仇犹将军。此刻的仇犹将军由于带兵完成了仇犹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正是春风得意之时,正得以的望着两边欢迎的百姓,不断的挥手向两边的百姓致意。

    “将军小心--”

    就在仇犹将军回头之际,豫让的剑已经来到了他的身后。

    “嚓--”的一声,仇犹将军的头颅便滚落在地。

    “晋军杀人了---”

    “晋军进攻我们的城池了----”

    ·······

    瞬间,护送大钟的将士们扔下大钟,调转枪头对着豫让等人冲了过来。

    “火速调集军队,杀死他们。”刚才还意气风发的仇犹王,被这突如其来的变化给惊呆了,但他必定是久经沙场的人,迅速调整心绪之后,指挥将士们围攻豫让等晋国将士。

    混在百姓中间的荀漕见状知道豫让已经行动,他随即拔出身上所带的短刀,带领手下往城门跟前冲来;无奈围观的百姓太多,一时半会竟冲不过来。情急之下,荀漕只好对着身边的百姓下手,砍死几个百姓之后,周围人这才闪电般给他们让出一条道来。

    南门城下,豫让带领的五百余名晋国将士已经被数倍于自己的仇犹将士围在中间,虽然豫让等人奋力拼杀,无奈敌人众多,而且能征善战,包围圈越来越小。

    “调集王宫卫队,全部杀死他们--”仇犹王大声喝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