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导火索
字体: 16 + -

第156章 34. 魂牵梦绕

    “现在是啥时候了?”

    “将近凌晨四点。”

    那个战士说着和王迎春相随着来到了他睡过的床前。

    王迎春借着灯光看了看床上,发现枕头已没有了人枕过的痕迹,好像被人翻动过,她想像枕头下一定有秘密。

    正在这时,秀娥和玉儿、田平他们三个也来到了大堂。

    王迎春想了想,守着他们不好翻看,便故意要将所有人支走,说:

    “你们到附近找一找,找不着也没办法了。”

    人们走了以后,王迎春赶忙拿起了枕头,看到了她送给他的那块绿玉观音放在那里,赶忙又将枕头照原样摆好。

    暗想:他肯定还会回来。他把绿玉观音放在枕头下的用意何在?难道他去办一件不愿让人发现的事情?

    王迎春想着,正想出去找他。

    没有想到的是,她刚转身就和他撞了个满怀。

    “什么人?”

    他刚从黑暗的院外进来,有些不适应室内的光线。

    “是我,回春堂医馆的王郎中。”

    “噢,王郎中。”

    他来到了床前,做到了床上,询问道:“王郎中,有事吗?”

    “你的那个弟兄,说你不见了,吵嚷着叫我们帮着找寻。我想你会回来的,果然应了我的判断。”

    “呵呵,王郎中,不但能够看病,而且还能掐会算。”

    “我还知道枕头下有一块绿玉观音,是你的意中情人送你的。”

    “你到底是什么人,竟知道的这么多?”

    “涉及面多总会有好处的,不至于到死时,还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呜呼的。”

    “知道的太多,也可能是一个短命鬼啊!”

    他恶狠狠地走向了王迎春。

    王迎春知道他已经认不出自己了。那时的她梳着两条小辫,辫子上系着蝴蝶结,原来身体偏瘦的她,现在已经丰满了,完全没有了以往的痕迹。

    她就是想知道什么原因,他没有来家里提亲。

    “你难道就没有对你的那个小妹动过情吗?”

    王迎春目不转睛的盯着他,等待着他的回答。

    “我是有个小妹,我们分手的时候她还不大。”

    他听到了王迎春的问话,停在了离王迎春还有一步远的地方。嘴里有些喃喃自语:“我那时我也不大。我是很想我的小妹,她还给我留了一个绿色玉观音。”

    他又返回床头,从枕头下取出那个绿色玉观音,将绿色玉观音重新戴回到脖子上,塞进衣服里。然后又说:

    “我那小妹,也不知道变成什么样子了,不过她的名字是很好听的,象你的名字,也叫王迎春。我真想见她!”

    他沉默了一会,又坐回到了床上,他接着说:

    “我曾答应去她家提亲,可我回到家,我仅有的亲人,我父亲放羊掉到深沟里摔死了。我去地主家讨要安葬费,那家地主不但不给,还放狗咬我。我把父亲草草地下葬之后。我就半夜放火烧了地主的房子投八路去了。”

    王迎春听着,感情的大潮终于找到了狂奔的渠道。很想一下子扑到了他的怀里,痛哭一场,但她还是忍住了,暗暗地告诫自己:

    “自己已经结婚了,不是以前那个留小辫的少女了。”

    她长叹一声,好像是安慰他,也是在安慰自己:“唉——。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岁月会磨平一切的。”

    “是的!你说的很对,我一开始还很想她。到后来我就变得偶尔想一想,再后来她就在我的记忆当中变得模糊了。”

    他好像把什么都忘了,完全没有把她当回事。身体朝后一仰,睡在了床上。

    王迎春眼含热泪,出了大厅,回到了她的住处。

    她当时真想说:“大哥,这是你给我的信物。”

    王迎春把一个玉佛从怀里掏出来,从脖子上绕下戴玉佛的红线绳,攥在了手里,想了想又放进了裤兜里。

    去伙房找了把火铲,来到西北墙角,用火铲铲了一个土坑,将那个玉佛扔进了坑里,连同她的那段感情一同葬进了土里。

    而此时,大厅里的病床上。

    他睡着了。他梦中见到了王迎春。他们变成了他讲的故事中的人物。

    他变成了肖乾,王迎春变成了吴姬。

    他们相见了。肖乾拉开吴姬,认真地看了一下,这才发现吴姬长得确实漂亮。

    白净的圆盘大脸上,明眸皓齿,得体的穿戴,衬托出她美好的身材,显得既妖艳又庄重。使他感到,吴姬就是一个天生的美人坯子,多一分,不够庄重,少一分,失去耀眼光芒。

    再看吴姬的头上,漂亮的长发梳于头顶,编成两个圆形发髻,然后将发髻朝前反搭,伸向前额,随后在束发处插了簪子,并支撑发髻前端翘起,是个典型的朝天发髻。

    肖乾用手抚摸着吴姬光滑的头发,一丝丝体温,从发丝中传到了肖乾的手上,又传遍了他的全身。那女人的温香,就像阵阵夜风,充斥进他的鼻翼。

    肖乾不解地问吴姬:“你和师叔不是在昆仑山吗?如何也跑到了这里?”

    吴姬见肖乾问自己,满肚子的苦水,化作眼里的两行热泪,一眨眼,两颗泪珠掉了下来。吴姬便把自己的遭遇说给肖乾听。

    原来,吴姬和师父在昆仑山呆了两年,不见肖乾和他师父的踪影,便带着吴姬下了昆仑山来寻找。

    她们到处打听肖乾和他师父的下落,有人说在河南洛阳看到过他们,又有人说在开封发现了他们的身影,还有人说肖乾和他师父去了边关。

    吴姬和师父沿着人们提供的线索,一路追来,来到边关,正赶上契丹兵进犯。为了逃避战乱,他师徒二人也卷进了逃亡的人流。他们来到了一个村子,已到了天黑。

    他师徒二人吃了点干粮,问村里人找了些水喝了,躲到一个大门口,他们睡的正香。没想到契丹兵也追进村里。她和师父被冲散了。

    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吴姬在自己的脸上抹了灰,问村民讨了一身男装,一路要着饭,来到了这个小县城。

    她在城门口,看到围着一群人,正围着城墙上贴的一张纸,嘁嘁喳喳嚷个不停。她挤进人群一看,原来是县令贴的一个招医看病的榜文,其大意就是:他母亲得了一种怪病,欲寻找良医医治,医治好的赏银五十两。

    吴姬看着师哥,继续讲着她的经历。

    吴姬实施完救治老夫人的过程,感到饥肠辘辘,坐到了太师椅上,伏在桌子上,赶忙向王县令说:“大人,赏钱你先不给,给口饭吃总可以了吧?”

    “没问题,我真是忙得糊涂了。”那个县令回头对管家说:“赶快给郎中弄口饭来,看把郎中饿的快爬到桌上了。”不一会,给吴姬弄来了几个馒头,一碗菜。吴姬

    那个县令的老妈,吃过药以后,到了晚上,就清醒过来。

    县令看到老妈醒了,吩咐身边的书童:“赶快叫厨房给准备些大鱼大肉!”

    县令准备给老太太再大补一下,被吴姬给拦住,“慢!”

    吴姬笑着对县令说:“大人,老夫人的身体还没有通畅,大鱼大肉容易加重老夫人的病情,吃的清淡些,才能彻底根治老夫人的病。你就告给后厨,给老夫人整一碗素炝锅面就可以了。”

    老夫人吃过炝锅面,浑身出了一身臭汗,去了一回厕所。顿觉神清气爽,在院里到处转游起来,再也不想去床上躺着。

    书童高兴地将此事告诉了县令,县令听说,马上来找母亲。老夫人见儿子来到了面前,向儿子询问:

    “我记得我在床上躺着就失去了知觉,我是怎么被救醒的?”

    县令就如此这般地说了一遍救治过程。老太太听后非常的惊奇,一个叫花子竟有如此的本事,非要见一下不可。

    县令无奈,只好去带吴姬来见自己的母亲。

    他听后,夸赞道:

    “你可真有本事!”

    ……

    “班长,快醒醒,连长来看你了”

    他睁开了眼睛,才发觉所有之事只是梦中所为,不自觉地笑了一声。

    赶忙坐了起来,给连长行了个军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