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之逐鹿中原
字体: 16 + -

第2章 稚童晓事

    时间如流水般,缓缓流淌。不知不觉中,王叙已近来到这里四个年头了,也弄明白自己到底穿越到了哪个时代。

    东汉末年,没错,王叙回到了东汉末年,一个即将到来的乱世。所幸的是,王叙运气还不错,穿到了世家大族之中,太原王氏。作为王氏的嫡系子孙,自然不担心出门就挂了的局面,更不用担心谋生等平民需要操心的事。如果是东汉初年,王叙说不定会什么也不想,安安稳稳做个普通人,过一过豪门大少的日子,可现实却并不给他机会。

    是东汉末年,就算只是一个林俊杰的粉丝也都知道东汉末年分三国,何况王叙还是一个纯文科考上去的历史系学生,更是了解这是一个乱世。自从两次党锢之祸后,东汉王朝唯一指望的士大夫阶层被清得差不多了,那些敢于为国尽力的纯清官不是死就是贬,剩下的不是贼精的利益家,就是阴谋的野心家。剩下的几个清流之臣也大多是有心无力,难转乾坤了。所以王叙的父亲(以后专指此时代的)也不会说要靠后辈们兴复汉室了。可后辈们真正愿意兴复汉室的也不是没有,可是皇帝不行再怎么兴复也没用,只能破而后立。懂得这些道理的王叙自然准备在即将到来的乱世中攒一份力量,就算不争霸,也可以保全自己。

    “公子,老爷找你。”侍女的到来打断了沉思的王叙。“嗯,我这就去。”王叙应道后就独自前往正厅了。

    来到正厅的王叙看了看四周,发现没什么人,就对着父亲说道:“爹,叫叙儿有什么事吗?”男子看了看王叙,突然说道:“叙儿,你天资聪颖,一岁便会说话,两岁便能识文,如今我也知道你更是有自己的想法。你时常问的一些问题为父也不能解答,我想,既然我都无法教你,那请一些普通的先生也是徒劳,所以一直让你自学,而我只是从中引导,不做干涉,可这样并不好,白白浪费了你的聪明,于你也不甚公平。所以我想让你去拜一位名师。”

    听到父亲的言语,王叙有一丝感动,回想当年前世父亲也是为自己寻名师教授才艺,让自己比别的孩子跑得更快一些。于是回应道:“但凭父亲吩咐。”

    “好,那你明日与我一同去拜见一下蔡大家。”

    王叙应过父亲的相召,便离开了正厅,向后园走去,绕过重重地回廊,来到一处偏僻的小院子。一进院子,便感觉肃杀之气铺面而来,一种危机感油然而生。但王叙却并不在意,只是走了进去。却见一个黑衣人迎风而立,其人须发尽黑,脸色却尽显沧桑,只是往院中一立,便觉有无尽的威视在四周展开,尽显绝世高手的风范。

    王叙一走进去,就散漫地说道:“石叔,你又在摆微风,总是这样,不累吗?”男子闻此,脸色一变,又换了换神色,说道:“你小子懂甚么,这人一站一立之间,正是显示出这个人修养与能力的时候,站得怎么样,其人的气概与势都会显现出来。”

    “知道了,不就是站如松,坐如钟吗?我还知道‘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无坚不摧’呢?”王叙嘟嚷道。

    “唯快不破,无坚不摧……”男子闻此,静思良久,突然笑道:“好一个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无坚不摧,你小子果然是个奇才,一句话就道破了千百年来武学的奥秘,果不负神童之名。”

    王叙听到男子的夸奖,心中不由得尴尬了片刻,“金大侠,你的话还真厉害啊!”但面色却是如常,只是说道:“那是,你也不看看站在你前面的是谁,前五百年……”王叙话还没说完,便被男子打断道:“得了,你小子别一夸就上天了,今天我有正事。”

    王叙听到有正事,也不说了,只是静静听着。

    “我见你已有一年时间,教你习武也有半年,你年岁小,许多东西也不能学,可如今你也有了四岁,别人天赋好的人,都是于此岁筑基,你也不例外,只是我筑基的方法与别人不同,所需药材也是特殊,而且我也没带此药,所以我要回河北寻药,数月之内不能再授你武艺,所以这几个月你自己练习武艺,不要懈怠。”男子慢慢地说了经过。

    “嗯,石叔,你就放心去吧,我一定会勤练武艺的,绝不偷懒。”王叙拍着胸脯答道。“哼,你小子最好如此,若是懈怠,届时有你好看。”说完便向外走去。

    王叙见此,也没说什么,只是入院继续习练武艺。这男子虽姓王,却并非王氏族人,乃是一代剑师王越的师弟,剑术高绝,只是不喜名利,所以声明不显。后来在一次比剑中身受重伤,为王叙之父所救,遂感念其恩,一直留在王叙父亲身旁,后来见王叙根骨奇异,遂收其为徒,直至今日。

    “哎!三国之中奇人异士何其多也,绝非几部史书能够记下的。”王叙想道。像王石这样的人,还不知道有多少呢?甩了甩心中的杂念,继续练习武艺。

    直至中午,王叙才在侍女的呼唤下往中厅走去。“叙儿,你又练的一身是汗,你才三岁,不要这么辛苦自己嘛!”却是王叙的母亲贾氏说道。“娘,多动才不会生病啦!”王叙话虽如此,但心里还是很开心母亲如此关心自己的。“哎!随你了。”贾氏知道王叙的性子,也不再劝。

    “娘,小妹睡着啦!”王叙问道。王叙快满三岁时,贾氏就又怀了一胎,到王叙三岁多时,便生下了这个妹妹,取名王绮。王叙上一世没有妹妹,所以这一世格外喜欢自己这个妹妹,总是逗弄她,小家伙也喜欢和王叙在一起,从不哭闹。

    “嗯,刚刚睡着,你别把她又吵醒了。”贾氏回道。“放心,我不会吵到妹妹的,我先去洗个澡,娘。”

    “好,快去吧!”说完王叙便和侍女向另一边走去。

    一炷香的时间过后,王叙神清气爽地走了回来。“娘,爹呢?”王叙对贾氏问道。“你爹他和几位好友去你蔡伯父家了。”“原来如此。”王叙念叨道。“父亲肯定是为了拜师一事!”想到这里王叙又是一阵感动。“我一定要努力保全王家在这乱世中。”王叙暗暗下定决心。

    饭后,王叙照例在院子里闲逛了片刻,就回房了。回到房间,王叙也不知道干什么。在古代晚上除了闺房之乐外并没有什么玩的。夜生活基本没有。而王叙才三岁多,房事就算想也是有心无力,所以在每天的无聊压迫下只能看书,几年下来,倒也养成了每天晚上读书的习惯。王叙之父王则看到也是很高兴,只是劝他不要太晚,免得伤身体,王叙自然点头,可实际上还是我行我素。王则也不好说什么,也就任他去了。

    日月交替,公鸡晨鸣。第二天迅速到来,王叙用完早饭后便和父亲径直朝蔡邕家中前去。一路上王则殷切地叮嘱王叙道:“叙儿,你一定要谦逊有礼,蔡大家毕竟是一代大儒,你可不要恃才傲物。”

    “知道了,爹,你都说了多少遍了,就是傻子都听明白了。”王叙不耐烦地应道。

    “哎!你小子真是,算了,不说你了。”王则无奈地叹了口气,不再劝了。他知道自己的儿子极有主见,虽只三岁,有时却比三十岁的人还要有主见。

    很快车门声停止,下人在车外说道:“老爷,到蔡府了!”

    “嗯,就这里了,你们先在这里等候,我和少爷先进去。”王则轻轻说完就和王叙一同下了马车,往蔡府正门走去。

    及至府门,王则对管事的说道:“太原王则王文准前来拜访蔡大家,还请通报。”

    管事的闻此,对王则拱了拱手,说道:“王大人请稍等,老奴这就前去通报。”

    不一会,管事的便回来说:“王大人快快有请。”说着便在前面引路。王叙随着王则进入了蔡府,但见府中清澈典雅,虽不甚奢华,却别有一番风味。

    随着管事行进几圈,来到一处厅房。管事转身做指,“老爷在此厅中等候,大人请进。”王则闻此,携王叙径直走去。

    进入厅中,但见一中年文士跪坐于首位,见王则进来,连忙起身相迎,“文准可来了,这便是叙儿吧!”

    王叙见此,连忙上前说道:“蔡伯父,叙儿给您行礼了,恭祝伯父万康。”

    蔡邕见此,抚了抚胡须笑道:“嗯,举止有礼,言语得体,不愧是小神童。”

    “小子何德何能,能得蔡伯父之夸耀!(蔡兄过誉了。)”王则父子齐声道。

    蔡邕见此,不由大笑。“你二人果是父子,言语都如此相似。”王则闻此,望了望王叙,也是笑了笑。

    互礼过后,便进入正题。蔡邕首先开口道:“王叙,我闻你父说你欲拜于我门下,可是如此。”王叙见正题来了,紧了紧身子,答道:“蔡伯父德高望重,学识渊博,小子虽不敢仰对其光,奈何心甚羡之,欲学于蔡伯父,望伯父许之。”王则听到王叙的一番话,心里笑了笑,“叙儿之才,果若如此!”面上却并不变色。

    蔡邕听到王叙的一番话语,脸上变了变色,心道:“王家小子果如其父所言,甚是聪明,只是言语颇为奉承,不知其志如何?”于是出言问道:“嗯,你所言甚是得体,只是不知你之志向何为啊?”

    新人新书求关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