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录此去经年
字体: 16 + -

第454章

    第二日。

    天下起了蒙蒙下雨,整个京城烟雨朦胧,皇宫中的青石路上,一个身影急匆匆的在微雨中奔向谢太后的寝宫。

    不知道出了什么事,谢太后非要自己一炷香的时间赶到,否则便论罪处罚。

    柳三喘了几口气,才远远的看见刘公公打着伞,站在路的尽头,等候多时。

    “哎呦,刘公公,什么事催的这么急?”柳三赶紧收起伞,客气的问道。

    刘公公挺好的一个人,平日里也对自己挺照顾的,今日看他的神色,好像没什么要紧的事。

    刘公公红红的嘴唇微微扬起,****的老眼挤出一个笑容,凝声说道“这老奴可就不知道了,不过今日九太子也来了,应该还是有事情的,快进去吧。”

    “行,回头我送些西域的茶叶到你府上,送给刘公公享用。”柳三说完便赶紧去了。

    身后的刘公公一听柳三也给自己带了西域的好东西,眼睛笑成一条缝,暗道柳三懂事。

    此时的谢太后正在书房内,听到柳三已来,赶紧喧了进来。

    当柳三进来后,才发现一个青年,恭恭敬敬的站在一边,打量着柳三。

    “见过九太子。”柳三恭敬行礼。

    九太子微微一笑,点头还礼,这模样正是柳三去往金陵渡河时那般,清风拂面,宠辱不惊。

    “我可与你曾见过?”九太子看着柳三似乎有些面熟,虽然经常听到柳三在宫中的名声,但自己从来不关心政事,也就无从得见,只是今日谢太后召见,才有机会见到他。

    柳三回道“九太子,我们之前在金陵见过,只是那时微臣还只是京师学院未入学的学生,所以只有一面之缘。”

    “呵呵。我也想起来了,真是有缘。”九太子谦逊的再次行礼。

    一边的谢太后打笑道“没想到你俩相识,柳爱卿,今日召见你俩,是有要事相商。”

    谢太后神情严肃了一些,缓缓道“东海船政司传来消息,说是东海最近略不平静,海盗猖獗,截获了我们不少大宋船商的物资,据说那些海盗是东瀛武士所扮,我准备封九太子为特使,前去调查此事,你意下如何?”

    让九太子去调查这件事,谢太后把自己叫来就是为了问这个问题?当今大宋,拥有皇位继承权的太子也就剩余小皇子和这位庶出的九太子了,不过论排位,九太子是远远不可能的。

    九太子自知身份低下,所以一直处于无人问津的地位状态中,不过据说这位九太子礼贤下士,为人处世倒也不错。

    谢太后是何意呢?柳三揣摩不透,想了想回道“东海是我大宋海域,是接近高丽,东瀛最为便捷的通道,多年未出现海盗,如今却出现了,想来定是跟藩属国有些必要的联系,谢太后既然看中了九太子,微臣也相信九太子定不会辱没使命。”

    “问了跟没问一样,那便这样吧,坤儿,你先退下吧。”谢太后白了一眼柳三,郑重其事的说道。

    九太子点了点头便退了下去。

    等人走后,柳三才问道“谢太后为什么想到要提携九太子了?”

    只见谢太后蝶步走到柳三的面前,一双玉藕般的双臂轻轻挽住柳三,贴身在他的下巴,神色哀怨,口吐香兰的说道“这皇宫深幽,我待的越久,我越觉得这里人心不可测,摄政王说,金军最近步步紧逼,准备大举进攻我们的边境,他自从知道你在西域大获全胜,却再也不提去边疆的事宜,我觉得,他想把这些烂摊子扔给我,看我怎么处理,我身边的助力越来越少,你说我还能靠谁?”

    原来是这样,摄政王拥兵自重,如果他在这个时候撂挑子,谢太后的确无计可施,难怪昨晚突然给自己十万兵权,今日又派九太子去往东海,原来是这个目的。

    柳三轻轻抚着谢太后的头发,甚觉得这个女人此时的处境是多么危险了。

    “道清,有我在,你便无后顾之忧,他摄政王再怎么厉害,也不敢拿大宋的江山开玩笑,等我正式接受了封命,我去守着边疆便是。”

    柳三此时做的也只有这些了,自己十万兵马,而摄政王实际掌控的有接近四十万,先把北方的战事缓和了,才能给谢太后腾出时间整理大宋。

    “何止如此,八贤王嘴脸险恶,四王爷被我秘密送到了临安,等有了证据指正摄政王暗害小皇子,他才能安全,而且秦桧之子秦禧借着摄政王的庇佑也蹦哒了起来,百官又叽叽喳喳,整天说些无用的东西,太多的事情,压得我都快喘不过气来。”谢太后今日告诉了柳三这些,可想而知她如今的担忧有多么重。

    “当皇上还真是不好当。”柳三同情的宽慰道。

    殊不知,他的衣带不知不觉竟被谢太后解开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