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奴
字体: 16 + -

第156章 君臣父子

    李恪在安静而又热闹的情况下凯旋长安。

    安静是因为长安城的百姓们并不知道这骑马的几十号人是刚刚从草原上就回来了两万将士的蜀王李恪。

    热闹是因为,李世民让穿朱袍的的所有官员都去宫门口迎接。

    三品以上者穿紫袍,这些人可都是当年跟随李世民打天下的主,李世民自然不会让这些人去迎接自己的儿子。而五品以下的绿袍官员,人数太多,品级太低,去了没用。

    李恪看着前方几十位朱袍官员,以往他们只知道往东宫跑,见了自己也是浅浅的请个安,生怕让别人知道和自己走的太近了而影响仕途。

    李恪立即下马,快步走向诸位大臣,满脸感激和愧疚,“各位达人这么大的日头,别站在这晒了,赶紧随我进去吧。”

    “蜀王殿下不惜千里奔波,立下如此奇功,我等晒晒太阳又算得了什么。”以为大腹便便的官员,抹着额头上的汗水,语气说不出的谦卑。

    李恪看着眼前走路都喘气的胖子,心中无限鄙夷。吏部侍郎林浦,曾是侯君集的旧部,本是一名威武雄壮的将军,只是在被侯君集调到了吏部之后,这才短短两年,结果就成了现在脑满肥肠的模样,看来酒色财气果然是害人不浅。

    心中鄙夷,李恪自然不会表现出来,“林大人过奖了,大家都是为朝廷办事为父皇分忧。若是没有你当年随着侯将军的马前裹尸,吓破了草原的胆子,我也不可能这么顺利的接回那数万将士啊。”

    好多位官员趁着这个时候,赶紧上来套近乎,经此一事,蜀王李恪可是有了点打量龙椅的资本了,这种事情,没哪个官员敢肯定李恪就一定成不了真龙。

    也有好多官员落在后面,没有上前,有些事已经站好了队,有些则是不敢轻易战队。

    “诸位大人,赶紧回去吧,本王要去向父皇复命,就此告辞。”和几位主动凑上来的官员客套了几句,李恪向众人辞别。

    “告辞告辞。”

    太极殿里,早有人向李世民禀告李恪来了。

    “快进来。”李世民亲自来到门口迎接,拉着李恪直接坐到了自己的身边。

    “这次辛苦你了。”李世民看着眉宇间像极了自己的李恪,心中甚是宽慰。不仅长得像,就连英勇果敢的性子也跟自己是那么的像。

    可惜啊,身上却是留着杨家的血。

    李世民止住这种惋惜,慈爱的看着有些憔悴的李恪。

    “瘦了!”李世民拍了拍李恪的肩膀,“看你风尘仆仆的样子,怎么也不回去休整一下。”

    “皇命在身,儿臣想着及早向父皇复命,不敢随意耽搁。”李恪起身下跪,其君臣之礼。

    “好!好!好!”

    李世民一连说了三个好字,“赶紧起来,来跟朕说说这次的情况,光看奏折一点意思也没有。”

    “是!”

    李恪顺着李世民的意思又坐到了李世民的身边,挑一些有趣的事情,慢慢的讲着。

    在听到自己的儿子竟然住在了羊圈里,李世民生出了一丝愧疚之心。

    对于李关月的事情,李恪也没有隐瞒,而是看似“很公正”的实话实说。

    “李关月身为副使,去了草原之后,先是私下结交真珠可汗手下近臣,又是不顾官员身份,强抢草原上的女人,还殴打真珠可汗世子。实在是有损我朝威仪,更是……”

    李恪打量着自己的父皇,在自己的理解中,父皇应该是很生气。可现在父皇的表情,却是一点也不在乎的样子。

    “更是什么?说清楚点。”李世民见李恪没了声音,便问道。

    “儿臣怀疑,他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出卖了大唐的利益。否则,怎么会打了真珠可汗的儿子,真珠可汗却一点也不怪罪他。”李恪有些看不懂父皇的表情,本来想要言之凿凿,突然转变成了一种推测的口气。

    “你上表说李关月叛逃了?”李世民问道。

    “儿臣的侍卫被突厥人杀了的时候,李关月正和他在一起,如今李关月不知所踪,所以儿臣有此怀疑。”

    他是知道还是不知道?难道自己对他的期望有些过高了?

    李世民对李恪略微有些失望摆了摆手道,“这些也是你的推测,并无真凭实据。此次成功让两万将士回家,乃是普天同庆的好事,至于李关月的事情,就此告一段落,就别节外生枝了。”

    父皇竟然包庇李关月?这是为什么呢?

    李恪突然想到了自己出使之前姨母对自己说的一番话,还有自己的的一些推测,心中顿时有了取舍,出使表现出了勇,现在该是表现出谋的机会了。

    “父皇,儿臣有些想法不知当讲不当讲。”

    “我们父子间还有什么不能说的。”李世民鼓励道。

    “此次出使,真珠可汗先是把儿臣晾在了一边,接着又是突然答应了无条件放人。儿臣觉得这中间必有蹊跷。”

    李世民眼中闪现出一道光芒,急切的问道,“你看出什么了?”

    李恪道,“李关月就是在这期间闹出了这么多事来。所以儿臣猜测,真珠可汗无条件放人肯定是李关月的功劳。”

    李世民不可置否,“既然你由此猜测,为什么还让你的侍卫监管他?”

    李恪心中咯噔一下,没想到这种事情父皇都知道,“儿臣心中有着两种猜测,但是却不知道哪个是真,哪个是假。所以只能先派侍卫跟着李关月。以便回了长安,让父皇定夺。”

    “那你现在有判断了吗?”李世民问道。

    李恪回答道,“父皇当年出生入死才让着天下百姓安居乐业,应该是最恨那些出卖国家百姓利益的小人。现在却不去严查李关月的罪责。儿臣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李世民满意的点了点头,“好,有胆魄出使草原,更有智慧看到事情的背后。有勇有谋,朕的十几个儿子中,只有你最像朕。”

    李恪知道自己这次是赌对了,“多谢父皇夸奖。儿臣受从若惊。”

    因为对李恪的满意,李世民的话不由得多了些,告诫道,“不过,光有勇有谋可不行,要做大事,还得有容人之量。不要因为一点私人嫌隙,就做出一些有损国体,有损自己的事情来。杀一个人很容易,要收复一个人却是很难。御人之道你得多学学。”

    “多谢父皇教诲。”

    李恪低头谢恩,心中却是惊涛骇浪。父皇发现了自己对李关月的杀意,甚至可能已经知道了自己在草原上对李关月的小动作。

    “李关月已经回来了。这次他是奉了我的密令,路上得罪了你,你就不要放在心上了。更不要有所怨恨。”

    “儿臣不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