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英雄本色
字体: 16 + -

第12章 晋商

    与傅作义将军的会面没有想象中的激动人心。

    走进军帐,傅作义将军正站在一副军用地图前,用一支铅笔在等高线上标注。他中等身材,穿一身军装,很少讲话,看上去较严肃,儒者般的外表和风度,让人印象深刻。旁边一名机要秘书正在汇报最新战情。随着敌我态势最新进展逐步显现在地图上,将军脸上的神情越来越严肃,不时低声询问两句。

    有光线透进来,照出一条灰尘滚动的通道,最后落在将军的侧颊上。在明与暗的世界里,将军抱肘站在那里,脚踏神州,肩顶五岳,奔涌流逝的时间到这里后也瞬间变得静悄悄。

    梁三儿的到来就像一粒石子投进了平静的水面,打破了这里的沉寂。

    听到“报告”声,傅作义将军回转身来,看到军装笔挺的梁三儿,将军眼中露出了赞赏的眼光。梁三儿一表人才,皮肤白皙,浓眉大眼,身材欣长,只要不张嘴说话,任谁看了都觉得是一名翩翩美男子。尤其在一身正装和武装腰带、马靴的衬托下,梁三儿更是帅的一塌糊涂,是那种和平时期足以让怀春少女望之尖叫的类型。

    快步绕过中间的沙盘桌,傅作义一把握住正要举手敬礼梁三儿的手,疲惫的脸色中露出亢奋的亮色:“好,好。真不错,真是一员虎将。子寅将军能把你这样的人才派出来,看来是家底尽出、毫无保留来抗日了。子寅将军是咱们绥远地区的老长官了,年轻时在这里没少打仗,为国戍边功不可没。现在国难当头,老将军宝刀出鞘,重新披挂上马,是对我等革命同仁莫大的鼓舞和支持。有了老将军作后盾,我们更有信心打赢这场恶仗了。”

    “自古英雄出少年。小将军英姿不凡,受子寅老将军如此器重,必是一员难得的虎将。此番仗义出手,我35军全体将士同感恩德,士气激昂啊。”

    梁三儿一本正经作答:“报告司令员长官,国民革命军第81军骑兵独立团团长梁镇云奉令押运首批前线物资支援贵军作战,所有物资无一损耗,全部安全抵达并办理了交接。我独立骑兵团奉令遵傅司令员长官调令。”

    傅作义眼神中赞赏神色更盛:“确实难得!自古至今,辎重后勤押运难就难在安全到达和消耗管控。你们马车运输一般自身物耗就在三至五成,尤其你们这次路途遥远,还要穿越沙漠,消耗更难管控,竟然能做到对押运物资分毫不动,这是个了不起的奇迹啊!”

    “咱们都属八战区,现在是一家人,要共同对付冈部直三郎的日军进攻。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我就实话实说,你们的这批物资来得是再及时不过了。有了这批物资,我最少还能坚持2个星期。到那时,子寅将军的81军将士应该也就到了。”

    梁三儿眼中精光一闪,沉声道:“最迟一周必到。”

    傅作义抚掌大笑:“子寅将军一生忠信,言出必行,能一周到那就是必到了。”

    “实不相瞒,我部在与日军作战中伤亡惨重,将士们打得极为艰苦。81军到达后,我军将把防线交由81军防守,35军要到二线休整。我们都是军人,说话直来直去,这个意思我也和子寅将军沟通了。子寅将军快人快语,回信只有四个字。”

    梁三儿不由问:“怎么说?”

    傅作义感慨道:“义不容辞!”

    到底是国之忠良,满门忠烈。这个时候包括中央军在内,大家都知道日军兵锋正盛,首要是避敌锋芒,待敌气坠回撤时衔尾追击必有斩获。所以绥西战场大家都争先增援,却行动迟缓。唯有子寅将军言必行、行必果,说增援一言九鼎就来了。很不容易!谁都知道你们81军骑兵厉害,但重火力不足,长于追击弱于防守,这么不利的形势下子寅将军决然出击,接过这副谁都不想接的重担,确实很不容易啊!”

    傅作义目光炯炯望着梁三儿:“至于你部,子寅将军也有交代。鉴于你们骑兵机动性好,车马齐全,仍由你们去山西接收国府调拨绥西战线的各类物资。你也知道的,35军现在打残了,弹药拼光了,眼见又快到冬季了,御寒衣被也很重要。这一批的物资也决定了我们35军多短时间内能恢复战力,所以任务很重要。物资很多,分五批,我想托你负责第三批物资的押运,你怎么想?”

    梁三儿敬礼正色作答:“谨遵司令员命令,骑兵独立团保证完成任务。”

    相较困难时期军官们接受任务时普遍先分析形势,再托词推脱或讨价还价的做派,梁三儿毫不迟疑认领任务的作风进一步赢得傅作义将军的青睐。

    他以一种极为严肃的口气对梁三儿说:“你很好。如果子寅将军不在意,我这里随时欢迎你来。少了不敢说,以后我保你个旅长的前程。”

    梁三儿响亮作答:“谢傅司令员栽培!”

    这是推却了。

    这反而更激起了傅作义的好感,这名军官指挥得当,办事得力,遇事沉稳,遇人不卑不亢,富贵不能淫,确实是个干才。不能为己所用,深以为憾。

    ……………………………

    傅作义还是低估了马鸿宾的速度。

    第四天,马鸿宾部的先遣骑兵部队就到了。

    为尽快整合部队,马鸿宾采取了以行军拉练形式整训作风军纪的办法。在许多由保安团团丁升格为****81军将士的军士们叫苦不迭的惨嚎中,迅速竖起了服从和纪律意识,初具正规军的做派了。但老于行伍的马鸿宾内心深知,这支表面气势不凡的部队还缺乏全面的淬炼,战力堪忧。

    但军情如火,在战线紧绷的情况下,哪怕一支枪的加入,一口气的调整,都能起很大的作用。战场增援如救火,稍迟半刻都有变故,马鸿宾不敢迟缓,星夜兼程赶来增援。自随左宗棠大帅入新疆平叛起,历经抗击八国联军、绥远剿匪、平叛,马家人为国征战哪里怕过死。至不过最差结局战死沙场、马革裹尸罢了。何怕来哉!

    梁三儿则没有机会第二次觐见马鸿宾。同样因为军情紧急,加之发国难财的白七爷小九九算盘,梁三儿哪里敢和马鸿宾照面,万一另有指令,完不成白七爷的任务,货有闪失,岂不糟糕至极。

    此外,梁三儿过沙漠前为不动车队的物资,实在是闯了点小祸。害怕动了车队物资后被人发现车厢里藏的秘密,梁三儿压根就没想过消耗车队里哪怕一根线的物资。

    但他梁三儿也不是神仙下凡,能飞过沙漠。于是过沙漠前他诈开两个堡子的门,将这两个堡子的人全部绑在一起,然后狠狠敲诈勒索了一大笔物资扬长而去。而这两个堡子日常是给马鸿逵的部队供食的,属于马鸿逵的势力范围,闹将起来梁三儿也讨不了好去。所以趁马鸿宾没来前梁三儿就逃之夭夭,避免到时自个有什么意外。

    哥哥你走西口

    小妹妹我实在难留

    手拉着那哥哥的手

    送哥送到大门口

    哥哥你出村口

    小妹妹我有句话儿留

    走路走那大路口

    人马多来解忧愁

    紧紧地拉着哥哥的手

    汪汪的泪水肚里流

    只恨妹妹我不能跟你一起走

    只盼你哥哥早回家门口

    ……

    这首《走西口》反映的是清末、民国时山西人到口外讨生活的情景。

    循着歌中相同的路线,相反的方向,梁三儿一伙渡过黄河进入了山西。

    一到山西,情景又是不同。守备工事纵横交错,车马调动频繁,往来物资络绎不绝。物资的种类和规模远不是西北大后方可比的。晋绥军部队的兵器种类和火力配备也让梁三儿这帮三义县出来的土老帽开了眼界。原本耀武扬威显摆的长短枪也低眉顺眼的坠在马尾处,不显山,不露水。除了战马,梁三儿真觉得自己这伙人土得掉渣,穷得要死。

    相比梁三儿一伙车水马龙的车队,山西的部队物资调用很多用汽车。在“滴、滴”的喇叭声中,梁三儿的车队一次又一次被逼停在路边让路,让汽车轮子卷起的尘土一次次扬的灰头土脸。梁三儿平生第一次在内心产生了深深的自卑感。

    原来我们这样穷啊!

    幸好,中国大地哪里也不缺热情好客的好人来抚慰客人受伤的心灵。

    负责与梁三儿接洽交接物资的乔嵩宣50多岁了,身着校官服,长得白白胖胖,谈吐得体,为人极为热情。在验看往来官文后,他拉着梁三儿的手不断说着暖心窝的话,在不知不觉中夸得梁三儿飘飘欲仙,说不出来的受用。这让梁三儿心生警惕,按白七爷的安排,私带的烟土最终接头交易人就是这个叫乔嵩宣的山西人。这家伙的口才如此了得,稍后谈判货款的时候怕得大费周章啊。

    乔嵩宣一边极为热情的拉着梁三儿的手说话,一边小指在梁三儿手侧极为隐晦的刮擦。梁三儿心中暗凛,另一只手也搭在双方握着的手上,更加热情的摇动。这个动作让眼睛笑的眯成一条缝的乔嵩宣大为惊叹,脱口赞道:“不得了啊,年轻人。这套手语切口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会用了。这是西北三义县白家堡的切口,我当年还是在绥远和白老七打交道时才学会的。没想到这次会是你们白家堡来人,缘分啊。”

    制止了梁三儿想说的话,乔嵩宣回过头大声吆喝手下的兵士把梁三儿的车队赶到了后勤物资的仓库大院。然后招呼梁三儿走进另外一个仓库。

    拉开库门,里面全是成箱存放的枪支和弹药。乔嵩宣让梁三儿帮忙,撬开了一个装迫击炮的木头箱子。上面静静躺着一门60毫米德式迫击炮,中间一层是10枚炮弹。把这些东西粗暴的搬出来,乔嵩宣从最底下拿出两个铁箱子,随手拿过一把斧子削开封口的焊锡,打开箱子,耀人眼炫的一排排小黄鱼整齐排列,满满装了一箱子。

    乔嵩宣不无炫耀地说:“两个箱子装的一样多,成色也一样。作为货款,这些全归你们了。”

    梁三儿想到了烟土贩到山西会是暴利,但没想到会如此值钱。瞠目结舌下忘记了说话。

    乔嵩宣看到梁三儿像个小瘪三一样没见过世面的表情,得意的笑笑,说:“许多人说我们山西人九毛九,能算计。这话也不能全算错。按说你们这批烟土我最多给你们一箱半的黄鱼,多一毛都不行。毕竟家族派我来接收货物,我们也要保证我们的利润。但这次既然是你们白家堡大老远的来,那我乔老四不能不仗义,这两箱黄金都归你们了。这批货,我只要不赔钱就行。”

    “啥?这-是为啥?”

    咋遇到这样无厘头的事儿,梁三儿脑袋里一团浆糊,原先想好的话一句也说不出来,口齿也不灵活了,只能结结巴巴的问。

    乔嵩宣感慨的笑笑:“也没啥。我年轻的时候到口外讨生活,结果遇到弓占元的变兵,抢了我的货,截了我的人,带队的家叔被他们打死了。我本来也难逃一死,结果簧夜你们白家堡的白老七跟随新军司令马鸿宾劫营,把我从刀口下救了出来。”

    “那时候我浑身都是伤。新军的人嫌累赘不带我。是白老七带走了我,没让狼吃了我。之后的半年,白老七始终带着我,给我治伤,教我骑马打枪,我也学会了他们之间的手语切口。半年后,新军要回甘肃,白老七把他们兄弟几个的缴获大部分留给了我。结果我不仅捡回了一条命,还有资本继续留在当地做生意。后来我不仅自己发家了,还为家族打通了绥远地区的商路,论功行赏我现在是家族的三掌柜。嘿,这个地位你们外人是想象不到的。简单说吧,没有三义县的白老七,就没有我的今天。我一直想报恩,但离的太远,始终没有机会,这次真没想到会遇到你们三义县的人。呵呵,这真是老天成全,给你们这个价,一点都不亏。”

    “白老七现在可好?”

    梁三儿一脸严肃的点点头:很好,白七爷现在非常好!”

    “那就好。回去代我问候白老七。我是一定要找机会去三义县当面谢恩的!”

    梁三儿没有答言,眼睛直愣愣的看着满地的军火。

    顺着梁三儿的眼神,乔嵩宣无所谓的笑笑:“箱子不好往出拿?不要紧,你原装在这个迫击炮的箱子里,趁着别的物资一块带出去就行了。”

    梁三儿迟疑道:“可物资上没这门炮啊?”

    乔嵩宣变魔术般从身后拿出一本账册,用嘴润湿笔尖,在一页单据上随手一划,然后说:“现在它就归你了。”

    “就这么简单?”

    梁三儿有种天上掉馅儿饼的幸福感。眼珠子一转,梁三儿开始动歪脑筋,这个库房军火这么多,能不能趁机多要点呢?

    乔嵩宣人老江湖,一眼看穿了梁三儿的心思。他拍拍梁三的肩膀,宽慰道:“别想了,小伙子。这门炮是我提前做好账的,本来就打算给你的。至于其他的物资,那可不能乱动了,不然轻则要我赔钱,重则就要我老命了。”

    “那我掏钱买呢?”梁三儿不死心地问。

    “呵呵,这些军火物资全是新东西,一发炮弹官面上就要近百个银元,你说你能够买多少东西?”

    看到梁三儿眼中露出失望的神情,乔嵩宣神秘地笑笑:“你回去的时候,渡过黄河后在大草滩多待两天,会有你意想不到的好处。”

    梁三儿毕竟年轻,江湖经验不够老到,听了这话没反应过来,迟疑地问:“会有什么好处?”

    乔嵩宣轻笑着说:“这几天晋绥军支援绥远战场的前头几个团快和日军驳上火了。败退回来就是最近的事儿。大草滩是回撤山西过黄河的必经之地,那些人会在那儿停留,找点闲钱了回家过日子。你去那里买军火,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噢。”

    梁三儿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