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卢城
字体: 16 + -

第8章 连环计

    在靺鞨族八大部落中,最有韬略的人就是大祚荣。他现在已是靺鞨族联合部落先峰、栗末靺鞨部落大首领、部落酋长。在人们载歌载舞,尽情享受胜利喜悦时,只有他没有被眼前的胜利冲昏头脑。听歌、赏舞、美女、美酒,他还没有心情,他在思考……。

    为了不让大家扫兴,到了庆功喜宴尾声时,他才对各位靺鞨人部落首领说道:“靺鞨族部落各位首领们、前辈们,我心里有个疑问想跟大家说说?”

    黑水靺鞨人部落首领乞四比羽说道:“你们看这孩子?有什么话你就直说吧!乘着大家今天高兴,你提出的问题如有不周之处,谁也不会怪罪你的,大家说是不是?”

    “是阿?有什么话你就直说,我们洗耳恭听?”听了黑水靺鞨人部落首领乞四比羽所说的话,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表示:“有什么想法你就近管提.如果,你提出的问题有什么不周之处我们谁也不会怪罪你,是不是?”

    “靺鞨族部落各位首领们、各位前辈们”大祚荣问道:“你们说:现在,大唐天子在想什么?大唐朝廷在忙什么?大唐官兵在干什么?”

    哈!哈!哈!......靺鞨族部落各位首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个不停,笑着说:那谁知道呀?我们又不是他们肚子里的蛔虫,他们现在大概睡觉吧?白山山部落首领突地稽、韦室部落首领厥稽首领反问道:“你知道他们在干什么?你说……”

    “大唐朝廷在调兵遣将”大祚荣回答道:“准备攻下营州城,杀死李尽忠及叛军,再一一吃掉我们靺鞨族八部落,杀得我们人仰马翻、鸡犬不留……”

    “不可能?”黑水靺鞨人部落首领乞四比羽说道:“大唐皇帝唐玄宗还在睡觉?就是调兵遣将也是以后的事情……”。

    “我占成栗末靺鞨部首领大祚荣的观点”白山部落首领突地稽:“我同意他的观点并非出于我白山部落归属于栗末部落,而是因为大祚荣提出的问题太有思想。唐兵一败赵文翙,是因为他恶贯满盈;二败曹仁师,是因为他傲慢,常言道:骄兵必败。以后呢?还会有三败、四败吗?不可能!朝廷承认自己的失败,但不会就此罢手?”

    “大祚荣大首领、白山部落首领突地稽”韦室部落首领厥稽“他们说的太好了,我们不能沉静在胜利的幸福之中,也许唐兵明天就到,我们应该早做准备,现在不是庆祝胜利的时候,更何况还没有取得真正意义上的胜利?”

    联盟乞乞仲象王爷看了一眼黑水部落首领乞四比羽意思是:这些年青人都已经成熟,他们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真得多听听他们的意见?乞四比羽点点头,示意同意乞乞仲象王爷的观点。乞乞仲象王爷说到:“大祚荣贤侄、白山部落首领突地稽、韦室部落首领厥稽,你们阐述的很好,观点新颖,思路敏捷,我和乞四比羽同意你们的想法。现在,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们应该干些什么?”

    大祚荣大首领与白山部落首领突地稽和韦室部落首领厥稽耳语了几句后说道:“马上停止庆祝活动,立刻准被‘跑!’”

    “什么?”完颜厥、完颜康、完颜金一口同声地说:“真扫兴,玩的好好的,怎么说停就停?再说了,这么大的胜利,百年不遇,难道不该好好庆祝庆祝?”

    完颜金对大祚荣大首领、白山部落首领突地稽、韦室部落首领厥稽更是不满:“拿着鸡毛当令箭,有什么大惊小怪地,唐朝大军在来也是五天以后的事了?”

    “也许是明天,快了也许就是今夜”大祚荣说道:“大唐军队也许说到就到。完颜厥、完颜康、完颜金兄弟,我们应该做到有备而以决后患?”

    完颜厥、完颜康、完颜金三兄弟还要说些什么,但是被父亲乞四比羽制止。黑水靺鞨族部落首领、部落酋长乞四比羽生气地说道:“你们懂什么?这叫有备无患”。

    胜利的庆祝活动被大祚荣大首领、白山部落首领突地稽、韦室部落首领厥稽制止。按照大祚荣大首领的要求,马上准备,迅速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还真让大祚荣大首领他们言中了……

    再说说李尽忠和营州城。李尽忠利用赵文翙等依仗手中权势,对包括靺鞨族在内的东北诸少数民族的剥削和民族压迫越来越重,激起各族人民极大不满,以明智之举----联合营州城外围的粟末靺鞨人部落首领乞乞仲象、黑水靺鞨人部落首领乞四比羽、突地稽、厥稽等八部落首领起事反唐。一举全歼大唐右玉钤卫大将军曹仁师所部两万人马,首战告捷,并杀死曹仁师将军,取其首级。

    李尽忠智取营州城之后,在都督府把赵文翙都督府的所有老、弱、病、残和丑女人、老女人全部杀掉,青壮年或充军、或当努力。年轻、漂亮的女人,不管是太太、姨太太、佣人、仆人,供自己和上层军官享用。他还大摆筵席,分金赏银,犒劳官兵。酒筵席间,他左右开弓,一边一个美女,一边喝一边说:“你们只要跟着我,什么金钱、美女、美酒有的是……”。

    李尽忠将军早以被胜利冲婚了头脑。

    突然,营州城内大街小巷出现混入城内的大量唐兵……这是怎么回事?

    事情是这样,唐将右玉钤卫大将曹仁师领懿旨校兵场点精兵十万出兵营城城。大将军曹仁师认为:就凭李尽忠叛军哪万八千人马的叛军,凭我右玉钤卫大将军曹仁师战争经验和过去战功,定能生擒活捉叛军首领李尽忠。如果凭他与李尽忠的交情,说服他不费一兵一卒,让他归顺朝廷,那他的功劳就更大;说不定大唐皇帝还不得……。当他退出唐朝明宫池宫殿之后一直做着美梦呢。

    而太尉长孙无忌经过右玉钤卫大将曹仁师出兵送行,彻底地认识到他的轻敌思想,他深知骄兵必败这个道理。他开始反复思量,对大将曹仁师和自己对时局之误判在心中产生了余悸。其理由:一是对右玉钤卫大将军曹仁师不放心,他战功卓著、老谋深算,但年龄不尧人,不但容易轻敌,而且容易犯经验主义错误;二是营州城周围的粟末靺鞨族部落首领乞乞仲象、黑水靺鞨人部落首领乞四比羽和靺鞨族首领突地稽、厥稽等八个部落首领,多年来朝廷对他们不太公平曾经还让他们臣服于藩属国,靺鞨族部落不仅要向大唐朝贡,而且还得向藩属国朝贡,这些不仅加重了他们的负担,而且更可能引起他们的不满;三是由于朝廷失算,把靺鞨族八部落迁居在营城周围,在距离上给他们制造了抱团的机会,他们团结一致将是不可小视的力量;四是这些年来,他们寄人篱下,谨小慎微,没有什么内忧外患,没有战争,经济实力不断壮大,特别是在水稻等粮食种植上得到长足发展。如果,他们与乱臣贼子李尽忠遥相呼应,必然动摇我大唐之根基。

    一代明相长孙无忌知错必改,他马上上朝。他来到太极殿上,走出班列,跪倒、叩首,向天后武则天禀报道:“启禀天后陛下,微臣有罪!”

    落坐在龙椅上的天后武则天问长孙无忌:“长孙无忌太尉,你何罪之有阿?”

    “由于我对用人和时局之误判,险些酿成大祸?”太尉长孙无忌说道:“这些都是微臣之错”。

    天后武则天:“太尉?你说说你都犯了哪些错误?”

    长孙无忌:“营州城周围的靺鞨族部落多年来由藩属国管辖,现如今藩属国已灭,靺鞨人部落无人管辖。这些年来,朝廷把靺鞨族八大部落都迁居在营州城周围,他们寄藩属国篱下,多年没有发生战争,经济上得到不断发展,经过养精蓄锐,其现在的力量不可小视。他们早有起事反唐,另立靺鞨国之意,之前我们对靺鞨族人以及各部落估计不足这主要是微臣之错”。

    “对靺鞨族人大小部落估计不足”天后武则天:“难道他们还能翻天不成?”

    “还有,如果叛军李尽忠等与靺鞨族八大部落联合起来,反对朝廷,想必对我大唐江山社稷于不利”。长孙无忌看了看武则天,继续说道:“另外,对曹仁师将军弱点估计不足。他虽然战功卓著,经验丰富,但对靺鞨族部落的情况不甚了解,也许十足的信心很可能使他产生轻敌心里。”

    天后武则天问道:“可是,曹仁师将军是你亲自举荐的,俗话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以爱卿之见……?”

    “非也,我并不是不相信曹仁师将军”。长孙无忌说道:“十万人马单单对付叛军李尽忠绰绰有余。如果,靺鞨族众部落也起事,兵力就显不足。为了保险起见,在他之后,应再派第二队人马”。

    天后武则天问道:“这是何意?”

    太尉长孙无忌说道:“如果,曹仁师将军顺利取胜,消灭李尽忠,夺取营州城,那么两队人马分别攻打粟末靺鞨族部落首领乞乞仲象及其率领的西部其他四部落和黑水靺鞨人部落首领乞四比羽及其率领的东部其他四部落。如果,曹仁师将军失利,平叛大将军的第二队人马也可以进行功取营州,用上孙子兵法之‘连环计’”。

    “‘连环计’?”天后武则天说到:“长孙无忌,你真是诡计多端吧?”

    “并非我诡计多端”长孙无忌太尉说道:“微臣只是发现自己的问题,知错就改。如果,微臣不能发现自己的问题,或发现问题而不去纠正,必定会给大唐之社稷造成不可估量之损失。那将馈对朝廷,辜负天后”。

    天后武则天心想:好一个长孙无忌太尉真乃一代明相,真乃大公无私也,真乃大丈夫也。

    天后武则天:“太尉,对于你勇敢地成认你对时局的误判,其勇气可嘉,避免了险些酿成大祸之错误。按你的意思,往营州城,还应该再派第二队人马去平李尽忠之判,是否有此必要?”

    “有必要”太尉长孙无忌说道:“十分必要,我们知错就改,不能再继续犯错了?”

    “太尉长孙无忌说了,需要再派第二队人马去平叛军李尽忠,才能做到万无一失”天后武则天对着朝廷之上的武官们说道:“那位爱卿愿意统领我大唐第二队平叛李尽忠之人马前往营州城,消灭背叛我大唐王国的乱臣贼子----李尽忠和靺鞨族众部落?”

    朝堂之上又无人以对!

    “怎么?”天后武则天:“俗话说的好: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将军们?何以面对大唐朝廷?何以面对编户父老?”

    “长孙无忌太尉”,太极殿上在武将中间有位将军,名叫李楷固问道:“我有些问题:大唐进军营州城之第二队给多少人马?是主战还是配合曹仁师?主要是攻打营州城,还是靺鞨族众部落?”言外之意,我与第一队的曹仁师将军,谁统领谁?打完胜战之后,这么大的功劳归谁所有?

    太尉长孙无忌说道:“李楷固将军提出的这些问题切合实际,也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这些问题就是分析这场战怎么打?就是制定作战计划,既然李将军与我提出这些问题,说明你有想法,这说明你能胜任统军之职。由你带兵直取营州可否?”

    李楷固将军还想询问一些问题之后再做打算,可是天后武则天早就不耐烦了,心想:做为武将怎能如此磨磨叽叽,说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国家用人之时,怎能瞻前顾后?李楷固将军,你要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不行就算了?”

    长孙无忌知道,这是陛下用的激将法,说明陛下已经看中了他,于是说道:“是阿?你到底行不行?或者直接问你:去不去?”

    李楷固将军被迫说道:“末将愿往”。

    “你能行?”武则天追问道:

    李楷固说道:“取营州城没问题”。

    “平靺鞨族之乱呢?”长孙无忌:“李楷固你有没有把握?或者有多大把握?”

    “平靺鞨族之乱?”李楷固将军说道:“靺鞨族部落是编户百姓,他们不是军队?没有把握!”

    “既然不是军队”太尉长孙无忌问到:“那不是更好打了吗?更容易打了吗?”

    “正因为靺鞨族部落不是军队”李楷固将军解释到:“所以才没有把握,你把他当正规军队,他们连像样的武器都没有,也许连锄头、镐头、铁锨,甚至柴刀、菜刀、火铲都能拿出来。你要是说他们是编户百姓吧他们有比我们大唐军队更先进、更神秘的武器‘神弩’”。一提到‘神弩’,他心里就哆嗦:这‘神弩’你说有吧!谁也没见过。你说‘神弩’之事没有吧?传说的有鼻子有眼、而且神呼其神。老天保佑,但愿没有!管它有没有,就这么说,好多要人马、多要银两。

    “这么说”太尉长孙无忌说到:“与靺鞨族八大部落打仗,平定这些反贼,就更不容易了?这场仗就不打了,任由李尽忠老贼……、任由靺鞨族众部落……阿?”气的太尉都不会讲话了。

    “也不能这么说”李楷固说到:“这些人指定不能按套路打仗。换言之,你赢了靺鞨族众部落,没什么光彩。如果,你要是输了,哪才是丢人呢?”

    “李将军我让你给绕糊嘟了”太尉长孙无忌问李楷固道:“你说:与靺鞨族众部落这仗是打呢还是不打?”

    “太尉您是问与靺鞨族众部落这仗”李楷固:“是打?不打?是打还是不打……您都不知道?我哪知道呀?”

    长孙无忌与李楷固绕了半天,不仅把天后绕糊嘟了?满朝的文武百官全给绕糊嘟了?”

    天后武则天这个气,好吗?我给你玩激将法,你李楷固给我玩捉迷藏?天后生气地对太尉长孙无忌说道:“传朕的旨意:命李楷固为唐王朝平叛李尽忠之大将军,统军十万,领百万两军响,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成功则奖、失败则杀!”武则天心想:我可没时间和你兜圈子。

    李楷固心中有数:前面有曹仁师开道,我在后面乘先成儿的,何乐而不为你?多说困难、多谈条件,是为了赏钱,这不‘十万兵马,领百万两军响银’。他心里高兴,表面无耐出班跪倒在地、磕头说道:“臣遵旨!”

    太尉长孙无忌这时才明白李楷固绕了半天是什么意思?

    太监:“退朝”。

    退朝之后,太尉长孙无忌与李楷固将军一同走出殿堂。长孙无忌说道:“想必李大将军已有打算?想必胸有成竹?此战的关键直取营州城……”。

    李楷固:“攻打营州李尽忠不在话下,只是营州城周围粟末靺鞨人部落首领乞乞仲象、黑水靺鞨人部落首领乞四比羽,还有靺鞨人八大部落,人多将广。而且,靺鞨族部落人居住分散,占地面积大。这些年经过多年养精蓄锐,实力非同一般?”

    “我送你十六个字‘连环之计、巧夺营州、横扫靺鞨、方能凯旋。’”太尉长孙无忌:“靺鞨族人多也非乌合之众,但两个人你必须注意,一个是粟末靺鞨族部落首领乞乞仲象,另一个是黑水靺鞨人部落首领乞四比羽。这两个部落是靺鞨最有实力的部落,这两个人在靺鞨族人中深得人心,并且足智多谋……。俗话说得好:擒贼先擒王。消灭这两个部落,其它部落不在话下,不攻自破”。

    其实,靺鞨族各部落中,最值得注意的人是粟末靺鞨族部落首领乞乞仲象的儿子大祚荣,只是他太年轻,没有引起丞相长孙无忌和大唐各位将军们的注意,以后当注意到他时,他已经……。

    太尉又补充说道:“你也可以派一只精锐之师混入营州城,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擒杀李尽忠……”。

    李楷固:“太尉英明,末将也认为如此,麽将定安按长孙无忌太尉意思行事,决不辜负太尉之重托”。

    果不其然,长孙太尉料事如神。右玉钤卫大将曹仁师统骄兵十万,出师不利,被李尽忠联合靺鞨族众部落包围,兵败营州城,曹仁师、索仇等众将士以身殉国……。

    李楷固将军按太尉长孙无忌安排之计策,统兵十万,尾随在曹仁师,收复曹仁师的残兵败将。

    平叛大将军李楷固对中郎将命令道:“中郎将左一伦、右一伦,你们兄弟二人各挑选五百精兵,乘曹仁师兵败、李尽忠凯旋之际混入营州城,乘叛军庆功无防备之、乘夜深”李楷固指着中郎将左一伦说道:“你打开城东、南门?”

    左中郎将左一伦:“麽将得令!”

    李楷固指着中郎将右一伦说道:“你打开城西、北门?”

    右中郎将右一伦:“麽将得令!”

    “大开城门后以火光为信号”李楷固继续吩咐到:“咱们来个里应外合,乘势攻入营城......”。

    左一伦、右一伦二人是双胞胎两兄弟,在李楷固将军军中分别官拜左、右中郎将,他们一起回答道:“麽将告退?”。

    平叛大将军李楷固把其余大队人马埋伏在营州城东、南、西、北四个城门口。只等天黑,左一伦、右一伦两兄弟两位中郎将,打开城门点燃火堆发出暗号。

    李尽忠已被眼前的胜利冲昏头脑,他做梦也没想到,大唐会这么快派兵夺回营州。按他在大唐为将时的经验,朝廷得信儿后,还得报请大唐天后武则天,再喋喋不休争论争吵……。等派兵夺取营州应该是十天、二十天以后的事。他没有想到:白天取得的胜利,晚上尚失遗尽。所以,他带领手下大摆酒宴,庆祝反唐初战告捷。酒足饭饱之后,正搂着前营州都督赵文翙新娶、还没来得及入洞房的八姨太紫鹃酣然入睡。

    李尽忠的军师孙万荣也是这么想的:等唐朝朝廷派兵夺取营州,为时尚早,最起码应该是十天以后的事了。多日劳累,今天大获全胜,可以好好歇息歇息!于是,他也找了个可心之人在另一间屋子欢乐去了。

    再说,左、右中郎将左一伦、右一伦兄弟二人各带五百精兵,尾随李尽忠凯旋而归的士兵,分别混入营州城。李尽忠在反叛之前都是大唐的士兵,他们穿着的盔甲、着装,使用的兵器与平叛大将李楷固的士兵完全相同。所以,李尽忠的士兵也认不出是否混有其他士兵,根本不知道谁是谁?

    左、右中郎将左一伦、右一伦兄弟俩又分别进入营州城都督府大厅。大厅内富丽堂皇。前厅正中间当当正正悬挂着当今圣上墨宝“功德无量”,这说明我们赵文翙都督对大唐李氏家族的恩惠、功劳无量,其功劳可以说是“功高盖主”。圣上墨宝“功德无量”之下摆放一张案台,就是一张桌子,案台两侧一边放一把“太师椅”。看样子这两把“太师椅”也是御赐。再看大厅墙上挂满了皇上、太上皇之墨宝,李白等诗人和当今名流不朽诗句、歌赋、字画。两侧厢廊红木木架上,一面摆满满了古董、珠宝、宝玉、顽石。另一侧摆满《周礼》、《经礼》等书简,这说明,我们赵文翙都督不仅仅是一介朝廷官员,而且是文化人。再看屏风后面左右有两个门,左一伦、右一伦兄弟俩点头示意:左一伦进左门,右一伦进右门。

    左一伦进入左门之后,看见一男子楼着一女子酣然入睡。女子根本没有睡,见有人手提钢刀进来赶紧起身,左一伦问到:“此乃何人?是不是李尽忠?”

    女子哆哆嗦嗦地点头说到:“是!大爷饶命?”

    “此事于你无关”左一伦手起刀落,一刀结果了睡梦中李尽忠之性命。只可稀,一代名将为了本民族自己的利益“尽忠”了。

    小女子那见过杀人呀?早已吓得“妈呀!”一声昏死过去。左一伦也顾不得这些,割下李尽忠的人头出了都督府,直奔营州城东、南门而去。

    再说,右一伦还没进右门,就听见一男一女在说话。女子说到:“军师大爷,奴家从今天开始就是大爷的人了,您以后可得对人家好点呀?”

    “你叫什么名字”军师孙万荣问到:“这么年青,你是老贼赵文翙都督的第几姨太?”

    “回将军话”女子说:“我叫彩云,是老贼赵文翙霸占的七姨太,今年方一十九岁”。

    军师孙万荣说到:“彩云过来让本将军抱一抱?”

    “是的大爷”彩云乃过来之人,当然知道他要干什么,于是来到军师孙万荣旁边。

    军师孙万荣一把把她阑入怀中:“还挺漂亮?”说完在她身上胡乱摸了起来。

    彩云:“将军你真坏?”

    右一伦一脚把门踹开:“狗男女!”一刀一个,结果了他们的性命,割下军师的人头出了都督府,直奔营州城西、北门而去。

    首先,左一伦负责的营州城东、南门城门打开,门前燃起了释放信号的大火。

    营州城外的平叛大将军李楷固东、南门同时起了火光信号,知道这是左一伦将军得手了。他命令埋伏在东、南门的士兵说道:“给我冲,取回李尽忠人头者赏银百两”。

    话音未落,营州城西、北门也打开,门前也燃起了释放信号的大火,火光冲天。

    营州城外的大将军李楷固一看西、北门也起了火光信号,知道这是右一伦将军也得手了。他命令埋伏在西、北门的士兵道:“给我冲,取回军师孙万荣人头者赏银五十两”。

    主帅李尽忠、军师孙万荣一死,士兵就没有了战斗力。东门逃往粟末靺鞨人部落投奔首领乞乞仲象、西门出来的士兵逃往黑水靺鞨人部落投奔乞四比羽首领。北门逃出的士兵,比较分散,投奔哪的都有。南门逃出的士兵,他们不能回京城长安那?干脆脱了军装,弃甲归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