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璀璨江山
字体: 16 + -

第1章 童年时光

    公元前七年(绥和二年),大汉(史称西汉)王朝第十二任皇帝汉成帝刘骜驾崩,没有留下子嗣,按照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皇位继承法都行不通。

    于是王政君(汉元帝的皇后)只能从近支皇族中挑选,最终选中了汉元帝十七岁的庶长孙刘欣继承大统,更改年号为建平元年。

    公元前六年,一月十五日

    陈留郡济阳县(今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的一个晚上,天空中布满了星辰,灯火珊阑,月色朦胧,夜色迷人,刘府里一群丫鬟你来我往,争先恐后,时不时隐隐约约听到女子的哭叫声,还有一个产婆走来走去,原来是南顿县令刘钦的夫人樊娴都(樊重的女儿)正在分娩,一个婴儿呱呱坠地。

    站在门外的刘钦眉头紧锁,一道银白皎洁的月光像流水一样滑落下来,到处都是蟋蟀的叫声时而还伴随的喜悦,就在这个时候一声响亮的哭声,从产房里走出来了一个丫鬟连忙说:”生了,生了,夫人生了一个大胖小子。“一名男孩横空出世。刘钦抱着刚刚出生的婴儿不禁心中大喜。

    刘钦说:“这可是我刘家第三个儿子,夫人有劳你了。”

    樊娴都说:老爷您这是说的哪里话,老爷赶快跟咱们的儿子取个名字吧!

    刘钦说:大子为縯,字伯升,二子为仲(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三子出生的时候外面的景色风和日丽,再加上今年的嘉禾长到了九穗,这预感的是吉兆,就取名为秀,字文叔。

    这就是刘秀,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个普通的男孩日后竟然是主宰江山的主人。

    转眼之间,时间就像白驹过隙一样如此之快,这一年刘秀九岁,天空中乌云密布,刘府传来阵阵哀哭声,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原因是刘府的当家人刘钦病重不能起床樊娴都带领的大儿子刘伯升(縯)二儿子刘仲,三儿子刘文叔(秀)大女儿刘黄,二女儿刘元,幼女刘伯姬以及刘府上上下下所有人,来到刘钦的病榻前哭泣。

    随后刘钦的弟弟刘良(字,次伯)听说哥哥病重了,从老家过来,租了一辆马车,中途没有休息,赶忙来到刘府,刘良见到病榻上的哥哥情不自禁流下眼泪,哥!您这是怎么了?

    刘良含的眼泪说:家里面六个孩子这么小,您要是有什么三长两短,这个家不就垮了吗?

    小刘秀哭着来到刘钦的床前,父亲您老是躺在床上干什么?__下来陪我玩好不好。

    刘钦说:乖儿子你自己玩去,父亲累了该休息了,要去该去的地方,小刘秀听到父亲的句话,似乎非懂似懂的样子。

    紧接着刘钦交代遗愿让弟弟刘良过来悄悄地说:我走了之后这六个未成年的孩子都托付于你了。

    随后叮嘱大女儿刘黄,从今以后一定要好生照顾你三个弟弟和两个妹妹,一定要听你叔父的话,刘钦说完之后,只见屋内传来痛哭流涕的声音,父亲,父亲,哥,哥,老爷,老爷,一阵哭喊声过后,刘钦驾鹤西去了。

    刘良心想济阳县毕竟是哥哥生前为了方便做官暂时安定的府邸,在这里生活也不是长久之计,于是刘良遣散刘府家中的家丁,丫鬟,他们不离开刘府,一些人便说:刘大人生前待我们不错,如今刘大人归天了,我们愿意跟随刘夫人。

    刘良说:你们的好意我心领了,我只不过是一个种地的,我可雇不起你们这么多人,你们不如拿着这些钱,该嫁人的嫁人,该娶妻娶妻,岂不是更好,于是他们很不情愿的离开了刘府。

    随后刘良带着嫂子樊娴府以及六个孩子,便回到了原籍所在地南阳郡蔡阳县(今湖北省枣阳市西南)开始了平民生活,刘良对待哥哥留下来的遗孤就像对待亲生孩子一样,疼爱有加,照顾的无微不至,对待嫂子樊娴都也十分尊敬。

    公元五年

    安汉公兼国丈王莽趁着朝廷举行国宴的时候毒杀了年仅十四岁的汉平帝刘衎,王莽为了不让别人看出来自己有篡位的动机,便笼络人心,扶立广戚侯刘显得儿子刘婴(时任两岁)为帝。

    刘婴只不过是王莽的牺牲品而已,以陛下年幼尚不能处理国事为借口,代天子临朝听政,自称摄皇帝。(代理皇帝)

    公元前8年(元始三年),当腻了位极人臣的生活,王莽便开始了拉帮结派,暗中谋划差不多的时候。

    王莽觉得篡位的时机到了,便以摄皇帝之权废黜刘婴并封为安乐公,随即篡汉称帝,更改国号为新,建年号为始建国,首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一介布衣皇帝刘邦创建的刘汉江山就像一座高大雄伟的擎天柱一样,也许是支撑了210年天下,终于扛不住了,倾刻之间轰然倒塌。

    时间到了公元14年(新朝天凤元年)当时的刘文叔已经长成了二十岁,于是心中产生了去长安学习的想法,可是蔡阳县距离长安那么远,又没有钱买交通工具,因为家里穷,实在揭不开锅,刘文叔,便和同乡的伙伴共同出钱租了一辆驴车到了长安。

    刘文叔到了长安之后,顿时眼前一亮,哇!长安真是个好地方啊!如此繁华似锦。

    和刘秀一起的朋友说:文叔,走了,走了,以后有的是机会看,于是两个人进入了太学学习《尚书》。

    一天正好礼拜天刘秀,和几个同学一起到街上游玩,闲逛的时候看见一辆仪仗队,心中产生了疑惑,便问老乡,这是谁的仪仗队?——如此壮观。

    旁人说:年轻人,听你的口音,你好像不是本地人吧!

    刘秀回答说:嗯!是的,我不是本地人,我是从南阳来京城上学的。旁人说:你问我可是问对人了,这可是陛下的仪仗队,名为执金吾。

    刘文叔听说此话后,尤为感叹地说:“这辈子能做个像执金吾(保卫京城的将领)这样的官职也满足了。”

    刘秀在回去的途中又看见了一顶豪华的娇子,这时一阵饱含清晨芳香的风,一面锦帘微风和煦的渐渐打开,刘文叔只见坐在轿子里面是一名淡眉如秋水,玉肌如轻风的女子,便问旁人,这名女子是谁?

    旁人就说:这就是新野郡阴府里的掌上明珠阴丽华。

    刘秀看到这种场景,又是羡慕不已,于是心想若能娶到这样的女子做妻子,夫复何求?————转念又想,哎!人家可是千金大小姐,可我只不过是田间里面勤于农事的庄稼汉而已,就别想着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了。

    礼拜天过后,教书先生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儒学的论文,其中刘秀写了一篇名为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的文章。

    教书先生问:文叔啊!你为什么写这样句话?

    刘秀回答说:男子汉大丈夫就应该如此!教书先生说:“文叔有志气,长大之后一定会成才。”刘文叔回答说:多谢先生对我的夸奖。

    这个时候有个学生跑到她的跟前说:文叔兄。

    刘秀问道:这位同学你找我有什么事吗?那名同学说:我们可以做朋友吗?

    刘秀面带微笑的说:可以啊!你叫什么名字?

    那名同学说:“我叫邓禹邓仲华。”刘秀反问道:“你是哪里人氏。”邓禹说:我是南阳郡蔡阳县人。

    刘秀吃惊的说:“噢!这么巧,和我是同乡啊!以后有什么功课不懂的话,问我就可以了。”这时的刘秀从一个乡巴佬变成了一个知识分子。

    刘秀学业完成后,回到家乡蔡阳县,当时正值夏季,地里的麦子该丰收了,刘秀为了替叔父刘良分担家务,叫上大哥刘縯,叔父,我们下地干活去了。

    刘良回应说:割麦子的时候,千万不要伤到身体,知道了叔父,两兄弟你说我笑的到了田间,一刀一刀的割的麦子,在一旁的大哥刘縯开玩笑的说,文叔干农活,就好像刘邦的二弟刘喜一样,干农活专心致志,刘文叔笑的回答说:大哥你可能不知道,干农活也能干出经验。

    刘縯说:干农活也能干出经验?___文叔你倒是说说看,大哥愿闻其详。

    刘秀笑着说:”无论干什么事情都要专心致志,不能朝三暮四,日后还谈什么干大事啊!“

    而大哥刘縯虽然和刘秀是同父同母的兄弟,却两个人性格截然不同,刘縯喜欢结交仗义,豪杰的朋友以及江湖中人。

    《刘秀的家族宗谱世袭表》

    刘秀的六世祖就是西汉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的孙子汉景帝刘启。

    五世祖是长沙定王刘发

    曾祖父是舂陵节侯刘买

    高祖父是郁林太守刘外

    祖父是巨鹿都尉刘回

    父亲是南顿县令刘钦

    小故事:

    一天汉景帝喝醉酒的时候,就去了妾妃程姬的宫中,程姬得知陛下要来连说,不好,不好,今天正好赶上我身体不舒服,不方便侍寝,这该如何是好啊?

    于是便让自己的侍女唐氏(史书上没有记载详细名字)代替自己,正当名酊大醉的汉景帝来到程姬寝殿的时候,错把侍女唐氏看成了程姬,等到第二天天亮,汉景帝发现与朕共眠的人竟然不是程姬,便说,大胆奴婢,你是何人?

    只见唐氏扑通跪下了,留着眼泪说:陛下饶命啊!陛下饶命啊!快说,这究竟是怎么?

    唐姬一时,怕说出了真相:昨天晚上程姬身体有恙,不方便侍寝,并让奴婢代替侍寝,好了,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

    汉景帝说:“昨天晚上朕饮酒过多了,不记得发生什么事了,这件事情你最好不要张扬出去,就当做了一场梦吧!”

    ————————————————————————————

    可是过了不久这个唐氏怀了汉景帝的孩子,汉景帝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好歹也是自己的亲生骨肉。

    于是便把唐氏封为唐姬,后来这个孩子出生了,是一个男孩,汉景帝就取名为刘发,为什么叫刘发呢?

    因为每当汉景帝看到这个儿子就想打发了,所以叫刘发,几年过后。

    汉景帝让刘发就地封国,给他的封地就是长沙,当时的长沙地湿阴冷,土瘠民贫,刘发在这里生活了二十年,就在这个时候一件事情改变了他的命运,这一年汉景帝过生日,召集在外就藩所有的儿子们,在宴会上汉景帝让每个儿子跳舞(汉代舞)等刘发跳舞的时候,别别妞妞的,好像施展不开身体。

    汉景帝便问刘发:发儿,你这是跳是的什么舞蹈?———伸不开胳膊,伸不开开腿的。

    刘发回答说:“父皇,儿臣的国土太小了,没有地方可以施展,跳舞跳不开啊!”

    汉景帝知道儿子的意思了,我的发儿竟然忍了二十年才把这句话说出来,真是有点亏欠儿子啊!于是把河南南部三个郡划给了长沙国。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