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美人抄
字体: 16 + -

第261章 多劳多得

    衙役微微一愣,诧异地抬起头来了。

    李达思索了一下,没等他开口,便继续说了下去:“那些老的老、小的小的人,也不能闲着,同样的,能干活的人吃饭,不能干活的人,没饭吃!让他们清理城市,能挖动水渠的,去挖水渠,挖不动的,就……让他们扫大街!我要看见庐州府干干净净的!”

    李达说完了,衙役终于得到了开口的机会:“但是……大人,你让他们干活的人才能吃上饭,肯定会引起难民的不满,到时候……”

    李达一瞪眼:“我们庐州府,如果这么养着难民,那就是自找死路!”

    “好了,你不用问那么多了,让他们干活这件事,要以法令的方式发下去,就叫……多劳多得!让他们不劳者不得食,这一点不仅对难民有效,对庐州府本地居民也是一样!”

    衙役再次一愣,忽然他似乎想明白了什么,快速点头,道:“是!大人英明!”

    小厮很快跑出了粮仓,现在又只剩下李达一个人对着空空如也的粮仓了,不由得,他默默念叨出声:“真是混蛋,刘基那小子到底干什么去了?一幅胸有成竹的样子,万一搞不定,你看我不扒了你的皮!妈的,明天粮食就完蛋了,不知道这个办法能撑多久……”

    ……

    现在在李达的直接指导下,法令的执行效率快了不少,很快整个庐州府都知道了“多劳多得,不劳者不得食”这条法令。

    让李达意外的是,本来那些东倒西歪,吃饱了粮食就在路边倒下的难民,和本来庐州府的原住民,居然没有一个反对这条法令,反而引起了欢呼一片,而且还有人高呼:“国主万岁”。

    “我靠,这特么也行的?怪不得后来毛爷爷得了天下,原来多劳多得才是人心所向啊!那商人到底是哪来的呢?”

    听着粥棚外面的欢呼,李达一时间有些诧异,从他在未来读的书中,得到的说法都是人形的弱点就是好逸恶劳。

    他不知道的是,人的本性确实是好逸恶劳,但是这也要放在特定的情况之下,在这个人人被压迫的年代,人们,特别是这些普通人,每年辛勤劳动,可是所产的粮食只有很少一部分能落到他们自己手上,而大部分都要被地主拿走,有点脑子的人,早就已经厌烦了这种干干活,不拿钱的日子。

    李达摇了摇头,忽然再次笑了一下,那接下来是不是就可以开学堂,好好从根本上宣传一下“中心主义”了?

    他虽然畅想着未来,心情莫名的好起来,可是不由自主地,他又看向了那锅几乎是透明的粥,他不由得眉头再次皱了起来,又叹息了一声。

    “开饭了!”

    随着一声大叫,一大群人开始在白盔白甲的士兵看守我,陆陆续续涌入粥棚之中,无奈,李达只好拿起了木勺,开始按照每个人递交上来的公分凭证,舀粥给他们。

    眼看着一大锅粥就见底了,李达的心情再次考试如同在火上烧一般:“妈的,刘基到底什么时候回来?”

    几乎每舀一勺粥,他就在心中大骂一声。

    就在李达浑身不爽的时候,忽然只听外面一阵马蹄声汹涌而来。

    李达一怔,现在为什么会有马蹄声?难道是又有人攻城?不可能啊!

    现在他的淮河大营的兵,管理起了整个庐州府的防守事宜,而且为了看守这些难民,更是分布到了几乎是庐州府的每个角落,如果真的有人攻城,是不可能没有人过来跟他通报的。

    这时候,只听粥棚之外,响起了一声大吼:“大王,我回来了!”

    随着这声大叫,紧随而来的是一大片欢呼之声:“有粮食啦!”

    “粮食来啦!”

    ……

    当即李达直接将手中的勺子扔了出去,这就是他一直在等的啊!刘基那家伙终于回来了!

    他大步走出了粥棚,一出粥棚他就看见刘基骑在一匹高头大马之上,在他身后,居然跟了十几辆大车,虽然看不见大车之上装了什么,但是那浓浓的秋粮晒透了的香味,已经透出了大车,飘散出来。

    “真的是粮食!”

    李达湖大大笑了起来,在心头压抑了很久的阴霾,也终于散开了。

    可是他还是有点想不明白,从哪里来的这么多粮食?如果他没记错,随着各种起义,庐州府周边的城市,不是被占领了,就是人都跑散了,要是真的还能找出这么多粮食来,也就不会出现这么多难民了,刘基这是从里变出来了的粮食?

    刘基虽然刚刚大叫了一嗓子,但是现在看见了李达出来,他却并没有第一时冲到李达面前,而是直接开始指挥众人将粮食搬下车来,他的消息还真是灵通,虽然这些日子一直没有来过庐州府,但是对于路周府之中,大家大户在什么位置,甚至连粮仓在什么地方,他都状况。

    终于一切安排好了,他才跑到李达的面前,满脸堆笑:“嘿嘿,我说大王,那些地主家里你虽然已经搬完了,但是他们家的粮仓,我倒是查过了,都很不错,及干爽,防火做的也不错,正好可以拿来用!”

    李达眉毛一挑,看着刘基讨好的样子,嘴角撇出了一个坏坏的笑意:“我说阿基,你挺厉害的呀!”

    刘基立刻“谦虚”地笑了起来:“嘿嘿,大王就不用夸小人了,这些粮食其实也不难找,自唐以后,每个上得了台面的县、府,其实都有太平仓的设置,太平仓因为全是粮食,所以设置的地方,都是保密的,只有县衙的县令,和州府的府尹才知道。”

    “现在世道太乱,各个州府、县城的老爷们,不是跑了就是死了,搞得现现在知道这件事的人,几乎没有了。”

    “小的带着人到了这些太平仓的时候,居然除了一些依旧在翻晒粮食的老兵之外,已经很久没有人来过了。”

    “其实笑容找到太平仓,也着实……”

    他的话还没说完,大立刻一巴掌就抽在了他的脑袋上:“好了,闭嘴,谁特么信你这话!就你这什么都知道,什么乱七八糟书都看的习惯,估计很久之前,你就已经知道每个州府、县城太平仓在什么位置了吧?你老是交代,是不是连京城的太平仓在什么地方,你都清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