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卢城
字体: 16 + -

第4章 智取营州城

    营州是大唐帝国之边陲重镇,是通往长安咽喉要道,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唐王朝十分注重营城之守护。营城最高长官府就是都督府,其建造十分考究、而且威严耸立。门前一对石狮子更是显得格外威严。门上红底、黑字、金边,而且是当今圣上亲自题写的“营州都督府”格外醒目。府衙高高院墙内外戒备森严,门前四名身穿铠甲、手提长枪,貌似威武的卫兵站立两旁,与这对石狮子遥相呼应,给人一种不怒自威、煞神之感觉。

    营州都督府内更是富丽堂皇。都督府前厅正中间当当正正悬挂着当今圣上墨宝“功德无量”,意识是赵文翙都督对大唐李氏家族的恩惠、功劳无依报答,其功劳可以说“功高盖主”。当年,赵文翙都督能来营州城其主要远因,是功劳!因为他功劳大;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功劳太大。大到什么程度你?见到皇帝龙撵可以不先吗?手握“尚方宝剑”,除了皇帝之外可以先斩后奏,所以功高盖主。因此,文武百官,见了他不寒而励。老有大臣想,怎么才能把他弄走呢?营州城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于是大臣们联合启奏陛下说:营州城对大唐如何重要,只有赵文翙将军才能胜任,言外之意别人都不行。他一听还廷高兴,也愿意前往。皇帝一听也很高兴,他一天天在朝廷上耀武扬威地,有损大唐皇帝威严。因此,采纳大臣们的奏章,下了一道旨意,把赵文翙调离长安,前往营州任职。

    再看,圣上墨宝之下摆放一张案台,就是一张桌子,案台两侧一边放一把“太师椅”。这两把“太师椅”也是御赐,这太师椅可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做的,圣上就是告诉大小官员,赵文翙虽然官拜都督,但级别跟相当于当朝太师的级别,赵文翙都督可以跟太师平起平坐。皇帝言外之意:你赵文翙就是我的老丈人。都督府大厅墙上挂满了皇上、太上皇之墨宝,李白等诗人和当今名流不朽诗句、歌赋、字画。两侧厢廊红木木架上,一面摆满满了古董、珠宝、宝玉、顽石。另一侧摆满《周礼》、《经礼》等书简,整个书柜上上下下摆的满满,上面布满灰尘,好像从来就没有日看过。实际上,赵文翙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摆上这些书籍就是为了装门面,让来往官员、达观贵人、至亲好友们看看,我赵文翙不仅仅是一介朝廷武将,而且还是文化人?

    营州城的府衙公堂之上办案的行头、威武厅、开道铜锣对面鼓也是应有尽有。

    营州城都督一职可谓是肥差。因为营州城唐朝的边陲重镇,是通往东都洛阳、京都长安之必经之路。再加上天高皇帝远,在此营州都督赵文翙可谓是是鹤立鸡群、独霸一方。营州一带编户人口众多,粮食等农业生产比较先进。因此,营州城都督一职便是福得流油之肥差。

    但是,至从赵文翙做上营州城守将都督之后,营州城编户百姓生活、农业生产每况愈下。其真实原因就是赵文翙以给朝廷赋税名义暴敛横财、收刮民脂民膏。他还依仗权势欺压百姓、欺男霸女、无恶不作、恶贯满盈。使编户百姓民不聊生,苦不堪言。

    三日前,在官邸大厅的赵文翙做在太师椅子上与落座两旁手下中郎将柴林、军需官卜充正在商议军机要事……

    “军需官,今年的军粮如何?”赵文翙都督问中郎将柴林、军需官卜充道:“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解决养兵千日的粮、草,真是让人头痛,城内的上万军、马需要我养活,你们不给我准备粮、草,我拿什么养活这么多人?”可他又一想:买粮草的钱都让我娶小老婆了,埋怨他们有什么用呢?于是,话锋一转又说道:“大唐皇帝也是的,朗朗乾坤、太平盛世养这么多兵马干什么?”

    “都督大人言之有理”军需官卜充信心:买粮草的钱都让我娶小老婆了,你不给我钱上那去给你筹粮、草。你再不给我响钱筹粮,别说士兵没得吃、战马没得吃,就连你、我也没得吃的了。但他嘴上不敢这么说,只能毕恭毕敬地答复道:“军中粮、草的确不多了,新粮马上就要下来了,只要朝廷给响,多少粮草都能买回来”。他没敢说:只要你都督给我响钱。

    “屁话!朝廷发响我还用你们买粮”赵文翙火了,生气地骂道:“我养你们这些人有什么用,关键时刻都冲不上去,天天就知道钱!钱!钱……!我上那给你弄钱去?”

    军需官卜充委屈地嘟囔着:“你不给钱我拿什么去筹粮草,我又不能去抢?”

    对呀!“抢?”一个字提醒了中郎将柴林。他扳着脸训斥军需官卜充道:“你手下士兵是干什么的?他们手中的家伙是干什么的?他们(它们)不是吃‘素’的吧?”他看着卜充,并给他挤眉弄眼,示意他接着这个话口往下说。

    军需官脑袋有点“木”半天没缓过神,心想:你什么意思?难道还真的让我抢阿?祸害编户百姓?那不是伤天害理吗?想了想对柴林说道:“中郎将军,你这个主意好!不用粮响就可以养活这些士兵。可是,我手下那点兵丁还不够押运粮、草,你手下兵多将广,你带人去抢我负责押运,我们各负其责将军看如何?”

    好吗!你又把蹴鞠给我踢回来了。他现在后悔刚才自己说的话为时以晚:“这!这!这……?”干嘎巴嘴说不出话来。

    赵文翙心想:这个主意不错,即解决了粮、草问题又不用花钱,一举两得。心理满意,这个中郎将我没白用,知道我手头钱紧,但他嘴上没这么说:“中郎将你竟出馊主意,编户百姓我们能随便抢吗?”意思:不能硬抢,得有个噱头。也就是说:得有个由头、口实或理由,那样才好动手。

    军需官卜充根本没听出来都督说的话是什么意思,认为都督反对柴林强抢,于是说道:“将军大人所言既是,我们大唐皇帝士兵这么能抢自己的编户?他们可是我们的衣食父母阿……”

    “谁说抢编户老百姓了?”中郎将柴林心想:那是没办法时才抢,于是继续说:“都督大人,我是说:我们城外的……”

    “那也不行”赵文翙假装生气地说道:“那不是明抢吗?和胡子有什么区别?”他看了看军需官卜充,又看了看中郎将柴林说:“不过,城外的靺鞨族人吗……虽然暂时是我们编户,但是……得找个噱头才好……”赵文翙对少数民族编户百姓欺压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早就对营州城外的靺鞨族人虎视眈眈。

    “营州城外靺鞨族人?”军需官卜充心存疑虑:“他们老实做人,从不招惹是非,哪有什么把柄?”

    狗官柴林听出赵文翙话里的意思,忙加油添醋说道:“将军大人说言既是,营州城外靺鞨族人虽然从不招惹是非,夹着尾巴做人,但这只是暂时的,他们是不会长期寄人篱下,他们的封地在大白山,他们跑到营州城只是避难”。

    “一派胡言”军需官卜充的内人就是白山部落靺鞨族人,在他眼里靺鞨族人不仅漂亮,而且善良、勤劳、好学、积极上进。这些,他又没办法直说,就是说了他们也不可能接受,那怎么说呢?有了,不行吓唬吓唬他们。于是说道:“启禀将军大人,那靺鞨族人长期居住深山老林之中,以狩猎为生,无论男女各个体型彪悍、体力充沛、能征惯战,我们尽量别招惹他们”。

    这也是赵文翙最忌讳的事情,不然他早就把他们……他看了看柴林说:“这也是我最忌讳的想法,中郎将有什么想法?”

    “过去靺鞨族人英勇惯战、势不可挡。可现如今,他们是‘虎落平原被犬欺’只有混饭吃的本事”中郎将柴林用蔑视口吻说:“军需大人,你说不是吗?”

    “决不能轻敌”赵文翙批评柴林道:“‘大意失荆州’,制伏靺鞨族人必须用智慧而不是武力”。

    “我有一计”柴林说道:“靺鞨族栗末部落有个叫那仁花的那个女人将军大人还记得吧?”

    赵文翙当然记得,一提起“那仁花”三个字,都直流口水,那可是他的梦中情人,惦记她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只是无从下手。忙问:“怎么了?”

    “我们大唐天子在营州城外给靺鞨族人封了一快地吗”柴林不紧不慢地说道:

    都督赵文翙急不可待地打断中郎将柴林的话问道:“很正常,那又怎么样?”

    中郎将继续说道:“在封地上,那仁花领着一些靺鞨族女人跟唐女耕者学习种植水稻,长势很好,丰收在望”。

    “你今天怎么了”赵文翙都督急不可耐的追问道:“说话竟说一半话,把话说全了行不行?”

    “他就这样”卜充添油加醋地说道:“说话神神密密,还一肚子坏心眼,没一个好主意”。

    赵文翙都督心想:坏主意比你没主意强,我还就喜欢他这些坏主意。打断卜充的话:“军需官,你先别说,别打断中郎将的,还是听听他的‘坏主意’吧”。

    “水稻舂出来是籼米是不许一般编户百姓吃的”柴林看见都督在点头,示意明白他的想法了。这下,他说的更起劲了:“再则,大唐天子是封地给他们了,可是种水稻的水是从哪来的?”

    “从哪来?”卜充不解地问道:“不是河里流淌过去就是天上掉下来?难道需要他们自己带水来不成?”

    “是阿!既然这水不是他们带来的,河是大唐的河,天是天子的,用了就得赋税,天经地义”中郎将是越说越起劲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按你的说法”军需官实在不解中郎将的这套理论:“按你的说法,靺鞨族人得赋‘水’税,简直是闻所未闻,当今天子赋税项目里也没有这一项?”

    “正是没有此项目我们才要征此项税赋,这样才能落入我们控制的开支”柴林还要继续说什么确被赵文翙都督打断:“好了,就不要再讲了,今天就到这”。

    柴林、卜充同时起身告辞:“下官告辞”。

    赵文翙都督对柴林说道:“中郎将,你先稍等片刻”。

    军需官明白都督赵文翙是什么意思,知趣地说:“将军大人,我先告退了”

    “好!军需官先回去休息,把刚才的事情,特别是粮草之事安排好”赵文翙说道:“明天我再叫你”。

    卜充军需官走了之后,赵文翙对柴林说道:“我刚才想了想,对待靺鞨族人就按你的方法办,不过要秘密地、巧妙地办,可以强征赋税,不到万不得已最好不要动武”。

    “属下明白”柴林心领神会地说:“将军大人尽管放心,属下一定把这件事情办好”。

    “你刚才提到那仁花”赵文翙一提到这,口水又流了出来:“她现在干什么呢?”

    “她在种植水稻”柴林知道赵文翙的心思,但是那仁花已是孩子妈妈了,她即使黑水靺鞨族部落的公主,又是栗末靺鞨族部落的少夫人,谁惹得起?但他又不好直说,只好应付说到:“那仁花已身怀六甲,等她生下孩子再……”

    赵文翙失望地、自言自语地说:“看来没戏了”。他突然又想到那天见到的卖唱父女,那个小姑娘不但唱腔好、身段好、人长的也漂亮,他问柴林:“那个卖唱的小蹄子……?”

    “将军大人放心,已经拿下,现在关在后材房里等待大人发落”柴林说道:“大人,等待何时迎娶新人?何时迎娶您的八姨太?”

    赵文翙随便问问:“那耄耄老儿怎么办了?”

    柴林用手做了个抹勃子的动作:“卡擦”。

    “我可什么都不知道”赵文翙怕老天有报应,于是假装不知道:“至于……新娘子吗……,你安排安排,越快越好,我看就明天吧,你可如何?”

    “明天?时间有点紧”。

    “夜长梦多?”赵文翙心里已经是猴急猴急了,很不得今天就做新郎官:“就明天吧”。

    “好!全凭将军大人抉择”柴林心想:这是作孽阿,我将来也会遭到老天报应的。俗话说:天作孽不可束,人作孽不可活。早晚有那么一天。

    明天,赵文翙准备迎娶做新娘子的姑娘,是昨天刚刚抢来的十四岁戏子叫紫鹃,妇女俩以卖唱为生,吃开口这碗饭。由于紫鹃人长的漂亮,多少达官显贵惦记都没惦记上,在柴林的帮助下落到都督手里,还搭上老儿一条性命。

    赵文翙为大唐江山社稷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之前,只有一房夫人在长安,来到营州城之后,一连娶了六为夫人,到了紫鹃这已是第八位夫人了,除了家里的夫人已是人老珠黄,其他七位各个貌美如画。但这些夫人赵文翙都督都不中意,他最中意的便是靺鞨族联盟部落公主那仁花。至从他在靺鞨族联盟部落见到一次那仁花面开始对她的单相思已经到了死去活来地步。可是,赵文翙这种单相思不仅那仁花不知道,除了柴林所有人都蒙在鼓里。

    那仁花的确是天生丽姿、魔鬼身材,由于她勤于习武身体强健,周身上下散发出有别于其他女人的健康美感。头顶高卷发髻,长发披肩,不笑不说话,一笑两酒窝。尽管已嫁夫生子,但丰润由存。想当年,别说你一个赵文翙,就是十二个赵文翙也得迷倒一沓。所以,别说赵文翙虽然娶了七房夫人,就是娶十七位夫人也没用。

    今天,大唐帝国的边陲重镇营州城都督赵文翙就要迎娶戏子紫鹃做第八夫人即八姨太。赵文翙都督亲自指挥。柴林等手下人张灯结彩,鼓乐手吹吹打打,一片喜气、繁忙景象……。

    正当赵文翙都督喜迎八姨太之婚礼按部就班地进行中,突然营州都督赵文翙手下中郎将柴林跑进都督府与都督一声说道:“钦差大臣李尽忠大人到……”。

    赵文翙一听心里这个别扭,心想:营州城虽然是边疆军事重镇,兵家必争之地,但天高皇帝远,几年不见朝廷大元来此,更别说是钦差大臣,我今天要娶八姨太,越忙越来事。

    平时,他赵文翙根本没把满朝文武放在眼里。可今天,又娶夫人了,这事要是传进宫里,皇帝老儿、满朝文武知道如此龌龊之事,还不成了笑柄。再说没谁叫人家是钦差大人呢?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出来迎接,刚刚走到都督府门口,只见钦差大臣李尽忠仅仅带了几十名贴身锦衣卫一行武士步入大厅,其中一位官兵高喊道:“钦差大人李尽忠到!圣上口谕!营州城都督赵文翙接旨”

    营州城都督赵文翙带着手下人等慌忙迎出都督府门口,在赵文翙带领下跪倒一片……。赵文翙寒暄说道:“不知钦差大人驾到,有失远迎,望其恕罪”。

    “钦差大臣”李尽忠手传圣口谕说道:“赵文翙都督当今圣旨口谕,听宣:”。他上那去搞皇上圣旨,只好假装传圣上口谕,他继续说道:“大唐皇帝曰:赵文翙镇守营州都督有功,官晋升二品大元,所有尉官以上晋升一级,赏白银十万两,黄金一万两,御酒……”

    赵文翙都督叩首说道:“谢圣上恩典!”实际上,营州城守将赵文翙都督及其部下,依仗手中权势,对营州城及整个东北诸少数民族的剥削和民族压迫越来越重,已经激起各族人民特别是靺鞨族各部落极大不满。今天,李尽忠将军是假冒钦差大臣,假传圣旨,就是想借机起事、智取营州、脱唐造反。

    今天的“钦差大臣”李尽忠何许人也,他原本是契丹部落首领,现如今已是契丹国国王。开始与其他国家争夺地盘和编户百姓及臣民,再次重燃战火,年年不熄。想当年,突厥国正处于鼎盛时期,经济繁荣,兵强马壮,以契丹人的实力根本不是突厥国人的对手,只好联合隋朝、大周、唐朝一起对付突厥国,李尽忠投奔了大唐成为大唐的一员猛将,统兵数万驻守松漠府。但他始终不甘心寄人篱下。而营州是脱离大唐朝廷的必经之路、咽喉要道,必先取之。今天,他把大批人马留在松漠府,只带了精兵五千由军事孙万荣统领,埋伏在城外隐蔽之处,以便内应外和,一举拿下营州城。而他自己只带了三十名锦衣卫士、假传圣上口谕,奖赏营州城官兵的金银财宝、御用美酒进入府中。借传圣上口谕之机,除掉营州统领都督赵文翙将军,用计谋智取军事重地营州城,带领部下起事脱离大唐,创立自己、雄霸一方的契丹王国。

    再说赵文翙都督与李尽忠将军同殿称臣,对“钦差”李尽忠以契丹少数民族之名义联合靺鞨、高句丽、奚、突厥、室韦等诸多民族推翻大唐王朝,建立以契丹为中心王国的野心早有所知,今天,对于他的突然到来深感疑虑。李尽忠平时并没得到朝廷重用,今天突然传圣上口谕,重金犒赏三军,加官进爵,觉得不太对劲,更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心想,营州是大唐帝国的边锤重镇,咽喉要塞,我必须小心行事。因此,为防不测,他给自己中郎将柴林使了一个眼色,示意其早做打算,防范于未然。中郎将柴林跟随赵文翙都督多年,是赵文翙的心腹和爱将。柴林对于赵文翙都督的想法、意图,甚至一举一动都了如指掌,因此他心领神会地退出大厅,在大厅偏房安排下了刀斧手……。

    赵文翙和偏将的举动已引起李尽忠的注意,但他不露声色,假装没看见,他的随从也看了一眼李尽忠,意思是:按既定方针办。

    寒暄之后,赵文翙设宴宽待钦差大人李尽忠……。宴席之间,李尽忠让人抬上大唐皇帝恩赐的御用美酒,并亲自为赵文翙倒上御酒。说道:“赵文翙都督及各位,驻守大唐边陲重镇营州,保卫大唐疆域有功,深得大唐皇帝奖赏;今天又是赵文翙将军大喜之日,真可谓双喜临门。为助兴,我首先祝赵文翙将军、将军八夫人及驻守营州城的各位将士一杯……”。

    “客气!客气!”赵文翙都督一边察言观色一边说道:“李将军官拜松漠府都督,这么老远,当今圣上怎么让你做钦差,李将军劳苦功高阿,幸苦!幸苦!”他心想:你在松漠,离这好几百里,皇上偏偏选你做钦差传谕旨,这么好差事就选中了你?

    “将军有所不知,前些时候,我发现了一种神器叫:‘神弩’。这种弩?”这种努实际上是一种传说。一般的弩是用藤条,木竺制成,其单手发射、命中率高、箭无虚发、射程可近可远。但是,制作复杂,工序繁琐,并加难以得到。而他说的这种“神弩”的努身是用青铜制作,用钢板代替竺板弩,用钢丝代替藤条。“神弩”所发射的箭头也是用钢制成,其锋利无比。由于制弩人死于战乱,只制造一只其手艺便失传,这只神弩也不知下落,因此这就为“神弩”蒙上神秘面纱。其实,李尽忠为了完成建立契丹王国之梦,他也在到处找寻这支“神弩”,简直就是寻无可寻之处。今天,李尽忠看出赵文翙对他产生怀疑,才编造此话,他只好继续编造说到:“这种神来之器我不感窃为己有,必须笑敬皇上。看到‘神弩’龙颜大悦,便奖励如此美差”。瞎话编的李尽忠一头虚汗。

    赵文翙点了点头,心想:我说皇上怎么把这么好的美差交给了你,他问道:“你是怎么得到这只‘神弩’的?”

    “几年前,我娶了房姨太是黑水靺鞨部落首领也就是联合靺鞨族王爷乞乞仲象秭亲,当年这只‘神弩’就落在她手里了”。李尽忠瞎编到:“没想到,我娶了她倒娶回一件宝贝”。

    “你不仅艳福不浅,洪福也很深”赵文翙知道,使用、制造强弩是靺鞨族人的秘密武器。这么多年他不敢招惹靺鞨族人并无其它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手里有这种秘密武器。

    想当年,靺鞨族人生活在富饶美丽的长白山脚下时,当时肃慎族时代,就发明了精湛的制弩造镝之术,让我们中原人打开眼界。虞舜大帝六十大寿之日,肃慎王赠与虞舜大帝礼物便是一支强弩。周武王兴兵伐纣之际,肃慎国国王再献弓矢二百驮赞助义师,使周武王军威大振。此后,肃慎国一直享受中原皇帝敕封号。秦皇帝封其为肃慎国;汉皇帝封其为挹娄国;晋皇帝封其为勿吉国;隋皇帝封靺鞨国,从此其国的编户便是靺鞨族人。看来,这个李尽忠说的话不是编造之,因此对他所传的皇上口谕深信不疑。营州城都督赵文翙:“这么说:这件‘神弩’现在在陛下手里?”

    “的确如此”李尽忠说道:“今天是您大喜之日,就不谈刀啊、枪啊、弩啊,不吉利。来!还是先喝您的喜酒?”

    营州城都督赵文翙是见过世面的人物,大唐皇家的赏赐领了不少,皇帝恩赐御酒也喝了不少,喝完御赐美酒之后活不成的人、倒霉事也见了不少。因此,赵文翙端着御赐美酒并没有马上喝,只是静静地看着李尽忠,意思是你先喝我再喝。

    李尽忠明白,赵文翙是怕酒里有毒,所以不喝,只等自己先喝完,确认无毒之后他才能喝。赵文翙猜对了,今天的御酒确实有毒,不仅仅给他及手下倒的酒有毒,其实每个人的酒都有毒。

    只是,有一点营州都督赵文翙没有想到,李尽忠及其带来的人事先喝了解药,毒药对他们已经不起作用了。因此,李尽忠端起酒杯说道:“来!来!来!我先饮为敬!”他自己率先把一杯御赐美酒一饮而尽,李尽忠手下随从见主帅把酒喝了,也纷纷效仿把各自杯酒都一饮而尽。赵文翙及其属下一看这酒肯定没有毒,如果有毒他们自己就不会喝了。确认御酒无毒之后,在赵文翙带领下才开始推杯换盏,也开始与手下一起大吃大喝起来。前来喝喜酒的营州城赵文翙的属下及家人、家丁也纷纷开始饮用,很多人没喝过御酒,今天赶上了多喝点……。

    再说中郎将柴林一见大家都开始喝酒吃饭,气氛十分融洽,让士兵给埋伏偏房的刀斧手也送去御赐美酒,让他们也尝尝,也滋润一下皇帝恩典的雨露阳光。但是,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一个时辰之后,赵文翙的人已经不醒人事,全部中毒,昏死过去。而李尽忠及其属下随从等人安然无样,因为他们提前吃的解药解除了毒药的作用。

    就在这时,营州都督府内狂风大作,乌云吞食了整个太阳,大唐一代英雄之星已经陨落。

    这是,李尽忠来到中毒昏迷的赵文翙跟前,用手巴拉巴拉他说道:“赵文翙都督,醒醒?醒醒……?”你说他还醒得过来吗?于是,李尽忠割下恶贯满盈的赵文翙的头颅,悬挂于城头之上,见到信号埋伏在城外的五千精兵杀入城中。而营州城内的大多数官兵见主帅已死,大势已去,再加上平时赵文翙对他们也不怎么样,所以纷纷缴械投降。少数赵文翙的亲信、得到过赵文翙重用和大唐嫡系负隅顽抗的官兵被李尽忠的精锐官兵格杀勿论,也有个别骁勇善战的勇将,负隅顽抗,侥幸杀出营州城跑回大唐去给朝廷通风报信。

    李尽忠把营州城头士兵都换上自己的人,把赵文翙的府上所有的财务清点之后做军响,犒赏三军。

    李尽忠心想:今天虽然成功地智取营州,大唐朝廷得信之趁我们立足未稳必然派大军攻之,夺回营州城。于是与军师孙万荣等共同密谋道:“营州城外都是靺鞨族人,我们要联合粟末靺鞨人部落首领乞乞仲象和黑水靺鞨人部落首领乞四比羽等8个部落首领。长期以来,朝廷把靺鞨族人归署于高句丽人管理,属于三等庶民之外,他们早有建立靺鞨族自己的政权之意,他们靺鞨族部落有近六万子民,勇士、精兵三万,再加上靺鞨族人以肉食为主,身材魁梧,人高马大,士兵英勇善战,擅长骑术、射箭。最重要的是他们手里有秘密武器—强弩,是不可小视的中间力量”。

    “那我们还不赶紧派人与其联系”军师孙万荣继续说道:“借靺鞨族人的力量壮大我们的力量对抗朝廷,等我们的势力范围扩大之后,再把靺鞨族人……。”

    “不要乱讲话,隔墙有耳”。李尽忠环顾四周,制止了军师孙万荣的讲话。

    “另外,‘神弩’一定还在靺鞨族人手中”李尽忠问孙万荣道:“乞四比羽之黑水靺鞨族部落、乞乞仲象的栗末靺鞨族部落这两大部落之那位首领,你认为谁最有可能得到‘神弩’?”

    “此‘神弩’不就一般之兵器吗?”军师不解地问:“它真的有那么神奇、那么大威力、那么大作用?”

    “军师你有所不知”李尽忠说道:“此‘神弩’用一只手就能发射,发射力大无比,其特点:激发容易、命中率精确、箭无虚发、百发百中,再加上锋利无比的箭头轻易穿透任何铠甲。而且,‘神弩’的做工精确、工艺精悍、无以伦比。这就是‘神弩’之神奇之处。得到‘神弩’便得到江山”。

    “看来你是势在必得?”军事不解地说道:“得到‘神弩’看来不那么容易呀”。

    “‘神弩’关系到我们事业之成败”李尽忠继续说道:“‘神弩’更主要作用可以提高士兵之士气,这种士气在战场上是锐不可当。想当年,周武王使用肃慎国国王增献二百只‘神弩’,军威大振,军队向敌方进攻势如破竹、锐不可当、攻无不破、战无不胜”。

    “‘神弩’如此巨大作用”军师孙万荣说道:“这件宝贝应该在黑水靺鞨族部落首领,也是靺鞨族联合部落首领乞四比羽手中”。

    李尽忠问:“为什么在乞四比羽首领手中?”

    “因为,制造‘神弩’工匠是黑水靺鞨族人。首先,此人参加的战争必定与黑水靺鞨部落有关;其次,此人死前一定在黑水靺鞨部落中;再次,他与黑水靺鞨族人是至亲,他死前不可能把这么件宝贝交给族人之外的人”。他继续说道:“还有一种可能”。

    李将军追问“什么可能?”

    军师说道:“这件‘神弩’及制造技术已经失传”。

    李尽忠斩钉截铁地说:“不可能!”

    “如果,这件神器还在”军师孙万荣接着说:“你就去黑水靺鞨部落找,一定在他们部落人或就在黑水靺鞨部落首领,也就是靺鞨联盟部落王爷乞四比羽手里?”

    李尽忠追问:“你为什么这么说?”

    “我前面已经说过了”军师孙万容不厌其烦地说:“乞四比羽是靺鞨族联盟部落王爷,最高首领,制造‘神弩’工匠也是黑水靺鞨族人。您说,不在他手里还能在谁手里呢?”

    “言之有理”李尽忠坚定信心地说:“‘神弩’还有‘神弩’工匠技术,此事成败与否关系到我们建国大业,关系到契丹国未来之命运,关系到江山社稷”。他信誓旦旦地说:“因此,我是誓在必得,得次物者得天下!”

    李尽忠经过一翻思考之后说道:“可以!我必须亲自去一趟黑水靺鞨族人部落,见到靺鞨族联合部落首领乞四比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