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天
字体: 16 + -

第339章 礼义秦制

    “陛下!”秦高走出门,所有学生都站起来,想要向秦高跪拜。

    “停!”秦高高叫道,打了个暂停的手势,可惜这个手势现在无人可懂。但他的话还是有许多人听懂了,于是站定原地。“各位学生有礼,我在此说明!虽然我为上皇,但一入学堂,则为师生,无谓身份。此是大秦的学规!无论何时何地,何人入学堂,只要进入学堂之地,只有师生或宾客。师生执以弟子礼,宾客执以尊礼,不兴跪拜!”

    “众位都是大秦以后的栋梁之才,要从此时开始,树立一种正确的尊卑关系。师为长,长为兄,因此,老师、弟子之间,互称即可,躬身即可。弟子与弟子之间,称长为兄,末者为弟,为学长,学弟!刚才在典礼之上讲解了课程表目,中午小息一个时辰。若有要事,学校大门外,将会有一个告示栏,将会张榜记载着学堂内大小事情,望大家勤看!大家继续吃饭吧!”

    “谢陛下!”“谢老师!”

    秦高立即夸道:“这位学生学习的非常到位,刚才所讲完全已经听了进去。因为身体不适,此饭不下食,因此赏给这位学生吧!”秦高立即把手中的饭食,放在那位贫穷的学生面前。他立即变的恭敬不已,眼中流出了泪水,躬身再拜:“谢老师!”

    收买了人心,再加上又把规矩再立了一次,秦高就后退了。他可以想象,当他走后,这些学生将会有怎么样的讨论。秦高说了这些话后,表明学堂是最接近皇帝的地方,也就是所谓的“天子”门生!而更是确立了学堂在朝堂方面的地位,是独立于官员系统,却又成为官员后进选拔之中的一员,算是半个官场了。

    “陛下,刚才是卢生鲁莽了!”卢生率先认错,这时两人坐在教师办公室。说是办公室,其实就是一间普通的房间,里面摆了几张桌子。比之后世的办公室有多简陋就有多简陋,但上面摆放的书籍,表明着学堂内的教师们平常的工作认真。细细看来,几排的竹简,比之书房里的书也会少了。

    “卢先生言重了,为学堂分忧本就是份内之事。”说完,他指着屋内的竹简道:“等过段日子,我会让人重新抄录一番书籍,放入学堂之内,建立一个藏书阁,以便于教师和学生们查阅。”

    “多谢陛下!”卢生欢喜的道。秦高不愉道:“卢先生,说好了,在学堂内不以职位为称,你应当称我为秦先生或者秦校长!”

    “是!卢生谨记了!秦先生!”

    “这就对了,进入学堂之后,这些礼仪就要学着慢慢的改变。做为教师应当以身作则,我说好学堂内无须称呼职位就必须做到。不然每进来职位高的,就必须职尊卑礼,学生出师之后,就会完全社会化。还有什么能力为国家出谋划策,促进大秦发展?只有不约束学子的思想,他们才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才能,让大秦的学术更进一步。”

    “卢生受教了!秦先生言之有礼,以后教学必定以此为基。”“甚好!”

    秦高与卢生相谈甚欢,就关于如何使法家与儒家相结合,在学堂里堂堂正正的讲出来。这其中不仅牵扯到两家的共同点,同样也牵扯到两家的不同点,是一个非常大的工程。而卢生也不愧是才能的,虽然没有系统的将这方面的事情讲清楚,却推荐了一个人,他是一个法家人物。

    自秦国法家在其地内大行其道的时候,法家就正式传播开来,并且一度被大秦宣传为天下四家。哪四家呢?它们分别是道儒墨法!道家自古流传,是华夏最古老的传承,在先秦时期,被称为术士,其一类人称之为炼气士。

    炼气士们不事生产,不仕官途,不落红尘,不争百家。他们却是百家之先,无论先秦时期兴起了多少家,道家永远是排在第一位,但因为它的特殊性,因此,又称之为“仙家”。意为不染红尘之事的学派。

    但道家再强大,他们还是必须与红尘会有些许的瓜葛,也不乏出现一些半尘半仙的人物,这些人物,就是术士。通常意义上的炼气士与术士是两码事情,炼气士不显于人前,术士却是与人世间多有牵连。而秦始皇就与这些术士多有联系,因此,才会生出长生不老之念,想要成为炼气士口中的不死之神。

    而儒家来由也是久远,在夏时,有不事生产却事人间的知识之士,他们教化世间,成为最初的儒家之人。慢慢的儒家融入了朝代之中,成为王朝更替的非常重要的一种人物:文臣!不是所有的文臣都是儒家,但是所有的儒家都可以是文臣!这是世人对于儒家的评价,王朝想要兴盛,非儒不可!因此,儒又称之为人间必须!

    墨家兴趣的较晚,但自古以来就有,但因为这些多是谋生的手段,没有自成一家。自西周之后,墨家渐渐的进入王朝更替的舞台之中,墨家一脉的先祖们,成为各种战争之中最常备的后卫。可以说,墨家是跟随战争而兴起的,至战国时期,墨家墨子,正式形成了一派,开创了墨家,统一了所有的工匠和武师,这才有了墨家的崛起。

    儒墨两家文武各占半,相互对立,却又相互依存。但秦国却是在法家的影响之下逐渐强盛起来,法家讲求治国之规,法就是规则,法就是代天刑法!

    墨与法,有着天然的融合优势,他们是相互补充的,因为战争就是它们的催化剂。而儒家却与法家有着不短的隔阂,儒讲求和,法却讲求公正,虽然意思相近,却是天差地别。因此,这一命题是最难的,把两个不同的学术,融合在一起,不是一般的难度。

    而秦高只能为卢生提供的就是一个灵感,法与儒相互融合的一个要点就是:礼!礼也是法,但礼却与儒家的思想不谋而和,如何把礼做成沟通儒与法家的桥梁,这是一个非常麻烦的事情。但再难的事情,只要有心,还是能做好的。就像是今天上午一样,也许卢生根本没有却仔细想礼是否占据着儒家的一份子,但他为了讨好秦高,就这样做了。然后,他因缘巧合,就此开启了“礼”家的传承!

    四书中《礼记》虽然与儒家有很大的关系,但其实,在汉之前,并没有四书五经。因此,这时的人们还不知道,学术的融合还是会让秦高走向那一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