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英雄本色
字体: 16 + -

第27章 暗战

    冈部直三郎面前摆着一副围棋的残局,手里捏着一枚黑子不停的在棋盘边顿击,一下、一下又一下,面对绞杀在一起的两条大龙,不知该如何破这个局。

    最近冈部直三郎心情比较烦躁,自从偷渡黄河,并在过河后击溃中国第八战区81军后,中国军队的主力就眨眼间消失不见了。

    按照最初的预想,只要顺利渡过黄河,前面就是坦途。依照日军的战力,完全可以实现自己最初设想的由北向南打破中国战场僵局的战略构思。但自从击破81军的防线后,自己的好运气似乎快要耗尽了,许多预想不到的打击接踵而来。

    首先是主力26师团的进攻陷入了停滞。大自然对于人类不分国别、种族一律平等。面对无垠的沙漠,26师团的重装几乎陷入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境界。虽然坦克以中低速仍然可以在沙漠地带行驶,但其他兵种武器的运输车辆却无法在沙漠地带自由行进。

    坦克孤军深入,无法对敌方形成决定性打击,却由于风沙、严寒,频出机械故障,步兵行进基本跟不上坦克的节奏,相互之间脱节,为此坦克兵们牢骚满腹。

    而逃进了沙漠里的中国八战区81军却像鱼游进了大海,在沙漠里自由出击,不时给26师团以打击,虽然每次损失都不大,但积少成多,对26师团将士的士气影响很大。

    26师团的每次反击却像打在了空气里,空有一身力气又无处施展,26师团上上下下憋屈的要死。有好几次空军的侦察发现了敌人,等地面部队气喘吁吁地赶到时,敌人早已逃之夭夭。沙漠里,找水、御寒、风暴都是难以克服的难题,而中国军队则脱了制式的军服,穿上自制的毛制衣物和皮袄,用马匹驮着简易的裹身帐篷,不惧风暴,不畏严寒,在厚厚的沙子上,到处都能找到水源,骑着马儿像在自己家里一样跑来跑去,把追击的日军累的半死,却连对方的影子都抓不到。

    造成这种不利局面的原因,除了天时、地利,还有兵力少的因素。要是有充足的兵力,冈部直三郎可以采用包围合击、稳扎稳打的办法,缩小对方的活动范围,逼迫对方与自己决战。可现在中路和左路大军在蜂拥而至的各股武装势力袭扰攻击下,几乎到了寸步难行的地步。中路因为有骑兵集团和第二混成旅在,还能自保;左路德王的部队却在各方的持续攻击下已经捉襟见肘,局面岌岌可危。不要说支援26师团进攻,反过来已经要拖累中路和右路大军回过头去救援他了,否则很可能会全军覆没。

    现在是回头扫靖后方,还是继续与81军在沙漠里缠斗,保持进攻压力,冈部直三郎始终举棋不定。自己此次抽调平绥线等地方的驻扎部队,说好了最多三个月就让各作战单位回归建制,可现在看情况,僵持成旷日持久的消耗战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华北驻屯军本来对关东军和蒙绥驻军联合展开此次作战颇有微词,作战中又很是抽调了华北驻屯军的守备兵力,现在八路军和游击队利用后方空虚的机会,像雨后春笋一样开始到处露头活动,扩大势力范围,越来越影响华北驻屯军的利益。而且多田骏这家伙也不甘寂寞,积极向中国派遣军方面申请兵力计划实施中条山战役,打破僵持状态,对自己长久占用华北驻屯军兵力越来越不满了,前几天官司已经打到了大本营。幸亏自己在东京经营多年,很有些人脉,事情暂时被压住了。但这不是长久之计,时间拖得越久,形势对自己就越不利,必须要在最短时间内打破僵局,取得突破。不然自己面临的局面会很糟糕。

    下棋是冈部直三郎平复自己心绪的一个办法。他找来跟随自己多年的秘书小林与自己对局。刚开始,小林顾忌冈部直三郎的颜面,下得小心翼翼,出棋中规中矩,很快就落在了下风。冈部直三郎摇摇头,“小林君,现在你是中国的指挥官。他们的战斗意志还是很顽强的,你依照他们的风格出棋。我想看看,中国军队的底线在什么地方。”

    明白了冈部直三郎的思路,小林竭力反抗起来,最终两条大龙绞在一起,难分难解,竟让冈部直三郎不知该从和下手。

    望着棋盘,冈部直三郎眼神渐渐迷茫起来。小林的棋局处在劣势,但死死纠缠,无法压制。自己后面出棋稍有差错,就会让小林有反败为胜的机会。棋下到这种程度,一旦丧失优势,就是大败亏输的局面。

    冈部直三郎不再犹豫,他对小林说:“我来说,你来记录命令。”

    “命令,特务处要不惜一切代价与风信子取得联系,尽快掌握敌军的动态。风信子已经失去联系很长时间了,现在到了关键时刻,她必须要想尽一切办法为帝国出力。把防范苏联人方向的空军十一大队调过来,加强空中侦察和支援力度,我们要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击败这个81军,打通南下的道路。”

    小林有些吃惊:“私自调动边防军大本营知道了我们会有麻烦的。而且,现在中路和左路大军的形势很不妙,我们是不是该考虑支援一下他们。”

    冈部直三郎默默摇头:“不行。现在对我们来说,最宝贵的就是时间。只有迅速结束这里的战斗,我们才能掌握战场的主动权。现在我们是在和敌人比赛时间,看谁先垮下去。只要能击败对面的敌人,打通南下的战略交通线,主力部队就能腾出手来消灭这些讨厌的游击军。如果我们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胜利,就会有无数的人向我们扑来。这些人中,不仅包括敌人,也包括我们自己人。小林君,你明白吗?”

    小林立刻领会冈部直三郎的意图,他很干脆的合上电文夹说:“我现在就去发报。”

    ……………………………………………………

    八路军大青山支队绥西根据地。

    李井泉和梁琨围着一个火塘,大眼瞪着小眼,死死盯着火堆。好半晌梁琨终于出声说:“行了。”

    也不见他拿工具,直接赤手从火堆边变戏法似的掏出七八个烤得酥香的土豆,然后一人掂起一个呼着热气边剥边吃。

    李井泉吃着土豆,含含糊糊地说:“哎,老梁,你说这个独立骑兵营温大成英雄连到底是哪路神仙?咱们八路军也不是什么财主,他为什么会用咱们的名号在外面打鬼子?白白让咱们赚了这许多名声。绥西地区各方势力多,斗争形势复杂,本来咱们在这里不占优势,现在被这个温大成连这么一闹,帮咱们挣了好大名声和脸面。当地的老百姓现在提起咱们八路军都竖大拇指。”

    梁琨很狡猾地没有理会李井泉说话,在把手里的土豆吃完后,继续掂起一个土豆剥了起来。这样,在相同的时间内,他就比李井泉多吃一个。

    怕李井泉发现自己的小动作,梁琨开始说话分散他的注意力:“是啊,这帮小子是给咱们做好事了。不知道他们有什么目的?不过不管他们到底怎么想,现在是全面抗日,只要他们真心打鬼子,咱们就不能把他们往出推。既然他们打出旗号说是咱们八路军的骑兵营,咱们就给他来个默认,让鬼子汉奸费脑筋去猜吧,哈哈。以后一旦有机会,我是很想会会这帮人。他们仗打得很有创意,来无影、去无踪,抗日的决心又很坚定,不管怎么说,我是想把他们争取到咱们的革命队伍里。”

    李井泉被梁琨的想法点起了激情,他也高兴地说:“着啊,老梁。还是你看问题简单深刻。管他哪路神仙呢,只要他真心抗日,就是咱们团结的对象。这么有战斗力的一支队伍,一旦争取到咱们的革命队伍里,那可是一件大大的好事啊。”

    两人说到高兴处哈哈大笑。

    “报告。”

    门外响起了一个清脆的女声。

    李井泉扬声道:“进来。”

    门被推开,一个靓丽的身影夹带着寒风进了屋里。

    来的是张卓。这几个月跟随着李井泉在绥西地区东奔西跑,张卓比刚来绥远时脸色黑了些,但精神更加外溢,整个人少了些温婉,多了些干练。

    递给张卓一杯热水,让她暖暖身子。李井泉一改往常的和蔼,神色有点严肃的说:“小张,这次叫你来是有个重要的任务交给你们电台班的人去完成,希望听听你的意见。”

    张卓立即起身敬礼,“报告首长,请给我们下命令吧,我们电台班有能力完成任务。”

    抬抬手,示意张卓坐下。李井泉继续说:“现在,绥西战局到了关键的时期。这个时候谁能撑下去谁就有赢的希望。我们要调动一切有利因素争取胜利。目前日军左、中、右三路大军已经严重脱节,正是我们抗日力量各个击破的好时机,但必须防备敌人调动主力回援,这样情报的及时传递就很重要。现在,负责日军三路大军调度和物资补给的核心点就在土城子车站。我们已经在那里布下了情报点,我们希望你们电台班能调配一名得力同志带一部小电台到那里开展工作,配合当地同志发挥电台优势,能在最短时间内传递情报,让主力部队及时掌握日军动态和军力动向。这名同志的综合素质很重要,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掌握着主力部队的生死,能力和忠诚以及应变能力必须要靠得住,我们想听听你的意见。”

    张卓立即热切的接声道:“我希望我能去。”

    梁琨在旁边很不客气的泼冷水:“你是电台班的总负责人,除了协调绥远地区各个电台点的情报,还肩负着联络总部的重任,不可能让你去的。”

    张卓神色黯了下来,这一点她也知道。她只是很热切的希望自己也能战斗在第一线。

    整理了下自己的心情,张卓偏头想了想,沉稳的说:“我建议派电台班的周楠同志去。她念过大学,电台编译码水平不比我低,而且敢独自一人从敌占区跑到边区参加革命,个性和革命精神也很强,应变能力更不用说,派她去应该是比较好的选择。”

    李井泉和梁琨对视点点头,对张卓命令到:“好。既然你也是这个意见,就由你通知她立即准备,明天一早出发,我派人护送她到土城子。那里有特遣队同志设立的两个据点,都在南关的一条街上,一个是成衣铺,一个是茶叶铺。她的身份是茶叶铺老板的侄女,因家中变故远道投奔叔叔。电台就设在茶叶铺。成衣铺是紧急应变点,不到关键时刻,不要去联系那里的同志。”

    张卓起身说:“好,我现在就去通知她。

    张卓走后,屋里又静了下来,梁琨点着一锅烟,一明一暗地吸了起来,良久他说:“不用把西关中医草药铺的据点告诉她吗?”

    李井泉轻轻摇摇头:“那个点我希望永远用不到。电台班不比特遣队,情报员万一暴露被捕,谁也不敢保证她能熬住敌人的逼供,坚守组织的秘密。知道两个点,对她来说足够了。”

    …………………………………………………。

    鸡鸣寨里,娜仁在白七爷的面前“嘤嘤”哭泣,“我想阿爸了,我想回家看看。”

    白七爷为老不尊的摸着娜仁柔软肩头劝她:“好孩子,莫哭,莫哭。等小三儿回来了,我一定让他送你回去。你莫心急,这些天老头子陪你说话解闷。”

    疏朗的星光下,一处隐蔽的山阴。梁三儿带着人躲在挖好的坑洞里睡觉。项子义和温大成挤在一个坑洞里合盖一个皮帐篷,温大成眼睛半闭不醒,项子义却缠着他嘀嘀咕咕说话:“温哥啊,团座的英明神武我是佩服的。但他冒充八路的旗号打仗我有点想不通,咱爷们也是响当当的汉子,既然有本事做下这等大事,为何不用自己的名号,反倒便宜了他人?”

    温大成快要睡着了,嘴里含含糊糊地回答:“那是你不了解他。我俩从小干坏事都这样,犯案之前先找好替死鬼,好名声、坏名声全让他背着,我们只捞好处。虚名与我们俩如浮云。”

    项子义听了又是钦佩又是鄙夷,继续问:“那这么多的队伍,咱为什么一直冒充八路呢?”

    温大成不耐烦地说:“那是因为团座和八路有仇。有一次我俩去陕西办差,回来的路上看上了一个商队暗藏的私货,准备下手抢来。结果刚好遇到一队过路的八路,放枪把我们逼走了,坏了我们的好事。从那以后,但凡在外面干坏事,或者有可能召来大麻烦的事儿,团座都说自己是八路。”

    项子义恍然,原来如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