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大汉
字体: 16 + -

第261章 阿拉伯数字的出现

    久旱的洛阳终于迎来了第一场雪,地处黄河以南的洛阳和黄河以北的地区气候就有着很大的偏差,句注山已经很冷的了,而洛阳才将将有了入寒的迹象,第一场雪总是让人兴奋的,这不论在什么时代似乎都很流行,洛阳这个大汉的富人聚集地也一样,多少士族子弟都借着这个机会凑到一起吟诗作对,美其名曰‘赏雪’。

    嘉德殿上,一阵冷风吹过,骞硕连忙去将殿门关上,殿上虽然有着暖炉,但还是温暖不了这空旷的大殿。

    灵帝刘宏此时坐在龙案前聚精会神的看着各种奏章,冷风过处让他不禁打了个寒颤,控制不住自己般的咳了起来,骞硕一见忙吩咐小黄门去传太医。

    咳了一阵的刘宏摆了摆手强忍着咳意摆了摆手道:“不用,些许小事。”

    虽然刘宏是这么说着,但是骞硕还是用眼神暗示小黄门立即去找太医来,他心里很清楚刘宏的状况,自打入了冬,刘宏的身体就不是太好,每日里咳嗽的十分厉害,有的时候甚至会咳出血来,骞硕不希望刘宏出事,因为刘宏是他最大的靠山,而且刘宏对他有最大的知遇之恩。

    咳了好一阵,刘宏才停止了下来,脸上有着一丝病态的潮红,但神色却十分兴奋的说道:“幽州战事有了好转,那张纯张举之辈抓到后就不要押解到洛阳了,就地处决吧,另外朕要重启州牧,命刘表为荆州牧,刘焉为益州牧,宗正刘虞为幽州牧,还有,骞硕,你准备一下,明年开了春,西园演武,朕要立新军。”

    这几个消息扔出去的话,那可是重磅的消息,就是骞硕现在也震惊了,重启州牧,而且任命的三个人全是皇族,这是刘宏要开始加强皇权了。

    其实在很早以前州牧和刺史是比较相近的两个职位,汉武帝时期立全国十三部,也就是大汉十三州,将监察御史改为刺史,每一州设立一个刺史,在王莽篡位的时候州牧兴起,到了东汉末年,刘宏重启州牧给予了州牧更大的权利,总掌一州的各种民事军事事物,也就是说,这个时候被封为州牧,就相当于是割地称王一样了。

    刘宏任用三名皇族来统领三州,骞硕就从里面看到了不一样的信号,而后面的立新军更是让他吓了一跳,西园立新军的话,那就说明刘宏是要准备培养自己的嫡系部队,现在的京营里,不论是羽林军还是其他各营,基本都是各大世家把持着,而面上能说为刘宏自己的嫡系部队的似乎只有锦衣亲军,然而朔方一战,锦衣亲军几乎被打没了,而且锦衣亲军时日久了,里面的人也都成了楚飞的亲信,为皇者,永远都不会始终相信一个人的。

    骞硕虽然内心里翻江倒海的,但是面上却是没有丝毫表情的点头答应着,足见此人的城府之深。

    “辩儿现在到哪里了?”刘宏在交代完骞硕事情后长出了口气问道,刘辩的出宫是他亲自答应的,虽然在某些程度上他更喜欢刘协一些,但是那毕竟是他的儿子,那些老学究们每日催促他立太子,他又不是不知道,这些人眼里的太子就是刘辩。

    之所以拖着至今未立太子,就是因为刘宏的心里更偏向刘协一些,而且他的母亲董皇后也是支持着刘协,这也让他十分难以抉择。

    骞硕心中一紧马上说道:“听说去了并州。”其实骞硕是不想说这件事的,因为并州可是个很敏感的地方,任何一代的皇帝都不喜欢自己的儿子在自己没死的时候就开始和地方大员开始了交集,尤其这后面还有着外戚的干预。

    刘宏听了这话眉头一皱,楚飞的身影就浮现在了他的心头,不过他并没有说什么,而是沉思了一会儿后问道:“关于楚怀远的事情,近日听说很多人说朕给予的封赏太低了,可有此事?”

    骞硕早就习惯了刘宏这种跳跃性的思维,马上答道:“回圣上,却有此事,大鸿胪郑泰尤为赞成此说。”

    “哼,以为朕不知道他们什么意思吗?不要理他们,给楚怀远下旨,开春许他重组锦衣亲军,届时可到丹阳挑选兵卒。”刘宏冷哼道。

    骞硕忙答应了下去,心中却道,看来这句注侯的圣眷还是很隆的嘛,自己切莫站错了队啊,自己家中那几箱珠宝还是退回去的好。

    为什么刘宏说要去丹阳选兵卒,这个时代有这么一种说法,就是天下精兵出丹阳,但是后世历史学者也研究过,东汉时期的丹阳并不是现在镇江的丹阳,丹阳市是在唐朝才被确立的,相差了好几百年的时间,不过在演义中罗大大所说的陶谦麾下的丹阳兵却是说的徐州境内的,应该说的就是现在的丹阳,而东吴孙坚起家的时候也是靠的丹阳兵,就是大耳朵的刘备也是如此。

    鉴于没有人敢肯定三国时期的丹阳到底是哪里,所以本书也沿用了徐州丹阳的说法。

    此时的句注山上,贾诩正在听着从洛阳赶回来的郑桐的汇报,贾诩这个人并不是那种喜欢热闹的人,自从蔡邕等人来了后,他就好像人间蒸发一样的消失在了众人的视野里,楚飞明白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也不劝说,说起来贾诩就是这样一个喜欢隐藏在幕后的人物。

    其实贾诩当初在洛阳也混过一段时间,但是他却没有选择追随任何人,就是太平道的马元义也没有被他看中,这个人有才学,且是大才学,但是他的思想理念却是和蔡邕这些大家是不同的,你让他贾诩和蔡邕卢植坐在一起谈话,保不齐最后会变成武斗,所以楚飞才不会做这么无聊的事情的。

    这一次郑桐带回来了洛阳那边接受到的所有的消息,其实当楚飞离开了洛阳,洛阳就平静了下来,千金一笑楼也好,楚氏工坊也好,都在史阿的操作下重新开始营业,加上大将军府一直的照顾,到也是没人再来闹事,正主不在,他们闹也是没意思的,徒增人闲话罢了。

    当郑桐讲大鸿胪郑泰联合一些人说刘宏给予楚飞的封赏太低的时候,贾诩笑了,那是一种鄙夷的笑:“一些腐儒罢了,还想玩儿捧杀的计策,也太小儿科了。”

    “不用管他们,且让他们这些跳梁小丑玩去吧,多派人盯着他们,搜集他们一切的相关消息,留在以后有大用。”

    对于贾诩的能力,郑桐可是很信服的,自己虽然经过刘羽的提拔是最初的暗部执掌者,但是贾诩来到后,他就发现了自己能力的不足,现在可以说是贾诩直接掌控着楚飞的情报部门,而郑桐和刘羽就是贾诩的左右手,一个是飞骑的统领,负责北方全面的民事军事的消息收集,而郑桐则是暗部的统领,负责洛阳的情报收集,同时在不断的将触手向南辐射。

    “另外,荆州蒯家送来了消息,说是很有兴趣在互市中掺上一脚。”郑桐说道。

    听到这个消息,贾诩更是笑的开心了,他才不怕蒯家来分走一杯羹的,互市之所以没有被楚飞那么快的提到面上来,就是因为互市的出现一定会触犯到一些大家族的利益,但是如果有想蒯家这样的家族愿意参合进来,那就另说了,只要当互市里被捆绑上的大家族越多,那么楚飞将互市正规化的赢面就会增大,所以蒯家的这个消息是个绝对的好消息。

    “他们可曾说过细节?”贾诩问道。

    “不曾,说是有机会将派人来此详谈。”

    “哦,如果是这样的话。”贾诩沉吟了一下后马上说道:“给他们回信就说主公年后将去荆州,到时候也可详谈一番。”

    郑桐并不知道楚飞年后要去荆州的事情,但是他有个优点就是从来不会多嘴,马上应下此事。

    当这些事情谈完后,贾诩拿出了两本书和一张纸来,两本书分别是论语和道德经,而那张纸上却写着一些奇怪的符号,当然,这些符号对他们来说是很奇怪的,但是对于现代人来说太熟悉不过了,那些符号赫然便是阿拉伯数字。

    “这是什么东西?”郑桐这次是真的不明白了。

    贾诩笑了笑说道:“这是主公所创。”说着指着那个阿拉伯数字的‘1’说道:“这就是一。”

    然后开始了简单的教学,好在数字不多,郑桐也不是傻子,很快就学会了,然后贾诩将‘论语’和‘道德经’交给了郑桐说道:“以后传递消息的时候用这些符号来代替这两本书中的文字,这样就算被截获了也无所谓了。”

    这是楚飞和贾诩早就开始研究的东西,当时楚飞到是想把千字文写出来,可后来苦思了一下才发现自己根本就背不下来千字文,最终只能选定了论语和道德经,因为这两本书比较普遍,而且包含的字也比较多一些。

    郑桐听了贾诩的解释后,马上就明白了这事情的重要性,如获至宝般的捧着论语和道德经开始了了解,贾诩之所以准备了两本书,就是要传递消息多样化,不能总在一本书上吊死,这也开始奠定了楚飞情报部门领先于这个时代的第一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