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梦之落日余辉
字体: 16 + -

第22章 杜陵

    第二十二回杜陵

    汉家帝王陵一般都在高高的北面咸阳原上,那边地势高,又少人烟,自从大汉高祖皇帝葬在那边后,这子孙后代的皇帝都在那一带选皇陵,造城邑,搬迁长安富户到那一带守陵。

    魏相也是按这个套路来的,派人去为皇帝找吉地,这件事其实至从魏相上台后就一直把答案藏在了心中,他替天子在城北找到这么一块地。第二天早朝,皇帝刘询终于提起了有关自己的百年吉地的事情。

    “臣在昔日武帝茂陵边上找了一块好地,陛下有空可以去看看。”魏相说道,“然后我可以早日动工。”这皇家陵园汉代都是丞相的任务。

    刘询没有马上答应,他还需要象征性地去与太后商量。

    上官太后终于等来了刘询,这几日隔壁未央宫欢歌笑语,异常热闹,反而显得自己的长信宫更加冷清了,就连华婕妤也不怎么来了,她也去未央宫凑热闹了,自己是太后,皇帝不来请就拉不下面子去,这里的太监宫女还都是喜欢热闹的主,总说起霍显以前的事,他们那时候经常可以得到霍显和姐姐们的赏赐,这里的什么都是汉宫里最奢华的,而今年过年,长信宫在正月里没有换上新帐幔,说是天子要迎接西域来的贵客,这宫里的这项用度裁了,这新人笑,旧人哭,这宫里自然是常事,华婕妤劝过自己,别端着架子,难道自己真端架子了吗?教自己读书的夏侯胜劝自己不要忧心,如今天子忙于朝政,后宫嫔妃就应该让他安心,不可让他分心,陛下自然会感激太后的宽容的。说是那么说,可是心里还是不舒服,于是吩咐内侍说自己身体不适,不想起床梳妆见天子。

    太后病了,这是天子没想到的,夏侯胜说道:“其实就是太后心里不舒服,陛下很久没来这里了,宴乐也没派人特地来请,这样,太后觉得您不孝顺她。”

    刘询知道上官太后生气了,当然更不敢离去。

    “年轻的天子能与年轻的太后有什么呢?无非就是那种埋怨,夏少府不如进去启禀太后,劝她为天子的面子着想,不要不顾大局,装病不见,这回陛下真有要事向太后禀明。”随着皇帝一起来的请安的杨恽说道。夏侯胜是个上了年纪的老者,太后对他尊重有佳,加之他能说,尤其喜欢《尚书》,在京城很有名声,天子把他请来为年轻的太后讲学,官封长乐少府,看上去倒像个闲职,却能让他安心学问,免予官场奔波。夏侯胜于是进去了。

    龟兹王和王后第史以前从没有见过尊贵的太后,只听说她年轻美貌,却不想吃了闭门羹,两人虽然没有说话,但是脸上的失望一目了然。刘询很是尴尬:“太后年轻,其实她还是很好的,只是我这些日子一直太忙,冷落了他,她生气是正常的。”

    王婕妤在一边忙补充道:“陛下,应该说是我们都怠慢了太后,太后是前朝昭帝的皇后,昔日霍大将军的外孙女,只霍家前阵子谋反,这段时间一直不喜欢抛头露面,太后只怕还抱怨陛下,弄不好还真不肯见,望贵客不要介意。”

    又过了一个时辰,戴长乐忍不住说道:“陛下,我们还是走吧,改天再来,这等下您还要接见北方来的匈奴使者,我们也不能让人家久等。苏武他们已经应该在昭明殿了。还有大家都有些饿了。”

    这句话说出了所有人的心声,其实这时已经过午了,原本厨房准备了菜肴,准备在太后的长信宫热闹一番的。

    “那就让他们等一段时间,”刘询并没有走的意思,随行的官员还有龟兹王和王后都没人说话了,偏偏杨恽道:“国事应在家事之上,等太后气消了再来也不迟。”其实谁都明白太后还年轻,会不顾大局耍些脾气,何况她从小就没受过什么大委屈。

    “不行!杨恽,你登不了就自己先回去吃吧!”刘询说道。杨恽竟然起身告辞了。

    杨恽才走几分钟,太后盛装出来了。她似乎已经知道该做些什么了,她面露微笑,大家连忙行礼,刘询道:“询儿给太后请安。恭祝太后万寿无疆。”龟兹王夫妻也用汉语和龟兹语祝福了太后,寒暄以后大家都坐了下来。

    作为女主人,她本该坐到主位,但是她只是在主位的右面坐下,说道:“请皇帝陛下上座。”

    刘询上去大方地坐下了,他看了一眼上官太后,然后又行礼表示尊重后才坐下,嫣儿和其他妃嫔则坐在左边,右面最好的位置留给了龟兹王夫妻,其余人都是到外面用餐。杨恽突然闯了进来,直接坐在了龟兹王边上。

    “你不是吃东西去了吗?怎么回来了?”刘询问道,他发火了,这家伙怎么会让自己厌烦呢。杨恽说道:“我刚才刚走出去,听到这里钟鼓声,就知道开宴了,就来凑热闹,陛下您不会生气吧!”

    这还怎么生气,他不请自来,戴长乐进来说道:“平通候应到殿外和我坐一起。”

    杨恽回道:“你身上都是铜钱的味道,我不喜欢,我喜欢看赵女歌舞,宁可闻羊膻味,也不愿意闻铜臭味。”

    这句话一说出,两人都不舒服,戴长乐肯定不舒服,龟兹王夫妻也高兴不起来,西域人牛羊肉吃得多些,身上免不了有那种味。

    刘询于是说道:“你闭上嘴,我就让你在这里,否则出去。长乐,你进来就坐在他边上。”戴长乐笑了,杨恽于是走出了大殿。

    太后也忍不住笑了。酒宴菜肴都上来了,音乐也都起来了。

    “陛下找我何事?”太后问道。

    “一则带着西域国王来见见您,二则是修陵之事。”刘询说道。

    “哀家是先帝的皇后,自然是要陪先帝去的,钦儿的母亲张婕妤才是陛下未来的皇后。”上官太后说道。

    许平君已经在几年前就入葬杜城一带了。

    “太后,您误会了,朕的陵址难以决定,朕不想随先人在咸阳原修陵,只想去离平君近些。”刘询说道。

    “你喜欢杜城一带?”太后问道,“只是后人会说的。”

    “文帝的霸陵也没有在咸阳原。”刘询是有备而来的。

    太后面如死灰:“你现在有了新人,自然把旧人全丢了,小姨说你薄情寡义。”

    “朕心中唯有平君,你们全知道的,她命苦,早早就被人害了,难道你们不知吗?何况我平生最喜欢杜城,那一带已经住有不少贵族,人口也多。不用劳师动众把他们迁到北面守陵,要知道安陵邑迁居的几万人都是舍家带口,废弃了原有祖先居住百年的地方,这是对他们多大的伤害呀。难道我还要那么做?”

    太后说道:“陛下为民之心需告知大臣们,他们支持,这件事就一点不难办。”

    对平君的思念是抬不上朝堂的,但是与民有利是明君该做的事,估计他们都不敢反对,何况还可以利用杜城节约造陵的费用,要知道建造安陵花了不少钱。霍光以天子的葬礼入葬也花了很多钱,因为他原来准备的墓不是陵的规格。这北面的咸阳原百姓的劳役一直重过南面的。如今太后算是准了,只需说明原因,这帮人应该不会为难自己。刘询打定了主意,随后就让魏相在杜城周围帮他找地,当然是离杜城越近越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