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狼烟
字体: 16 + -

第46章 无恤的婚事

    安排好晋阳的一切事物后,赵鞅带上孩子们和姑布子卿等重要家臣,前往龙山的董安于墓,祭奠董安于。

    转眼一年过去了,董安于坟头的草已经长得老高了,在凄厉的北风吹拂下,左右摇摆。

    赵鞅上前亲自将坟墓杂草铲除干净,添上新土;供上牺牲、美酒等祭品,燃香奠酒。

    “董公啊,鞅今日带着孩子们来看你了,让你一个人冷冷清清的待在这清苦的地方,鞅于心不安呀。想你我二人虽为君臣,实为亲人,每次在我们赵氏危难之际,总是公来解围,今日公去后,谁人可为赵氏解难。”说着说着,赵鞅的泪水就下来了。

    此时的赵鞅想到了当年自己刚刚继位卿位的时候只有二十岁,那时候,经常向董安于讨教政事,一问就就是一个晚上。那时的董安于四十多岁,从来不觉着累,不厌其烦的一遍又一遍的给赵鞅讲解如何为官为臣之道。

    他又想到了为了赵氏有一个稳定基地,董安于不顾年迈之躯起早贪黑修筑晋阳城;他想到了在二卿围困晋阳,赵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口时,董安于奔波于诸卿之间,最后促成了韩魏智出兵帮助赵氏解围;他还想到了董安于为了赵氏最后拔剑自刎时的坚定和他临死前那目光。

    想着想着,赵鞅哭出了声,当一个男人哭出声的时候,要么是委屈到了极点,要么就是愤怒到了极点,显然赵鞅属于后者。

    见赵鞅伤心欲绝,众人也不自觉落下泪来。

    最后赵鞅说道:“董公呀!鞅今日在公墓前起誓,不杀范氏、中行氏为君报仇,鞅誓不为人。”

    说罢,赵鞅起身,对着董安于的墓再拜。

    下山的路上,赵鞅对孩子们说道:“你们一定要记住董公为赵氏所做的贡献,更要记着常来看看他。”

    “诺---”

    回到府里,赵鞅看见韩夫人正在陪孙子赵周(赵伯鲁的儿子)在玩耍,赵鞅紧走几步上前将孩子抱在怀里,转身对赵无恤他们说道:“你们去干自己的事去吧,我和你母亲说说话。”

    赵鞅的夫人是韩不信的妹妹,平日里两家走的本来就近,加之双方又互为亲家,关系更是不一般了。

    孩子们走后,韩夫人问道:“什么事如此神秘?”

    赵鞅笑了笑道:“你不觉着无恤已经到了该结婚的年龄?”

    一听到赵鞅提起赵无恤,韩夫人有些不高兴的说道:“是不小了,该结婚了,不知老爷您看上哪家姑娘了?”

    见夫人不高兴,赵鞅继续笑道:“我哪里有什么目标啊!要是有了目标,还用跟你说吗?我看这事还得你给无恤操心,看看哪家姑娘合适就过去说一声。”

    一提到赵无恤,韩夫人的气就不打一处来,正是由于这个庶出孩子的优秀,衬托的自己的两个孩子更加无能。而且现在韩夫人后还有一种不祥的感觉,那就是自己的长子赵伯鲁的太子之位都有可能不保。

    现在赵鞅竟然提出要自己给赵无恤操心婚事,言下之意很是明确。

    要自己来操心赵无恤的婚事,这分明是要自己在世卿贵族府上给赵无恤这个庶出的孩子找夫人吗?

    于是夫人一百个不愿意的推辞道:“这个我可不敢操心,你想无恤乃是翟氏的孩子,应该由他母亲操持才是,我要是考虑的不和无恤的意,将来无恤还不怪我?”

    见夫人推辞,赵鞅的脸上有些挂不住,“翟氏地位低贱,她哪有什么好的人家可选择?”

    夫人一听,更加不高兴了,“难不成还要在世卿贵族中给无恤找姑娘?他可是庶出,人家世卿贵族家的小姐是不会看上他的。”

    一听到夫人又拿无恤的出身说话,赵鞅这下不高兴了,“只要是我赵鞅的孩子,哪管他是嫡出还是庶出,看上他哪家姑娘,那是他们的荣耀。这件事你就去办,人家不同意了再说。”

    为了一个庶出的赵无恤,赵鞅竟然说出如此重话来,韩夫人吃惊的望着赵鞅,愣愣的说不出话来。

    从赵鞅的话里,韩夫人完全听出了赵鞅对赵无恤的器重,一个庶出的小子竟然想娶世卿贵族家的小姐,天下哪有这等事情呢?

    韩夫人有些不太明白,但是她也不敢违拗了赵鞅的意志,对于夫君赵鞅这个人,韩夫人的尊重里多少有些害怕。

    春秋时期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分别为正妻一人,姬妾数人(妾还分为良妾、从妾、贱妾等),其它如通房等不限人数。正妻(亦成嫡妻)所生子女为“嫡出”,即正宗之意。非正妻的嫔妃所生的孩子叫庶出,也就是旁支。嫡为大宗,庶为小宗。妾死后不列入宗族牌位,所生子女为“庶出”不可袭爵,但是可分得家族财产。

    而赵无恤的母亲就是地位最低的从妾,所以韩夫人觉着赵鞅要从世卿贵族家给赵无恤找夫人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但是面对强势的赵鞅,她也不敢违背,只好硬着头皮回了趟娘家阳翟,先从自己娘家人中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姑娘。

    赵鞅夫人回到娘家,自然是受到了热情的欢迎,寒暄叙旧之后,赵鞅夫人向哥嫂说出了要为赵无恤说门亲事的事情,“哥哥,你说我家老爷这是怎么了,竟然想给一个庶出的无恤要从世卿贵族中挑选姑娘,再说那个无恤长得又不好看,你说说谁家的姑娘会看上?这事我说出来都觉着不好张口。哥嫂你们就从咱们韩氏的亲家中随便给他找一个,堵住老爷的口就行了。”

    听完妹妹的话,韩不信夫人也跟着说道:“那个赵无恤上次我见过,不但庶出,而且难看。就以他那个模样还着什么贵族子女呢?老爷我看咱们也就在我们的小宗里给他寻一门亲事就行了。”

    “对对对,嫂子说的对,我也是这个意思。不知兄长有没有合适的人家,随便给他捉一个就行了。”韩夫人听罢赶紧符合道。

    听完夫人和妹妹的话,韩不信不以为然,“妹妹你错了,我看倒是觉着这个赵无恤很不一般;说不定将来会有一番大的作为,这个孩子有胆有识,前途不可限量。”

    “我咋就一点没有看出那个难看的赵无恤有什么不一般的地方,听你这意思难不成想把我们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不成?”韩不信夫人一听直接抢白道。

    “对,我就是这个意思,打算把女儿韩俪说给赵无恤。”韩不信直接说道。

    “啊?”

    韩不信话音刚落,赵鞅夫人和韩不信夫人都大吃了一惊,怀疑自己听错了。

    “哥哥你没有糊涂吧,你要把俪儿嫁给一个庶出的赵无恤?这怎么可能?”

    韩不信的夫人更是不答应,“妹妹都已经说清楚了赵无恤本来就是庶出,长得又难看,我家俪儿温婉大方,嫁给他岂不是辱没咱家孩子,我死也不答应。”

    见到两位女人极力反对,原本温和的韩不信也不高兴了,指着两个女人道:“糊涂啊糊涂,你们女人真是见识短浅,我实话告诉你们,或许将来这个国家就得由赵无恤执掌。”

    韩不信的话当然不是要说赵无恤就敢把人家国君给换了,他的意思就是想说,或许将来赵无恤会成为这个国家的执政大人。

    大话。

    天大的笑话。

    两个女人不解的望着韩不信,心想老爷这是怎么了,稳稳当当的人怎么会说出如此不着边际的话来。

    虽然韩不信说出了这样的大话来夸赞赵无恤,但是女人还是女人,她们看人的方向和男人不同,男人们看人一般会看这个人的前途怎么样,而女人们则会看这个人的长相如何,家庭背景如何等等。

    在韩不信的坚持下,两个女人虽然嘴上不再反对,但是韩不信夫人还是不死心,她知道老爷一直喜欢这个小女儿,婚姻大事还是会听女儿的意见。

    只要女儿反对嫁给赵无恤,韩不信还是会听从的。

    于是两个女人一合计,一起向后院女儿韩俪的闺房走去,她们要合起伙来劝解女儿,坚决不能嫁给赵无恤这么一个庶出的丑孩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