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天倾
字体: 16 + -

第151章 人祸岂可嫁天灾(十九)

    赵楷的脸色越来越差,任谁一连换了三四条路,皆是不通的时候,都会是这幅表情的!

    而到了这时,哪怕是傻子也能看出,这些绝不会是巧合!

    毕竟,相邻的几条大街上,怎么可能会在同一个早上遇到了出殡、开业、新婚、还有楼塌了的这些事情?

    也太巧合了些吧!

    不过,哪怕知道这些人背后是受着指使的,但赵楷仍然没有下令纵马踩踏过去——若他真的这样做的话,想来会有许多御史大臣们会兴奋许久的吧!

    而那些个大多都给自己捐了一些个闲散官职的粮商们,大抵会弹冠相庆?

    当然,最高兴的,应该是他的那位兄长,太子殿下!

    想到这里,赵楷的心情不由得又糟了一分。

    ……

    待赵楷避过了种种“突发事故”绕了小半座城,终于绕到了东水门内,来到了失火的地方的时候,辰时已然到了巳时。

    而那失火的宅子,也已然着了一个时辰了。

    而李存,也赫然在目。

    一瞬间,赵楷原本还存有的侥幸顿时便化为了乌有!

    “厢军呢?”赵楷看着依旧在熊熊燃烧着的大火,脸色奇差的问道。

    “已经差人去叫了,但四周的道路皆是堵塞,恐怕还得一段时间……”李存解释着。

    “堵塞……”赵楷闻言不由得冷笑一声。

    “恐怕是不愿来吧!”

    李存默然。大火都着了一个时辰了,京中各处的的救火、军巡铺子即便是爬也应该爬到了,拿着一个道路不通的借口过来搪塞,赵楷和李存他们若是信了,才是见鬼了的!

    “啧啧,上万石的粮食说烧就烧了,那郑谦修可真是舍得!”

    赵楷又感叹了一句,从时间上来看,那郑谦修应该是一得到消息便做出了决定,连犹豫都不带的……

    赵楷扪心自问,他可做不到的。

    “是啊,你要是能这般果断,上一世也不会只是一个郓王了……”李存看着郓王那已然写在脸上的话,不由得在心中暗道。

    能让官家说出“此子类我”的话,赵楷还没能打败赵桓登上皇位,这要怪的,就不仅仅只是嫡庶长幼的原因那般简单了吧!

    救火的官差天知道还需要多久才会过来,不过赵楷自然不会让大火继续这样没有遮拦的着下去的。那处粮仓不算,周围还是密密麻麻的住宅,若是不管,继续这样烧下去,天知道要烧到哪里去!

    于是,赵楷身旁的那数十元随便纷纷的下马,组织起了周边那些零散的救火百姓,一时间忙碌了起来。

    ……

    ……

    “你们猜,那三皇子如今的表情是怎样?”

    郑谦修靠在太师椅上,眯着眼前,微晃着脑袋,一双耳朵却在细细的听着台中少女唱着的小曲,然后突然开口向身旁的堂弟问道。

    “估计会比那炒锅底下的灰还要黑吧!”郑谦诚嘿嘿一笑,不由的说道。

    “听说他晨时还找官家请了谕旨?”

    “可不是吗!有着上一次的事情,他又如何敢擅自调兵?”郑谦诚说道。

    “估计下一次,官家便不会这般爽朗的同意了!”一旁的另一位郑家的族人说道。

    “没有下一次了!”郑谦修一字一句的顶了回去。这次事端的起因还是因为他负的的地方出现了纰漏,而被烧的几万石粮食虽然相对于这些日子他们挣得钱来说并不多,但仍旧不是一个小数目的。

    “是是,没有下一次了。”那位族弟连忙跟着说道。

    “听说,前两日太子遣人给皇后送了几箱‘特产’?”郑谦诚话题一转,向堂兄打听道。

    “两箱泥污之物罢了!”郑谦修随意的答道。

    “怎么会只是泥污之物呢!”郑谦诚见大兄一副随意的样子,不由得在心中感叹了一句好城府,然后接着说道:“太子之前对皇后一向冷淡,此时竟然主动送礼,这难道不是一个值得庆祝的事情吗?”

    皇长子赵桓的生母王皇后早逝,之后官家便立了郑氏作为皇后,而当时郑氏膝下尚有二皇子,故而赵桓和郑皇后的关系并不融洽。

    这一关系,及至后来二皇子夭折之后,也没有改变。

    但是,常言道,敌人的敌人便是我们的朋友……

    因为着三皇子郓王的干系,使得太子赵桓主动向郑皇后示好,两者也逐渐有了合作的意向。

    毕竟,一位没有子嗣的皇后与一位生母早逝的太子,难道不是一对天然的合作伙伴吗?

    而郑家的人,自然也愿意看到郑皇后和太子的关心好起来的。毕竟,皇后膝下无子,那依附于她的同姓外戚,可就止步于一世富贵了。等到了今上和郑皇后过世,无论如今的郑家如何的显赫与威风,到时候都会跌落凡尘,几年之后,估计都不会有几个人会记得。

    毕竟,他们的父亲郑绅,当年也只是一个小小的直省官而已!与慈圣光献皇后曹氏(仁宗)那个开国大将出身、攻灭南唐和后蜀的祖父曹彬相比,差了不知多少!而英宗的高皇后,其祖亦是太宗时的名将高琼;至于神宗的向皇后,则是宰相向敏中的曾孙女……

    相比之下,郑家的出身,着实可怜!

    而郑皇后本人,当年也只是向太后的一个侍女罢了!

    也是因为出身较低的原因,郑皇后在宫中一向节俭恭顺,且从不干涉政事,并且多次告诫娘家亲族。

    故而郑家在京中也只是经营着粮食和其他的一些个生意而已,与官场的瓜葛并不是很深。

    只是,郑皇后身在深宫,对此感触还不算深。但她的那些个兄、弟们,又岂会甘于寂寞?她的那些个从小过惯了富贵日子的子侄们,又岂会甘愿在二三十年后失去这手上的荣华?

    若是皇后能够效仿神宗的钦圣宪肃向皇后——不说有着拥立之功,只要和太子交好,帮助他顺利即位——那便是三世无虞了!

    仅看皆是郡王的向宗良与向宗回兄弟二人,便可知道了!

    故而,当听说太子主动向皇后示好之后,郑家人都不由的关心了起来。

    “宫中的事情皇后自有主意,尔等做好自己的事情便可以了。”

    郑谦修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他又如何不知道堂弟和家中其他人的想法?莫说他们,就连郑谦修自己,又何尝愿意放弃这到手的富贵?

    不要说什么挣足了钱银,做富家翁去——只有钱却没有相应的权利,那么手上的富贵终究是守不住的……

    历代皆是如此!

    只是,这一切,并不以他的意志为转移的……

    他们那位喜好花鸟诗赋的皇帝陛下,论起精明程度,可是不弱于皇宋历代的任何一位官家的!

    他可不希望他的姊妹,像哲宗的那位昭怀皇后一般,因为干政,自缢于宫中……

    走出包厢,郑谦修扶着栏杆,看着那正在表演的歌女,心中却不由得想到:

    “若是柽儿还活着,那该多好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