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导火索
字体: 16 + -

第188章 66. 议战

    张团长他们赶到一个土梁上之后,策马来到了一个最高处,那个中年人勒住了马缰绳。

    他转了一下头,看了一眼面前的土岭,用手在空中划拉了一下说:

    “在我们所站的这条土岭,都叫寇村岭。”

    张团长他们一看,傻了眼。

    寇村岭,南北延绵十几里,起伏不平,时隐时现,还有些树林、荆棘穿插其中。一条公路就盘旋在这条岭上。

    作战参谋看了看地形,又展开地图加以对照,面现惊恐之状,指着地图说:

    “幸亏这一次我们来了,这地图上标的和这实际的寇村岭完全不一样。这地图上显示的公路在沟底,公路两边有山梁。可现在是公路不在沟底而在山梁上。”

    “这是测绘人员搞错了位置,我们按着地图上布兵岂不完蛋!”

    一营长有些发火。

    王文清淡淡笑了笑,说:“这就告诫我们千万不能纸上谈兵!”

    张团长没有说话,他的目光却盯在了路两边的残留的破旧工事上。他指了指那些残留物,问那个村民:

    “这些是何时留下的?”

    那个村民看着张团长是指的那些破旧工事,便说:

    “那是国民党进行阻击日本鬼子时留下的。”

    “鬼子每次经过这里是否有所防范?”

    “不清楚。只是看到他们经常从这里路过,有时他们到路边拍些照片,看样子是在做留念。他们经过这里时,从没有紧迫感,平时怎样还怎样,丝毫没有任何反应。”

    “也就是说,他们对这片残留工事已经习以为常了。”

    “正是这个意思!”

    中年人点点头,很赞同张团长的说法。

    山梁宽一二百米,路的两边没有任何隐蔽物,仅有一些国民党军队残留的破旧工事。看到这一切。

    一营营长对王文清说:

    “这一段的地形不利于打伏击呀!”

    王文清没有回话,看着二营长和三营长,在四周看了看都向他和一营长这边围了过来。

    只有张团长一个人低着头,在那些废弃的工事边走来走去,细细打量,认真地记录着什么,时不时地皱起眉头凝望远方。

    王文清给那个中年人和三个营长散了烟,独自一人坐在一个小土堆上,抽开了烟。看着三个营长向南边的离这里三、五里地的树林和荆棘林那边走去。

    王文清看着中年人独自一人很无聊,便凑了过去和他拉开了家常。中年人一下子活跃了起来,他是个爱说的主。

    经过交谈,王文清知道了中年人家里有五口人,三个孩子,大儿子参加了八路军,在115师687团一营二连当战士,二儿子是路北游击队队员,三儿子在省城上学。

    王文清听了夸赞地说:“你家可不简单啊,真是革命家庭。”

    那三个营长相信,那片小树林才是最适合打伏击的地方。

    作战参谋和三个营长去了那片地方待了一会,看了一阵地形,兴高采烈的跑了回来。对王文清说:

    “树林和荆棘林在一块搅着,又是沟又是壕的,打伏击是最好的地方。”

    “不错,是个理想场所,打伏击是再没有地方可挑了。”

    “没想到啊,在这个地方竟然能有这么一个地方打伏击。”

    “确实不错,是个理想的地方!”

    三个营长和作战参谋,你一言我一语的来到了王文清的跟前。

    正在这时,张团长也从残留的工事那边走了回来。对所有人说:“走,我们回。”

    他们回到了村里,召开了连以上的军事干部会议。

    大家坐好以后,对面摆了一张黑板,作战参谋在黑板上画了两个地方。一个是寇村岭的残留工事的那一片,一个是寇村岭的小树林那一片。

    张团长找了根小木棍,在黑板上敲了敲,对大家说:

    “同志们,我们这次的伏击战有两个预定地点,一个是有国民党残留工事的地方,另一个是寇村岭的树林旁。”

    张团长的话音刚落,底下的人们就议论纷纷,可就没有一个定义。

    作战参谋又说:

    “我们大家说说,这两个地方哪一个更适宜打伏击?大家提提看法。”

    等大家发表一通意见后,张团长站起来说:“我看,这一仗必须在寇村岭打。”

    “寇村岭?!”大家都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异口同声地喊了出来。

    “对,就在寇村岭打!”张团长接着说:“一般来看,寇村岭确实不是一个打伏击的好地方,我们这样认为,敌人肯定也会这样认为。地形不险要,敌人就会麻痹,这正是我们出其不意地伏击敌人的好地方。”

    张团长看了看大家,大家的目光一齐盯向了张团长。张团长说:

    “当然,打伏击嘛,要是有隐蔽接敌的地形那是最好,虽然那儿没有这些,但有国民党军队给我们留下的破旧工事,近的离公路几十米,最远也不过100来米,鬼子对这些东西早已司空见惯了。”

    张团长继续说:

    “如果我们把部队提前隐蔽到工事里,敌人有可能发现不了。山梁狭窄,不利于我军展开,也不利于敌人展开。大家说说,在独木桥上打架对谁更有利?”

    张团长的一席话,会场上立刻沸腾了起来。

    一营营长说:“这还用说,谁先下手谁占便宜呗!”

    二营营长高兴地说:

    “对呀,只要我们猛地杀出来,一定能把鬼子杀得落花流水,屁滚尿流。”

    张团长转身问二营营长:

    “如果把你的二营放在小树林里,战斗打响以后,二十分钟能不能迅速地冲到公路上来?”只见二营营长胸脯一拍,大声说:“没问题!要不了二十分钟,十来分钟就够了!”

    听到这里大家心里都明白了,张团长的部署是:利用破旧工事在公路一侧设伏,战斗打响以后再让2营快速运动,绕过大沟,从另一侧攻击敌人,形成两面夹击之势,把鬼子堵在狭长的公路上,痛打猛揍。

    这时,细心的张团长又想到另一个问题,平定的日军有180多人,如果寿阳的鬼子也同时出动,龙阳县城的鬼子也出动,那“啃下来”的难度可就太大了,说不定还会使自己陷入被动。张团长便转身对二营营长说:

    “你马上派一个连,绕到寿阳和龙阳县城的中间去开展游击,以分散鬼子的兵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