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明帝
字体: 16 + -

第2章 明代影帝

    看到大家这么配合朱棣内心一乐,心想大家怎么这么给面子呀。

    清了清嗓子说道:“各位叔伯别这么严肃的看着我,你们这样吓着小子啦!”

    大家顿时哄然大笑起来,心想果然酷不过三秒呀。

    用无辜和尴尬的眼神回头向自己的老爹求助到,结果后者并不买账,微笑着两手一摊,接着又双手向胸前抄拢背靠在虎椅上,一副看好戏的样子,意思是你自己惹下的烂摊子,自己收拾。

    见老爹不帮忙,自己故作镇定,继续喊道:“叔伯们你们笑什么笑,有什么可笑的?你们这些大人还不如我这个孩子呢!各位大人都是成名成家的人物,请各位想一想您们都是成爹爹做爷爷的人了,为点事情就把议事厅当成菜市场讨价还价啦,您们觉得成体统吗?连我这个小孩都替您们脸红!”

    此话一开场就把大家给镇住了,没有一个人敢再笑了,开玩笑谁敢笑,一笑不就显得自己连个小孩子都不如了吗?

    接着朱棣走向李善长面前,双手拱礼鞠躬后道:“小子敢问李大人,何为军队?军队乃为求共同幸福民之大家所有也。而父帅就等于这个大家庭的一家之主,掌管着这个大家庭的走向和盛衰。所以家主应有着无限的权力。”

    老爹朱元璋心里一乐,这个比喻说得有道理。

    环视一周见没人辩驳,接着又道:“虽然家主拥有了权力,同时也背负了无限的责任。但是这个家太大了,父帅等于是人的大脑,各位谋臣武将就等于父亲大人的手臂眼睛跟耳朵。眼耳把所有听到的看到的向大脑反应,再由大脑作出判断,使用手臂去执行。但是眼耳见闻和手臂执行有没有准确,我们人的身体立即能反应过来。所以不但是眼耳手臂,其他部位也可以通过一些方式向大脑表达自己的意思。只是不能违背大脑的意愿,否则这个人就会出毛病。军队也是一样,如果队员违背了军长的意愿,部队就会就会****,军心就会不齐。所以孔子说君君臣臣,我们要忠于领袖就是这个道理。”

    朱元璋又是一乐,他心想这个儿子说话很有见地呀,回头该奖励下老刘,这文化一关算是及格了。

    “古时有张相以白衣身份向太祖皇帝进言,这说明平民也可以向陛下表达自己的意愿,而小子身为父帅的儿子,更应该为父分忧。”回头含着眼泪看向自己的父亲,这一下不是装出来的啦,是因为前世他没有见过自己的父亲,时下父亲跟前世领养自己的爷爷一样对自己很好,不知道爷爷在那边过得如何?这完全是真情流露。

    气氛变得沉重起来。

    稍微整理了下心情再次含泪道:“各位大人,各位叔伯爷爷,大家都有子侄,甚至有的还有孙子了,你们的孩子和孙子谁不是父亲爷爷回来了就往各自父亲叔伯爷爷怀里撒娇的?而小子不能,小子出生时父亲正在外征战,小子今年七岁了,父亲大人没有单独陪过小子半日。不是说小子就会埋怨父亲,相反小子知道父亲无暇顾及家小,是因为舍小家而为大家。自己安享天伦,就无法换得千千万万个家庭幸福。没有千千万万安宁和平的小家,这战还打得有什么意义?正因如此,每次就算父亲回来,小子也不愿意去打扰他,怕影响他分心。”

    然后走到自己恩师刘伯温面前说:“老师,自元至正二十三年到如今以来,我军打过无数胜仗,才换来今天我军的强盛期。固然有父父帅英明,将士们用命,也同样是您和李大人互相协和保证后方稳定,尽心治理才有的结果。相对于宋太宗论建太子,谓神器不可谋及妇人、中宫、近臣,可以说可当万世名言。可是你虽嫉恶如仇,但面诋同列,少了包荒之量。这会误事的。您教过我所谓臣不密则不shi身,怎么换到自己本身就忘记了呢?小子是您的学生,您打我骂我都是应该的,我一样敬佩您,因为小子谨记着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道理。”

    能从七岁小儿的口中说出这番话来,就不是及格那么简单了!可以说是超水准发挥了。

    刘伯温眼里泪光滟滟,抚着胡须欣慰的笑道:“你已经做得很好了,为师很欣慰,四年下来老夫深知道你是个既孝顺又懂事的好孩子”。

    朱棣又来到李善长面前说道:“李大人同样有勇有谋,然而和家师刘大人一样失之急躁,不能容事。然而天地万物,有阴有阳,有柔有刚,过刚于急,过柔则缓。因此您应该跟刘大人互相取长补短互相包容才能更好的帮助军队日益强盛,而摊到你们却只有争吵,自我懂事开始见你们吵过多少回了?还望李大人海涵,不要责怪小子多言。”

    李善长也抚须笑道:“不会!”心里还想到这小子为什么就没拜我为师呢?

    再后面来到自己的另两个师傅徐达和常遇春面前行了半跪军礼道:“徒儿拜见两位恩师”。

    然后才起身道:“常将军、徐将军。小子承蒙二位大人抬爱和无私倾囊相授于一身武艺,小子感激不尽。但是小子还是斗胆向二位师傅进言。圣人云朝闻暮死,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但是要学会改正。其实二位师傅在战场上已经做得很好了,尤其是徐大人有儒帅之风。常大人虽然你每战必胜,但是你杀俘的毛病为什么就不能根除呢?万一激起民怨,就算你胜了又如何,别人还是会报仇的。长此以往终归会惹来杀身之祸的,望师傅您三思。”

    最后朱棣跪在了朱元璋面前说道:“父帅,孩儿对您也有言要进。还望父帅恩准?”

    通过前面的表现,朱元璋内心其实已经对这个儿子刮目相看了。相信在场的所有人都不会再拿他当一般的小孩来看待了。有理有节,还不忘尊敬长辈。同时也很感动,因为自己就做为一个父亲而言,确实亏欠家小很多,没有尽到一个父亲应该尽到的责任。但是身为一军之元帅,也不能立刻表扬朱棣。

    威严的按君臣语气道:“准,起来说话”

    朱棣这才起身道:“父帅,各位大人,容孩儿为常将军卸甲。”

    然后自己走到常遇春面前为其卸甲,别人不知道,但是他这个做徒弟的见过多次赤膊练武的师傅身上的伤疤啦。大家一看之下都为之变容。如果细数的话,单独上半身的大小伤疤就不下百处。

    帮师傅整好衣甲后才再次跪到案前继续说道:“父帅,各位大人,常将军之所以经常控制不住自己杀俘是有苦衷的,是跟常将军自小练习的《先天霸王诀》有关,杀俘是因为常大人在战争中积累怒气越多,其武力值才会随之增高,但是当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走火入魔,加上霸道的先天罡气如果不及时发泄出来,就会引发身体自爆而亡。杀俘的当时其实就是走火入魔了,是在自己不清醒的情况下进行的。不信,大家可以问问常大人,士兵们也可以做证。因为那种情况下根本不可能左右和超控自己。然常大人之所以每战必争当先锋官,与其美名曰叫先锋,不如叫敢死队,但是先锋又必须得有人来做。常大人表面不说,其实是因为每战过后都会因杀俘而自责,当先锋只为一心求死。这也是常大人至今还未娶妻的根本原因。但是,小子这四年来翻遍医书终于找到了根除常大人这一恶疾的方法了,保证常大人不会再犯病。如有食言,小子愿立军令状,可斩孩儿。还望父帅和各位大人,看在师傅为军队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功上,原谅其以往杀俘的罪责。”

    这次竟连勇猛无敌的,在战场上枪扎刀砍眉头都不皱下的猛将老常都落下了几滴眼泪,感叹道有徒如此夫复何求?难怪说一徒胜半儿呀?

    精明的朱元璋何尝不知道这是儿子在帮自己解决日思夜想的难题呀,同时更加肯定这是儿子洞察军心的能力。

    这个时候就算自己爱惜面子不准,三军将士也不会答应。所以老朱特意用慎重的语气道:“军中无戏言,如果你真能如你所说,根除你师傅的恶疾不让其再犯。就准你之奏。可敢立下军令状。“其实朱元璋也在赌,赌赢了三军将士对自己将不会再有半点二心,但是赌输了自己将失去一个好儿子的性命。经过他对儿子的观察,不像是没有把握。骑虎难下之下只能任朱棣为之。

    朱棣接过旁边书记官的笔纸毅然的签下了军令状,并咬破大拇指盖上了手印,这一举动,让大家再次重新认识了和佩服起小朱棣的胆量来。

    等书记员把军令状交由朱元璋后,朱棣再次跪在了案前干脆的对朱元璋磕了九个响头后朗声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手心手背都是肉,在大义面前请父帅原谅孩儿的一片苦心。”大有古人“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取其一舍身而取义也”的意思。

    然而这一跪才是是朱棣的真实目的所在,让所有的文臣武将尽收齐心......

    等他这一通话说完所有的文臣武将尽跪其地齐声道:“请元帅开恩!”

    好家伙,有勇有谋,孝顺明事理还有义气,好男儿的优点一个不落下,占尽了。

    朱元璋暗爽地宣道:“都起来吧!准了。”

    可是朱棣还嫌自己戏码不够接着又道:“父帅孩儿还有事情禀报。”

    朱元璋怒瞪着朱棣大喝道:“还有什么事?”

    意思是得了吧你,见好就收吧你,想吓退他,

    但是朱棣低下头全当没看见继续说道:“孩儿在寻求救师傅的的药典里,无意间实验出了一种比当下火药威力大数十倍的烈性炸药,孩儿觉得可能会帮助军队打下平江有大作用,才斗胆禀报的,望父帅恕罪。”

    听到有这样的好东西,连谋臣都倒吸一口凉气。武将们那些好战分子多得有多狂热?就更别提老朱了......大家心说小子你能不能一口气说完啊,吊众人胃口......

    到底朱棣发明了什么,且听下回慢慢道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