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天倾
字体: 16 + -

第122章 大雨倾天何时歇(十四)

    从前日傍晚开始,天上的雨便小了起来。虽然还没有完全停下,但也只是淅沥沥的滴着小雨罢了。而这种夏日里原本很惹人厌的天气,此刻看在东京一众百姓眼中,却是再亲切不过了的。

    而相应的,原本一直上涨的水面也终于停了下来……

    水面不再上涨——那离大水退去,还会远吗?

    半个多月来,阳光鲜有的透过乌云,照在了已经被雨水淋浸的有些发了霉的建筑上,那青色的苔藓一时间长得更快了……

    作为天子的居所,皇宫自然是不会被大水淹浸的,只是四面皆是大水,宣德、玄武、东华、西华诸门不得不大门紧闭,而城垣之上,则站着密密麻麻的戍戎禁军,预防着险情的出现,以及可能存在的贼人……

    大水从昨日午后便开始退却,正如其来的突然一般,大水退去的也快,只是大半日的功夫,积水便降至了大腿以下,除了那些个低洼的地方,总算是可以过人了。

    于是,那些个躲避到城墙上和几处高地处的灾民便迫不及待的走了下来,淌着水开始收拾起了自家的房屋。

    一时间,东京城内的大街小巷上,不见了那些个颜色和大小各异的澡盆,反而是多了许多穿着草鞋、撩起下摆淌水而行的百姓!

    而朝廷,也在朝会中断了数日之后,第一次召集了朝会。只是时间,从晨初推延到了正午。

    于是,那些个还在大街上淌水的百姓们,便时而遇到一队队骑着高马的队伍,从一处处保存完好的院落中出来,然后向着皇城处,飞驰而过!

    “呸!这大水,怎么不把这直娘贼的给淹了!”一个被溅了一脸泥水的汉子吐出一口沙子,咒骂道。

    ……

    皇城,宣德门

    宣德门处堆起的砂石已然被卸去,大门也重新打开,只是在城门之外,还是垒了一圈数尺高的围墙,以防备那没过膝盖的积水流入皇宫。而其余的诸门,也是一般。

    前几日大雨,受到影响最深的,还是下层的百姓。至于那些个达官贵人们,除了少数,家中都早有防备,如着那郓王府邸一般,能够将大水隔之于墙外,宛若一座水中绿洲。

    只是那时皇宫的大门不便开启,若是朝会如常,本该骑着高马,身旁伴着诸多元随扬尘而去的一众大臣们改成了乘船或者澡盆,那是何番模样?而坐在吊篮上翻越宫城的城墙进进出出,又成何体统!

    若是让番邦使臣看去,莫不是丢人都丢到了国外去?

    故而,朝会才中断数日。

    只是皇宋纵横万里,四百军州,上千个县,政务与军机繁杂,不得耽误太久。故而如今这大水稍退,便连忙恢复了朝会。

    因为是近日来的头次朝会,事情积压了许多,地方州府和六部还有着灾情要禀请,故而今日上朝的人便多了许多。

    大臣们在宣德门外下马,跨过那拦水的堤坝,朝着待漏院走去。

    这待漏院原本是晨朝开始之前,让诸位参朝的大臣们休息的处所,其间会提供瓜果和肉食。

    不过今日却是午朝,自然没有因为起的过早而没吃上饭的大臣,故而只有瓜果。

    一干大臣们在待漏院中脱去了雨蓑,有些衣服被水浸湿了的,自有内侍准备了干净合身的朝服送上,一身净朗之后,又纷纷对着铜镜整理了一番仪表,发现没有失仪之后,才在钟声之中从待漏院中走出,排着队伍向垂拱殿走去。

    朝会如期开始。

    因为大水,今日朝会之中,所奏最多的,自然便是关于水灾的事项了。

    两府的宰执们汇报完毕,退回班列后,又插进来几位御史,参了几个救灾、应对不利的地方官员,然后轮到了六部。

    只见户部尚书站出,手持笏板,身子笔直,声音沉稳而洪亮的禀请道:

    “河南府大雨近月,几发山洪,府城洛阳及偃师、永安、巩县、新安等县受灾严重……官仓冲毁四座,桥梁七十有六,损毁民宅两万五千四百栋,良田受灾情况还有待勘察,但据保守估计,不会低于七百万亩……”

    “孟州之州城、温县、汜水亦同于河南府,而河阴县因汴口溃堤而受灾最重,至今尚为大水所困……”

    “应天府……”

    “滑州……”

    户部尚书一连说了一刻多钟,十余个州府没一个是好消息的,听得大殿之上高坐着的赵佶眉头紧皱。

    又过了半刻多钟,户部终于将目前已知的灾情情况汇报完毕,缓步退回班列,而其鬓角旁,已是汗水直流。

    “汴口何时可以堵上?”

    赵佶想到方才户部尚书汇禀的内容,问道。而这个问题,也是许多人想要问的。

    从河南府和孟州往上,所受的灾情无非源于本地的暴雨,导致山洪暴发,只要大雨稍减便是可以了退去了。

    可从河阴县往下游走,无论开封还是滑州,亦或者南京的应天府,大水的原因便和那溃了堤坝的汴口有着分不开的干连。

    汴口是汴河和黄河的交汇处,由于曹运的便利,原本很是繁华。只是因为两河之间存在着水位的差异,故而在交汇处设有闸口。

    前些日子黄河水量暴涨,为了不殃及汴河以及其下游的开封等一干州府,故而是将闸口关上了的。

    可谁料黄河水势太凶,汴口一带的堤坝和闸口又年久失修,最终还是为大水所破,万钧洪水顺流直下……

    故而,只要汴口不被堵上,哪怕雨停了,大水也是退不干净的。

    赵佶只是一问,大殿之下,班次排在中后的一个五十多岁模样的绯色官员连忙从班列中走了出来,扑腾一下便跪在了地上。

    却是都水监的大监。

    “禀陛下……大河水流尚急,沙石落下便会被冲走……不过,只要再过三日——不,只需再过两日,汴口定然可以堵上!”

    只是那说话的声音,都有些发颤。

    其实容不得他不发颤。此次京中大水,除了天灾以外,都水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作为都水监的主官大监,则更是直接的负责人……

    只见这位都水监的大监匍匐在大殿之上,身子止不住的发抖,心中却是在悔恨着,自己当初为何要争这么一个要命的职位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