峥嵘志
字体: 16 + -

第45章 定亲

    张胤为三署郎,已经是正式进入仕官之途。三署郎官,主护卫之职。不过张胤这个郎官,与他人不同,他很少去站岗护卫,每日里却需要到嘉德殿给董太后讲《三字经》。

    偶尔皇帝刘宏也会来与母亲一起听张胤讲《三字经》。此时刘宏还没有做卖官鬻爵的事,不过很快他就会发现卖官获利有多大,然后开始明目张胆、明码标价地大行卖官之事。这时候刘宏正命赵忠、夏恽等人督促民夫日以继夜地修整西园,准备以后搬入那里寝居。

    按照汉礼,张胤这个郎官除了顶头上司光禄勋要执板拜,遇五官中郎将和左右中郎将可执板不拜,其他三公诸卿皆可平视①。加之张胤如今是董太后身前的红人,左中郎将也不可能对他严加管束。如果张胤为人狂傲,甚至可以不买他的帐。

    讲完《三字经》后,张胤又讲《弟子规》和《千字文》。董太后听张胤讲解经文,并不是学习,而是为了解闷。董太后心情由此变好,张胤却很是郁闷。他这个讲席一直干到了七月。

    七月选三署郎充任地方,张胤并未在名单之中。这个时候谁敢把他从董太后身边调走啊!

    唯一让张胤心情大好的事就是纨儿快到洛阳了。

    张氏为了照顾卢植起居,带着纨儿和卢慎卢重兄弟重回洛阳,张胤十分高兴,出城二十里迎接众人。

    透过车窗,远远瞥见张胤的青兽疾驰而来,卢纨的心突突跳个不停,莫名地紧张。她知道张胤会来迎她,不,迎大家,那是先前信里说好的。此时听到青兽的蹄声,就像小锤敲着自己胸中的小鼓,脸也不知为啥越来越烫……

    张氏看见自己女儿的样子了,会心一笑,想着自己当年与卢植那次见面,是不是也是这个样子来着?

    青兽到马车前,前蹄高高扬起,咴溜溜一声嘶鸣。张胤翻身跳下马,向车边骑着马的卢慎、卢重兄弟一点头,对着马车道:“师母,胤儿来迎您了。”

    张氏就在车中道:“胤儿,辛苦了。这里离京师不远了吧?”

    张胤回答道:“还有不足二十里。”

    张氏道:“那就不要耽搁了,还是早些进太学吧。”

    张胤躬身道:“诺。”

    卢纨的俏脸探出车窗,轻声道:“师兄。”

    张胤看着卢纨那娇艳不可方物的小脸,心中也是一突,赶紧道:“师妹好。”

    卢纨轻轻点头,嘴角笑意盎然,又缩入车中。

    张胤翻身纵上青兽之背,一挥手,道:“走了!”

    卢慎、卢重与张胤并辔而行。卢慎问张胤道:“师兄,听说朝廷要讨伐鲜卑人?”

    “是。”张胤点头道。

    “师兄怎么看这件事?”

    “朝廷议论此事已有数月之久,争执不断。月初,护乌桓校尉夏育正式上疏请求讨伐鲜卑,王甫、赵忠等阉人表示支持,天子已然准许。下令夏育、破鲜卑中郎将田晏、匈奴中郎将臧旻及南匈奴屠特若尸逐就单于等各率万骑出击。此时,朝廷上下正在备战。”

    卢重插话问道:“此战能胜否?”

    张胤目视前方,微微摇头,道:“必败。”然后打马前行。卢慎、卢重相视一眼,皆感惊讶,不知为何张胤如此肯定。

    卢慎和卢重追上张胤,卢慎又问道:“师兄何以如此肯定?”

    张胤手摇马鞭道:“议事不知机密,消息已露,鲜卑人必已有应对之策;三路出击,兵力分散,易于被各个击破;鲜卑草原广漠,战线长、纵深大,鲜卑人大有回旋余地。任何一项都可令我汉兵健儿死无葬身之地。三将贸然出击,必徒劳无功矣。甚至……唉!”

    张胤重重一叹。他有些想不明白,大汉国朝廷上下都是傻子吗?这么重要的事,迟迟不决,决而不密,如今洛阳朝野,还有哪个不知道大汉要讨伐鲜卑?三将出击的路线都已经不是秘密了。如此,怎能不败?

    日落之前,张胤等人到了太学卢植住所。张胤有了童子郎的身份后也有了自己的宿舍,不过他并没有去住,而是依然和卢植住在太学之中,这样他早晚请教学问也方便些。

    张飞上月已回涿县,他父亲偶然得病,来信让他回去照顾。为了以防万一,张胤打发张鄂陪张飞同回涿县。如今这小院中只有他和卢植、两名老仆以及一个厨子。

    张氏既然回来,这伙食看来能够有些改善了。有了纨儿银铃般的笑声,小院中也有了更多人气。

    当晚饭后乘凉,卢纨与张胤合奏吹笛,庆贺一家人在京师重聚。

    二人的竖笛之技皆非凡品,一曲终了,众人依然有些意犹未尽。

    张氏看着张胤与卢纨吹竖笛,有意无意地向卢植道:“纨儿今年已十七岁了……”

    卢植看着张氏似笑非笑的脸,心下恍然:“妻子这是看中了胤儿。胤儿文武兼备,才学出众,为人至仁至孝,与纨儿青梅竹马,确是良配。”在这个时代,女子十七岁早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近来向纨儿提亲的也大有人在,不过他都婉言拒绝了,内心之中,他也很看好自己的这个学生。

    卢植捻髯微笑,眼光又看向女儿和张胤。张氏也不再多说,丈夫明白自己的意思就行了。

    休沐日,卢植一家到白马寺上香许愿,张胤随行。

    张胤已是第二次来白马寺,上一次还是熹平二年春天的事,当时还遇到了张纮。前些时日,张胤还曾想去拜访张纮,后来得知张纮现在已离开太学,追随名士濮阳闿到外黄学习《韩诗》、《礼记》。

    张氏带着纨儿、卢慎、卢重到寺内进香,卢植和张胤站在寺门外等候。两人都不信佛,此来只是为了陪伴家人。

    张胤看着香客来来往往,寻思:“道教虽源自中土但是此时仍未大兴,佛教刚刚传入不久却香火鼎盛,这是为何?后世佛教之盛远过道教,又是为什么?”

    正思虑间,卢植忽然说道:“纨儿今年已十七岁矣,已是论嫁之年。”汉时人们普遍早婚,王室与民间皆然,一般十三四岁定亲,十五六岁即成婚,女子过了十四岁即可谈婚论嫁。当今天子十二岁即位,大婚时正是十五岁,由此可见一斑。

    “呃……”张胤没想到老师会说起此事,一时间思路没跟上。

    卢植目视远方,似乎在琢磨着怎样接着说。

    张胤随着卢植的目光看向远处,心中忽然一阵涌动:“是啊!纨儿,也该出嫁了。那年初见时,纨儿还是一个小丫头,如今……若纨儿你嫁给别人,我又当何为?”

    张胤抑制不住心中冲动,转头向卢植道:“老师,请您将纨儿许配弟子为妻。”

    正在此时,卢植也开口说话:“胤儿,你可愿意照顾纨儿一生?”

    两人同时说话,也同时听到了对方所言,相视一眼,复而齐声大笑。

    卢植看着自己的这个得意门生,心中大慰。

    张胤躬身行礼,道:“老师,学生明日即请蔡议郎出面代为提亲。”

    卢植点点头,道:“汝叔父那里也不要忘记。”

    张胤道:“诺!”

    张氏和纨儿、卢慎、卢重礼佛出来,见寺前树荫下,卢植、张胤师徒正聊得火热。

    纨儿穿花蝴蝶般走上前问道:“阿父,你和师兄说什么?”

    卢植笑容满面,说道:“为父与胤儿说,把你许给他为妻,让他对你好点。”

    “啊?”卢纨瞥了眼张胤,只见张胤站在那里,笑容灿烂如花,倏地反应过来,转身跑到母亲身后,脸上爬满红晕。

    卢慎、卢重兄弟也听到父亲的话,卢重好奇心重,抓住兄长的衣袖,问道:“阿兄,父亲真要将阿姊嫁与子承吗?”

    “不知道,多半会吧?”卢慎也不知父亲是否是在开玩笑,但是他觉得阿姊若非要嫁人的话,还是嫁给师兄为好。

    张氏拉着卢纨走过来,说:“夫君,我们回吧。”

    卢纨羞得低头不语,随着母亲登上马车。

    一路之上,卢纨心如鹿撞,总是静不下心来。将到家时,忽又想起方才父亲所言:“不会是父亲在逗自己吧。”想到此处,卢纨一下子心思又变了,忽天忽地,既不能确定,又不好意思去问,更加忧烦。

    此夜,卢纨未眠。

    第二日午时,张胤到东观寻蔡邕。

    蔡邕连日来,心情郁闷。只因先前闹蝗灾,虽有张胤献灭蝗之法,但是毕竟百姓损失已重,天子刘宏下诏自责并令群臣各自陈说可行的治理国事的措施,蔡邕借机密奏包括明堂祭祀、察举贤良、督察各州刺史、检举宣陵孝子等七事。蔡邕上书七事,字字真知灼见,可是刘宏并未给予足够重视,只在洛阳北郊举行了辟雍之礼,并将那些以宣陵孝子为名被任命为太子舍人的家伙统统改任丞尉,而对其他建议置之不理,让蔡邕倍感失望。

    “小友,今日前来东观,有何指教?”蔡邕问张胤道。

    “蔡议郎,胤有一事相求。”张胤深施一礼,肃容道。

    蔡邕见他一本正经,知是有正事,便说道:“子承所请,我自当竭力而为。”

    “胤与老师之女青梅竹马,意欲求之为妻。敢请议郎代为提亲。不知议郎……”

    “哈哈,此大喜之事,我定当前往。卢议郎女与汝堪为良配。”蔡邕舞动大袖,兴奋不已,“我明日即去,如何?”

    张胤语言支吾,道:“胤向老师说,今日即请议郎代为求亲……”

    蔡邕忍不住又哈哈大笑,拍着张胤的肩膀道:“小友,你也忒心急了些。哈哈,就去,就去。只是这雁从何来?”

    汉代结婚必经六礼。所谓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纳采为六礼之首,即男方请媒人到女方家提亲,而礼物则是雁②。此雁就是通常所说的鸿雁,也就是野生的大雁,至唐代后渐渐以家鹅代替。男方送雁,始于古俗,是表明男子有射猎之力、能够养家的意思。而且大雁生性忠贞,无论雄雁亡或是雌雁死,另一只都会独身至终,送雁也是取此美好之意。

    “纳采之物,胤已备好了。”说完,张胤自己都有些不好意思了。他鸡鸣头遍即起来,跨马背弓,出城射猎大雁。按他箭术,射雁不难,可是此时夏末秋初,大雁南飞才始。《吕氏春秋》说:“孟春之月鸿雁北,孟秋之月鸿雁来。”俗语亦有“八月初一雁门开,大雁脚下带霜来”的话。这季节洛阳城外山泽之间鲜见大雁,空有神技亦无机会施展。张胤转悠良久,终无所获,只好到猎雁人处购买了两只大雁。汉时有人以猎雁为生,将雏雁养于家中待售,称为猎雁人。

    蔡邕抚掌大笑,道:“既如此,我晚间即去太学。”

    张胤赧然一笑,拱手为礼而去。

    蔡邕代为求亲,也算是很有面子的事了。洛阳城中又有几人有此等脸面?

    蔡邕来时,卢纨正在房中写字: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卢纨的字娟秀柔美,只是今日心情不安,下笔有些不太经意。

    张氏推门而入,来到卢纨身边跪坐下,柔声说道:“纨儿,蔡议郎来代胤儿向你求亲了。”

    卢纨“嗯”了一声,几不可闻。

    张氏拉着卢纨的手,道:“胤儿才学显于同侪,孝勇胜于常辈,与你又可算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正是你良配。母亲知道你对胤儿也有情意,你二人若成夫妻,要互相扶持,恩爱好合。”张氏话音渐低,难掩不舍之意。

    卢纨乖巧点头,伏在母亲肩头,一时间不知是喜是悲。

    纳采之后,方有问名、纳吉。所谓问名者,将归卜其吉凶也。自然也是蔡邕代为。纳吉才是订婚之礼,需族中长辈出面。

    十日后,张胤的叔父张识亲到洛阳行纳吉之礼。奠雁之后,礼成。张胤与卢纨算是定下亲事。

    后面亲迎自不必说,只是纳征、请期之礼,此时也不便为,只好大略定下时间。以卢植之意,今冬纳征,也就是下聘礼,明春办婚礼,婚礼前让张胤提前行冠礼。张胤欣然允可,当下书写家信一封,告知滕玉和王蒲两位母亲。

    ………………………………

    注①:三署郎见光禄勋,执板拜;见五官、左、右将,执板不拜。于三公诸卿无敬。——《汉官六种》,孙星衍等辑。

    注②:《仪礼?士昏礼》曰:“下达,纳采用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