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天
字体: 16 + -

第252章 端午现踪

    时间的过的飞快,秦高在南郑呆了近七天,除了在集市之中外,还把整个南郑的政治和经济方面都重新整顿了一次。

    郑信造反,整个南郑,可以说政治体制都毁于一旦。但没关系,联系上秦都的秦高,收集了南郑之中的人才,然后选出了几个非常有能力,而且有担当的人物。

    随着南郑被平定,北方的战局开始变化起来了。可以说,南郑,使的大秦在这场战争之中,再次打开了局面。让大秦看到了自己的弱项,更且,他们的强大,震慑到了下面的蠢蠢欲动的家伙。

    北方的战报,一堆堆的从竹简中传送过来,就算是要钉成纸张,恐怕也能写上一大本小说了。

    首先,就是汉中军想要偷袭北方,他们绕过了阻在雍阳平原之上的蒙毅。却遇上了更加恐怖的敢死先锋军,项庄带领的这支两万人队伍,简直是以一敌十。二十万汉中军,被挡在雍阳山脚下,这支傀儡军团,以强大的防御力和不畏生死的战斗风格而闻名天下。

    项庄,更是以此役,成为汉中军口中的恶魔。赶来的蒙毅,收拾了死伤的汉中军,顺道南下,解决了躲在雍州城内的鲁王!鲁王被俘,可以说,整个反抗势力,被废了一半。之后,逃走的汉中军,听到来自南方的消息,南郑政权被灭!

    秦三世的霸气回归,还没有被人察觉,但是整个大秦的战场,确实因为韩信的北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他一举击溃了鲁王的主力部队。并用计骗取了三家的进攻节奏,使的三家合围之势立解。

    之后,又南北开工,北方,韩信一进入,就取得了大捷。激进的北方二军,被其直接击溃。顺势出击,追杀二军的残存人员。之后,更是直接用力量击挎了陇西军的主力,让其闻风丧胆,不敢西去。

    可是这有用吗?完全无用!北方的战团,可不止这一点啊。蒙恬的归来,他带领着残余的军队向西而去。而韩信与章邯的军队在阳周集合,一举摧毁了剩下的陇西军。至此,陇西军只余下不到五万军西去,逃到边疆之地。

    咸阳之围解除之后,大秦皇室,宣布,南郑汉中王郑信,鲁城鲁王陈兴,陇西赢王赵仁!为大秦叛党,允予特级通辑!今鲁王伏首,郑信被俘,唯陇西赢王未擒首!

    北方的局势渐渐的开郎起来,而秦高苦恼了起来。因为,秦都的大臣和后宫的几个女人,终于察觉到了秦高的存在。同时,秦四世,也就是其子秦天龙,也发下了圣旨,作为家书。一队精锐军千人来到南郑,想要接秦高北上咸阳,主持大局。

    在南郑,秦高就想通了,就一个城市的政务,他就已经累成了狗。而现在,大秦发展的更加迅速了,他已经不想管了,因为他的时间也是有限的。他的系统,从进入到皇帝时代之后,就没有再晋级过一次。

    用他的话来讲,世界那么精彩,他想去看看!不可能被束缚在后宫之中,他需要的是一个强大的大秦,而不是一个强大的皇帝。因此,不管是他,还是天龙也好,谁做皇帝,都无所谓,只要把他的理念传下去。大秦就不会衰落,迟早要现出帝国的风范来。

    同时,他把自己最近在南郑观察到的许多不好之处,都给标识了出来,快马送往了咸阳。他不北上,这些精锐也不可能强绑,因此,南郑再次沉寂了下来。

    这时,北方,战局平定了,只是雍州城以及咸阳与陇西交界的许多地方,成为了一片废墟。百废待兴,这次的战争,比上次还要来的凶猛,还要来的伤国。上次,主要造反的是百姓,因此,故然有一些拢民,也是正常的范围之内。而这次的战争,就是三个贵族想要夺权的战争,因此,对于百姓,他们是没有顾忌的。

    抢百姓的物资,抓百姓去做苦力,或者抓壮丁去前线做炮灰,这都是三家做的。因而,使的咸阳的西部地区几乎十室九空,而秦高递交上去的朝政主张,也在朝廷之中传阅开来。

    秦高回归,但是他的身份还没有被披露出来,因此,没有几个人知道,曾经的秦三世,活着海上回来了。而且还在南郑灭掉了一方势力,可以说是居功至伟。因而,他提出的这些建议,并没有直接被通过,反而在朝堂之上引起了争议。

    这些争议有好有坏,但通过远程操控,秦高也慢慢的有了底。政治,他不一定玩的过这些老狐狸,但是对于一些时事的分析,他就不是这些人所能比的上的。从小到大,看过的新闻联播不知凡几,而在一段时间,他对于这些新闻联播后面的东西非常感兴趣,曾经疯狂的研究过。这才从中了解到,原来,有时候,许多东西,就藏在表面上,只有通过深入的分析,才能知道,原来这事情的发生是如何做到的。

    这就是哲学说的:透过表面看本质。也与玄学之中的“追本溯源”非常的相似,其实,都一样。

    对于大秦发展非常了解的秦高,已经能从中学到许多的东西了,他感觉到自己对于政治的理解有了一定的高度。现在大秦其实已经进入了初步发展时期。

    按照秦高的理解,他把大秦建立到现在,分为三个时期。其一就是大秦的统一时期,秦始皇在位!这个时期,是社会冲突最为剧烈,同时,也是文化交流最为迅速的时期。因为战争,是统一的手段,同样,也是促进发展的必须过程。

    第二个时期,就是过渡时期,秦始皇末期和秦二世时期。过渡时期,不仅指的从分裂到统一的过渡,同样也指的是思想和政治的过渡。过渡时期,因为战争,需要发展,而大秦却施行暴政,使的社会的底层冲突开始加剧。同时,大秦统一了全国,整个国家的内部矛盾非常的多,暗流涌动。再加上,这个时期,是奴隶制向封建制的彻底蜕变时期,大秦像是一张包了火的纸。

    先后引爆了上下之间的冲突,农民起义!迅速的被镇压!旧贵族起义,差点瓦解了大秦的统治!两次冲突被压下,本来,大秦要进入第三个时期,已经一帆风顺。但,秦三世即位,秦二世外逃,这是唯一的隐患。

    第三个时期,发展时期。发展时期,是指内乱之后,大秦的发展,有目共睹。秦三世上台之后,迅速的把全国的政策改变,以适应大秦当今的发展潮流。但同时,因为其太过于偏向于底层,致使上层的冲突又有了回复的景象。而秦二世,在暗中布局,引发的动静,使的全国呈现一片动荡。

    秦高现在看到大秦的发展,有两个小的阻碍,那就是秦二世和项羽!秦二世的威胁大,但他在未知的地方,而项羽的消息,很快就被人送来!

    端午马上要到了,当年屈原身死,大楚国一片哀痛。楚亡后,这种哀痛达到了顶点,在汨罗河附近,龙舟、粽子等习俗影响了楚荆等地。其实,据秦高来看,那就是楚国人太矫情了。

    楚国没有灭亡之前,他们觉得屈原是一个失败者,只会躲在汨罗河上。楚亡后,他们突然想起了屈原的好,于是开创了端午这个节日。

    当然,端午这时还不是一个节日,而只是私下里,仍旧把自己当作是楚民的汨罗河人所秘密举办的一个盛会。做为秦朝的管理者,这点,只需要去查,就能查到。而后世之所以,端午能够立节,完全是因为汉朝时期,汉皇朝想要以屈原这种精神来打压秦皇朝的统治,以灭其根本,不让其复国。

    不然,屈原再是绝世之才,在战国时期,那么多的人才,为什么,就没有一个,能够让两千后的人们立一个节日呢?这完全是因为,秦不打击,汉提倡,经过时间的久远,人们渐渐的习惯了。于是,影响力扩大,成为了一个节日。

    而这次项羽在端午的汨罗河上出现,完全符合,他的想法。无疑,在这里出现的,一定会是真正忠于楚国的百姓,说不定,他还会联合一些忠楚的旧贵族,通过祭屈原,来达到投名状的目的。

    出发!南方!汨罗河!这次,项羽要让他再无处可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