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卢城
字体: 16 + -

第25章 镜泊风光

    再说,边仁花、迟仁花在金豬的带领下去了卢城,却认这个会种植水稻的女孩是不是贞孝?她们三人,日夜饯行来到了卢城,她们没有去她的家,而是去了学堂,见到卢银花,金豬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卢银花”。

    “你是高句丽家的女孩吗?”

    “是呀!”

    “你今年多大了?”

    “我今年十岁了”

    金豬在问,边仁花、迟仁花在旁边听着、看着,这个女孩怎么看怎么像靺鞨族女孩,不像高句丽女孩,这个女孩太漂亮了。学童们见有人问卢银花话,于是报告了先生。

    先生问道:“敢问三位你们找卢银花有事情吗?”

    “您就是卢银花学堂的教书先生吧?”金豬见学堂出来个先生,她猜测一定是那位既能教书,还能教种植水稻的教书先生。她上前问道:“你就是李先明先生吧?”

    “正是老朽!”

    金豬说到:“我们是渤海国王宫受国王大武艺旨意,前来邀请先生入朝为官,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可有圣旨?”意思是:我当过官,没有圣旨你刚才说的花都是费话。

    “这……嗷!是这样,我们是受渤海国国王大武艺差遣特意拜访先生您?”金豬想:真不愧为当过大唐的七品县令,一提到当官,就知道要“圣旨”,于是说到:“顺便问一问您的想法,如果您老愿意入朝为官,我们回去禀报国王大武艺陛下,圣旨即可就到?”

    “老朽决无此意”

    “人各有志,决不强求?”金豬想:大唐的官都不愿意做,能去当渤海国的官吗?但是,她想:怎么才能把这老友弄到渤海国敖东城呢?把水稻种子弄到手呢?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她看了看边仁花、迟仁花,意思:该你们上吧?

    边仁花、迟仁花一左一右把老先生夹到中间,左边的边仁花问道:“听说您带这学童在咱们渤海国卢城尽然种植出水稻?”

    李先明先生:“啊!怎么了?”

    右边的迟仁花说到:“你不好好教学童学习,听说你带领学童种植水稻?”

    “我们学习之后才……”

    “你不要再说了”站在左边的边仁花说道“学童就是以学习为本,先生就是以教书为主也,而你不顾正业。种植水稻是你职责吗?”

    “我们是课余时间”

    “课余时间学童们应该在家?”右边的迟仁花训斥到:“籼稻是你们自己说种就种的吗?”

    “籼稻是我们种的?”

    “种出来的籼稻都那去了?”站在左边的边仁花说道“为什么不交公?你们私自分食籼稻是违背渤海国大法典的?”

    “渤海国根本没有籼稻”李先明说到:“没有的东西又如何制定出来法理?”一句话把左边的边仁花说的哑口无言。

    “我说有!它就有!”迟仁花赶紧接墒说道:“现在,籼稻你们已经种出来了,籼稻已经有了吧?大唐法理早就规定,编户百姓不许吃籼稻?”

    “可这是渤海国,不是大唐?”

    “渤海国臣服于大唐王国”边仁花有说到:“大唐的法理适用于渤海国,但渤海国的法理就不一定适用于大唐?”

    “所以,你们把自己种植的籼稻都分食了,这是违背法理的”迟仁花说道:“老先生,你看这件事情你看怎么班。我们是官了还是私了?”

    “‘官了’怎么讲?”

    “跟我们走,去渤海国敖东城大理嗣见官?”边仁花说道:“告你私自食用籼稻,不守大唐国法。”

    “‘私了’又怎么讲?”李先明有点急了,他当过大唐的县令,他知道,依照大唐法典,私自食用大米是要坐牢的。急中生智,说道:“这不是大唐所说的‘籼稻’?跟它们不一样?”

    “这不是‘籼稻’是什么?”

    “这是‘粳稻’!”李先明心想:大唐法点中没有“粳稻”这个明词,法典上就没有这一条,你们就没有办法治我的罪?

    “‘粳稻’?”怎么讲?”

    “它经济、实惠又是野外生长”,李先明老先生说道:“上不了你们皇家大雅之堂?故而叫‘粳稻’!”

    “真是一派胡言?”金豬说道:“难道‘粳稻’舂出来的不是大米吗?”

    “是大米,但是籼稻舂出来的是‘籼米’,粳稻舂出来的是‘粳米’大唐法典上没有‘粳稻’、‘粳米’这个词,因此我们就没有触犯法典?你们也治不了我的罪?”

    “有罪没罪也不是你自己说了算?”

    “算了,民不与官斗!”李先生问到:“‘私了’又如何?”

    “私了吗?”金豬也不知道如何‘私了’?她看着边仁花,迟仁花,意思是让他们两个说话?

    “我们是没有带圣旨,但是渤海国国王大武艺皇帝口谕,让你去渤海国做官?你也不想去?那还怎么‘私了’?”

    李先明先生一听更着急了,心想:大唐的官我都不愿意当才告老还乡的,如今又让我到渤海国当官,俗话说的好:拌君如拌虎!我这刚出虎穴,又入虎口吗?于是说道:“老朽何德何能劳您们,劳渤海国国王大武艺下旨?”

    边仁花、迟仁花、金豬她们一看这招还真好使,不然还真说不过他呢!?他们三个一合计,先跟他们学习学习水稻种植要领,再把种子买到手。金豬说到:“把你们的籼稻种植秘密告诉我们,再把今年种植的水稻卖给我们?”

    “那可不行?”李先生说道:“这些‘粳稻’是我们学童卢银花的,是她发现、种植的,我们只是帮衬作用”。

    边仁花、迟仁花心想:我们两就是要知道这个卢银花的来历?于是说道:“这个卢银花是什么来历?”

    “卢银花没有什么来历”先生说道:“就是渤海国卢城之普通一编户”。

    边仁花又问到:“这个卢银花是靺鞨族人还是高句丽族人或其他什么民族人?”

    “高句丽族人”。

    “我看不像高句丽族人?”

    “您看像?”

    “我看像:靺鞨族人?”

    李先明先生说道:“可不能乱说?卢银花是纯正高句丽族小姑娘!”

    “地方官是那一位?”

    “地方官叫卢果,可以叫他来问一问”

    说到地方卢果,卢果就来了:“各位渤海国王公来的女大人,下官不知道您们驾到,有失原迎,望其恕罪?”

    边仁花、迟仁花、金豬说道:“有老地方官?”

    迟仁花说道:“我们奉渤海国国王大武艺旨意前来卢诚,了解水稻种植情况,国王陛下十分体恤编户百姓之辛苦。欲发展农业经济,特别是:大唐在籼稻种植方面独到之处是咱们渤海国始料不及。最近,听说卢诚有人私自种植籼稻,还不上报朝廷,您看这将如何是好?”言外之意你这地方官是这么当的?

    李先生当着地方官的面说道:“我们学童卢银花有然或许有一些必然因素发现了一种植物,我们叫它‘粳稻’。我们学童们帮衬她在我们卢诚种植成功。这是见好事,可是几位渤海国女官,说咱们种植的粳稻不符合大唐朝廷、渤海国法典”。说道:“粳稻”时他特意提高嗓门,强调是“粳稻”而不是“籼稻”,这也提醒地方官卢果,不要再提是“籼稻”而是“粳稻”。“粳稻”是渤海国和大唐朝廷法典之空白。

    地方官卢果听先生这么说,明白了先生之用意。以“粳稻”之名取代“籼稻”之说既可保护先生李先明,又可保护卢银花及学童私自食用籼稻之事。卢果说道:“‘粳稻’种植、私自食用一事是下官之错?大唐法典只提到不准私自种植、食用籼稻,并没有提及粳稻,所以,下官未能及时向朝廷禀报,望其见谅?”

    “既然地方官都这么说,我想渤海国国王也不会怪罪于你们”边仁花说道:“既然你们把大唐的水稻落户到渤海国之卢诚,这也是渤海国国王大武艺天下,粳稻也应该国有。所以,希望你们把今年的粳稻给朝廷,我们带走,至于以后怎么处理,待我们禀报渤海国国王大武艺,看陛下的意思如何?”

    站住一旁一言不发的卢银花,听她们说要把先导都带走,心里不是个滋味,产生与籼稻被割后万念俱灰的感觉。但是,银花从小在卢诚长,没有见过大的世面,心里有理但心里还是有些胆却。小声说道:“凭什么我种出来的粳稻,全让你们拿走?”

    “你要知道,这是渤海国国王大武艺的天?这地也是渤海国国王大武艺的地?这河、这水都是渤海国国王大武艺的,你种出来的东西,不管是籼稻还是粳稻,都是渤海国的?”金豬严厉地说道:“给你银子就不错了?这是国王大武艺对你的恩典?你别……”她还有继续往下说,边仁花、迟仁花制止了她。他们看到,小小的卢银花吓的直往后退缩。

    迟仁花赶紧上前,拉着卢银花的手说道:“金豬,你看你把孩子吓的?”

    “对不起?”

    “不用害怕”边仁花也过来,拉住卢银花另一只吓得冰凉的手,说道:“小妹妹,不用害怕,我们知道这是你种的粳稻,我们是想:我们买你的粳稻回去当种子,我们也更你一起种,您看好不好?”

    “你们种植还可以”卢银花得到迟仁花、边仁花的安慰之后,心情得到放松,于是说道:“但是回去吃不行,我们一粒粳稻也没有吃。都是准备来年种植用的”。

    迟仁花见她得到充分的放松,于是追问到:“小妹妹,以前我听过一个传说”。

    “什么传说?”

    “关于籼稻与仙子的传说:说在远古时代……”

    卢银花表示:“很好听!我十分喜欢”。心里想:我虽然没听过这个故事,但是我感觉是在讲我呢?

    “你听过这个传说?”

    “第一次听说”卢银花略有所思,说到:“隐隐约约知道这件事?好像在过去很久很久以前……大概是上倍子的事吧?”最后,有点半开玩笑地说了这些话。

    边仁花、迟仁花、金豬又跟地方官卢果核实了一些关于卢银花的情况,基本上与之前核实的完全一样。尽管如此,也没有打消边仁花、迟仁花对这个小女孩卢银花的顾虑。

    按渤海国国王大武艺旨意,首都准备从敖东迁都中京城,王宫为显德府,五京中的另外四京和王府分别是:上京龙泉府、东京龙原府、西京鸭绿府、南京南海府。并按王子大钦茂的“探明”线路对五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地文地貌,风土人情、经济状况进行探明。探明线路的第一京是上京龙泉府,探明的必经之路----镜泊湖。

    镜泊湖是渤海国及整个唐朝最大、最高堰塞湖,湖光山色为主,兼有火山口地下原始森林、地下熔岩隧道等地质奇观,镜泊湖原始天然,风韵奇秀。山重水复,曲径通幽。动人的传说,更为这北方的名湖,神奇的色彩。

    吊水楼瀑布因其居镜泊hb端,又名镜泊湖瀑布。吊水楼瀑布,当地土著人名曰“发库”,位于湖之北端。每逢雨季或汛期,水声如雷,激流呼啸飞泻,水石相击,白流滔滔,水雾蒸腾出缤纷的彩虹。据说很久以前,在瀑布的水帘后面藏着一位聪明美丽的“红罗女”深受远近青年人的爱慕。但她声言无论是谁向她求爱,都有必须回答“什么是人间最宝贵的”问题。消息传开后每日来向她求婚的人络绎不绝。其中有勇士、书生、商人,乃至国王。勇士回答说:“人间最宝贵的是武力。”书生说:“人间最宝贵的是诗书。”商人说:“人间最宝贵的是金钱。”而国王却回答:“人间最宝贵的是权势。”这些回答,红罗女都不满意。于是勇士含羞而去;书生浴耻而归;商人倾宝于湖,不再提亲。唯有国王厚颜无耻地呆立在“吊水楼“前苦思冥想不肯离去,最终老死在悬崖上葬身于乌鸦腹中。如今,每当人们至此,便不由得想起聪颖、美貌的红罗女和她那发人深思的提问。

    森林又称“火山口原始森林”,当游人踏上张广才岭东南坡,沿着山路上行,登上火山顶时,眼前会突然出现一个个硕大的火山口。经千万年沧桑变化,大约一万年前的火山爆发,形成了低陷的奇特罕见的“地下森林“,故称火山口原始森林。这些火山口由东北向西南分布,共有10个。它们的直径在400米至550米之间,深在100米至200米之间。其中以3号火山口为最大,直径达550米,深达200米。这里不仅有上述小动物出没,而且有马鹿、野猪、黑熊等大动物出没,甚至还有世所罕见的青羊、东北虎出没,堪称“地下动物园”。有几条神秘的“熔岩隧道”,洞内夏有严冰而冬无严寒,举世罕见。然而那幽暗的峡谷,却依然如故。黑黝黝、光秃秃、阴森森、静悄悄。樵夫听得见泉水在谷底的石洞里激起的滴嗒回声,猎人追踪狼嗥虎啸。至此,除了厚厚的青苔外什么也没有。几千年来,大自然的生命无处不在,峡谷却没有资格得到哪怕一株小草……也许鸟儿掠过山崖,衔叼的草茎曾在这里落下过草籽儿,但是草籽儿没有发芽;也许山泉流过谷底,携带过几粒花种,但是小花儿没有长大。都说阳光是公平的,在这里却不,不!它沉湎于高山大川平野对它的欢呼致意,却从来没有到这深深的峡谷的底部来过。它吝啬地在崖口徘徊,装模做样地点头。它从没有留意过这陷落的大坑,而早已将它遗忘了。即使夏日的正午偶有几束光线由于好奇而向谷底窥测,也是斜视着,没有几丝暖意。

    昔日的死火山口发现了一个奇迹,一个生命史上的奇迹幽暗的峡谷里竟然柞木苍郁,松树成林。整整齐齐、密密麻麻地耸立着一片蔚为壮观的森林。只因为它集于井底一般的深谷之中,而又黑森森不见阳光,有人便为它起了一个恰如其分的名字,叫做地下森林。

    如果它早已变成漂亮的小湖,奇丽的深潭,也许早就免除了这“地下”的一切艰辛。但是它不愿意。它懂得阳光虽然嫌弃它,时间却是公正的,为此它宁可付出几万年的代价。它在黑暗中苦苦挣扎向上,爱生命竟爱得那样热烈真挚。尽管阳光一千次对它背过脸去,它却终于把粗壮的双臂伸向了光明的天顶,把伟岸的成材无私奉献给人们,得到了自己期待和希望已久的荣光。

    当你爬上了高高的岭,原只是因为好奇,却想不到你如此强烈地震动的心怀。不愿离去了。望见涧底泉水闪烁,我明白那是你含泪的微笑。

    秋日的艳阳在森林的树梢上欢乐地跳跃,把林子里墨绿的松、金色的唐棋、橘黄的杨、火红的枫,打扮得五彩缤纷。瞧!阳光现在多么喜爱它们,好像它从来就是这么慷慨。

    风儿从脚下的林子里钻出来,送来林涛愉悦而又深沉的低吟。你的歌是唱给曾在困难中真诚地帮助过你的伙伴们听的吗?它们如今都到哪儿去了呢……

    干枯的小草儿在脚下发出簌簌的响声,似乎在提醒注意它。它确实比你这地下森林要高出好几分呢,这得意的小草儿。然而我却想攀着古藤下去,下到深深的谷底去。那儿的树木虽然远不如山上的小草高,但它却可以自豪地宣布:我是森林!

    啊,听见了,听见了那莽莽群峰和高高天庭上震荡的回声:我是森林!

    大自然每一次剧烈的运动,总要破坏和毁灭一些什么,但也总有一些顽强的生命,不会屈服,绝不屈服啊!地下森林,我们古老的地球生命中新崛起的骄子,谢谢你的启迪。

    景仰那些曾在黑暗中追寻光明的地下的“种子”。愿人们创造更多的奇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