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天倾
字体: 16 + -

第25章 钱帛总是动人心(六)

    从何四家出来,李存的脸上便一直凝重着。大伯只是说要找父亲商量一下,没有同意刘管家的要求,对方便打断了自家佃户的腿。如今自家明确拒绝了他的要求,那刘管家又会使出何等歹毒的手段来呢?

    因为有着心事,李存这日的午饭和晚饭吃的都不大有胃口,随便吃了些便匆匆了事,就连一直缠着他七姐姐也被他那张脸吓着,小声点嘟囔着这个弟弟怎么也和绍哥儿一样,皱着个脸了?

    到了晚上,戌时过半,李存在屋子中翻看着从家里带来的书。虽说他并不指望自己能够通过考试入得中枢,毕竟那需要的时间太长,而自己只有七年不到的时间。但这个世界终究是文官当权的社会,若是肚子里没些墨水,有时会平添许多麻烦的。

    窗户半开着,烛灯在晚风中摇曳着,李存看了一会便觉得有些伤眼。

    “要是有电灯该多好啊!”李存不由得想到。不过随即一笑,自己一个学农历的文科生,初中时学的那些个物理早就打包还给了那个秃了半边头发的老师了。哪会做什么电灯?莫说电灯,就连如何发电如今也不一定搞得清楚。

    上一世重生那么多年,也不见自己捣鼓出了什么东西。这一世,就更别提了。

    一边想着,李存起身揉了揉眼睛,打开屋门向外面走去。

    没了后世各种光学污染的天空格外明亮,虽然只是上旬,

    树梢上的月亮弯弯,但依旧很是明亮,那月弯处正对着的星星,也许是金星?

    想着后世已经模糊不清的记忆,李存在院子中漫无目的的闲逛着。

    只是不多时,一阵轻微的敲门声从大门处响起,若不是李存此时离大门很近,不一定可以听得到。

    李存有些好奇,便回到屋里拿了一盏烛灯出来,一手轻挡着火苗,前去开门。

    李存莫不是野兽?亦或者强人?李存去开门的途中想到。但遂即便自嘲般的笑了笑。想什么呢?这里可是开垦了上千年的华北平原腹地,到处都是阡陌连野的耕地,离最近的丘陵山地都有数百里,那里会有什么野兽?至于强人?这里可不是南方,作为首善之地的京畿地区,治安定然是整个皇宋最好的,哪伙强人敢在离城不远、还是大族聚所的地方动手?

    更何况,强人会敲门吗?

    老宅年节前刚翻修过,大门的门页上也上了油,开门的时候没有发出一丝响声。

    李存将烛灯往前照了照,一个略微有些熟悉的身影出现在门外。

    看着那脏兮兮的小脸,李存略微一想,这可不就是何四家的小儿子吗?

    “你有什么事吗?”

    李存的身高换算成后世的计量,足有一米八多,若不是瘦弱了些,已经可以称得上伟岸了。

    但这对于何四那小儿子来说,却是太高了。

    李存蹲下身子,也不嫌弃的捏了捏小家伙的脸蛋,和气的问道:“这会找我有什么事情吗?”

    那小家伙瞪着那双黑汪汪的大眼盯着李存,脸上有几分惧意,没有说话。

    “是不是你二伯让你叫我来的?”话刚出口,李存便觉得说错了,若是何二找自己有事,自己便会来,怎么会让这小侄子跑这么远来呢?

    要知道,从何家兄弟住的村子来苍庄镇,可有四五里的路程。

    “是你爹爹然你来找我的?”李存改口说道。

    果然,那小家伙闻言之后使劲的点了点头,只是仍旧不肯说话,一直盯着李存看。然后伸出那同样脏兮兮的小手想要抓着李存的衣角,只是伸到一半便放弃了。

    李存将小家伙的动作看在眼里,心中一叹。莫说是如今,就连后世那号称平等的社会,又何尝不是阶级等级深入人心呢?

    “你爹爹是不是要你带我现在去找他?”李存轻轻的摸了摸小家伙那算不上浓密的头发,再次问道。

    又是一阵点头。

    李存见状,略微思考了片刻,让小家伙稍等一会,便起身向院子中走去。

    叫出了在厨房烧水的门房,李存告诉她自己出去一趟,给他留门之后便回屋披上一件大氅,从门房处取了一把灯笼,向门外走去。

    小家伙还是等在门口,紧张兮兮的往院子里看着,只是不敢跨入一步。

    “走吧!”李存轻声道。

    小家伙闻言便转身往镇外跑,刚跑出没几步,便又停了下来,看看李存是否跟上。

    ……

    村子中的住民大都不富裕,一到了晚上便锁门入睡,为的便是省下那些点灯油钱。这和十几里外、日夜彻夜灯火通明东京城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比。

    李存心中一叹。

    重视商贸的皇宋无论是在如今还是在后世,都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中最为富裕的王朝,没有之一。

    当年太祖更是放言“以二十匹绢购一契丹人首,其精兵不过十万人,止费二百万绢,则敌尽矣”这等财大气粗的话来,试言除皇宋外,哪朝哪代的皇帝能够说出如此话来?

    但这终究还是封建社会,在生产技术有突破性的进步、亦或者说在工业时代到来之前,社会的总体财富是一定的,即便有增长,其增长速度也很是缓慢——最起码低于人口的增长。

    国朝建立之初,刚刚经历过残唐五代两百年的动荡,人口锐减。一旦安定,必然人口急速增长,社会繁荣。这一点,无论是汉初之文景之治,亦或是隋初的开皇之,唐初之贞观之治都是一般。

    但刨除了初始那段时间,人口急速繁衍数十年、两三代之后,问题便又重新出现了。

    既然社会总体财富一定,或者说是短时间内一定,那人口变多了之后,分到每一个人身上的,那定然是少了!

    北宋中期和后期诸多的农民起义和地方骚乱,虽各有起因,但终其根本,未尝没有这方面的原因吧!

    神、哲、徽三帝时期,北宋王朝对外如熙宁开边、河湟开边,对内如开发荆湖地区,被后世一些学者所诟病,说此举劳民伤财。

    但这又何尝不是人口激增之后,需要新的土地来安置民众的举措?

    但无论是熙河还是荆湖,相对与整个皇宋来说,依旧只是弹丸之地,一隅而已,远远达不到缓和整个国家人整体矛盾的地步。

    所以,在太祖立国了一百六十年后的今日,皇宋的百姓,最起码是最下层的农民,早已没有了后世人们想象的那般富裕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