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狼烟
字体: 16 + -

第233章 中山复国(八)

    经过一天的辩论,鲜虞朝堂上终于达成了初步一致,那就是一是实行城邦联盟吸收鲜虞以外的部落成为鲜虞中山国的属国,其次推行中原的官制,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对于是否要加入周王室,成为周王朝的一员,由于分歧太大,最后没有形成定论。

    赤章曼枝也知道,能够达成这样的一也算是一种成功,至于能否成为周王朝的一员尚需时日,等到鲜虞贵族们真正认识到了之后,自然就很容易解决。

    经过激烈的辩论之后,朝堂终于安静下来,列别阔起身道:“赤章曼枝,孤王任命你为大夫,负责起草我鲜虞国的官制;右贤王,孤王任命你为宰相,负责建国事宜。”

    二人领命。

    经过一年多的初建,中山国的雏形已基本形成,围绕中山城向南向北延伸约五百里左右。其中附属国就有好几个。

    当齐晋等大国开始意识到北方的鲜虞中山国的时候,中山已经是一个中等强国了。当时的国家实力用战车来计算,其中四匹马拉的一辆兵车叫一乘。当时的齐、晋、秦、楚等大国称为“万乘之国”,而宋、鲁等国则是“千乘之国”,其中此时的中山国已经是一个“千乘之国”了。

    面对北方突然间出现如此强大的一个“千乘之国”,晋国执政智瑶和副执政赵无恤都感到了突如其来的压力。虽说作为晋国的执政,智瑶对此感到忧虑,但最为忧虑的还是赵无恤,必定赵氏的根基就在晋国的北方,鲜虞中山国的兴起,无疑对赵无恤来说就是如鲠在喉。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不行,赵氏绝对不能让中山国长期存在下去。

    就在赵无恤忧心忡忡之际,更加不幸的消息传来了:大哥赵伯鲁去世了。消息传来之时,赵无恤顿时觉得天旋地转,这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赵氏封邑的事情接踵而来,搞得赵无恤焦头烂额。

    “这可怎么办?这可怎么办啊!”赵无恤当下乱了方寸。

    就在这时,门人来报,说门口有一老者要求见大人。

    “这个时候,还会有什么人来见我?”赵无恤心中略微有些怀疑,于是问道:“那老者长什么样?”

    门人答道:“七十多岁,须发皆白、气度不凡。”

    一听老者气度不凡,赵无恤来了精神,于是说道:“有请老者。”

    随后门人将一老者带进了大厅。

    老者一见面便朗声说道:“多年不见,少主公还好吧?”

    赵无恤一愣,仔细一看,原来是姑布子卿先生。赵无恤赶紧上前准备行跪拜之礼,姑布子卿连忙拦住,连声说道:“主公不可如此,不可如此。”

    赵无恤道:“先生不仅是赵氏的功臣,更是无恤的恩人,理当如此。”

    姑布子卿笑道:“你现在可是晋国的副卿,要注意形象啊!切不可因为一个山村老夫,影响了你的威望。”

    赵无恤道:“在先生面前,无恤只有尊重,没有什么威望不威望。先生请!”

    姑布子卿随着赵无恤进入大厅,坐下后,姑布子卿道:“一别十几年,赵氏的变化可真的不小啊。”

    “先生,走后的十几年,无恤无时无刻不想念先生的教诲,更不敢忘记先生对无恤的再造之恩。当年要不是先生,就没有无恤的今天。”

    “少主公天资聪慧,并非老朽之功。少主公言重了!”

    “先生,您这次回来就不要走了;无恤这就派人给您安排好一切。”赵无恤诚恳的说道。

    “少主公且慢,老朽今日回来是有要事说与主公。老朽知道,现在主公你遇难了,这次前来帮助主公您了。”姑布子卿道。

    “先生云游四方,如何知道赵氏有难了?”赵无恤不解的问道。

    “老朽岁云游四方,但心中无不挂念赵氏和主公。老朽知道赵氏现在是内外交困,外面是智氏与赵氏面和心不合,还有赵氏封邑的旁边出现了一个强大的鲜虞中山国;内部呢,晋阳令赵伯鲁去世,现在无人帮你治理晋阳。我说的对不对?”

    赵无恤听后,感激的说道:“先生说的太对了,现在正是赵氏最为关键的时刻,还请先生不吝赐教。无恤当感激不尽。”

    姑布子卿道:“外因其余内患,对于鲜虞的事情当做长期打算,必定这么多的鲜虞人总要有个国家来管理,即便是你今天平定了,说不定过一段时间,他们你还会聚集起来在成立国家。至于智氏,迟早会与赵氏有一战,主公到时要早作打算才是。”

    赵无恤点头,虽说现在他与智瑶之间还能够和平相处,但谁都知道这只是表面文章而已,他们之间的这层面纱总要有揭开的那一天。

    姑布子卿继续说道:“当务之急是应当选择一位能够管理好赵氏大后方的晋阳令人选。只要晋阳无忧,赵氏也将无忧亦。”

    “不瞒先生,我也正为此事发愁。哎!今天再也找不到像董公那样的人选了。”

    姑布子卿淡淡一笑道:“我今日前来就是为主公推荐晋阳令的人选来了。”

    “哦!”赵无恤惊喜道:“还请先生道来。”

    “主公也知道,十几年来我游历中原大地,遍察天下有识之士,发现有一人可担任晋阳令一职。此人姓尹名铎,乃是少昊的后裔。此人红面高鼻、天庭饱满,乃是人中少有的福相,无论是才学还是人品都堪称绝佳。若主公能用此人为晋阳令,则晋阳有望,赵氏有望亦。”

    “此人现居何处?无恤当登门拜访。”

    “尹铎乃是平阳东尹人,现隐居在晋阳的龙山之中,主公可前往此处寻找。”

    由于姑布先生在选人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对于姑布子卿先生推荐的人选,赵无恤一百个相信。因为他自己当年就是姑布子卿发现并推荐给父亲赵鞅的,所以赵无恤有着切身的体会

    。

    随后,二人又谈到了当年的一些老臣,赵无恤问道:“十几年过去了,无恤始终对一事不明,那就是当年先生为何要如此决绝的离开赵氏?”

    “因为我已经看出了老主公要改革国政的决心,当时我乃是赵氏家臣的宰,执行主公改革的任务理当由我来完成,你也知道我察人、用人可以,但是缺乏阳虎身上的胆气,推行改革势必要得罪好多人,我心慈手软那以推动,所以主动离开乃是明智之举!”姑布子卿说道。

    直到此时,赵无恤这才明白了当年那些老臣的用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