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天
字体: 16 + -

第337章 武德文成

    自古以来,每一个在位的皇帝,都会有一个外号。这个外号是对这个皇帝一生的评价,也是他们一生最完美的写照。

    在先秦之时,所有统治者,都称为王,他们在一个地域称王称霸,成为一方之王。他们都有自己的不同治世方法,有着自己不同的统治方针,这些发生在自己地域上的重大事件,会成为历史的见证者,成为他们存在的痕迹。而他们的外号,也就是王号,会成为他们一生的成就。

    秦立朝不过短短几十年,却已经有万世的基业。秦一世,自称始皇帝,打下了六国江山,灭了周朝正统。扩河北,下南越,掌巴蜀,建长城,一国之世,当强如是。二世,守业未成,然也未曾失业,只败于朝,逃于西蜀,避于月氏。民间称二世为“承帝”,意思是说,二世只是一个承始皇帝的基业,没有做出任何成绩的皇帝。

    二世逃,三世立,虽非正统,然其灭六国之盗,驱楚汉之险,定三国之乱。文以建学堂,识以天下,以立朝市,遍以民间,女宫于野,遍于人世。所以,因此而得到百官万民的爱戴,因其以武驱邪,以文成世。得四世之便,故三世称“武德帝”,四世曰“文成帝”,用以形容三世四世,开大秦盛世,成大秦万世之基。

    三子之乱之后,为稳定大秦统治,秦四世推出学堂扩建制。以“庶人”成就大秦人才之基,选才艺武略俱佳者,进京面圣。先有文才之选,后有庶人之择,被万民称之为大秦制改时期。

    这时,又有官方爆出,东胡附于大秦,须建东胡粮田药山基地。商贾、小人最先到达东胡,带回无数异国风情的艺术品,材料以及文化特产,引起了大秦的轰动。

    接着又有楚地长沙民间爆出,南越大建设。跨南岭,至南越,见南海。无数的粮田美景,无数的矿产资源,无数的越地部落,有着无数的利益。南越交通建设第一站,越楚之道,无数的军民同心谐力,共同建造第一座横跨两地的直道。

    当是之时,而更有吴县会稽等地,传言大秦天神三世,经由此地出海,寻得海外仙山。引得无数侠士、豪雄前往,以期得海外道统,仙山,晓长生之术,得修仙功法,成炼气士。

    在大家为大秦的变化而惊叹的时候,秦高经由东胡,采到了两枚木灵之石。木鸟南飞,大秦学业已开,咸阳告急。原因当然是因为秦高处理了孔家世子,使的整个学堂出现了断层。许多大儒害怕再次被牵连,从学堂辞职,归隐于民间。

    而学业早开,却因为没有系统的学课和作业,使的无数学子怨声载道。百官向秦四世施压,想要重新请回孔鲋,置于学堂。而咸阳在这几天之中,也顶不住了,向秦高发来信纸,问其处理方法。远在东胡之地,虽有经略之法,却无执行之人。

    咸阳!京西学堂!

    “陛下,太上皇是否今日归来?”在京西学堂之外,正立着大秦个个重臣,望着天边。

    “父皇言道今日归,众位爱卿且稍等!”一个小男孩站在台前,严肃的说。此人正是秦四世之尊,天龙,秦现任天子。

    “陛下,外面天冷,还请入内一歇!”史官司马风走出来,轻声道。

    “司马都尉不必多言!父皇归来,儿岂可不待之理,若再愣言,则国法处置。”旁边一女子开口说道,正是皇太后郑茜!此言一出,百官寂静,只有天空飞鸟惊过。

    “呜!”一声声呼啸从北而来,带起一阵尖啸声。大家看向天空,一只不同于众鸟的大鸟,正盈盈而落。

    “父皇回来了!”秦四世高兴的跳了起来,想要冲上前去,郑茜拉住他道:“从天而降,木鸟惊魂,不可妄动!”

    没有见过秦高“坐骑”的大臣们看到这只大鸟向着人群飞来,顿时一阵心慌,想要让士兵上前。“挡架!”可惜,众士兵都如同二愣子一般,站在原地一动也不动。大鸟停稳当,这时,大家才看到,这竟然是一只木鸟。

    “父皇!”四世皇帝早耐不住性子,冲上前去。

    “已经是皇帝之尊,还做如此小儿之态!先退下吧!我与众大臣叙叙旧!”秦高呵斥道。

    “哦!”天龙低头认错,立在一旁。秦高看他满脸不快,拉了拉他的手,道:“走吧!先进去休息一下!”天龙立即喜笑开颜,牵着秦高的手,向学堂内走去。

    学堂里面一片寂静,秦高听了听,什么声音也没有,顿时一惊道:“今日没有上课吗?学业不是早就开了吗?”

    “禀上皇!今日例休,无学课!”文化部新部长荀理,走上前来道。

    “那好吧!今日就先讨论一下关于学堂的一些例事吧!”秦高突然想到后世的一个例子,例行检查的时候,总是下面的人把事情都安排好了才去检查。如今就算是去看学堂,肯定不会看出什么来,还不如先解决学堂的大问题。

    众臣分品依次坐定,秦高问道:“学堂之业,依何为重?”

    “依学为重!”“依礼为重!”“依勤为重!”“依秦制为重!”……

    各有各的说法,秦高摆摆手,道:“各位爱卿都言有有理,但我之建学堂,非为秦,非为礼,也非为才。只为万民启识,开万民之智,立大秦盛世!盛世是什么?不是大秦强大,不是军队所向无敌,也不是丰调雨顺。而是万民同心,共尊大秦。一国为强不是强,万民强盛才是盛!如今开办学堂,就是要启万民之智,让万民知道大秦的好,了解大秦的礼,学习大秦的文化,共尊大秦的制度。”

    “国强****强没错,但此与民何益?就像始皇帝时,国强则强矣,一旦衰落,天下共反之。这国强还是不强呢?不过是一个骨架而已,当骨架倒了,大秦也就倒了。若民强呢?国以民为基,民强则国必盛!民强了,大家才会体会到一个国家强盛的好处,他们才会共同尊敬这个国家。当国家有难时,他们才会万众一心,共志成城,使国家不破亡。”

    “因此,众位爱卿,应当要谨记,此后定国策,当以民为先。凡利于国利于民的政策,都可以施行。利民不利国的,再议,非改。不利于国民的,则弃之!明日起!学堂正式开学,我立为第一代校长!”

    “上皇万岁!上皇英明!”所有大臣尽皆拜之,第一届学术会议就此落定。虽然有许多大臣在此,但开会的时间是非常短的,而立的第一届国策,“民强国盛”,也成为学堂以及大秦的立国之本。至于之前的那半届孔鲋之学堂,已经被人遗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