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卢城
字体: 16 + -

第19章 卖 牛 教 子

    渤海国公主郎雅、胡雅在边仁花、迟仁花帮助下,在大唐皇帝亲点的女耕者教导下种植的水稻由于地域不同而宣告彻底失败。她们及侍女都感到无比沮丧。正欲禀报渤海国国王大榨荣,可是又赶上渤海国国王、谥号大圣明武高王大榨荣驾崩。渤海国第二代国王、桂娄郡王大武艺继位。国事为大,只好把水稻种植之事搁置。

    水稻种植宣告彻底失败后,也吓坏大唐女耕者。其中一个唐女耕者说:“你说奇怪了,在咱们那种植的好好的水稻,怎么一到这就不行了?”

    “是呀!”另一个唐女耕者说:“咱们那种植水稻半辈子了,怎么到了他渤海国就不行了?真是见鬼了?”

    “看来他们这太冷了,长不出水稻吧?”一个唐女耕者说:“看来他们这渤海国在什么……大白山?一听这个名字就冷的哆嗦!人都这样,何况水稻呢?“

    “是呀!”另一个唐女耕者说:“这水稻前期长势多好,他这土地肥沃,水又清澈。可是到了后来就不行了。稻穗里没等灌进米浆就下霜了,真是气死人了?”她又感觉奇怪地问:“这几天公主和那些侍女怎么都不来了?难道她们没有积极性了?”

    “有可能!”这个唐女耕者说:“别说她们了,连我都尚失信心了”。

    “这场霜不大”另一个唐女耕者说:“这几天,天气温度又回升,说不定有可能缓过来了?这些公主小姐们也不来了?如果来了也好去看看?”

    “说的也是呀!”这个唐女耕者说:“这些公主小姐不知道又干什么去了?不然咱们两去看看?”

    “不行!不行!”另一个唐女耕者说:“这是渤海国王宫,宫门口有站岗的,私自出宫抓回来是要杀头的呀?”说道这,她哭了起来:“我的妈呀!水稻失败,我们能不能被杀头?”

    那个女耕者听到这也哭了起来,一边哭一边说:“看来大唐是回不去了?没想到死在异国他乡,要做孤魂野鬼?”

    但是,人的求生欲望是十分强烈,她两想:我们不能在这等死,怎也得去看看水稻,兴许已经缓过来了,那我们就死不了了?就是死也得死个明白?不行,必须得去看看。

    两女耕者同时说道:“走!去看看”。

    一个女耕者问:“到了宫门口,咱们两怎么说?”

    “就说公主、小姐们有事情”另一个女耕者说道:“让咱们去看看水田地,该放水了”。正常这个季节的水田地确实应该放水、晒地了。

    她两出了宫廷驿站,向宫门走去。

    在宫门口,平常就有十多个守卫,今天只有两个卫兵,而且还带着重孝,这是怎么回事?她们两那里知道:渤海国国王、谥号大圣明武高王大榨荣驾崩;渤海国第二代国王、桂娄郡王大武艺继位。改朝换代了,所以公主小姐以经好几天没露面了。

    两个卫兵认识她们,知道她们两是来教导种植水稻的,天天和郎雅、胡雅两公主在一起出出进进的。由于列行公事,也得上前问问:“二位这是要出宫?有何公干?”他们知道是国殇之日,公主和小姐都忙,不能陪她们?

    两女耕者回答到:“郎雅、胡雅两公主和小姐让我们两去水田地,看看水稻长势如何?现在到了季节,让我们给水稻放水”。

    卫兵问:“有郎雅、胡雅两公主的令箭吗?”

    “我们一个种植水稻的”女耕者回答道:“到水田地看看,放水。还要什么令箭?再说郎雅、胡雅两位公主,只说让我们去水田地,也没给我们什么令箭。只要跟宫门口的卫兵一说就行。再说我们两天天在这经过,你们应该认识我们是郎雅、胡雅两公主的人?”她的言外之意我们是公主的人你们也敢管?

    另一个卫兵说道:“她们是郎雅、胡雅两公主的人,天天打这过。现在是国殇,公主那有时间给她们办令箭呀?”

    “是呀!公主那有时间给我们办呀?”两女耕者赶紧补充说到。

    这个卫兵说道:“快去快回?别给我们两个找麻烦?”

    “是呀!是!”两女耕者赶紧回答到:“看了水田地,放完水,即可就回来,决不耽搁?”

    “我的妈呀!”一个女耕者吓的声音都变了,颤颤巍巍的说道“吓死我了,别说这个渤海国的卫兵还挺厉害呢?你还行,我现在‘说都不会话了’?”

    “什么‘说都不会话了’?”另一个女耕者说到:“是话都不会说了?”

    “我说错话了?”

    到了水田地里一看,她们的心顿时凉了半截,水稻已经发黄。可是,稻穗还直亭亭地竖着,用手戳下稻穗,连半粒米都没有,她们知道,这说明水稻一点也没灌进米浆。

    “完了!完了!”其中一个说到:“我们两个要倒霉了?”

    “戳下几颗稻穗”另一个说到:“让公主、小姐们看看,咱们一起分析分析,到底是什么原因?”

    “你还要回去?”另一个心眼多的女耕者说道:“你是不想活了吗?回去就是个死!”

    “水稻种植成这样”有点憨厚的女耕者用哭声说道:“也不是我们两的是,是老天爷下霜太早了,不怨我们呀?”她又想了想说道:“那现在我们两怎么办?工钱还没拿到呢?”

    “要什么工钱?”另一个女耕者说道:“要命要紧?“

    “工钱不要了,要命要紧”她哭着说到:“那现在我们两现在到底应该怎么办?”

    “跑吧?”另一个女耕者说道:“乘渤海国在办国殇,大家都不知道水稻之是,一时半会还没人管我们,赶紧跑吧?跑的越快越好!跑的越远越好!”

    “往哪里跑?”

    “笨蛋,还能往哪里跑?回家!”

    “我们又不认识回家的路?”

    “慢慢打听!”

    “没有吃的?”

    “要饭!真拿你没办法,除了种植水稻,什么都的交?”

    ……

    他们两一边说,一边跑,渐渐地消失在去往大唐的方向。

    敖东城晦气不断;再回到卢城看一看喜事也有一两件。

    上一回我们说了,高句丽族为本民族人一生的起点举行的第一大礼仪就是“满岁”小寿星卢银花的“满岁”祝福,让人大开眼界、一饱眼福。

    今天,卢城城南头高句丽族郑家二小子郑昌豪与卢城城北头高句丽族林鹤今家三丫头。进入人生的第二大礼仪便是结婚“穹合”,民族婚俗独特、复杂。

    郑昌豪与林福子是经过介绍人洪香淑介绍认识,男方郑昌豪需要提亲、请婚、定吉日、送聘礼等全套程序。

    林福子姑娘和郑昌豪小伙子首先要经过“媒人”洪香淑介绍并接触,从相识、相知、到相恋。

    之前的定婚那天,男方郑昌豪家让媒人洪香淑到女方林福子家“看善”,与汉族等民族的“相亲”基本相似。

    男女双方满意之后,小伙郑昌豪正式向姑娘林福子姑娘求婚,林福子同意接受小伙子求婚,郑昌豪小伙就往女方送“四柱”。四柱就是在一张纸上写着姓名和星辰宿象(出生的年月日时)女方再拿姑娘的四柱与之对“穹合”。所谓“穹合”,就是指男女的属相是否相顺而不相克。

    二人生肖完全相合,林福子姑娘才经媒人洪香淑回话通知郑昌豪家,说两个人的“穹合”相对,郑昌豪家父母再经过六顶山寺庙沾噗,选择良辰吉日也就是今天为婚庆日,这也叫“择日”确定举行婚礼的日期并送彩礼到林福子家,郑昌豪小伙及家人特别中意姑娘林福子贤惠、勤劳、善良,最主要的是看中了人长的漂亮。给姑娘送了四大件、八大样,有做衣服、被褥等用的必不可少“青缎”、“红缎”……是应有尽有。

    女方林福子及父母更是中意小伙子郑昌豪:高高的个头、英俊潇洒,最主要的是勤劳、是住家过日子的好手。

    为了筹划今天的婚庆,郑昌豪家父母是真豁出去了,只要是生活在卢城无论是高句丽人、靺鞨族人还是汉族人;无论是男女老少、丑陋俊俏、贫富贵贱逐一登门拜访,邀请参加郑昌豪与林福子的婚庆大礼。高句丽族为本民族人一生的第二大礼仪就是“婚庆”。

    到了结婚这一天,新郎郑昌豪在长辈护送亲自去迎娶女方家迎娶新娘子。按规定的时间到了女方林福子家,林福子家人首先把带来的一对木刻的大雁献上去,比喻今后夫妻双方像大雁一样比翼双飞,永不分离。

    在女方林福子家正室中央按东西方向合放两张桌子,中间放青松翠竹,松竹上披青红线;桌两边放上木雁,摆上酒食,这是高句丽族宽待新郎官上门特有的习俗叫作“醮礼”。

    醮礼之后,新年娘林福子连同嫁妆一起坐进装扮一新的牛车。高句丽特别注重女子出家时的嫁妆,在他们的传统观念里,出嫁后的妇女既为人妻、人母,更重要是为人儿媳妇。上要孝敬公婆、丈夫,小要抚养子女,家庭负担特别沉重,一般女方父母心疼女儿,为了减轻女儿到婆家后的沉重负担的唯一能做到就是多陪送嫁妆,以取悦婆家的好感、以此化解今后的家庭矛盾,减轻女儿嫁到婆家后沉重的生活负担。今天,新年娘林福子父母给她陪嫁有:被褥、衣服、粮食……连同送亲的这辆牛车和这头牛。

    女儿坐进了送亲的车,就像抠掉父母心头的一块心头肉。母亲拉着女儿林福子的手,眼含热泪,语重心长的说:“到了婆家,妈妈不在身边,要有眼力见;早晨要第一个起来,做好饭菜,首先端到公公和丈夫面前;还有,跟婆婆搞好关系”。

    “放心吧!妈妈”女儿林福子为妈妈擦去眼泪,同样是眼含热泪地说:“女耳一定记住您的话,不忘您的谆谆教导,不辜负您的希望,放心吧!不会给您老人家丢脸的”。

    女儿林福子的父亲林老汉,拉着姑爷郑昌豪半掏好的说:“这车、这头牛、连同这车上的东西都是我女耳林福子的陪嫁”。

    “您太客气了?”姑爷郑昌豪歉意的说道:“我娶走了您心爱的女儿,抠走您老人家的一块心头肉,您还把牛和车都做了陪嫁,这万万使不得,将来家里的农活如何打理?”

    “心爱的女儿都给了你”林老喊语气沉重的说道:“还有什么舍不得的?只要你能好好待见她,我和福子她妈就心满意足了,回去好好过日子?”他松开姑爷郑昌豪,快速转身离开,再不离开,眼泪就要落下来了,在姑爷面前落泪是件丢人的事情。

    “迎娶新娘子的郑昌豪一行回来了”乡亲们,还有小孩子还有哥哥领着的卢银花也跟着喊到:“新郎官把新娘子取回来了!”

    只见新郎官郑昌豪牵着花枝招展、拉着新娘车的牛缰绳,牛头上还带着一朵大红花。新娘子林福子坐在车上,车上还有慢慢一车嫁妆。

    卢泰瑜怕人多踩到银花,把她包了起来。当新郎官郑昌豪牵牛车从眼前经过时说道:“郑昌豪大哥,你是取新娘子呢,还是给嫂子搬家呢?”

    卢银花也跟着哥哥的口气学到:“是呀!您是娶新娘子呢,还是给嫂子搬家呢?”惹的大家哈哈大笑。

    “泰瑜兄弟”郎官郑昌豪边走边说:“眼气了,有能耐你也娶一个这么漂亮的媳妇去?你信不信这车、这牛都是嫁妆?”

    “哇!”在场的编户百姓都被这一场面惊呆了。这个说:“新娘子家真有钱?”那个说:“郑昌豪真有福,娶了个这么漂亮、这么有钱的媳妇”。

    迎娶车队到了家门口,婚庆主持卢果喊到:“新娘子到了,昌豪爸爸、妈妈快出来迎娶新娘子?”随既响起了欢快的音乐。

    在洞箫、长鼓的伴奏下,郎官郑昌豪的父母翩翩起舞。按高句丽族人的传统习俗,新娘子婚车到了家门口,新郎官之父母不在车前跳舞,新娘子是不会下车的。所以,高句丽族人家里有儿子的,父母都得提前练习跳舞,不然,儿子是娶不到媳妇的。

    新娘子林福子在新郎官郑昌豪搀扶下下了车,这是跑过来一对童男童女,童男子拉住新郎官郑昌豪的手、女童就是卢银花,她拉这新娘子的手,共同步入婚礼舞台。这对童男童女的出现,预示着新婚夫妻儿、女双全。

    婚礼主持卢果说道:“夫妻跪拜父母,给父母敬酒!”

    新郎官郑昌豪、新娘子林福子在童男童女左右陪伴下,跪到郑昌豪父母面前,分别斟满两杯酒,用双手过头,必恭必敬地敬到父母面前。

    父亲高兴的端起酒杯,母亲用右手端起了酒杯,用左手衣袖遮当住酒杯和脸,一起一饮而尽。新婚夫妻在童男童女陪同下回到他们自己的坐位上。

    婚礼主持卢果说道:“夫妻对拜相互敬酒!”

    新婚夫妻对面而跪,相互倒满酒,相互敬酒。同样在童男童女左右陪伴下新郎官郑昌豪接过新娘子林福子递过来的酒;而新娘子林福子也接过来新郎官郑昌豪递过来的酒,同样,右手端起了酒杯,用左手衣袖遮当住酒杯和脸,新婚夫妻一起一饮而尽。

    婚礼主持卢果说道:“酒宴开始!”

    鼓乐声声,青年男女条起了欢乐的高句丽族舞蹈……

    一中年高句丽男子,在重多男女舞者的陪伴下,耍起了高句丽族传统的“象帽舞”舞蹈。

    新郎官郑昌豪抱起童男子,新娘子林福子抱女童卢银花,在音乐的伴奏下翩翩起舞……

    在婚礼上,卢银花尽情欢乐,享受这童年的快乐!!!

    言归正传,小银花在父亲卢寿山、母亲金英爱、哥哥卢泰瑜、姐姐卢金花的可护下,一天天长大。金英爱与卢寿山骄傲地谈论卢银花,母亲对父亲说:“小银花越长越漂亮,像她的名字一样晶莹剔透,银光闪闪,鲜花灿烂……。她是不是可以进学堂了?”

    卢金花问妈妈:“为什么不给我起名叫‘银花’,我要是叫‘银花’我不就那么漂亮了?”这么小就开始嫉妒别人的漂亮。

    “你也非常漂亮嘛?”妈妈鼓励她说道:“你和银花妹妹都一样漂亮”。

    “金花!大人说话小孩子别打叉”,卢寿山又对妻子说道:“就让泰瑜领着两个妹妹一起去上学吧!可是学费怎么办?”卢寿山在思考着自言自语地说道:三个孩子上学,不能不给先生学费阿?人家也得收学费吃饭阿。于是他说道:“学费必须交,没钱交学费就把牛卖它,孩子妈妳看如何?”

    “那地里的活怎么办?没有牛,剩下车还有什么用?”妈妈问道:“有没有别的办法?”

    “只有两个办法:一是卖牛,没有牛可以再养,地里的活我来干,车我可以拉。”

    金英爱问:“二呢?”

    “二是卖粮”,丈夫答道:“把粮食卖了,全家就没有吃的了,全家人就得‘扎脖子’了?”

    “那还是卖牛吧!”妻子说道:“没有吃的孩子们怎么办?没有牛你就辛苦了,我只能帮你扶扶犁,别的我也帮不上?”

    丈夫说道:“就你那身子骨……?还是算了吧,现在泰瑜已经十几岁了,地里活他能帮我?想当年我十几岁的时候都能……”。

    卢泰瑜一听能上学就来了精神,高兴地说:“我有的是力气,我能干活,什么活都能干”。

    “泰瑜是个好样的”,父亲鼓励他:“你不仅要多干活,还要好好学习,你还要带好两个妹妹,不能让别的小朋友欺负他们,你银花妹妹最小,一定要好好照顾她?”

    “爸爸、妈妈你们放心!”卢泰瑜表示:“我一定照顾好两个妹妹,银花妹妹小,我天天背着她上、下学。”爸爸、妈妈不住地点头,表示赞同。

    第二天一大早,卢寿山牵着自己家的老黄牛往集市上走,每天十分听使唤的老黄牛,今天确不听话了。他牵这牛往前走,牛却往后褪。真是应了那句话了:“牵着不走,打着倒退”。

    “你走不走?”卢寿山使劲往前牵,用邵条抽牛的屁股,一边抽,一边说:“快走,不走回家我就把你杀了吃肉?”

    “哞!哞!哞!”这牛更撅,不仅不走,还直叫,意思是:“哞哞!不走!”、“哞哞哞!就不走!”

    把卢寿山气的,连牵带拽,好不容易把这只老黄牛弄进了集市市场。

    卢寿山牵着牛刚一进集市,就有人看上了这头黄牛。这头牛是公子,就是当年那头小牛犊,现在不仅个头大而且黄牛的颜色纯正,一根杂毛都没有,而且油光铮亮,这牛看上去就招人喜欢。

    “啊爸依(高句丽语:大爷)”一位年轻人看上了这头黄牛,问道:“您老这头老黄牛是卖的吗?”

    “废话”卢寿山因为要卖牛气有点不顺,气囊囊地说到:“它比我还老吗?”他瞪了年青人一眼,继续说道:“不买牛上这来溜达什么,吃饱了撑的?”他跟本不理这位年青人,继续往里走。

    “啊爸依!”年轻人跟在卢寿山和老黄牛的屁股后头说到:“我看仲了您家这头牛了,这头牛您要多少银子?”

    卢寿山仍然继续往前走,又瞪了年青人一眼,说到:“你看中它了?”

    “是的,我看中它了!”年青人赶紧回答到:“啊爸依!您老给个价,这牛我买了”。

    卢寿山仍然继续往前走,边走边说到:“你看中它了?它没看中你?它嫌你不靠扑?”他的意思,怕这个年青人买回去不是用它干活而是把牛给杀了吃肉,所以不愿买给他。

    又一个中年男子来问:“您老这黄牛怎么卖呀?”

    卢寿山一看这个中年人像是个使唤牛的主,于是答话到:“你能出多少银子?”

    “你是卖牛的?”中年人回答到:“怎么问我买牛的呢?我看这牛也不怎么样,个头还可以,我也就出这个数?”他伸出一巴掌,比划五个数。

    “不行!不行”那个年轻的买牛者赶了上来说道:“我出两倍的价钱,不!不!我出三倍的价钱?大爷,说实在的,您这头牛喂的真不错?”

    中年人男子赶紧抢着说:“不行,这头牛有毛病?”

    “什么毛病?”卢寿山看了看这个中年人,反问到:“你说说看,你要是说出我这牛是什么毛病,我就按你说的价格卖给你”他心想:他能看出我这牛有毛病,说明他是养牛的行家,我就把这头老黄牛卖给他。

    年轻的买牛人也开始前后左右打看这头牛,这么看也看不出什么毛病,心想:这黄牛好好的,那来的什么毛病?随然叫“老黄牛”实际这牛并不老?于是问到:“你说这牛有什么毛病?”

    “你们看”中年人对他们两个说到:“你这牛肚子特别大?”

    “牛肚子这么大很正常?”他们两个说到:“别的比肚子也都这么大呀?还是看不出来有什么毛病?”

    “我是专门给牛看病的?”中年人补充说:“你这牛肚子里有东西,大概是怀孕了?”

    “胡说八道,看好了,这是头公牛?”卢寿山说道:“我也会给牲畜看病,我就看不出这牛有什么毛病?”

    “这牛的病一班人是看不出来的?”中年人吹嘘到:“只有我才能看出来”他一看,这两个人让我给蒙住了,继续说道:“母牛怀孕那才是正常?公牛怀孕那就是病,你们两个说是不是这个理?”

    他们两个心想:说的对呀,母牛怀孕那是正常?公牛怀孕那就是不正常!那就是病了?太对了。卢寿山说道:“我养了一辈子牛,也没琢磨出这个理,今天是遇到高人了。这牛就卖给你了,买回去好好扎古扎古,要好好善待它呀?”

    中年男子:“没问题,给牛治病我是手拿菝葜、药到病除”。一边给卢寿山银子一边说:“您就放心吧,我会侍弄它就像侍弄我儿子一样好”。

    还没等卢寿山把银子接过来,一个路人跟这位中年买牛人说道:“钱老板,你那个牛肉馆开的不错,又到这来采购牛肉来了?”

    “这头牛我不卖了”卢寿山一听这是个开牛肉馆的,我的牛到他手里还有个好?于是说到:“我这么好的牛怎么能卖牛肉呢?”于是牵过牛就走。那个中年买牛的一看傻眼了,成交的好买卖被路人的一句话给泡汤了。

    卢寿山这个很?这个骗子,差点上当受骗。这牛说什么也不卖了,干脆回家。可是,刚走几步他又停下了,不把牛卖了,那来的钱给孩子上学?一咬牙把心一横,他又回来了……

    卢寿山的一举一动都被那个年轻买牛的看在眼里,他终于明白老爷子为什么不愿意把牛卖给他了。于是上前说道:“老爷子,我看你的牛好,想用它做种牛,我是养牛的”。

    卢寿山一听也明白他为什么非要买这头牛,于是说道:“小伙子,大爷误会你了,对不起!这牛就这个价给你了”。

    “那可不行”年青人说道:“我说了,我给你三倍的价钱”。

    “那哪行……?”卢寿山坚持说不行。小伙子也没办法,说到:“我给你一倍的价钱。我看得出来了,不然您是不会卖您心爱的牛的?”卢寿山被小伙子感动的眼泪都快出来了,他说到心坎上了,回答到:“好吧,谢谢!”

    小伙子又说到:“这是应该给您的银子……”卢寿山接过银两转身刚要走,小伙子又说到:“啊爸依!我还有个请求,请答应?”

    “你要是想杀牛我是坚决不答应?”卢寿山坚持说道:“银子我可以退给你?”

    小伙子又说到:“啊爸依!我不是想杀牛?我是想让您老多费心,在给我养一头牛,我家是养牛的,你跟我回家,你再挑一头小牛犊子,回去养,养大了,好!我还买来做种牛”。

    “那好呀”卢寿山说道:“我也正想买一头小牛犊子呢?”

    年青人说道:“不用买,我送给您一个小牛犊子?”

    卢寿山在年青人那挑了一个小牛犊子回了家。今天,本来卖牛心情不好,最后的结局令他十分满意。小牛蹦蹦跳跳地在前面跑,似乎知道是在回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