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烟玫瑰
字体: 16 + -

第13章 探访棚户区

    第十五章

    星期天临近中午,耀家才回到贺府。表面上他依旧儒雅、镇定自若,其实内心深处已因芯语的死压上一块沉甸甸的大石头。他越来越担心,有一天会再次失去书敏。他甚至觉这种压力已演变成为一种精神强迫状态,可自己却无心药可医。

    迈进正大门的门槛,耀光看见冷凡和坠正着逗着侄儿、侄女一起玩跳绳。穿着兰色上衣、黑色短裙的冷凡笑起来的样子,活泼中自带天然的清新味道。

    芯语、书敏,他们大不了冷凡几岁,其实他们也可以活得这般无忧无虑,笑得阳光一样灿烂,更可坐进学校或在自家窗台上,或静心读书,或只是懒懒发呆。可他们却选择在战火狼烟中燃烧自己,放下一切,父母、爱人、孩子等原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他一时惶惑:这是历史的选择、还是命中注定的劫数。

    院子的一个石桌上放着一个画板,耀光好奇地走过去拿起来:画面上一名男子在如血的晚霞中奔向落日。冷凡见耀光正在看自己的画作,跑过来说:“你觉得我画的怎么样?”

    “画的还不错,我猜想,你画的是那天你遇见的那名进步青年吧!”耀光问。

    “你怎么看出来的?”见旭光猜出自己的创作动机,冷凡兴奋地像是遇到知音,侃侃而谈道:“这些天,我睁眼闭眼都是他,出事那天我就觉得他不是坏人,后来看到报纸上也是这么说的。于是就把所思所想画出来了,心情也好了些。”

    听冷凡这样说,耀光感觉竟羡慕起她,至少她可以用作品泻泄情感。

    “我觉得自己画的还不够好,表达的手法太过直白。不过,这也是我第一次画背后有着真实故意的作品。”冷凡用手指着画给耀光解释:“晚霞代表生命的悲壮与绚烂,夕阳代表寻找光明的信念。我给它取名重生。圣经这样讲过: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

    耀光疑惑地盯着冷凡问:“你信基督教。”

    “我信人的灵魂不灭,总有一世或几世必遭受磨励苦楚。这该受、这挨的苦自然躲不过去。就比如这几****就被吓的不轻。可现在我想通了,若不历经劫数,我也画也就真的没有故事,没有灵魂,全凭绘画技巧的画,真的只配当个墙饰了!”

    几句话竟也让耀光几天来的沉重释放了许多。进门前,他还只当冷凡是个不谙世事、不懂不问世间冷暖的千金小姐,现在突然觉得她并非自己想象那么无知无觉。

    冷凡用手拖着耀光的胳膊,“跟我们一起跳绳吧!”

    “我都一把年纪的人了,玩不了这个!再说多已经好几天没回家了,得去见见父母,还是你陪他们玩吧!”耀光笑着说,这是芯语牺牲后,他第一次发自内心的笑,也是一次精神释放。

    走进大堂,看见贺冷两家老人和大哥向光正在聊天。耀光自知理亏,进了门赶紧向冷家二老赔礼:“实在抱歉,这几日工作实在麻烦,没有回去,怠慢了!”

    冷重倒是很开明,“世道如此,医院忙可以理解。忙,也是一个医生的担当。”

    见耀光总算回家,贺有福仍余气未消,可在冷家面前也不好发火,只能冷着脸说“你好不容易回来一趟,中午吃过饭,总该带着冷凡四处走走!”

    耀光知道这是推不掉的,便说:“我也正想带小凡妹妹逛逛上海,尽地主之谊。”

    午饭时,冷凡收到一个好消息:大哥贺向光已经联系了两所愿意接收她入学的学校。下周要带她咨询一下,从中挑选一个。这让冷凡十分兴奋。

    午饭过后,在院子里耀光问冷凡:“你想去哪?”

    “没去过的地方,我都想去。”冷凡无所谓又满怀期待的样子。

    见冷凡游兴甚高,耀光觉得该给她降降温,“上海可不是你现在看到的这般光鲜摩登,还有你意想不到的一面,比如贫民窟!”

    不想冷凡却当了真,“你想带我去贫民窟?”

    耀光将了她一句。“你可想去,如果你害怕!我也可以陪你逛个洋行、支个戏院什么的?”

    “你敢带我去,我就敢去!”

    冷凡的回答有点出乎耀光的意外。他原本是有私心的,想吓住这小丫头,以后少来纠缠自已。可冷点既然这样说,他也只能点头。

    “你稍等我一会儿!”冷凡一溜烟跑回房间。没一会儿,就见她背了一个大包,抱着画板出来了,右手向前一指:“出发!”

    耀光带冷凡去的地方叫杨树浦。

    在大上海,只要走出租界和几处繁华的商业圈,完全是另外一种景象。虽然有精神准备,可还是大大超出了冷凡的预期,沿途随处可见废墟残垣,连行人也多是无精打彩、一脸愁苦。耀光边开车边说:“现在看到的这些废墟,大多是1937年淞沪会战时,被日军炮火生生炸出来的。这是中国人的痛,却是侵略者的荣!”

    到达杨树浦后,耀光将车停一个人口绸密的棚户区附近。两个人下了车。

    “前世不修今世苦,今世只好住棚户。这是流行在杨树浦附近工人们的口头禅。”耀光指着近处一大片低矮的房子说:“这些棚户简屋是由毛竹、树棍、稻草和泥土混在一起建的。”

    展现在冷凡眼前的景象,让她联想到地狱,到处是垃圾、粪便随处可见,横流的污水散发着刺鼻的臭气。好几处房子看上支摇摇欲坠的,这哪里该是人住的,连美国石头砌成的猪圈都比不上。“这里真的可以住人吗?”“住在这里不会生病吗”……

    耀光没有正面回答,冷凡的反应都在预料当中,他继续说:“虽然没有上下水,蚊蝇滋生,但这里至少还能住,还能栖身。知道他们最怕什么吗?失火。这里没有供电只能点油灯,只能在十分狭小的空间里做饭,一家失火足以连坐烧毁一片,那时怕是他们连个遮风档雨的窝都会失支。”

    “你还要再往前走走吗?”耀光问眉头皱得紧紧的冷凡。

    “当然!”冷凡回答地很痛快,还从背包里掏出相机,按动快门拍照。这大大出乎耀光的预料。耀光边走边说:“现在算好的,遇上黄霉天,更是苦不堪言。结肺、痢疾在这里是常见病和多发病,致死率很高。”

    冷凡拍照时,她后面身后不远处跟着一帮脏兮兮、瘦成火柴棍似的孩子,有个五六岁的小女孩连件小背心都没穿,让她感到很是心酸。这些孩子直盯着冷凡的包,眼睛里流露出强烈的渴望。冷凡从包里拿出一包花花绿绿的糖洒向他们时,被几个小孩子一抢而空。那个没穿背心的小女孩因为被撞倒,没抢到糖而放声大哭,冷凡跑过去,扶起她,从包里又翻出一袋饼干递给她,小女孩这才破涕为笑。没想到,刚走一拔又来了一拔,冷凡将包里所有的糖果、饼干、肉干等食物都分发他们后,情不自禁自言自语道:“他们好可怜!我现在才知道自己多幸福!”

    “他们能够活下来就已经很幸运了。”耀光指着不远处奔流而过黄浦江说,“这条江被称作母亲河,可这江里每天都能打捞出孩子的遗骇!这实在是个讽刺。有些孩子家里养不起就只能卖掉,算是给他们寻一条活路,总比亲眼看见孩子饿死强!”情绪激动且无奈。

    走到黄浦江边时,耀光指着岸边更简易的棚子说,“刚才那里还算好的,这里才是最穷的。那边很多草棚子连在一起的叫滚地龙。很多到上海讨生存的灾民就住在那里面,喝的,用的、穿的,没一样不缺的。”

    就在他们说话的时候,一队出殡的人群迎面走了过来。冷凡有些害怕躲在耀光身后。

    几个男人神情肃穆地用一块板子抬着死者,死者只用一张不大破草席遮盖,穿着露脚趾破黑布鞋的双脚还露在外面。一个40多岁的妇女嚎哭恸天:“你走了,让我们娘四个怎么活呀!”妇女的身后跟着三个眼泪婆娑的孩子。大女孩看上去不过十三、四岁的样子,小儿子只有七八岁。

    耀光难掩心中沉痛:“不是累死就是病死的!这家一定很穷,连孝衣都穿不起,只能扎个白布条!”

    “他们以后怎么样活下去呀?”冷凡难过地问

    “改嫁,帮佣,当童工、只要有口气在,总要设活下去。”

    冷凡无语。

    见冷凡一路拍了许多照片,耀光问:“拍了这么多,你可是有什么想法?”

    “我现在也不知道能做什么,反正先真实记录一下,也许以后能有机会能开个摄影展,我想通过这些照片让更多的人知道,战争是什么!”她突然又问了耀光:“我看过地图,日本不过区区一小国,我们为什么打不过它?”

    “国家之强大,企能以国土之疆域、物产之丰盈、民众之多寡衡量呢?”耀光若所有思:“制度的堕落、信仰的缺失、军力的涣散、经济的崩塌……这些就是这个国家的宿疾,也注定被动挨打!”

    冷凡只觉得耀光讲的很深奥,听的有些事事而非,“你的意思是说,只要有枪,就算小孩也有可能打败壮汉!对吗?”

    “你这样理解也对。耀光苦笑了一下,冷凡绝不是一个可以论谈家国的人选。

    “美国有慈善机构,上海有没有这样的机构可以提供人道援助?”冷凡问。

    “有是有,不过都是车水杯薪。”

    “有总比没有强啊,你改天一定介绍一个给我参加。”刚刚还沉在阴郁当中冷凡又变得充满希望。

    “我是万万没想到,你竟会关心他们的生死。”耀光用赞许的目光看着冷凡。

    这反面让冷凡有些不自在了。“看来,你当我真是只会败家的大小姐了。跟你说吧,在美国时,就当过义工。”冷凡颇为得意地说:“去福利院陪孩子游戏,帮红会帮助募捐……我都做过。”

    “我还真是小瞧你了,难怪你会背上一包的食品。”耀光回想起自己在冷凡现在这个年龄时,还没有她这样的思想、经历,只想着谈一场柏拉图似的恋爱呢。

    “你看那里!”冷凡指着一个十几米开外的棚户简屋。屋门前的杂物堆上摆放着五六盆用布鞋、瓶子当花盆的花,其中一盆还开出几株淡黄色的小花,这在烂旧的棚户区显得格外抢眼。冷凡感慨地说:“无论眼下如何困苦,这家人至少对未来还抱有希望,不是是!”这让耀光突然涌起一动感动,他想到了芯语,她走时没留一滴眼泪,就是因为对中国的未来心怀憧景。

    冷凡拿起画板,快速素描眼前的景象。看着表情严肃而专注冷凡素描时,耀光忽然觉得她本身就是一幅很美的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