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录此去经年
字体: 16 + -

第349章

    “他怎么在这里,莫非泸州的案子,是他前去调查的?”帘子后的谢太后佯装沉思,却不住的打量着柳三,直到确认是柳三后,才无声的嘴角轻扬,心道果然是这个青年。

    八贤王乃是先帝同父异母的兄弟,先帝仙逝之后,自己也深知大势已去,选择有二,要不取而代之,要不忠心辅佐。

    但他的心里有着自己的打算,这些,是无法向太多人说起的,隔墙有耳,稍不注意,便是谋反之罪。

    在皇宫高院中,越是装的糊涂,活的会越长久一些,八贤王曾经和秦桧走的很近,但自从秦桧病重垂死之后,就知道该疏远一些了,他不是一个过于明智的人,可是如今大宋,也是他赵家人的天下,不论怎样,跟外人没有太多关系。

    八贤王在大殿中高谈阔论,将庐州发生的一切几乎原模原样的诉说了出来,连柳三都有些怀疑他几乎跟亲临泸州一样。

    “要说此案最大的功臣,好像是兵部的一个副使,我大宋能有如此良臣,真是大宋之幸,百姓之幸。”八贤王一边说着,顺着看了蔡甸一眼,能被一个王爷如此看中,蔡甸一时也是激动万分,忙弯下腰,以便谦恭。

    众位官员议论纷纷,时不时附和几句,捧一捧面子,也是表明自己的立场。

    在当今的皇宫,唯有谢太后,八贤王,以及诸位王侯,在宫中都有着自己的势力和触角,文武百官在寻找大树的时候,早已考虑到了谁的阴凉更稳定一些。

    他们左右相视,到底是哪位贤士,能获得八贤王如此称赞,而且看谢太后的样子,似乎也要对此人,进行封赏。

    直到所有人的目光,发现大殿上多了一位陌生的面孔时,众人才逐渐的认识到,原来说的,是他。

    柳三感受到了所有人投来的目光,微微抬头,正好对上了八贤王的眼睛,对方相视一笑,略有深意的点了点头,退回了自己的位置。

    他是什么意思?柳三心里揣测,却无法下定论,愣神之际,只听高高在上的谢太后振振有词的说道“既然大家都好奇是谁,那就请这位青年才俊,露面一眼,让大家看看,是谁立了大功。”

    话语落毕,柳三已从官位中徐徐走出,谦恭而立,微扬起下巴,走这么近,他已经分辨的出,原来谢太后,就是前些日子遇见的那位女子。

    淡淡一笑,谢太后察觉,羞赧的暗骂一声,目光直视柳三,俯视而下,不怒自威的说道“居功自傲,对本宫不敬,罪责可不轻的。”

    柳三心头一颤,谢太后说怒就怒,都说女人的脸跟三月的天一样,说变就变,之前还觉得她知书达理,温文尔婉,看不出半点的王者风范,今日再一见,母仪天下之姿倒是显露无疑。

    “微臣不敢!”柳三知趣的低下脑袋,嘴里嘀咕一句,却谁也没听见。

    “哼,这才像话。”谢太后沾沾自喜,心想这小子并不呆傻,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他还是知晓的。

    “泸州一案,你居功甚伟,高雄瞒天过海多年,朝廷虽知其一,却不知其二,你所陈列的证据,件件属实,为大宋揪出大患,当赏。”谢太后声若幽兰,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给予了柳三极高的赞赏。

    直到这个时候,部分的官员才意识到,八贤王慧眼识珠,摸准了谢太后的下文,才在恰当的时机锦上添花,博了谢太后的彩。

    谢太后要赏赐,柳三却有些情绪波动,高雄一案还没定论,自回来之后,便听温大人说,高雄所留的家眷亲戚,按罪株连九族,这其中有应当的,可是还有些许无辜的人在,连三岁的孩童,也未能逃脱这连坐之罪。

    “太后,微臣可否说一句。”柳三猛的抬起头,刚毅的脸庞对着谢太后,眼睛里深邃的一片。

    “讲!”

    谢太后疑惑,不知柳三要说什么事情,圣前赏赐,可是无数人的荣誉,莫非他还真是一个贪功之人。

    柳三娓娓道来“我大宋如今百姓疾苦,泸州一案,只能说告破一段落,可是却不知中原天下,还有多少这样的地方,柳三今日领了赏,却只觉得受之有愧,国不强民不富,论赏赐,更像是一种嘲讽,嘲讽我大宋百官,无一人,能够为民解难,无一人,能为圣上分忧。”

    柳三话音一落,全场哗然。

    这小子说这什么话,讥讽我们这些当官的都是占着茅坑不拉屎之辈,都是无能之辈?

    有人面带怒气,有人暗自窃笑。

    温通和蔡甸吓得面如土灰,佝偻着身子,连忙上前,拉着柳三,势要他跪下为自己的狂妄失言谢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