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忠良
字体: 16 + -

第27章 常遇春归途卒 开平王勇无双

    徐达等部占领元大都后,改为“北平府”。休整之后,又率领大军向西进攻山西,与精锐的扩廓帖木儿军进行了艰苦的搏战,攻克了山西。第二年(洪武二年)三月,大军继续西进,攻打陕西。此时,元顺军看准北平守军较少的时机,命令丞相也速率回攻北平,准备重新夺回“大都”北平。军队抵达通州时,徐达命令常遇春、李文忠率步兵八万、骑兵一万驰援北平。

    “二哥,我先率领骑兵先行支援,你和文忠两人率领步兵后续赶到。”常遇春说道。

    “三弟,解除北平之围困后,先整兵休整,切勿追逃兵。”念义说道。

    “二哥,你放心,即使我不听你的,但也得遵从军令。到北平后,我再按照四弟的指令行事,毕竟他是大元帅。”

    “那就好,勿急。三弟。”

    “大哥,那我下去准备去了。你们也商量一下怎么行军。”

    “三弟,让鸿畅先等等,我有话对他说。”

    “鸿畅,你先留在这儿,和你父亲说完话就赶快过来,明早就得先行出发了。”常遇春说着,就走了出去。

    “鸿畅,你拿着这个玉佩。”念义说着,把玉佩放到了鸿畅的手里。

    “这不是我舅舅的玉佩吗?”李文忠诧异地说道。

    “是的,文忠。鸿畅这是你朱伯伯赠予我的,如果在行军途中你师父胆敢违抗军令,擅自行动,你就拿出此玉佩,他就明白了。”念义说道。

    “孩儿遵命。”鸿畅说道。

    “你还是不放心常将军。”李文忠说道。

    “长年征战,他又性急,难免肝火过剩,再加上这一去得好几个月,他又不为自己身体着想,真让人担忧。”念义担忧地说道。

    “也是,常将军火气较大,难免气血攻心,长时间奔袭,更对身体产生严重影响。林将军你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李文忠说道。

    “二哥,有件事情我还得跟你说呢。”不知何时,常遇春又折返了回来,“鸿畅,怎么有心事啊。”

    “这孩子,想他的弟弟了。”念义赶紧说道。

    “真是个有义气的孩子,等解北京之围,我就带着你去南京,看望鸿远。”常遇春说道。

    “谢谢师父。”鸿畅说道。

    “三弟,你这么匆忙回来,想必是有什么事情吧。”念义说道。

    “二哥,我有件事情想跟你说呢,但是不知道如何开口。”常遇春说道。

    “你平时的大嗓门哪儿去了,怎么这么腼腆的说话呢。”念义和李文忠相视一笑说道。

    “你得答应我,二哥。”

    “哎,你这还,赶快说,别扭扭捏捏的。”

    “那我就真说了。”

    “快说。”

    “我是担心,我这与你分开时间很长,你可不能给鸿畅许下亲事。”

    “鸿畅才多大的年龄,我们分开又没多长时间,你前脚走,我后脚就到了。再说,亲事还得和他娘商量,能这么快就定下来吗?”念义说着,旁边的鸿畅脸红红的。

    “哎呀,二哥,你不知道,鸿畅和我家的二丫头,玩得可开心了。鸿畅这孩子又这么好,深得我意,所以我就只能先把这么亲事给定下来了,免得鸿畅被别的女孩子抢走。”

    “三弟啊,我都不知道怎么说你,你这想得也太远了吧。”

    “二哥,你答不答应我。你不行问问鸿畅,是不是和我家丫头很投缘。”常遇春说完,摸着鸿畅的头。鸿畅羞得真像钻进老鼠洞里。

    “好好好,我答应你不久行了。”

    “一言为定,二哥。”

    “我说话还能有假?再有没有其他事儿了?”

    “没有了,二哥。鸿畅,你和你爹说完话了吧,咱们回营吧。”

    “师父,已经说完了。”鸿畅说道。

    “那咱们走。”常遇春说着,就和鸿畅离开了。念义看着他离开的背影,心中不免有一丝担忧。

    元军听闻常遇春驰援北平,即向北逃奔。常遇春不知是继续等步兵到北平汇合,还是率领骑兵,分析情形后,决定追杀元军。

    “师父,你不能去追。”鸿畅说道。

    “哎哟,这小子,你还管起自己师父来了。”副将军甲说道。

    “鸿畅,你说,为什么不能去追呢。”常遇春乐呵呵地说道。

    “害怕有埋伏,孤军深入,定会有危险。”

    “元军以成逃窜之势,丢盔弃甲而逃,我们不用怕他们。”

    “那还是不行,你没有向徐叔叔请命,不能擅自行动。”

    “吆喝,你这小子,拿你徐叔叔来押我,是因为他官比我大是吧。”常遇春笑着说道,周围的几个副将也跟着笑了起来。

    “那我非要出兵呢,鸿畅,你怎么办呢。”常遇春接着说道。

    “我就告诉我爹和徐叔叔,让他们不让你去追。”

    “他们都离我们很远,你一个来回,我们都追到开平去了。”

    “这是朱伯伯的玉佩,见此玉佩如见他本人,你们都得听令。”鸿畅一急之下,拿出了念义给他的玉佩。

    众人看到玉佩,都跪了下来,常遇春不知鸿畅还有这么一手,暗自笑道,“来人,把鸿畅绑起来。”众人不敢乱动,常遇春又大喝一声,鸿畅被绑了起来。

    “鸿畅,你可知将在外军命有所不受这句话吗?况且,我这里有你徐叔叔的手谕,让我见机行事。跟了我几年,你明白什么叫做‘见机行事’是吧。”

    “师父,这是我爹让我这么做的,他让你不要操之过急,等他到达北平后再做商议。”

    “时机不可失。来人把鸿畅绑到马车上,和大军一起随行,副将乙留下,等林将军和李将军的到来。”

    等念义和李文忠率领的步兵到达北平时,常遇春已经北上追赶元军了。

    “林将军,李将军,在下恭候多日。”常遇春的副将乙说道。

    “常将军呢,他在哪儿?”念义说道。

    “他去追赶元军去了,让我在此等候你们,让你们后续支援他。”

    “不好,要出事了。文忠,我带领五千人马留守北平,剩余士兵由你带领速速赶去支援。”

    常遇春部为了倾覆元军的巢穴,以便解除元军对北平的威胁,率军径取元上都开平,元顺帝逃到应昌府。常遇春部夺取开平,全歼了守城元军,缴获车万辆、马三万匹、牛五万头。常遇春写信通知念义,告知等整顿军务、收拾残余后南归。

    “三弟,英勇无双。”念义接到信自语道。他又给常遇春回信,让匀速行军,切勿奔袭。

    农历七月七日(8月9日),常遇春自开平率师南归,行至柳河川,得暴病卒于军中,年仅四十岁。念义接到常遇春部的消息后,在城外迎接。本来迎接的是凯旋之师,等待念义的是常遇春那粗犷的拥抱。可这次,一代名将倒下了,随部而来的只是一具冰冷的尸体。朱元璋闻丧大为震悼,赐常遇春葬钟山之下,并亲自出奠。

    念义房间内。

    “二哥,是我害死了三哥。”徐达哭着说道。

    “四弟何出此言?”

    “如果不是我在临行前给他手谕,让他‘见机行事’,他也不可能无视大哥的玉佩,还有二哥你的忠告啊。”

    “唉,四弟,不怪你。哪怕是有大哥的圣旨,以四弟的性格,也不会遵命的。”

    深夜。

    咚咚咚,咚咚咚。

    “门外是谁?”

    “爹,是我,鸿畅。我能进来吗?”

    “进来吧。”

    “这孩子,眼睛怎么肿成这样了。”明月看到鸿畅后,心疼地说道。

    “娘,是我没保护好师父。”

    “好孩子,不是你的错。”明月哽咽着说道。

    “爹,都是孩儿的错。”鸿畅说着,就跪到在念义的面前,明月怎么拉也拉不起来。

    “念义哥,无论什么事,先让鸿畅起来吧。”明月向念义说道,她知道念义不说话,孩子是不敢起来的。

    “孩子,先起来吧,你还小,爹怎么会怪你呢。”念义边扶起鸿畅,边说道。

    “谢谢爹。”

    “鸿畅,你把离开我们后,直到后来你师父不在期间的事情给我说一下。”

    鸿畅就把一路的情况给念义说了一遍,重点说了他的师父(常遇春)去追赶元军时候的情景。

    “孩子,这不能怪你。”念义安慰鸿畅说道。

    常遇春出身于贫苦农民之家,青少年时期,不甘心于老死田间,因而随人习练武术。家贫,无力支付学费,就以多出力干些勤杂工换取学习机会。到长大成人之后,常遇春体貌奇伟,身高臂长,力大过人,学武有成,精于骑射,各种兵器都能使用。一生取得辉煌的战绩,鏖战衢州、大战九华山、大破陈友谅、攻取元大都,位列明朝开国功臣第二位。常遇春死后,朱元璋念义功高,追封为“开平王”,封子常茂为郑国公,岁禄二千石。后来常茂隶宋国公冯胜北征纳哈出,不奉约束,被削爵,安置在广西龙州;别封次子常升为开国公。建文末,以抗靖难师安置云南临安(今云南建水),忧死。大女儿嫁与朱标,小女儿嫁于林鸿畅。

    明朝战将的双子星座,随着常遇春的逝去,只剩徐达散发光芒。

    没网了,只能手机共享wifi热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