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天
字体: 16 + -

第303章 招生选

    七月一日,大秦全境进入了夏季最为强大火力的时期,俗称三伏天!

    第一届学堂面向全大秦招生计划,很快,由九品村长在村内选拔出合适年龄,愿意入学堂的子弟报上县里。海选其实是一个非常坑的事情,因为光看资料就需要大量的时间。有些县城里,县官目不识丁,或者不理事,就会直接耽误了海选的机会。而同样,因为有了名额,许多送礼的送人情的,就会占据着前面的名额。

    这是不可避免的,而秦高也没有去避免,因为第一轮海选的规则其实只有两项:年龄合适和愿意学习。至于下面的人怎么操作,他是管不到的。水至清则无鱼!想要完全杜绝下面的人作弊是不可能的,但后面的中选赛和终选赛,就会让他们那些肆无忌惮的人直接成为历史。

    七天之后,从四十八郡递上了共一千八百城的人员名单,共计有十一万八千人!秦高可以很肯定的说,基本上所有的县城都直接照抄报上来的人名。看看资料上的人名吧,什么样的名字都有。甚至有些人的资料是乱七八糟的,完全看不懂。就如同后世的火星文或者水文,语句不通,词不达意,这都是轻的。

    秦高迎回皇宫之中后,呆在后宫,成为太上皇,他就把原来的东宫划为天龙的居住地。因为天龙的年龄太小,因此,秦高还是可以呆在后宫的。话说回来之后,几人见面又是一番唏嘘,郑茜和郑嬞哭了个稀里哗啦的。

    “辛苦你们了!”秦高哄着两个小女人,丝毫看不出这是两个大秦最有权势的女人。

    “不辛苦!陛下!以后再也不要离开后宫了!我们害怕再也,呜……”秦高搂着两人,道:“好的,再也不分开了。乖!为夫最近也比较忙,帮我一起看看这些海选的名单。挑选出你觉得合适的就行了,年龄不能超过二十五,不能小于八岁。还有,含糊不清不要,语句不通的不要,地址不明的不要!”

    最后,把名单放给内政部,也挑选了三天的时间。最主要的是,秦高回来之后,许多的奏折都需要他重新的回顾,他需要查看最近一年时间内所发生的重大的决定。看看,大秦最近一年内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了解大秦一年之中的官员更替,清楚一年之内三公九部朝廷的运转是否正常等等。

    一切的一切,都需要一个人来管理,在他未回来之前,事情由丞相、御史大夫以及郑茜一起决定,许多事情其实处理的并不恰当,但他们只能那样处理。比如工部,因为牵扯到军事类和生活类的冲突,甚至还有一些商业方面的利益,都与秦高有关。于是最后决定暂且封存工部的一些成果,导致工部的权力一下子降落到低谷。

    而崛起的是商业部,因为成熟的体制,以及大秦日渐增长的国力,国民消费水平,使的这一部门反而变成了大秦的新贵。其他几部也有不同的变化,比如政部,因为九部的逐渐运行,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他们处理问题的方法也越来越好。已经能够发挥出它所能发挥的价值,达到了政通人达的标准。农业部因为牵涉到大秦最基础的生存,因此,这一部门的权限在时刻调整,部门的部长也在不断的更换。

    崛起最快,又游离于政治之外就是文化部门了,孔鲋就是部长。因为学堂的建立,他的权势一直往上增长,再加上文化部没有相应的规则制约,无人管理,使的孔鲋成为游离于政治之外的一个例外。因此,孔鲋才会那么嚣张,把整个学堂的制度改的乱七八糟,删除数术等动作。

    最令人震惊的是,当孔鲋被秦高打落部长的职位之后,秦高立即让人查看最近文化部的一些动作。发现,孔家利用自己的儒家领头人的身份,成立了一个文化团体,名为“孔儒之家”。

    孔儒之家,几乎把大秦内的所有儒生都包括于其中,垄断整个大秦的文化界。无论谁上学,公学还是私学,都必须经过孔儒之家的批准。只要需要文化部帮助的地方,都需要经过孔儒之家的手,因此,这个孔儒之家,渐渐的把持了整个大秦的命脉:文化!

    俗话说:武以安天下,文以定太平!

    秦高从来没有觉得有哪一刻有如此的震惊,他发现了孔儒之家的蛛丝马迹,还要靠最近文化部门的诡异情况。政令不达,众臣求情,最让秦高无语的是,就连郑茜也觉得孔鲋是一个好大臣,可以为国师之后。

    儒家大势将成,秦高最后决定对孔家动手,于是发布了皇旨:

    招大秦大儒十名,坐镇文化部。分别为关东区大儒一名,坐镇雒阳学堂,南楚区大儒一名,坐镇楚荆城,北河区大儒一名,坐镇上郡,西蜀区大儒一名,坐镇天府城。楚越学院,大儒一名,坐镇苍梧长沙,九江学院,大儒一名,坐镇九江郡城,燕北学院大儒一名,坐镇渔阳南城,上郡学院大儒一名,坐镇上郡阳城。关中大学大儒一名,坐镇内史龙城,太学大儒一名,坐镇咸阳!

    分布了这项规定之后,秦高还在后面做了注解,大儒不仅需要郡城官员的认证,亦需要其徒弟在终选赛中成为前十之一。

    这个条件一出,顿时天下哗然,海选还没有落幕,官方就出了这样的信息,向全大秦选拔大儒,坐镇大秦。

    同时,还有小道消息说,此次终选赛有一个潜规则,进入终选赛的学员。若其有师,则可入学院为师,教化天下。天下间,因为这次的海选群起而动。

    所有的学派,都想在这次的文化盛宴之中,取得一席之地。而终选赛可以说,不仅是学子们的天堂,更是入仕进途的最佳阶梯。大秦选拔人才的手段可以说是吓坏了许多人,尤其是朝廷内的守旧官员。整天朝会之上,这些守旧派官员,就极力的反对这些政令。要不是秦高极力的推行,恐怕这些改革无法推行下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