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吟
字体: 16 + -

第1章 边城风沙

    天色已渐昏沉,狂风呼啸不止。整片暗黄幕布笼罩而下,好似有只饕餮巨兽正施展无上妖法吞噬天地,方圆百里如烟如沙早已模糊不清。

    寿春城外,满天黄沙中,但见约莫三百余骑晋兵朝着远方奔去。天际尽头等待他们的依旧是一望无际的狂风沙海。

    当先一匹战马上的人双腿猛地一夹,身下骏马踏出几步便驻足不前。那人整个身子包裹在黑甲盔甲中,看模样是个领头将军。身后骑兵们见将军停下,也整齐有序的腿夹马腹,显然个个都是训练有素的军中精锐。那领头将军张了张嘴大概是想说些鼓舞士气的话,却不想一阵狂风袭来,只灌得他满嘴沙尘。尽管那种感觉很不好受,他却没有第一时间吐出来,模糊的视线中,已有一截碎衣角从黄沙堆中显露出来。

    战火纷飞的年代,黄沙下埋有多少碎衣尸骸都不奇怪。领头将军不动,身后三百骑便也不动,更没有一丝焦躁不满的情绪。沙土依然在口中,他双腮微微鼓动竟缓缓咀嚼起来。

    风沙依旧肆虐,似乎又多添了几分肃杀之意。

    领头将军猛然将口中尘沙吐出,便打了手势纵马朝着另一侧奔去,身后三百骑默默紧随。此行事关重大,凶险只怕更是不小,哪里容得下他有丝毫疏忽大意?上头安排他来护送怀中的宝物,岂非正是看重了他谨小慎微这一点?

    牧马堂在中原也许并没有什么名声,但在苦寒的辽东却是威名赫赫的硬点子。牧马堂仅有的几位主事人只怕也不知道他们的上方究竟是谁,不过这并不影响到他们为牧马堂卖命。兵荒马乱的年代,买卖马匹营生的活计,想混口饭吃自然容易的很,想不发财只怕也很难。所以辽东除了仅有的几个部族之外,排上号的大势力便以牧马堂为首。

    牧马堂此番来到中原的不过一十二人,他们是否也是为了晋国将军怀中的宝物而来?

    燕冲抖了抖身上的黄沙,揉着着眼睛,吐着唾沫星子道:“喂,师傅,你老人家不是总吹嘘中原山清水秀,娘们儿白嫩水灵,摆出一副看不惯咱们辽东的模样?”

    现在他已经到了中原,繁华世界不曾见过,沙子倒是吃了不少。

    他口中的师傅是个驼着辈,看起来随时都会倒在地上的白发老人。燕冲却知道哪怕自个倒了,老人也不会倒下。他曾亲眼见过老人驯服一匹野马的情形,那匹马性子粗野得紧,附近有几个部落的好手愣是没有一个拿下的,反而因此摔断腿脚的倒是不在少数。就是这么个白发驼子,轻飘飘落在马背上,片刻功夫那匹野马便被他收拾的服服帖帖。燕冲相信那一定是降妖伏魔的手段,因为老人的下半身连双足都没有,他竟是用铁索缠绕两柄长刀持在手中做代步之用!

    燕冲虽然是个少年人,却不怕这老人的怪模样儿,反而佩服的紧。这样的老人还能这般过活,自己又哪来的理由得过且过?自那以后他便时不时的送些自家酿得马奶酒给老人解馋,可这老人喝多了就跟着吹嘘中原那些酒如何的好,随后便会倒在地上呼呼大睡,燕冲对老人口中的中原充满了向往,也对老人充满了敬意。

    老人酒品虽然不怎么样,对燕冲这么个混小子倒也不差,时常也会教些拳脚功夫,后来便带他入了牧马堂。

    最近燕冲的功夫倒也练得不差了,这不按着上头的吩咐来到中原办事来了,哪怕只是让自个埋在沙子中,谁让上头养着咱呢,其余兄弟都没有怨言,爷们自然不能让人看不起。

    老人没空理会燕冲转瞬的心思,只是沉声对着一旁的中年汉子吩咐道:“对方既然已经中了这疑兵之计,便一定会往京口方向前往建康,火速通知段大统领,这般好事想来他会很乐意接手的。”

    段勤仿佛已经看到自己登高一呼,万众参拜的景象了。他看起来已经有些迫不及待,咧嘴笑道:“只要慕容霸那小子传来的消息属实,老子就认他这个妹夫了!倒要看看这帮犊子谁还敢不服老子这个大统领,南人虽然无用,说起话来倒是也有些道理,顺耳,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名不正,则言不顺。这言不顺了,他娘的事情就办不成了。还真是这个道理,老子就要名正言顺给那些部落头领瞧瞧,一群当面大统领叫的亲热,背后捅刀子的杂碎!”

    一同埋伏在山坳里的段思附和道:“哥哥此番凭借一几之力便打的羯胡七家部落俯首帖耳,这般勇武只怕冠绝当世,小弟却不曾想哥哥还对南人文字这般了解,听闻那晋人刘琨文武全才,只怕与哥哥相比也是不值一提。做弟弟的只盼哥哥带着弟兄们杀回邺城,那时候弟兄们怕是要拜哥哥做那赵国皇帝啦。”

    段勤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想那冉闵不过先帝假子,他都做得假魏皇帝,当年先父还是高祖假子呢,赵国那帝位说起来也有你我先父一份,论起来老子岂不是比他更名正言顺?那假魏窃我赵国基业已有年头,而今合该我段家收回才是。”

    其时中原混战,汉家衣冠南迁,各部胡狄便趁势割据一方。羯族原也是匈奴部族一脉,只是血统略有不同,金发碧眼,深目高鼻的模样倒是与西欧人种有几分相似。石勒便是羯族人,传闻他还是个奴隶出生,后来建立赵国称帝,便是中国历史上的后赵,为了与刘渊所建立的前赵区分开来。段勤之父断末柸曾投效石勒,被收做养子,是以鲜卑段氏自然也常有争霸天下之心。

    绕是段勤一向自认谁的拳头大谁才有理,这番慰藉之后也觉得此刻自己正该坐在邺城那张龙椅之上。

    山坳里的人不算多,二百有余,均是鲜卑段氏嫡系,且各个都是以一挡十的好手。此行乃是劫道的活,人多反而容易暴露,更何况羯胡几个部落只是表面臣服而已,那宝物又事关重大,段勤自然对他们不放心。

    大片寒鸦从头顶飞过,不远处的山中却显得异常静谧。

    行军已渐渐接近山谷,晋国那领头将军四下观望一番见周遭草木杂乱,山势也颇为险峻,忙唤随军探哨相询道:“此去京口,可还有别的路?”

    那探哨回道:“回振武将军的话,此地通往京口只有这一条山路,若是绕行,最少还得花上五六天的功夫,况且那些路只怕更加崎岖难行。”

    那振武将军心道:“我等得,陛下是否等得?临行前谢将军与七郎已经多番叮嘱,望我携宝速速回朝,若是再耽搁下去,只怕更生事端。”

    心中这一计较,正凝望山势的振武将军开口道:“蒋探哨,烦请你挑选二十骑充做斥候前去探路。”

    那蒋探哨作为行军斥候,不但对附近地势颇为熟悉,便是对一干晋兵也算了解,片刻便点了二十人马。

    振武将军叮嘱道:“山地若有埋伏,料想便藏身于那处山坳中,落石,滚木以及弓弩必不可少,还望蒋老弟多加小心。”

    这本便是山地伏击的惯用手段,落石滚木用作封路骚扰,辅助掩护弓弩射杀,只要对手进入包围圈,谁会傻到放弃制高点的地形优势去跟敌人短兵交锋?

    斥候队已经到了山脚,山中依然没有动静。

    振武将军只盼一切都是自己的臆想,但又隐隐觉得所料不差,大概人对于危险总会有些异乎寻常的直觉。突听一阵梆子声响,便有乱箭如雨般朝着那伙探路斥候射去。

    蒋探哨等人倒也早有准备,借着地形以及手中兵刃的掩护躲开周身要害,只是对方羽箭着实密集,还是有几人中箭闷哼侧倒在地。

    箭矢与兵刃的撞击声叮当作响,立时便传到谷口众人耳中,料想对方埋伏已久早就按耐不住了。振武将军暗暗叫苦,仅凭这一轮的箭雨势头,他便判断出此刻山坳间的伏兵不下百人。

    是进?是退?这一刻似乎已经来不及犹豫了,天知道拖下去还会发生什么!振武将军已经渐渐冷静下来,从接下任务那一刻,他便深知此行之艰难,既然厮杀再所难免,他倒也不至于惊慌失措,振武将军的名头又岂是白叫的?

    手中长枪已然斜在胸前,只听他朗声道:“某家胡彬,枪下不杀藏头鼠辈!”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