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大汉
字体: 16 + -

第140章 功高震主否

    “句注侯,诩以为这个时候我们当休整些时日,连日的奔袭将士早已人困马乏,这个时候继续进兵将会有兵败的危险。”

    “文和先生此言差矣,我军大胜,颍川一地的反贼们已经没了先前的锐气,何况这一支队伍是颍川一地最大的,被扫平后张宝当没有能力再兵进长社,所以嘉以为当乘胜追击,必会建奇效。”

    贾诩与郭嘉这个时候已经你一言我一语的吵了半天了,按皇甫嵩的意思是想借用楚飞的兵马马上追击,尽最大能力的将张宝一举击溃,但是毕竟这些人是属于楚飞麾下的,就算自己要用,也最好要通过楚飞的同意,因为楚飞身上不只挂着一个指挥使的衔儿,还有一个句注侯的名头呢,只这样,皇甫嵩就必须小心应对。

    所以皇甫嵩将大家召集来就是出兵的意思,但又不明说,结果这里就成了贾诩和郭嘉的战场,两人针锋相对的争吵了半天。

    郭嘉主张出战的心情楚飞可以理解,人家也是颍川人,颍川现在遭受荼毒当然是会着急的,荀攸和荀彧虽然说话少,但也都是主战派,而自己的人其实来之前都是休息的很足的,现在贾诩却说人困马乏,楚飞就留了个心眼,不吭声,让你们争去,至于贾诩为什么不主张出兵可以留在私下里问。

    在某些程度上,楚飞相信贾诩绝对要超过郭嘉这些人,毕竟贾诩现在是属于自己的派系的吧,最起码在长社是这样的。

    至于皇甫嵩的心思,他也是明白的,不过不代表明白我就会为你服务,这个社会上永远没有白吃的午餐,想要获得好处,那就得拿出相应的报酬来才是。

    “出兵。”

    “不出兵。”

    贾诩和郭嘉的争吵基本就快要接近这种白热化了,楚飞像是看笑话一样笑眯眯的坐在那里不说话,印象中,贾诩是个诡秘阴鹜的人,郭嘉呢绝对是才华横溢,掌控一切的那种人,然而在这里,正值中年的贾诩和年轻的郭嘉却好像是斗鸡一样,抛开了所有可以用作根据的理论不说,就是梗着脖子硬犟,活脱的市井形象,这就太可笑了,谁也不会想到,三国时期名列四大军师中的两个人居然有如此可爱的一面。

    这样的争吵最后也只能是不了了之收场,皇甫嵩很头疼的让大家散了,楚飞从来基本就没说过话,这个时候当然也不会说什么,带着贾诩和王二离开了这里。

    回到自己临时的住处后,他就迫不及待的问道:“文和先生为何不主张出战呢?”

    贾诩没有马上做声,而是望了望外面,然后微微笑着说道:“句注侯可知功高震主否?”

    “当然知道。”这四个字楚飞在前世的时候可是经常听说,历史上因为功高震主而死的人不在少数,不过汉朝时期当得起这四个字的也只有韩信了吧,自己这个实力的怎么说也还没有这个高度。

    贾诩似乎看出了楚飞的迷惑,接过了话茬说道:“句注侯现在还年轻,便已经斩杀异族首领,背后又有着并州军为靠山,现在位居锦衣亲军指挥使,可谓是圣上近臣,如果现在再平定了这场动乱,相信您会成为这大汉最年轻的将军,然而听闻今上身体并不是很好,若是有一日圣上归西,新皇继位,可想届时便会是一幕主弱臣强的情景,试问句注侯,今上可会让这一幕出现呢?”

    这番话可谓说的十分的直白,楚飞听了心里一惊,他是知道的,灵帝确实是活不了几年了,以自己与灵帝的接触便发现这位爷根本不像是历史上说的那样昏庸,到时候自己若真是居于高位,真把自己弄了也是没准儿的事。

    “那……文和先生的意思是?”楚飞试探的问道。

    贾诩略微思索了一下后说道:“进而不进,退而不退,静待洛阳的消息。”

    楚飞很聪明,贾诩的进而不进,退而不退略一思索便明白了其中的奥秘,而且他可以引为借口的条件很多,比方说自己手里的那些战俘,还有长社现在的战俘,只要略一拖延,这进而不进,退而不退也就实现了。

    “如此,便依先生之计。”楚飞只是稍微一琢磨,便当机立断的点头答应了。

    他这样做让贾诩很开心,贾诩一直害怕这位小爷一冲动又出兵了,那自己的一番盘算也就全泡了汤了,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还算是可以以为主家的人,怎么也不能如此就这么损失掉了。

    “对了,文和先生,对这些战俘可有什么解决的办法。”楚飞在决定了战略方针后想起了战俘的事又问道。

    这些战俘说实话确实很让人头疼,这不是平常关押几个犯人的问题,这是成千上的人,活生生的要吃饭的人,杀了不祥,肯定会被天下的士子骂死,不杀放了又怕他们继续为贼,养着吧,这些人每日里消耗无数的口粮,总之就是件很头疼的事儿。

    说起这个问题,贾诩好像早已经思考好了一样的说道:“幽,并,凉三州历来是苦寒之地,人口稀少,且胡族屡屡进犯,朝廷每每都苦无应对办法,句注侯可以建议朝廷将这些战俘发配三州,一则人口增加,二则可加强缘边九郡的防御力,这些人可以为民,亦可以为兵,只要管理的好,这一切就都不是问题了。”

    其实他的这个想法也只是个雏形,要想完成这么上万人的大迁徙是十分费事的,不说各州的通关方面,就是行进的口粮也是个问题,不过这都是后话,首先的是需要洛阳皇城的大佬们同意。

    不过听到这个建议,楚飞便起了心思,凉州和幽州到底是什么样他没去过也不知道,但是并州是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的老家,自己为了保护并州可是玩过命的,人在什么时候遇到事情总是会先想着自己的家乡的,这就是乡情。

    现在手里上万的战俘还是少数,待到黄巾之乱完全平息,整个大汉将会有数十万的战俘,如果将这些人全部填入到并州,开荒垦粮,不说产量方面,最基本并州会在各方各面提升一个档次,而且这些人里肯定会有很大一部分不想成为农民,当兵那就更好了,并州军的实力强大起来,鲜卑和匈奴就彻底的没了南侵的能力了,大汉也许将会摆脱五胡乱华的覆辙。

    “如此,我当上道奏章,只是圣上是否能采纳这个意见,还不可知,文和先生还是要配合好如何将这颍川之事解决。”楚飞略一思索后慎重的说道。

    “当然,诩定会全心全力的完成此事。”贾诩笑了笑点头说道。

    一切商议好后,贾诩离开了楚飞这里,静静的坐在那里,楚飞回想起了来到这个时代的种种过往,从懵懂中醒来,结识了句注山的这些淳朴的人,战匈奴,破鲜卑,一个个在历史上都是鲜活的人物成了自己的朋友,属下,虽然时间不长,但感觉这几个月的生活好像是过了好多年一样。

    曾几何时自己只是个平凡的底层人,但现在呢,在大汉的天空下已经走进了最高权力的殿堂中,难道是自己确实有这个实力吗?不是,是因为自己拥有这超越这个时代的思想,一个超越了这个时代两千年的大脑。

    窗子打开着,院中的树已经发出了嫩芽,小草也从土层下钻了出来,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可这大汉是否能如这些植物一样从新焕发生机呢?

    “奉孝何以与那贾文和争吵不休?”在郭嘉的房中,荀攸也有些不解的问着郭嘉,在他的印象中,郭嘉绝对是不可能做出如此不稳重的举动的。

    郭嘉听了荀攸的问话没有马上答话,而是笑了笑自己倒上一杯水后才说道:“做戏而已。”

    “做戏?”荀攸听了后有些惊讶的问道。

    “不错,贾文和之所以提出不出兵,不过是为了楚怀远考虑,而且考虑的十分长远。”

    荀攸听了郭嘉这话还是有些不明白的看着他,听着他继续解释道:“楚怀远年仅十七,却已经封列侯,官居锦衣亲军指挥使,是圣上身边的人,解了南阳之危已经让他获得了该有的功劳,若是再平定颍川之乱,可想而知他已经封无可封,难道还让他晋升为大汉最年轻的将军吗?到时候若有一日圣上归西,这楚怀远……”

    郭嘉话说道这里就停住了话头,荀攸恍然大悟的略微张了张嘴,某些时候他不得不佩服郭嘉的长远眼光。

    “看来这颍川之事还有待商酌啊。”

    看着荀攸叹气的样子,郭嘉神秘的笑了笑,本想说点什么,但话到嘴边又止住了。

    “奉孝可是有话?”荀攸看到了他的这个表情,马上便问道。

    “无他,若是想让楚怀远出兵也不是没可能,只不过这需要皇甫将军与其交换些东西而已。”郭嘉自信的笑着说道。

    “交换?”

    “不错,只要某些事情满足了楚怀远,这颍川便也平静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