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之纵横天下
字体: 16 + -

第33章 盗可盗也 非常盗也

    “盗可盗也,非常盗也。”源自老子《道德经》开篇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原文是“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在汉代为避文帝(刘恒)的讳,才改为“常”,“常”即永恒。意思是:可以道说的道,并不是我们平常理解的这个道,可以道说的名,也不是我们平常所理解的名。

    …………………………………………………………………………………………………………………………………………………

    “咚——咚!咚!咚!咚!”听到外面传来的清脆的打更声,躺在床上,还未入睡的白阖睁开双眼,嘴角微微一翘,心中念:子时已过,看来那朱杨已经得手了。

    大梁城陶楚府,府邸之外原先围着的一圈火光已经不见,府宅重新陷入了黑暗。府中那三层高的主楼依旧灯火通明,照着主楼四周。与之前相比,整座府宅显得非常安静。

    主楼一楼的会客堂中,脸色铁青的陶楚面向大堂的右侧而立,双手负在身后。他身边一侧,对着门口的方向,单膝跪着四人,一手按在膝上,一手握着长剑,低垂着脑袋,是他的四名护卫,陶东四人。

    好你个朱杨,千防万防,还是被你钻了空子,果然不愧是天下第一的大盗。想到这里,陶楚不禁无奈地笑了几声,富态的身躯跟着抖了几下。

    这不自禁的笑声,落在跪在地上的陶东四人的耳里,却犹如重锤敲在他们的心上,尤其是最左侧的陶东。

    猛地从地上站起来,陶东抽出长剑,扔掉手中的剑鞘,双手握住剑柄,横剑在自己的脖子前,满脸的羞愤之色,说:“主上,今夜失宝,皆是陶东之罪。陶东唯有一死,方能赎今夜之罪。”说完,脸上浮起决绝之色。

    跪在地上的陶西三人不约而地同抬起脑袋,紧张地看着他,劝:“大哥,不可。”

    被陶东的如此举动惊到,陶楚连忙转身,伸手叫住:“陶东,不可如此。”

    “主上,今夜之失,陶东难辞其咎,只能以死谢罪。”陶东悲怆道,双手握紧剑柄便要自刎。

    “陶东,你只想着赎今夜之过,可曾想过就此自戕,可对得起老夫?”陶楚喝问道,陶东无言以对,愣在当场。跪在地上的陶西三人见机连忙从地上起来,将他手中的长剑夺下,将他扶住。

    见此,陶楚顿时松了口气,千金易得,良才难求。陶东兄弟四人跟随自己多年,忠心耿耿,若陶东就此自戕,那才是自己今夜最大的损失。

    “陶西,你们先扶着你们大哥下去休息吧。”陶楚吩咐道。

    “是,主上。”

    待陶西他们扶着陶东离开后,陶楚“唉”叹了口气,转身走到大堂里边中间的胡床边。坐到胡床上,他顺势靠在胡床上,摇了摇头,略显无奈地念:“朱杨啊,朱杨啊,真是老谋深算,千算万算却料想不到,你早已经潜入到我的府中,潜伏在我的身边。”

    虽然不甘被朱杨盗走了价值连城的夜明珠,但陶楚还是相当佩服他言行一致,说只取一毫,就只取一毫。虽然藏宝室还有不少的珍宝,朱杨也只是取走了自己身上装着夜明珠的锦盒,未多拿一样。

    “你们可知道,昨夜子时,那朱杨当真潜入了陶楚的府中,在众人的严防死守之下,盗走了夜明珠?”

    一夜过去,朱杨盗走夜明珠一事已传遍大梁城,成了大梁城中人们的谈资。夜明珠被盗后,不知为何,那陶楚府中却是三缄其口,更是让人平添猜想,各种版本的盗宝故事在大梁城中流传。这不,便有三名好事之人在酒楼之中,围坐在一起,点了一壶小酒和几碟小菜,讨论昨夜朱杨盗宝之事。打开话茬的是三人之中最瘦的一位,坐在他对面的是三人最胖的一位;瘦子的左手边,也就是胖子的右边,靠墙的位置坐着那人看起来是三人之中年纪最大的中年男子,身形不胖也不瘦。

    “这个我们当然知道,还用得着你说。”三人之中身形最胖的那人不屑地说道,说的是之前的瘦子,跟着问:“你们说,那朱杨到底是如何从陶楚戒备森严的府中盗走夜明珠的?”

    还不等二人回答,胖子转头向两边看了看,身子微微向前一探,脸上浮起神秘之色,低声地说:“我听说啊,昨天夜里,那朱杨是用了土遁之法,瞒过众人耳目,遁到陶楚的府中将夜明珠盗走的。”

    “土遁之法?”瘦子匪夷所思道,跟着问:“你是听何人说的?”

    “我是早上听城东算命的刘瞎子说的。”

    听到胖子的回答,瘦子忍不住白了他一眼,道:“算命程瞎子的瞎话你也信?上次他就说我那天会如有神助,害得老子进赌场输了个底朝天。”

    “那你说那朱杨到底怎么进入陶楚府中盗走夜明珠的?”胖子不服地问道。

    “哼哼!”瘦子得意地笑了笑,跟着说:“我听说,昨日夜里,那朱杨是挖了条地道,在大家的眼皮底下,直通陶楚府里,盗走了夜明珠……”

    “得了吧。”胖子不相信地打断道,“那陶楚的府邸如此之大,要想挖条地道进去,得花多大的功夫?”

    “所以,他才提前准备,提前告诉陶楚盗走夜明珠的事,给自己足够的时间挖地道。”瘦子自作聪明地回答道。

    听着两人的争辩,一直未开口的中年男子摇了摇头,说:“你们都错了。”听他这一说,两人不约而同地转过头,看着他,问:“杜老大,那你觉得那朱杨是怎么进入陶楚的府中,盗走夜明珠的呢?”

    拿起身前的酒角喝了一口酒,杜老大将酒角放回到案上,又故作玄虚地笑了笑,吊足了两人的胃口,刚想开口说,眼前闪过一道人影,定神一看,对面的位置上坐了一名年轻男子。年轻男子穿着一白色布衣,约莫二十出头,头发盘起,额前的斜刘海遮住了一边的剑眉,一双灵动的眼眸给俊俏的脸庞增添了几分光彩,微微翘起的嘴角显得有几分玩世不恭,让人看上去是一位游戏人间,不受俗事牵挂的翩翩公子。

    “这位公子,我三人在这闲谈,你忽然坐过来所为何事?”杜老大率先出口问道。

    “无他,只是听三位在讲那朱杨昨夜盗宝之事,故坐过来听听。”年轻男子笑着解释道。

    “哦,公子对我等谈论之事感兴趣?”杜老大问。

    “我平日对这些奇侠怪盗之事颇感兴趣,听你们在谈论,所以想听听你知道的昨日夜里那朱杨是如何到陶楚府中盗宝的。”说完,年轻男子转身冲在酒楼中间忙碌的店小二招呼:“小二,来一壶上好的高粱酒,再来几碟拿手好菜。”

    “好嘞,客官。”

    过了一会,酒楼的小二就把酒菜端来,摆到案上。见年轻男子如此大方,吃人的嘴软,杜老大三人便和他攀谈起来,跟他讲述自己三人听到的关于昨夜朱杨盗宝的听闻。

    “那朱杨有你们说的那么厉害吗?”年轻男子好奇地问,脸上露出掩饰不住的兴奋之色。

    “那是当然,要不昨夜他如何能潜入陶楚守备森严的府中盗走夜明珠?”胖子反问道,跟着说:“我听说……”

    清晨,温和的朝阳照在魏让府邸的大门上,一阵晨风吹过,撩起了贴在大门上的一块白色的布条,让人注意到了布条的存在。细细看去,那布条是被一根黑色的羽毛钉在门板上,被风吹得来回飘动。

    “嘎吱……”这时,府邸的大门被人推开,从里面走出来一位老者,手里拿着一根扫把。拿着扫把在门口扫了一圈,老者发现了被羽毛钉在门柱上的布条,连忙走过去将其取下,转身走进门内。

    “五日后子时,前来取《管子》《白心》一篇,朱杨字。”念完布条上的内容,魏让右手握着布条放到大腿上,转头向右侧主位的荀况看去。

    “这朱杨到底有何打算?”坐在白阖身边的子通纳闷道,“奇珍异宝他不去偷,却跑过来偷我们儒家的典籍?”

    话音一落,子通就发现身边的白阖转过头一脸笑意地看着自己,有些不满起来,问:“白阖大叔,你为何如此看着我,难道我说错了?”

    没有直接回答解释子通的质问,白阖笑着摇起头,边摇边说:“子通,平日里让你多读书,增长见识,你不听,现在孤陋寡闻了吧。”话一说完,在场的几人跟着“呵呵”笑了几声,笑得子通一头雾水。

    看着子通茫然地转动脑袋,如坠云里雾里,魏让停下笑声,向他解释:“子通,这朱杨身为天下闻名的大盗,除了指名偷盗奇珍异宝外,还有一个癖好,就是偷盗各家的典籍。”

    “各家的典籍?”子通纳闷道,“他偷这些作甚?这些……”他后面想说的是“这些又不值钱”,但想起这些“不值钱”的典籍在在场的几位眼里可是远远要比那些奇珍异宝珍贵得多,便及时收住。

    既然效仿诸子百家,自成盗家,自封盗圣,那朱杨自然要其他一般盗贼不同,偷一些普通盗贼不会偷,但又十分有价值的东西,而且又能衬得上自己盗家的身份,那便是诸子百家的典籍。所以,平时里除了偷盗各府里的奇珍异宝外,也是会偷盗一下各家的典籍,附庸一下风雅。

    “师叔,既然那朱杨已经留下布条,说五日后子时来取《管子》《白心》一篇,那定会来盗取,我等该如何应对?”魏让旁边的魏予转头向荀况询问道。

    没有急着回答魏予的询问,荀况转头向右侧的白阖看去,问:“白阖,你可有办法应对那朱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