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珠格格iii
字体: 16 + -

第37章

第37章

@@与经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与名著为伴,塑造美好心灵。细心品味米花在线书库经典名著。@@

永琏和福康安终于踏上了归途。

一路上地方官员和百姓夹道欢迎,烟花爆竹响彻云宵。满街的酒楼、铺面都挂起了大红灯笼和彩色绸缎,整个北京城仿佛都震动了。

没有了士兵操练的喧嚣,没有了短兵相接时血流成河的凄惨场面,眼下是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永琏不禁有一种苦尽甘来的感觉。

接近富门的时候,远远地听见钟鼓齐鸣,只见龙旗飞舞,永琏知道乾隆已经到了,于是加快了脚步。

大臣们都暗暗吃惊:亲自到富门迎接归来的将军,这可是乾隆当政以来最为隆重的礼仪啊。

慢慢地走近了,在一片钟鼓声中,只见乾隆带着一大帮人微笑地看着他们,福康安的母亲也在人群当中拭擦着眼泪。

永琏和福康安急忙上前跪下:“儿臣叩见皇阿玛!”“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乾隆满意地点点头,在两个小太临监的搀扶下,走了过来,轻轻地扶起他们说:“你们辛苦了,这几个月来,朕无时无刻不在惦记着你们,这次你们没有辜负朕的殷切希望,大获全胜而归,从此西南的政治局面将是一片太平!你们立了大功!先好好休息几天,朕要重重地赏赐你们!”

听到这话,两人都已经是泪眼朦胧了,福康安急忙说:

“全靠皇上的英明指挥,古人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种雄才大略只有皇上才能做到!”

乾隆听到高兴极了:

“还是那句老话说得好:‘自古英雄出少年’,你就跟你爸爸当年一样英勇,父子两个都是英雄啊!”

只有站在一旁的尔康才明白这句话的双重含义。

“福康安!”乾隆叫道。

“臣在。”福康安整顿衣冠后跪下了。

“朕赐予你一等公爵位!”

大臣们都惊呆了,自乾隆即位以来,还没有哪个大臣被封一等爵位的,为了这次胜利,他已经是第二次破例了,可见他是非常看重这件事的。

福康安大喜,连忙说:“谢皇上龙恩!谢皇上龙恩!”

“这次永琏出去,也长了不少见识,增强了处理军国大事的能力。永琏,希望你以后继续努力,好好跟永琪学学,为朕担负起一些责任来!”

永琏第一次单独出去就有这种成绩,已经很不错了。乾隆本来想重赏一番,让他担当起更大的责任。但他转念一想,应该让永琏更多地接受一些磨砺,以便让大臣们信服;福康安却不同,虽然也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但他永远没有做阿哥的名分了,因此应该让他晋升得快一些,以免受制于其他的大臣。这些想法都体现了一个做父亲的拳拳之心。

但永琏却不这么想了,他体会不到乾隆的一片苦心。

他回想起自己身为阿哥,在军中和士兵们一样风餐露宿,长途跋涉,甚至与死人堆为伍,其中好几次,要不是福康安极力劝说,他几乎要崩溃了。好不容易才熬来了今天的胜利;开始看见摄康安如此受到乾隆的赏识,心里也抱着很大的希望,谁知乾隆只是轻描淡写地勉励了几句,瞬间之内,他失望极了。

“谢……谢皇阿玛,皇阿玛的话,儿臣一定谨记在心。”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勉强地应付了几句,他觉得,跟永琪相比,自己在父亲心中的地位太低了,这时他不禁在内心里产生了一种“有你无我,有我无你”的想法。

“皇上……”福康安想说什么,却有些不好意思。

“有什么尽管说出来,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朕会尽量满足你们的要求!”乾隆爽快地说。

福康安更加得意忘形了,于是大胆地说道:

“以前臣曾经托三阿哥说过这件事,皇上当时没有答应,今天,臣就在这里斗胆再提出来:请求皇上把晴格格许配给我!”

话一说出,站在旁边的尔康大吃一惊,他万万没有想到原来福康安竟然喜欢晴儿,同时他也隐隐约约地感觉到福康安总是和自己过不去的原因了。

“这个吗,朕不答应你,是因为晴儿心里有人了。你想这破坏姻缘,过河拆桥的事,朕作为堂堂一国之君,怎么能干呢?”幸亏自从永琏提出这件事后,乾隆早有了思想准备,因此心里虽有些不舒服,但也掩饰过去了。

谁知福康安还是不肯信服:“不就是尔康吗?但他已经结婚了!”

乾隆哈哈一笑:“不是尔康。而是另外一位江湖奇男子。”

“谁?”

“你们也认识的——箫剑!”

“啊!”这回轮到福康安和永琏吃惊了。

“皇上!这箫剑可是有害君之心的刺客啊!”福康安情急之下不顾一切地大叫。

听到这儿,尔康已经对所有发生的事情完全明白了,他带着讽刺的口吻说道:

“不过,他现在已经是皇上的朋友了。”

“而且是‘推心置腹’的朋友!”看到他俩吃惊的样子,乾隆也笑道。

福康安的心里顿时酸溜溜的。

本来永琪和尔康就对付不了,这时又来了个箫剑,永琏的心里更加失落了。

一时之内,两人都无话可说。

“你看看,还是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呢。”乾隆说道,“大丈夫何患无一妻?朕平时是怎么教导你的?傅夫人呢?”

“臣妾在。”傅夫人急忙出来跪下。

“你看,福康安的年纪已经到了成家立业的时候了,朕上次让你见的那个女孩子,你和傅恒觉得怎么”样啊?”乾隆问。

“非常满意,李总督的千金聪明灵慧,天生丽质,那真是‘羞花闭月之容,沉鱼落雁之貌’!恕臣妻直言,不在晴格格之下,如果皇上能亲自指婚,是我们傅家天大的荣幸啊!”傅夫人唧唧喳喳地说过不停。

福康安有些恼怒地看了母亲一眼。

乾隆笑了:“李待尧的女儿带来了没有?今天朕就要成人之美,亲自为他们指婚。”

“来了来了!”宣隶总督李侍尧高兴得直叫。

福康安心想完了,他觉得今天仿佛一切都已经安排好了。

这时一个绝色女子走上前来,大家眼前突然一亮。

“奴婢给皇上请安!皇上万岁!”

乾隆只见面前的女孩脸羞得绯红,于是问道:

“你就是李待尧的女儿?今年多大了?”

“回皇上……”她的声音有些发颤,“奴婢今年十九岁。”

“你叫什么名字?”

“奴婢叫英儿。”

“英儿,”乾隆顿了一下,又问,“听说你精通琴棋书画?”

“皇上过奖了,书画只是粗通,琴弹得一般。”

福康安一听,心里又是暗暗叫苦。

乾隆安慰道:“女子无才便是德,要把心思用在正经地方,在孝敬父母相夫教子上下工夫,你要记住:德容言功的第一条就是‘德字。”

英儿忙说:“英儿记下了。”

“好了,今天你们就算见过我了”,乾隆转过头来对福康安说,“明天由母亲带你们进宫给老佛爷请安吧,让老人家高兴高兴。”

乾隆这才满意地站起来,对群臣大声说道:

“今天傅家有喜事!朕已经指婚李英儿嫁给福康安为妻,既然是朕亲自指婚,军机处、礼部都要来庆贺!内务部替朕准备一份厚礼,挑个好日子;到时候大家都去庆贺庆贺!”

大臣们都纷纷向福康安表示祝贺。

见木已成舟,福康安只得叩头道:“谢谢皇上亲自为臣做主,皇上如此爱护小臣,是我们傅家的荣幸!”

福康安的事情解决后,乾隆似乎松了一口大气,近来的心情也好了很多。

经过这次的平定苗疆叛乱,他对福康安和永琏的能力也有了新的看法,在许多大事上开始征求他们的意见了。

又是一个处理朝政的日子,乾隆和几位大臣在养心殿议事。

他的左边是尔康,右边是福康安,十分威武地站着。然后两边分别是永琪、永琏、纪晓岚、福伦、傅恒等人。

两个宫女侍立在旁边,预备着笔墨纸砚。

这时傅恒奏道:“皇上,近来边疆地区的事情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苗疆的叛乱刚刚平定,西交又有些波动的苗头了。南疆的阿慕尔在天山被我家击败,现在又有蠢蠢欲动的苗头;回疆的和卓族上次因为香妃事件至今还忿忿不平。西北地处高原,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如果西北被他们控制了,对我们的威胁就大了。”

乾隆不禁感叹:“西北始终是朕的一块心病,这个问题始终是要解决的,关键是怎样去解决。”

“西北地势高寒,战略回旋余地大,逼急了,敌人可以逃往帕米尔,也可以逃到罗刹国,”永琪分析道,“他们的优势在于骑兵,机动性强,随时可以从边境回来袭击骚扰,天时、地利、人和的好处全部在他们那一边,如果硬攻的话,恐怕比较困难。”

永琏马上反唇相讥:“依你说,那对于小小的少数民族,我们就束手无策了?”

纪晓岚见状连忙调解说:“事情是到解决的时候了,既然涉及到是否动兵的问题,就应该多多考虑,稳操胜券的事情也要小心去办。”

乾隆也说:“晓岚的话很有道理,现在我们就商议一下对策。”

福康安建议:“我们应该乘着他们还没有形成大气候的机会,一鼓作气,打掉这个苗头!不然筹他们羽翼丰满的时候,再来解决就困难了。”

“我觉得打并不是最好的办法!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不宜出兵的。中国解决少数民族问题有一个非常好的传统——就是‘和’。从张骞出使西域开始,就拉开了中原和西北地区解决矛盾的序幕,但历史表明,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采取‘和’的政策,以和为贵,我想,不管是哪个民族,喜欢战争的狂人毕竟是少数。”永琪对福康安的竟见持坚决反对的态度。

“什么叫‘不宜出兵’?我们打苗疆的时候,也是少数民族叛乱,不是一样非常漂亮地解决了问题吗?”永琏不以为然。

“苗疆的情况和现在大大不同了,其一、苗疆地处山区,我们采用的是‘围而不打’、困死敌人的战略,而回疆地域广阔,道路四通八达,请问这么围?其二、苗疆的叛乱是既成事实,而回疆并没有发生叛乱的行为,只是有破坏稳定的苗头,中国人最讲究‘师出有名’,我们又以什么令人信服的名义出兵?”尔康坚决站在永琪一边。

“要找个名义还不容易吗?你不敢出兵,我带福康安再去!”永琏有些恼怒了。

“我们在西北地区只有二十万军队,并且现在都集结在青海西部、天山南麓一带过冬”,永琪缓缓地说,“眼下大雪封山,路途遥远,运送粮食十分困难。我算了一下,每天就要军需三千石,到了沙漠化地区,实际上运一石要损耗二十石,那就是六万石粮食。先遣部队一万人至少要准备两个月的粮食储备……就是九千万。就是从内地每天总共要准备六十一万石粮食,粗算一下总计需要四千五百万石!附近地区可提供的粮食有多少呢?福大人,你主管内务府,请你算一下。”

福伦在心里默算了一下:“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山西、河南,现存可供军用的粮食有两千石。”

“那么,这场仗又怎么打?”永琏等人被间得哑口无言。

“很有道理!”看得出,对永琪的表现,乾隆非常满意,“如果所有事情你们都能象永琪这样做到心中有数,知已知彼,用事实来说话,以道理来服人,那朕就放心了。至于回疆的问题,还是以安托为主,同时也要防止他们的叛乱倾向。”

尔康说道:“并且,尔泰在西藏还可和我们遥相呼应。”

“对,等回疆的事情告一段落之后,我们还可以去西藏见见尔泰呢!”永琪兴奋地说。

“那么,朕是不可能亲自出去了,你们谁愿意代朕巡视边疆,把朕的意思转达给回疆的各族首领?”乾隆充满期望地看着两个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