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二帝国之帝国崛起
字体: 16 + -

第6章 出殡、登基

    武成王二十七年八月十四日。晨。

    皓京城内,布满了白幡。全城的百姓立在道路两旁,静静地等候着他们颂扬的天子,今天是央天子武成王出殡的日子。

    吱~呀。

    皓京内城三座大门,罕见的同时打开。引路太监举着白色的幡旗从正门走出,一共九名,这是只有天子才配享有的待遇。随后是由俩名宫卫才能举得动的号角。哀号呜呜的叫着,夹杂着诸侯们虚伪的哭喊声。武成王的灵柩由八匹白色骏马拉扯着,出来了。后面是身着孝服,即将成为新天子的姬玄,年仅十五岁的他虽已经是初谙人世,但难免还着孩子气,他正骑着一批黑马,回想着父王在时的种种,正放肆的哭着。紧跟的是大祭司墨海,身着奇异而华丽的祭袍,站在一辆战车中,嘴里正说一些奇怪的祭文。诸侯和其他参加的出殡的人也从两旁的偏门鱼贯而出。三支队伍在百米之后,终汇成一条长长的人流。向城外流去,他们的终点是皓京城南的松山,松山的天子陵墓正静静地等着他的第一个主人安息。值得一提的是,松山王陵在五年前才开始建造,当时王室实在找不到那么多人来建造它,这陵墓是楚国、鲁国和秦国三国加班加点动用十万劳力联合建造的,颇具天子气派,刚建好一个月,总算让这个一辈子都压抑的君王死得其所。队伍所过之处,两旁的百姓如多米诺骨牌一样,扑通、扑通纷纷跪倒在地,呜呜的哭着,这时候的哭声反而成为了一种仪式,待队伍过后,他们纷纷起身跟在队伍后面,随对队伍一起出城。人流汇的的越来越长,从城门流出,一直流向松山。

    王后子莺抱着小姬若,正站在内城最高的城楼上,按照规矩孕妇和刚生完孩子的女人是不准靠近陵墓的,无论你是王后还是平民,概莫能外。子莺望着长长的人流,眼圈蒙蒙的,鼻子一阵酸痛,她多么想放肆的哭啊,她已经哭不出来了,这几日的悲痛,烧干了她的泪水,何种伤悲才能欲哭无泪呢。怀里的小姬若,正瞪着明亮的双眼,看着母亲奇怪的脸,忽然“哇”的一声苦了出来。那哭声好像在告诉母亲,我帮您哭,又好像在哭诉自己的父亲........

    队伍离松山王陵越来越近,终于在距离王陵不足五里的地方停了下来。一支全副武装,头和兵器都缠绕白布的宫卫将这股人头拦腰截断,老百姓们被阻挡在外,按照规矩,他们只能送到这里。

    出殡的队伍继续前进,离王陵还有一里的地方,诸侯们也停了下来。最后的一里,只能由天子的至亲才能送。大祭司墨海带着姬玄,领着护送陪葬品和陪葬的奴隶的卫士,继续想王陵走去。

    到底是动用了十万劳力修建的王陵,半座松山被掏空。看那雕满精美符文的地宫大门,一定是鲁国工匠的杰作。石阶和建造地宫所用的石砖,这是只有才有的石头。墨海和姬玄在地宫门前停下脚步,跪倒在宫门的两侧,恭敬看着武成王的灵柩被请入地宫。随后是摆放祭品和陪葬品的宫人们。虽然王室没落,但天子的陪葬品还是很丰富的,那些生前吝啬的诸侯们,自己死后都显得大方了一回,整整二十多车,包括成王死后的各种日用品。待放置棺椁和陪葬品的宫人们出来后,出殡仪式到了最后一步。墨海拉着腿已经麻木的姬玄站到了一旁。

    近千名捆绑着的男女奴隶被卫士,赶着进入地宫,几名衣着华丽的宫人妃妾端着一个木盘也进入了地宫,木盘中整齐的放着上吊用的白绫,她们是未给成王生育的妃妾们,她们是“自愿”的,那个她们赖以生存的君王去世了,她们活着比死更难受。奴隶们哀求着,绝望的挣扎着,有快要挣脱的被卫士用长矛刺穿,姬玄看着这场面难免有些害怕,但一想到自己即将成为“天子”,便紧紧握腰间的宝剑,冷冷的看着这一切,他明白有一天他们也将为自己陪葬......随行的史官记录着,他们的笔下,记录着这个逝去帝王的一生。“大央武成王姬x,母后xxx,在位二十七年,享年三十有七,于武成王二十七年八月十四日,葬入皓京松山王陵。”写必,史官合上这部卷绸,他合上了一个时代。

    持续了整整一天的出殡仪式结束了,诸侯们都回到了北宫驿馆,整整走了一天,这夜,他们倒显得格外安静,都早早休憩了,他们知道明天的天子登基大典会更加累。

    一夜之间,整个皓京城撤掉了白色,恢复了本该有的繁华。这座王城即将要迎接它的第二位主人了。

    武成王二十七年,八月十五日,今天是姬玄登基加冕为王的日子。

    天还蒙蒙亮,姬玄就被宫人拉扯起来,待沐浴后,他将要穿着天子登基专用的冕服。

    (冕服,是央朝的天子诸侯们参加一些重大事项穿着的礼服,主要包括冕冠、冕衣。冕冠即平天冠,最上面的木板称冕板,前圆后方,象征天圆地方之意。后面比前面高出一寸,使呈向前倾斜之势,有前俯之状,象征天子或诸侯国君关怀黎民之意。冕板两端下垂的珠帘称旒(liu),由缫丝串玉珠而成。冕衣上织山河、日月、花鸟、虫鱼等纹章图样。此外还有一些配饰,如绶带,玉钩、玉佩等。自央朝建立,央文公确立礼乐制度以来,上至天子,下至黎民,冕服按照穿着者的身份地位,有着明确的制度。天子的冕服称大衮服,头戴的冕冠称“大衮冕”,用12旒,每旒贯玉12颗,冕衣上着十二章纹样,配九条五彩绶带;公爵冕服称“衮服”,头戴的冕冠叫“衮冕”,只能用9旒,每旒贯玉9颗,冕衣着九章纹样,配七条五彩绶带;侯爵和伯爵的冕服称“敖服”,头戴“敖冕”用7旒,每旒贯玉7颗,冕衣上侯爵着七章纹样伯爵配五章纹样,皆配五条绶带;子爵和男爵的冕服为“耗服”,用5旒,每旒贯玉5颗,冕衣子爵着五章纹样,男爵着三章纹样,皆配三条绶带;卿、大夫的冕服为“玄服”,按官位高低玄冕又有6旒、4旒、2旒的区别,每旒贯玉5颗,冕衣着一章,皆配一条绶带。凡是地位高的人可以穿低于规定的礼服,而地位低的人不允许越位穿高于规定的礼服,否则要受到惩罚。但在后来的诸侯争霸中,各国诸侯自作主张,旒渐渐只限于诸侯王,卿大夫不准配旒,只是将冕冠的旒换成彩带。)

    在一干宫人侍候下,姬玄很快便沐浴完毕,侍女开始给他穿着只有天子才配享有的大衮服。珠帘的上的玉珠在姬玄眼前晃来晃去,据说那玉珠来自南海的蓬莱仙岛,极其珍贵。除了冕冠,冕衣是给姬玄量身定制的,合身的天子冕服穿着在姬玄身上,转了一圈,赫,还颇具些天子的威仪。他要去椒兰殿给太后子莺请安了。

    姬玄在一干宫人的陪同下,来到了椒兰殿。子莺知道今天是姬玄登基的日子,早早起床梳妆打扮好,坐在正厅,等着姬玄来给自己请安。

    “母后,孩儿给母后请安了,望母后吉祥。”

    “嗯,玄儿啊,今天之后你就是这九州之主啦,害怕吗。”

    “孩儿不怕,只是有些许无措。”

    “不用紧张,大祭司会安排的。今后,你要多听大祭司的话,明白吗。”

    “嗯,孩儿知道了。若母后没有其他事,孩儿便告退了。”

    “嗯嗯,你去吧,记得你是天子,没有什么值得害怕的。”

    “那孩儿告退了。”说着,姬玄给子莺行了一个大礼后,转身向椒兰殿外走去。

    “等等。”子莺想起还有没说完的话,便叫住了正往外走的姬玄。

    “母后,还有什么事吗。”姬玄不解的转身问道。

    “没什么事了,只是玄儿你要记住,你是大央的天子,本宫希望你像大央的开朝先祖那样,澄清玉宇,完成你父王未尽之事,还天下以太平。”

    姬玄没有回答,只是攥紧拳头,重重的点头。随后,转身离开了。

    天子登基的地点被安排在王宫正中的太极殿举行。诸侯百官们早已整齐的立在太极殿门前,静等着登基仪式开始。

    咚~咚~咚,象征着天子登基的帝王钟声响起,标志着登基仪式开始了。

    身为大祭司的墨海,负责主持这一神圣的登基仪式。首先是宣读天子即位诏书。

    “大央自先王立国以来,国运昌盛,历五百一十二年,十九代,源源不绝,而天命不常,先王仙逝,今有王子姬玄,文韬武略、秉性纯良、恭俭仁孝。上敬天地宗亲,下护天下子民。有尧舜之相,秉圣贤之能,忧思国计、振朔朝纲,堪担国器。今为天下苍生福泽计,立为大央第二十代天子,武威王,肇基贵胄,承天应人.........。”

    墨海将诏书宣读完毕,诸侯百官皆跪立在石阶两侧,恭候着新王。

    姬玄在宫人的陪同下,开始登上大殿,受天子大宝。墨海看着身着冕服,面色刚毅的姬玄缓缓向他走来,不仅的想起了武成王,二十七年也是他宣读着武成王的即位诏书,他曾将中兴王室寄希望于武成王,他知道武成王不会让他失望,如果他还在的话。看来如今只能寄希望于姬玄了,看他步履从容,颇有天子风范,如今秦国的加盟,更加让中兴王室的机会大了一些,墨海知道嬴厉不会让他失望的,王室需要秦国,秦国更加需要王室。

    “路都给你铺好啦,接下来看你的了,小家伙。”墨海在心里说道,他所说的小家伙当然是已经踏上祭台的姬玄。当然,后来的姬玄确实没有让他失望,央王室在武威王姬玄的统治下,确实一改往日的懦弱,强势崛起,他更不知道,也正是由于王室的崛起,为日后殷家殷赐提供了崛起的舞台,这是后话。

    姬玄登上祭台,开始宣读他的应位诏书,呃,就是后世的获奖感言。

    “天地与祖宗垂怜,立玄为天子,肇基贵胄,孤必上敬天地宗亲,下安诸侯黎民,澄清玉宇,振朔朝纲,以慰天地祖宗在天有灵............”

    祭台下跪立的嬴厉,微微抬头,望着正在宣读应位诏书的姬玄,默默陷入了沉思,他明白王室崛起意味着什么,从姬玄目前的种种表现来看,王室真有可能在他的手里崛起,联想到前天与墨海的对话,他似乎明白,原来墨海早就知道自己会答应他的请求,这个老东西,竟然将自己当做棋子,想到这里嬴厉的手紧紧的握了起来,他更明白自己没办法不答应他的请求,比起王室需要秦国来说,秦国更需要王室的帮助,如今的秦国朝政每年的粮食开支占据的比重不可谓不大,长此以往,秦国在诸侯国中唯一的强兵优势也会彻底丧失,进口粮食的三分之二都用于军队,别忘了秦国三面邻近异族,每年对异族的战争的大小不下百场,虽然打出了一支强军,但也打空了国库啊。他的老师卫鞅子在给秦孝公的上书中,开篇就是“耕战”两字,但秦国哪里来的那么多沃土。所以他需要一个光明正大的理由向中原发展。“哼,老狐狸,谁是谁的棋子还不一定呢。”嬴厉狠狠的在心里说道,他从小便不喜欢这种压迫,要不他的老师也罪不至死。

    读完获奖感言的姬玄并不知道祭台之下,诸侯们的各怀鬼胎,接下来他还要祭天公,望风调雨顺,拜地母,望地利人和,祀祖宗,望国运昌盛.........

    按照规矩,天子即位需要改年。

    央武成王二十七年,武威王元年,姬玄继天子位。天玄九州大陆开始进入了诸侯争霸,礼崩乐坏的战国时代。谁也无法阻止央朝的灭亡,即便是后来文韬武略赛过他任何一位先祖的姬玄,他唯一的成就就是让羸弱不堪的央王朝变成一个强大的央王国,谁也无法阻止诸侯国的相继覆灭,即便是强盛如齐楚两国,说到底他们不过老牌的奴隶主贵族,新型的贵族从战争中开始崛起。说到底,战国不过天玄大陆奴隶社会向更高一级封建社会的过渡罢了。雄心勃勃的诸侯们,谁都希望制定新世界的规则,制定最符合他们利益的规则,果然,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真是一个可爱的时代。这是后来殷赐在一次巨大战败后,对这个时代的评语。他此刻正依偎在母亲怀里,在赶往咸阳的路上。他还不知道这个时代正对他发出最强烈的召唤,他为这个时代而生。

    前面6章对于天下大势的铺垫和未来后续故事的伏笔已经写得差不多了,不知道还记不记得第一章鬼谷子追龙而去,很过人说找殷赐,他的故事在殷赐游学的时候,我们再讲。相信我亲爱的读者们也是读烦了,没关系,精彩的主线剧情即将上演,让我们把镜头对准殷赐。喜欢的朋友记得收藏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