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盛世
字体: 16 + -

第15章 孤注一掷

    1

    晋祠求雨的这天,李渊早早起来便换上了祭祀的官服。李世民对王威和高君雅鼓动父亲到城外求雨,心里总是忐忑不安,他要求跟从李渊一起去求雨。李渊则认为,晋祠求雨,众目睽睽,王威、高君雅手中无兵,他们不敢有非分之举!李渊担心李世民无事生非,命他在家修改上报朝廷的文书。

    李渊走后,李世民心情烦躁,坐立不安。他一会儿俯在桌子上抄写送往朝廷的文书,写了几个字又放下笔,自语道:“徒劳之作。”说着,站起来,想了想又做下,拿起笔,自语道:“父命不可违,就当是练字吧。”又继续写起来。

    刘政会急急走入,看了看屋子,问李世民:“公子,大人呢?”

    李世民放下笔:“求雨去了……什么事?”

    刘政会着急地:“坏了……”转身欲走,又回来,“公子,王威要害大人,晋祠里面有伏兵……”

    李世民猛地站起来,抬腿就走。刘政会大步跟了出去。

    王威和高君雅一大早就来到晋祠,他们命人在晋祠院内设了祭坛,祭坛上摆了香炉和供品。祭祀的祠堂内摆上了供品、香炉。而在晋祠厢房,他们埋伏了十多个穿便衣的亲兵,有的拿刀,有的拿弓箭。亲兵们们透过窗上的竹帘,盯着院子内。布置完毕,王威站到院门外和十几个官吏,还有上了年纪的乡绅、百姓,一起等待着李渊的到来。

    太阳已经很高了,晋祠外的路上仍不见李渊的身影,高君雅不免有些着急,他小声对王威说:“李大人怎么还不来……他不会不来吧?”

    王威很自信,说:“他需要人心,不会不来……”

    话音未落,一个乡兵跑过来向王威和高君雅报告道:“王大人,高大人,李大人已经到了,到村口了……”

    “好,太好了……”王威说着向高君雅使一眼色。

    高君雅转身进了院子。

    李渊一行到晋祠院外,下了马。

    王威带领着众乡绅、官吏上前施礼,道:“恭候李大人来晋祠为民求雨。”

    李渊回礼,说:“不必客气,都是为了太原百姓……王威,求雨的礼仪安排好了吗?”

    王威点点头:“李大人,求雨的礼仪安排好了,求雨的时辰还没到,李大人一路辛苦,先到祠内厢房小憩片刻,待时辰一到,李大人再为民求雨。”

    “也好。”说着,李渊跟着王威向院内走去。

    李渊刚走道晋祠的院子门口,身后传来李世民的喊声:“父亲!父亲……”

    李渊回头看去,李世民和刘政会打马而至。王威不安地看着李世民。

    李世民并不看王威,他来到李渊面前,翻身下马,气喘吁吁道:“父亲,急报……突厥数万骑兵向太原而来,请父亲速回太原……”

    王威上前道:“李公子,求雨的时辰就要到了,求了雨,再回太原也不迟……”

    没等王威说完,李世民打断他:“兵贵神速,突厥的骑兵说到就到,岂有求雨的时间……父亲,快走吧。”

    李世民不由分说,拉着李渊就走。李世民走了几步回过头,对王威道:“王大人,你们也赶快走吧,赶快!突厥无情,走晚了会丧命的!”李世民又高声对求雨的乡绅和官吏,“大家赶快走,到城里躲一躲,快!”

    那些乡绅、官吏。还有百姓闻此仓皇离去。

    王威愣了片刻,然后恨恨地:“突厥人……你坏了我的好事!”

    在回家的路上,李世民把实情告诉了父亲,他说:“父亲,王威求雨是假,他在晋祠埋下伏兵,要杀你,若不是刘政会,父亲此时早就没命了!”

    李渊惊魂未定,问刘政会:“王威晋祠设伏,你是如何知道的?”

    刘正会道:“回大人,晋阳乡长刘世龙告诉我的……前几天高君雅送给刘世龙两百两黄金,让他找二百乡兵,说是求雨之时保护大人,今天早上,乡兵到了晋祠,高君雅对他们说,朝廷有密旨,说大人谋反,命乡兵求雨之时,捉拿大人,送往江都,刘世龙想尽千方百计,把这个消息送给了我……”

    李渊气愤地说:“王威、高君雅,他们这是逼着我谋反,自寻死路!”

    “父亲说的正是,孩儿正要除掉这两人,他们偏偏要自投罗网……”

    “世民,不能蛮干,要有罪证,蛮干会失去人心,这对举义不利。”

    “孩儿明白。父亲,孩儿已经安排好了,让王威、高君雅死的有口难辩。”

    2

    回到官邸,王威仍是疑虑重重,他对高君雅说:“……突厥人早不来,晚不来,偏偏我们要对李渊下手了,他们来了……这会不会是李世民的一个幌子?”

    “什么幌子?”

    “晋祠设伏……他是不是听到了风声?”

    “不会的,刘世龙不说,谁也不知道。”

    “刘世龙手下的人呢?”

    “每个乡兵我都给了一两黄金,把他们买通了……再说,乡兵没有一人离开晋祠,如何通风报信……”

    王威还是不放心,吩咐高君雅:“你再给刘世龙送去一百两黄金,说这是朝廷给的,使臣大人封德彝留下的,牢牢封住他的嘴。”

    “王大人多虑了,根本就这没必……”

    王威坚持道:“有必要,太有必要了!你赶快去吧,花钱消灾,只要刘世龙把这些黄金收下,你我才能平安无事!”

    高君雅想了想,说:“好,我明天就去。”

    “今天就去,现在就去……”

    两人正说着,一个将军走进来,他对王威、高君雅拱手施礼道:“王大人,高大人,李渊大人请二位大人速往留守府议事,商讨抗击突厥进犯一事。”

    高君雅问:“为何如此着急,明天再议还不行吗?”

    将军回答:“军情紧急,刻不容缓。”

    王威只好上前道。“陈将军,回告李大人,我们一会就到。”

    “末将在府外恭候两位大人。”将军拱手施礼,转身走出。

    高君雅看着离去的将军,有了担心,对王威道:“李渊如此着急叫我们过去,不会出事吧?”

    “若是晋祠设伏露了风,那就会出事……”

    “要不,我一个人先去……”

    王威看着门外,说:“门外的那位不会答应。”

    高君雅又问:“那怎么办?”

    王威想了想,说:“众目睽睽之下,李渊还没这个胆量……走吧。”

    太原留守府厅堂内,李渊坐在正中的椅子上,两旁坐着十多个官吏和将军。

    王威和高君雅走进,向李渊拱手施礼,“拜见唐公。”

    李渊没有起身,一指旁边的椅子,“坐吧。”

    王威和高君雅看了看屋子里的人,坐到李渊一旁。

    李渊对众人道:“今天本是吉日,是我李渊为太原百姓求雨的日子,可突厥人不给我这个机会,派军队进犯太原……”他看了看在坐的众人,提高了声音,“更令人气愤的是,我们太原城中,竟然有人暗中勾结突厥,出卖太原,出卖我们大隋的军队与百姓!”他说着停顿了片刻,“有人举报,说这个勾结突厥的奸细,是一个官吏,太原的官吏!”

    众人不由窃窃私语。”

    李渊扫了众人一眼:“这个奸细,我一定会查出来,严惩不贷!

    高君雅接道:“对,李大人,一定要严查,决不能放过这个可恶的奸细!”

    王威也气愤地说:“奸细不但可恶,更可恨,查出来,当腰斩于街市!”

    一个官吏也是愤愤地道:“一定查个水落石出,决不能让奸细逃之夭夭!”

    李渊抬手向众人示意。屋子里安静下来。

    李渊对众人道:“我已经派人去查了,奸细将水落石出……”

    众人交头接耳,小声打听着。

    王威试探地问:“李大人,奸细会是何人?”

    李渊一笑,“查出何人,就是何人……”

    刘政会拿了一份状纸匆匆走进,向李渊施一礼,把状纸递到李渊面前,“大人,奸细查出来了,证据都写在上面。”

    李渊对刘政会道:“先让王大人过目。”

    王威起身欲接状纸,刘政会收回,对李渊道:“此事牵扯两位副留守,惟大人可阅。”

    李渊装作吃惊道:“你不会弄错吧?”

    “大人看过便知。”刘政会说着把状纸再次递给了李渊。

    王威在一旁道:“刘政会,你是朝廷的将军,可要秉公查案?”

    高君雅也道:“刘政会,你若是诬陷我们,我到江都朝廷告你!”

    刘政会一笑,“末将不敢诬陷,只是据实以报。”

    李渊展开状纸,看了片刻,装作吃惊地问:“怎么可能有这种事情?”

    刘政会答道:“大人,这都是事实,末将决无半句虚假之言。”

    李渊把状纸递给王威,“王大人你看看……”

    王威接过状纸,看了几眼,气愤地把状纸撕的粉碎,指着刘政会,“刘政会,你这是诬陷,诬陷!”

    李渊在一旁笑着,“王大人,是不是诬陷,审过了才能定论。”

    李渊把“审”字念的很重。

    王威气愤地指着李渊,“李渊,这是你下的圈套!你这个叛臣,朝廷的叛臣!”

    李渊冷笑,“勾结突厥才是叛臣,太原百姓共愤的叛臣!”

    王威一把拉着高君雅,“高大人,咱们不听他的,走!”两人转身就往外走。

    王威、高君雅大步从厅堂走出。却一队手持兵器的士兵站在他们面前,为首的是李世民。二人不由一惊。

    李世民冷笑道:“王大人,高大人,你们晚了一步……”

    王威也冷笑一声,“李世民,你不要高兴的太早,拿不出证据,我看你们如何向朝廷交代,向太原百姓交代。”

    李世民冷笑着,“这就不用王大人操心了,我自有说法……”他一挥手,“把这两个奸细拿下!”士兵上前将王威和高君雅扭住。

    王威高声骂道:“李世民,你这叛臣!叛臣!朝廷不会饶过你……”

    3

    江都虞世基住处厅堂。

    虞世基一边翻看奏章,一边心事忡忡地对封德彝说:“我总觉得太原要出事。”

    “刚从太原回来的时候,学生也总觉得太原要出事,日子长了……学生就不再担心了……”封德彝安慰道。

    “你是说太原出不了事?”

    封德彝摇摇头,“星辰变化,岂是人力能为?顺其自然吧……”

    虞世基有些不满,“你这是什么意思,是让为师对李渊听之任之?那将有负皇上!”

    封德彝忙解释,“老师,学生不是这个意思……皇上乃真龙天子,威仪四海,小人即使想反,又岂能够取而代之?”

    虞世基还是担心,“李渊可不是小人,谶语中有他的姓氏……”

    封德彝安慰道:“谶语都是方士们造出来,无非挣几两黄金,不可全信……”

    虞世基摇摇头,“此话不能这么说,众多谶语,你可以不信,但在天下得以流传谶语,你就不能不信……”

    封德彝很乖地答道:“老师,学生记住了……”

    “你再派人去太原,不,去河东,命屈突通看住李建成,盯住太原。”

    “老师,我已经派人去了。”

    虞世基“恩”了一声。

    江都行宫内难得的安静。月光很好,落在静静的池水中。池边的条桌上摆着瓜果酒菜。还有几支蜡烛。隋炀帝坐在桌旁,抬头看着星空。萧皇后也坐在桌旁,他默默地看着隋炀帝。隋炀帝轻叹了一声。

    萧皇后问:“陛下,你怎么了?”

    “没什么……如果安伽陁那术士来江都就好了……”

    萧皇后担心地问:“是不是又出现了灾星?”

    隋炀帝回过头,笑笑,“只要帝星闪亮,有几颗灾星怕什么……皇后,喝酒吧。”说着端起酒樽一饮而尽。喝过酒,隋炀帝又抬头看星。

    萧皇后还是担心道:“陛下,丽妃美娘会看星辰,臣妾把她叫过来,让看看。”

    隋炀帝笑笑,“今夜难得这么清净,朕谁都不想见,只想与皇后在一起……皇后,喝酒。”隋炀帝说着又端起酒樽。

    萧皇后也端起酒樽,身不由己地叹了口气。

    隋炀帝放下酒樽,看着萧皇后,“皇后有什么心事吗?”

    萧皇后也放下酒樽,“臣妾能有什么心事,臣妾只是是担心月容,自从到了江都,这孩子就郁郁寡欢,从来没笑过。”

    隋炀帝笑笑,“皇后不用为她担心,月容的心事朕明白,她是惦记李世民……皇后,喝酒。”隋炀帝说着端起酒樽。萧皇后也端酒樽。

    两人同饮。

    月容望着一副字发呆,那是一个“归”字,李世民写的那个“归”字。有人走过来,月容似乎没有察觉,还是看着那个字。那人坐到他身旁,是隋炀帝。

    隋炀帝和蔼地问:“月容,这是何人写的字?”

    月容这才发现了隋炀帝,不由一愣,道:“父皇……”

    隋炀帝笑笑,“父皇知道这是何人写的字,是不是李世民?”

    月容看着隋炀帝,点点头。

    隋炀帝接过字仔细看着,赞叹道:“李世民的确人才,文武之才……月容,他有些象朕,你看出来了吗?”

    月容回忆着,然后摇摇头,“女儿我怎么看不出来呢?”

    隋炀帝笑笑,“父皇年轻的时候,你没看到,那也是弯弓射雕,文才超众……父皇不但擅长写字,更擅长写诗,父皇的诗是可以流传千古的……”

    隋炀帝说着抬起头,沉吟片刻,然后吟道:“

    夏潭荫修竹,高岸坐长枫。

    日落沧江静,云散远山空。

    鹭飞林外白,莲开水上红。

    逍遥有余兴,怅望情不终。”

    隋炀帝吟完诗,仍沉浸在诗的意韵之中。月容静静地看着隋炀帝。

    隋炀帝回过神,问月容:“月容,这是父皇在江都新作的诗,你觉得怎么样。”

    “父皇的诗,写的很好,尤其是‘逍遥有余兴,怅望情不终’,更让人回味无穷。”

    隋炀帝微微一笑,“月容,你开始懂诗了……”

    “但女儿不喜欢这首诗。”月容直率地说。

    隋炀帝有些不高兴:“为什么,是因为你不喜欢江都吧?”

    月容看看隋炀帝,然后道:“不,女儿喜欢看弯弓射雕,喜欢父皇在草原写的那首诗,‘突厥牵马走,行殿游塞外;天高白云近,草阔牛羊矮’……在女儿心目中,这才是英姿勃勃,气宇轩昂的父皇。”

    隋炀帝看着月容微微点头,“月容,会有一天,父皇会带着你,乘着‘观风行殿’,再去草原。”

    月容坦诚道:“乘不乘‘观风行殿’无所谓,女儿只是希望父皇能带着女儿,尽早回到北方,回到家乡,再写出‘天高白云低’的诗句。”

    隋炀帝看着月容,抚摸着月容的头,“父皇答应你,父皇会回去的……”

    月容靠在隋炀帝胸前,“父皇,你可要早点回去……”

    隋炀帝搂住月容的肩膀,点点头。

    4

    在距离太远百里之外,有一座破败的古庙。这天晚上,李建成为了避开官兵,带着李家的人就在古庙里落脚。清冷的月光从窗上斜进来,显得古庙更凄凉。

    万氏、长孙氏等人已经睡了,横七竖八地躺在草上,李建成睡不着,小弟智云迟迟没有下落,他不知道如何向自己的父亲和庶母交代……他坐在古庙的院子里,愁眉不展。

    陪伴着建成的孙无忌劝慰道:“建成,别犯愁了,睡去吧,一到太原我们立刻派人去找智云。”

    李建成叹了一声说:“到哪儿去找呢,还不知道是何人抓的呢……”

    长孙无忌道:“依照元吉所说,肯定是官府,拿着令尊的帖子,一个县一个县的查,一定能找到……”

    李建成恨恨地:“李元吉啊李元吉……我真恨不能杀了他!”

    “说这些没用,元吉还小,今年才刚满十七岁。”

    “他小什么?我象他这么大,早就领兵打仗了……”

    院外传来马蹄声,象是有很多人。李建成和长孙无忌不由一惊。

    李建成急忙对长孙无忌说:“快,让大家赶快起来。”

    长孙无忌匆匆跑进庙内。

    门外有人敲门,敲的很响。然后传来一个汉子的声音:“师父,开门,开门啊。”

    李建成抽出剑走过去,捏着嗓子对庙外道:“你们是何人,这么晚了,为何来此打扰老衲。”

    外面的人说:“师父,我们是官兵,找人的。”

    李建成愣了片刻,然后道:“寺庙之内只有出家人,没有你们要找的人,你们走吧。”

    外面静了片刻,然后又换了一个人,那人说:“师父,开门吧,我们没有恶意,我们打听一队人马的行踪,不知师父见过没有。”

    这声音很熟悉,使李建成不由疑惑,问:“你是何人……”

    那人回答:“我是太原留守府的将军,开门吧,师父。”

    李建成听出来了,激动无比地对门外:“你是……侯君集?!”

    外面的人疑惑道:“是我……师父,你是……”李建成没有回答,搬开顶在院门上的木头,把院门打开。站在院门外的果然是侯君集,他身后有十几个拿着兵器的汉子——那都是穿了便衣的太原士兵。

    李建成一把抓住侯君集的手,百感交加,竟然说不出话来。

    侯君集也是百感交加,说:“大公子,我可找到你们了……”

    穿便衣的士兵们,也是一番感慨。

    片刻后,侯君集问李建成:“建成,她们呢,夫人她们呢?”

    李建成指指庙内,“……都在屋里,屋里说话。”

    说着,拉着侯君集的手向寺庙走去。

    庙里点了蜡烛显得有了生气。大家有说有笑,围在侯君集和李建成面前,万氏也在,坐在正中的位置。侯君集手下随行的士兵坐在一侧,大家面前堆着一些花生。

    侯君集脸上表情很丰富,他对众人道:“……你们不知道,可把我急坏了,按照二公子计算的行程,两天前我就该迎到你们,可这一路上人影都没见一个,我担心你们出事了……”

    一旁的长孙无忌问:“侯君集,你们是怎么找来的?”

    侯君集回答道:“那叫灵机一动,我一想,不能沿着大路再这么迎了,大公子一向用兵小心,带着女人走路,更是如此……我就兵分几路,沿几条小路分头寻找……还真让我们找到了!”

    李建成笑着:“行啊,侯君集,跟着家父,你长进不小……以后,肯定能做大将军。”

    侯君集道:“大将军不敢,能带上一万人马,我就心满意足了……”

    李建成承诺道:“行,回到太原,我就建议父亲给你一万人马,让你威风八面。”

    侯君集摇摇手:“现在不行,太原总共才三万军队……不,已经四万了,李大人不会给我一万人马。”

    “那就以后,用不了多久,我们的军队就会超过十万,二十万……”

    “我盼着呢。”

    一旁的万氏对侯君集说:“侯将军别光说话,吃花生,我们从河东带来的。”

    万氏说着抓了一把花生塞到侯君集手里。

    侯君集不住点点头:“夫人,我在吃,一直在吃……”他想到了什么,问万氏,“夫人,怎么没看到智云呢,他去何处了?”

    庙里立刻沉默下来。万氏不由抹了几把眼泪。

    侯君集看看众人,道:“你们这是怎么了?智云出事了?”

    李建成叹了口气,道:“君集,让你说准着了,真是出事了,智云叫官府抓了,所以这两天我们不敢走大路……”

    侯君集气愤地:“是那家官府,敢抓太原留守大人的公子?他不要命了?今晚我就去找他们!”侯君集说着站了起来。随他来的士兵也站了起来。

    李建成又把他按下:“别急,侯将军,明天再去找……如今咱们有人了,分几路,一个县一个县去打听,去找人。”

    侯君集点点头,然后对万氏说:“夫人,你放心,智云是你的儿子,更是李大人的儿子,找不回智云,我们不回去见李大人!”

    万氏点头道:“我相信,相信你们……建成,你们明天不能去找智云。”

    李建成不解地问:“庶母,为什么?”

    “你的父亲想你们,想他的家人,你把大家带到太原,再去找智云。”

    “庶母,明天我让侯君集将军护送大家到太原,我去找智云,智云是我的兄弟,亲兄弟,我一定要找到他。”

    万氏落地有声地:“不行,必须先去见你的父亲,否则,庶母也不走。”

    李建成不由感动,无言地看着万氏。

    5

    李世民一大早得收侯君集派快马送来的急报,说他们迎到大哥李建成了,建成带着家人们三天后到太原。李世民立刻来到父亲的住处,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父亲李渊。

    李渊阴沉着脸对李世民说:“你先别高兴。烧香引来鬼,突厥人真的来了,明天一早就到太原。”

    李渊说着把一份急报递给李世民。

    李世民接过急报看了一眼,击掌道:“来的好!”

    李渊不快地看了他一眼,说:“你还有心说笑!突厥人先到一步,建成他们危险!”

    李世民胸有成竹地:“父亲,我有一计,让突厥人来的快,走的也快。”。

    李渊看着李世民,问:“明天能让他们走?”

    “明天不走,后天一定走……”

    李渊问李世民是什么计策,李世民回答:“空城计”。随后,李世民将如何使用“空城计”对父亲详细说一遍。

    这天晚上,李渊辗转反侧,一夜没睡……

    第二天一早,李渊召集刘文静、裴寂等几个知心的官吏,和李世民再次商量退敌的对策。

    李渊对李世民说:“世民,昨天晚上,父亲辗转反侧,一夜没睡,你这空城计若是让突厥人看破了,太原可就不攻自破了……还是老老实实,固守太原的保险。”

    李世民很自信,他说:“父亲,当年诸葛亮用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我的空城计也一定会迫使突厥人退兵的。”

    “诸葛亮用兵一向谨慎,诸葛亮冒险使用空城计,司马懿决不会想到;你不是诸葛孔明,用兵一向大胆,若用空城计,难以欺骗突厥人……”

    “父亲,太原的主帅是你,不是我,你用兵也是一向谨慎,突厥人不会不知道。”

    刘文静在一旁道:“唐公,世民说的有道理。太原城内军队尚未集结,大都分散在各郡县,算上新招募的士兵,也不足二万人,对付数万强悍的突厥军队,不可能速胜,只有苦战数十天后,把突厥人拖的疲惫不堪,粮草用尽,才能迫使他们退兵。唐公,若是这样,不但城外的建成他们危险,还将损失大量举义的兵力,拖延举义的时间,义旗晚举一日,朝廷就多一日准备,我们就多一分危险。”

    李渊思索片刻,问裴寂:“玄真,你说呢?”

    裴寂道:“我不懂用兵,世民与文静所说的确有道理,空城计是不得以而用之!”

    在众人的劝说下,李渊终于点点头:“好吧,就这么定了……世民,城内一定要严密布防,万一突厥人不中计,要有充分的准备……”

    李世民说:“父亲放心,我有所准备。”

    6、

    清晨原野,旌旗猎猎,马蹄急急。一支突厥的骑兵踏起团团尘土向太原飞奔而来。领兵的是突厥的突利……

    突利来到太原城外,命令骑兵在百步之外一字排开,做出进攻的准备。

    然而,太原城门大开,城头既没有太原士兵,也没有旗帜,这让突厥将士心生疑惑。

    一个年轻的突厥将军对突利道:“王爷,隋朝军队这是搞的什么阴谋?”

    突利自幼熟读中原的兵法,他知道诸葛亮“空城计”吓退司马懿的典故。他认为太原的李渊是在吓唬他,冷笑道:“他们是在吓唬我……可我不是司马懿!进城。”

    一个中年突厥将军对突利劝道:“王爷,城内一定有伏兵。”

    突利一笑:“就是有伏兵我也不怕,太原的军队不多。”

    中年突厥将军又道:“王爷,细作报告,太原的统帅不是李渊,是他的儿子李世民……”

    突利冷笑一声:“这我知道。”

    那突厥将军说:“李世民用兵狡诈,新近又招募了许多士兵,王爷还是探一探再进城的好。”

    突利想了想,说:“好吧,我带一支军队进城探听虚实,你们在城外接应。”

    突厥将军再次劝道:“王爷是军队统帅,万一有什么闪失,末将回去无法向可汗交代,还是末将带一支军队……”

    突利打断他,严厉地:“军令如山,抗命当斩!”

    突厥将军看了看突利,举起令旗,使劲一挥。

    突利一马当先向城门奔去。一支突厥骑兵跟在突利身后,奔进太原城门……

    7

    突利带着突厥骑兵长驱直入太原城,李渊又着急又生气,他对前来报告的刘政会说:“我说空城计不行吧,你们都不信,突厥人不是司马懿……命令李世民,立刻关闭城门,消灭进城的突厥人!”

    刘政会解释道:“公子说,突厥人只是试探,还是按兵不动为好……”

    李渊火了:“我是太原的统帅,他只是我的儿子,他必须听我的!”

    刘政会匆匆来到太原街上一间阁楼内,那是李世民指挥机构所在地。透过阁楼窗上的竹帘,可看到静悄悄的街道。有几个士兵立在窗前,手持弓箭,警惕地看着窗外。

    刘政会对李世民说:“公子,李大人发怒了,命令你立刻关闭城门,消灭进城的突厥人。”

    李世民说:“兵法上说,主不可怒而兴兵,将不可愠而致战。父亲盛怒下发布的命令,不是明智的指挥。”

    刘政会又道:“公子,话是这么说,可李大人是太原的统帅,他的命令不能不执行。”

    李世民一笑:“兵法上还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刘政会正想说什么,窗前的一个士兵低声道:“公子,突厥人来了!”

    众人立刻来到窗前,向窗外看去。

    太原街上,突利带着一队突厥骑兵沿街而来。马走的不是很快。

    突利边走边向两旁观看。

    太原街旁的院落内,埋伏着许多个太原士兵,还有青、壮年百姓,人人手里都拿着兵器,紧张地注视着院外……一张张严峻的脸……一双双注视着院外的目光……一双双紧握着兵器的手……

    院外的马蹄声慢慢走了过去……

    李世民透过窗上的竹帘缝隙,看着街上越走越近的突利。

    刘政会小声对李世民说:“公子,活捉突利王爷,突厥军队不战自退。”

    “真要是捉了突利王爷,太原别想安定了……”

    身后有人轻轻击掌,“好,说的好。”

    李世民回头,说话的是刘文静。

    “刘先生何时来的?”

    “刚到……我担心你对突利下手。”

    李世民笑着:“世民还不至于目光如此短浅。”

    “那么是我多虑……”

    刘政会在一旁小声地问:“先生,为何不能对突利下手?”

    刘文静示意他不要再说话,然后指指李世民。

    李世民正盯着窗外。

    突利和他的士兵骑着马已经走到了阁楼下,他勒住马向阁楼上看着。

    一个年轻将军对突利说:“王爷,我们走吧。”

    突利看着阁楼没说话。

    “王爷,这条街上好象有伏兵。”

    突利一笑:“我知道……”他说着以极快的动作拿起弓,举弓就是一箭。

    那支箭穿过窗上的竹帘,被李世民一把抓住。

    李世民拿过一张弓,搭上那支箭,欲射,又放下,看着窗外。

    刘政会小声地问刘文静:“刘先生,为何不能对突利下手?”

    “捉了突利,他的父汗能善罢甘休吗?”

    刘政会“哦“了一声。

    太原街上,突利的骑兵,渐渐远去。

    李世民回过头,对刘政会道:“传令,张扬旌旗,鼓角齐鸣。

    “是。”

    街旁院落内,太原士兵和青壮百姓在奋力击鼓、摇旗、呐喊……

    另一院落里,太原士兵和青壮百姓也在奋力击鼓、摇旗、呐喊……

    鼓角之声此起彼伏。写有“李”的旌旗四处可见。

    突利的骑兵,向城外急奔而出……

    8

    战斗的第一天过去了。夜深人静,留守府里李渊和李世民开始讨论明天的战斗。

    李渊说:“世民,你的空城计只成功了一半,突厥人没走远,在三十里外安营扎寨,我们还是要打。””

    李世民一笑:“我本来就没打算一计就把他们吓跑。”

    李渊问:“你还有什么计谋?”

    “夜晚派一支军队出城,天亮张扬旗帜,鼓角齐鸣,扮做从西河来的援军。”

    “雁门故伎重演?”

    李世民点点头,“突厥人必退。”

    李渊摇头道:“当年在雁门城外,突利中过一次计,他不会再中第二次了……”

    李世民:“兵不厌诈,只要援军扮的逼真,突厥人还会中计。”

    李渊想了想,然后道:“那就试试吧。”

    突厥营帐内,突利和一位中年将军也在研究太原的战事。

    突利问那将军:“你说,李世民会出城与我交战吗?”

    “不会,离开坚固的城池,他不是王爷的对手。”

    “那我们怎办,在这里傻等?”

    中年将军刚想说什么,另一个突厥将军走入,对突利道:“王爷,西河方向发现隋朝援军。”

    突利一怔:“隋朝援军这次来的到是很快……他们有多少人?”

    报信的将军回答:“观旗帜,闻号角,大概有数万人之多。”

    突利来到军图前观看了片刻,问中年将军:“你说,李世民会不会又是虚张声势,雁门故伎重演?”

    中年将军摇摇头:“李世民若虚张声势,援军必以十万之众的声势出现。”

    “那你的意思是说,我们该撤了?”

    中年将军点点头。

    突利一笑:“见不到李世民,我是不会走的。”

    中年将军提醒道:“隋朝的援军一到,我们可就处在劣势了。”

    突利冷冷一笑:“他有援军,我们也有……这一仗,必雪雁门之耻!派人速往汾阳宫,命刘武周,立刻增援太原。”

    9

    太原城头旌旗飘扬,不远便有一个士兵。李渊、李世民、刘文静立在城头,看着远处。

    李渊对李世民道:“……突厥人不走,建成他们迟迟进不了城,这一仗不得不打了。”

    李世民道:“父亲,这一仗还可以不打。”

    李渊看看李世民,说:“世民,敌我交战,非你一相情愿,敌人的统帅不会听你的指挥。”

    “不打对突厥也有益处,我可以说服他们撤兵。”

    李渊冷笑:“说服?你过于异想天开了吧?”

    刘文静在一旁道:“唐公,世民并非异想天开,文静愿前往突厥大营,说服突厥退兵。”

    李渊看着刘文静,问:“你如何说服突厥人?”

    “以朋友相待,以厚礼相赠,用谦卑的言辞,讲明双方共同的利害,突厥将与唐公交结,岂有不退兵的道理?”

    李渊思索道:“与突厥交结,会有刘武周之嫌,必遭天下人辱骂啊……”

    刘文静一笑,说:“刘武周如何能与唐公相比?刘武周是为突厥所用,唐公是让突厥为我所用……”

    李渊看看刘文静,道:“请文静细讲。”

    刘文静继续道:“唐公在太原举义,北有强大的突厥,南有朝廷的重兵,唐公若不与突厥交往,必腹背受敌,生存尚且艰难,大业又从何而谈呢?”

    李渊点头道:“文静说的有理。”

    “此外,太原的军队缺少战马,与突厥结交后,可用中原的物产,换取突厥的战马,壮大唐公的军力。”

    李渊称赞道:“好,我赞同与突厥结交……文静,此事机密,不能声张。”

    “我明白……”

    突厥大营内,漂亮的丝帛和金灿灿的黄金摆在突利面前。

    突利看了看面前的丝帛和黄金,对前来讲和的刘文静冷笑道:“你们是害怕了吧?”

    刘文静微微一笑:“王爷如果认为化干戈为玉帛就是害怕,那么天下就没有安定可言了。”

    “我们突厥的安宁,靠的是战胜敌人。”

    “在你们的西方有一支强敌,他们也叫突厥,西突厥,开皇三年,你们东西突厥就是因为连年战争,消弱了各自的军力,不得不向大隋请和。其后,你们与大隋和睦相处,军力渐强,令西突厥不敢小视。”

    “隋朝杀了我们的谋臣,藐视我们突厥,我们不可能再和睦相处了!”

    “藐视你们的是大隋皇上,不是李渊大人。”

    “他是皇上的朝臣,表兄,他听命于大隋皇上。”

    “那是以前,从此以后,李渊大人就不会听命于皇上了。”

    突利盯着刘文静,问:“你是说李渊也要反叛大隋?”

    “不是反叛,是拯救天下。”

    “你的话,让我如何相信?””

    “你有一个好朋友,他的话,你应该相信。

    “中原没有突厥人的朋友?”

    “王爷贵人多忘事……三年前洛阳比射,王爷与你的朋友兄弟相称,王爷难道忘记了?”

    突利冷笑一声:“他已经不是我的朋友,是我的劲敌!”

    “两军对阵,各为其主,王爷不要因雁门兵败,恼羞于李世民。”

    突利猛地抽出刀,顶住刘文静的咽喉:“说实话,你到底是来干什么的?”

    刘文静毫无怯意:“交朋友。”

    突利看了刘文静片刻,收回剑:“我要见他……”

    众人听说突利要见李世民,纷纷反对,在留守府一直争论的深夜。

    裴寂对刘文静道:“说一千道一万,公子不能去!”

    刘文静说:“公子若是不去,突厥人就不会撤兵。”

    裴寂争辩道:“突厥人毫无信义可言,公子即使去了,突厥人也未必撤兵……”

    李世民在一旁说:“他即使不撤兵,我也应该去,宁可突厥失信于我,我也不失信于天下人。”

    裴寂对李世民劝道:“世民,突厥人反复无常,不要为了一个信义的虚名,丢了性命!”

    “裴大人,你说错了,信义决非虚名,它凝聚了真诚,力量,勇气,在某种情况下,它可胜千军万马!”

    裴寂冷冷一笑,“兵法上说:“兵者诡道。这如何解释?”

    “那是作战,这是交朋友,完全是两回事。”李世民道。

    “突厥人不会成为你的朋友的。”裴寂道。

    “只要心诚,干戈可化玉帛,突厥人为何不能成为我们的朋友?”

    一直沉默不语的李渊开口道:“好了,不要争……世民,玄真是为你好……”

    “我知道……父亲,相信我,会说服突利的。”

    李渊看着李世民:“为父并非不相信你,父亲是不相信突厥人,你只身去见突利,的确太危险了!”

    “父亲,一人危险,换取太原安宁,举义成功,值得!”

    李渊忧心忡忡,“孩子,为父担心,你冒生命危险也无法换取成功。”

    “不冒危险,更不会成功。”

    “……世民,你哥,你的兄弟,至今还在城外,父亲担心……再也看不到你……”

    “父亲,正是为了我哥,我兄弟,为了千千万万太原百姓免受战争蹂躏……还为了你,父亲,我们必须与突厥化敌为友,确立北方的屏障,父亲的大业才能成功……父亲,让我去吧。”

    李渊看着李世民没有表态。

    李世民语重心长地对父亲说:“父亲,举义起兵,平定天下,必有许多艰难险阻,危难重重,如果一个突利孩儿都不敢去见,如何克服重重危难,平定天下呢?”

    李渊看着成熟起来的儿子,终于点了点头,说:“孩子……去吧……父亲等你归来,平安归来……”

    “是,父亲。”

    10

    太阳出来了,照亮了原野。一排突厥骑兵整齐的列队在原野上。突利骑着马,立在队前。

    远远地,李世民骑马而来。他的马奔到突利面前,停下来。

    突利看着李世民,疑惑地问:“就你一个人?”

    李世民笑着回答:“你没有请别人。”

    “你不怕我杀了你?”

    “你我是兄弟,突厥人从来不杀自己的兄弟。”

    “你我也是敌人。”

    “以后不是了,我父亲愿与你的父汗结为兄弟。”

    “大隋皇上不会答应。”

    “大隋如落日,霞光就要消失了”

    “你让我如何信任你?”

    李世民从背上拿下弓箭说:“这只弓,是三年前洛水比射时,你送给我的,我一直留在身边。”

    “还有呢?”

    李世民拿出一支箭:“这支箭,是王爷留在太原的,当时我就在王爷身边的阁楼上,我接到了这支箭……”

    突利看看李世民和他手里的箭,说:“我明白了,你留我一条命。”

    李世民说:“非也,我本来就不会伤害兄弟的性命,永远不会。”

    这话让突利很感动,他跳下马。

    李世民也跳下了马。

    突利跪在李世民面前,发自内心地一拜,说:“兄长,请受兄弟一拜。”

    李世民忙跪地回拜,道:“兄弟,手足之情,地久天长。”

    两人手拉手站起。

    突利问:“兄长,你果真要推翻残忍、高傲的大隋皇上?”

    李世民回答道:“不是我,是天下的百姓,他们再也无法忍受皇上的昏庸与残暴。”

    突利激动地:“好,兄弟愿率兵相助。”

    李世民对突利婉言道:“突厥的士兵,是草原的儿子,世民不敢用他们的尸骨,奠基李家的王业。”

    突利不快:“你是不相信我?”

    李世民说:“非也。当年兄弟答应,让我骑草原最好的马,如果兄弟能送我数千匹战马,我当回敬最美丽的玉帛,最高贵的珠宝。”

    突利很痛快地:“我答应你。”

    突利说着抬起一只手,李世民的手和突利的手,紧紧握在一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