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录此去经年
字体: 16 + -

第474章

    朱充听明白柳三的来意后朗朗一笑,叹道“凌霄宝店的生意早已经让不少人红眼了,如今工艺也渐渐地流传出去,有几家仿做的也不足为奇,你想吃肉,也得给别人留点汤不是。”

    柳三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听朱充这么一说,他大致也知道,朱大人管这事的确有点难度,要想生意做大做强,看来今后还得再琢磨一点新东西出来。

    “不瞒你说,现在生意也不太好做了,国内没有一个稳定的局势,不单单商业,就连其他行业也疲软了不少,不过说到这。”朱充欲言又止的继续说道“有一个好消息跟连锁销售法有关,你想不想听。”

    “说来听听。”柳三回道。紫琴创出连锁销售法,前期因惹了不少麻烦被朝廷雪藏了起来,直到后来柳三才知道,谢太后对此法仍然心存期望,于是嘱托朱充将此法在部分地区试运行,看来如今也有了结果了。

    朱充来了精神,沏了杯茶,品了品慢悠悠地说道“为了不出意外,我暗自将此法在南疆区域试点,那里靠近大理,就算出了问题,也不会被朝廷中的有心人拿出来说事,结果没想到,短短几个月时间,果然商品流通迅速,百姓来往的银两也远远超过了其他地区,光是收上来的税收,都比其他地方多了很多,如此看来,银两快速流通,对百姓,对南疆,对国家,都有着十足的好处。”

    “听起来挺好,不知朱大人是如何控制此法的,别到时候乌烟瘴气败坏律法的事情又出现?”连锁猛如虎,用的不好,可也是个灾难。

    朱充嘿嘿一笑,伸出五个手指头,郑重的说道“限准入年岁,限入股金,限参者商人身份,限大宋百姓籍贯,限识字者,条条框框下来,大批的人依旧只能做好自己的事,如此一来,兵有人当,士有书读,工有力做,田有人耕,岂不美哉。”

    仔细一琢磨,朱充大人说的每一个字都有很大的道理,能以好法兴国家,是一件利泽千秋的好事。

    两人瞎聊了一会,柳三也就起身告退了,如今他也没什么要紧的事,剩下的日子,便是陪着府中的几人待待,顺便解决掉李格非的案子,也算了却了赵明诚的一件心事。

    楼兰一行已经过去大半月的天气了,嫣谷雪倒也信守承诺,不知道她用了什么法子,给柳三写来信说,西域众国已经在筹备今年的十万两黄金,择日便可以送达,只不过让柳三把地址告诉她就行。

    这封来信,无意间提醒了柳三一件事。

    汴京虽然现在是大宋的首都,可是既然朝廷已经有了迁都临安的想法,可见这里并不是长久之地,现在局势不稳,北方的金军日益强大,铁蹄南下,成了迟早的事情。

    或许该考虑今后何去何从了,自己曾答应过纳兰玲芝,战争结束后,便找一块地方,好好的去过日子,仔细考虑过后,柳三有了自己的打算。

    他写了一封信给了九太子赵坤,信中的内容是什么,无人可知。

    这日柳三正在府中与几女玩蹴鞠,下人突然传来话,说是秦禧大人请自己去府中一趟,说是喝点茶,联络联络感情。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不过柳三倒不怕秦禧耍什么手段,便欣然答应。

    秦禧现在是朝中正四品中奉大夫,府邸离柳府也算不得远,坐马车一个时辰就能到。

    等到的时候,才发现,秦禧正猫着腰远远的等候。

    柳三不禁一笑,这秦禧溜须拍马的功夫做的比其他人周到多了。

    一见柳三下车,秦禧立马闪着腰段小跑了过来。

    “柳将军辛苦了,本以为柳将军看不上与微臣同茶共饮,没想到将军依旧不嫌弃,给足了微臣薄面,寒舍今日蓬荜生辉,全靠柳将军的到来啊。”一番说辞,谦虚谨慎。

    柳三笑了笑,拍了拍身上的风尘,说道“秦大人哪里话,我自是爱喝茶,听说你这里有上好的金骏眉,就马不停蹄的往来赶了,生怕慢一步,被别人捷足先登了。”

    “嘿嘿,”秦禧脸上有光,没想到柳三也是的俗人,如此的话也就好说话了,“今日只请柳将军一人,管家,关了大门,其他来客一律不见。”

    “是,大人。”

    一位精明的中年男子,干脆的笑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