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录此去经年
字体: 16 + -

第238章

    天亮了。

    金陵繁华的街巷上留下了昨夜欢庆过后的余烬,青石板路上渡上了一层厚厚的雪,空气中还隐约能嗅到烟火纸屑的味道。

    还在闲逛的百姓们少了很多,巷子中传来“酒干倘卖无”若有若无的声音,几家酒楼将门咯吱打开,店小二揉着惺忪的眼睛,偷偷的趁掌柜的还没睡醒,将昨夜喝尽的酒罐搬放在门口,等待着换几个零钱,给自己补补压岁。

    一家药铺里,吴渊青肿着眼睛,来回踱步在郎中的旁边,他已经一夜未合眼,守候在几张病床前,看着一张张痛苦的脸庞,他却无比揪心。

    昨夜共有四位孩童又吃了陌生人给的糖果,结果如出一辙的出现了肚子痛。

    这等手术艰难困苦,他命人找来了好几个金陵的名医,但都对开膛破肚取金这种有些天方夜谭的救人之法束手无策,说是只有华佗在世,或许才敢保下几人性命。

    身体乃性命之本,金子进入体内,因其重于血肉,故会停滞不前,导致气脉紊乱,腹脏纠结,如果没有上好的麻醉散和千锤百炼的技法,都有可能人死刀下,所以眼看着孩子们的呼吸越来越微弱,而陆陆续续赶来的郎中大夫却只能摇头叹气的离去。

    吴渊火烧眉毛,刚刚属下来报,原来紫萱几人找来,说是司马长卿大人差点昨晚也出了事,幸好发现的早,才没有让凶手得逞。

    一想起大过年出现这样诡异的案子,吴渊顿时有些气郁攻心,眼前一黑,差点昏了过去。

    好不容易被手下扶住,喝了口热汤,才缓缓平息了下来。

    “大人,门外有一赤脚医生,自称钱乙,前来求见。”

    门口属下传来禀报,吴渊精神一怔,这钱乙的名字好生熟悉,似乎在哪里听过,想了想,吴渊突然恍然大悟,这钱乙乃是方圆十里乡镇赫赫有名的行走医生,听说根治了很多的疑难杂症,他今日前来,定是看到了招榜。

    如同抓住了救命的稻草,吴渊忙吩咐属下请他进来。

    此时的钱乙还没发迹,一身粗布麻衣,身材瘦小,相貌普通,看不出有任何的过人之处。

    但听闻百姓传言,此人擅长儿科,拥有独到的经验,见他进来,吴渊也放下架子,忙起身迎接。

    钱乙恭敬的行了礼,手里拿着的正是那份告示。

    “大人,请容我先看上一看。”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钱乙直奔主题,深得吴渊欢喜,见他已经开始走诊起来,吴渊不敢打搅,坐到一边,等待着结束。

    孩子们不停的疼的呻吟,郎中给他们灌了蒲公汤,暂时会让疼痛缓解一点。

    钱乙一个挨着一个的细细把脉,观相,探舌。

    不过看完后钱乙已是满头大汗,但他却只字不言,没有说可以动手术,也没有说不能动手术。

    这让一旁的吴渊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乱转,他忍不住的问道“钱前辈,此病该到底如何是好?”

    钱乙闻声轻叹一声,右手有节奏的摸了摸下巴,郑重道“要我治此病需约法三章,不知吴大人是否答应?”

    “只要有一线希望,就是约法九章都可!”

    吴渊一听有转机,立马高兴的说道。

    只见钱乙沉思了一下。方才说道“不管能否医好孩子们,望大人不要治我死罪就行。”

    对于钱乙的要求,吴渊点头答应,不试试怎么知道,求生远比等死好的多,院外孩子们的家属已经被拦住,此案不能及早了断的话,吴渊也无法给百姓们一个交代。

    既然答应了吴大人,钱乙自然使出浑身解数,挽救孩子们的性命,

    钱乙认为小儿与成人相比较,在生理,病理上有其自身特点,吞金对于成年人来说,因其肚腹强健,一般来说,只要金子块小,尚可排出,但小儿却不同,身体脆弱,多停滞一分,便多一分的危险。

    外物称之为邪物,病症称之为邪气,邪物邪气入体,这才是一个人生病的原因。

    如小儿在生理上“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在病理上“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因此,其感受邪气之后,往往较成人的抗邪能力降低,易为邪气所伤,多见邪实之证。

    但另一方面,邪气侵犯人体之后,由于小儿脏腑气血未充而柔弱,邪气损耗正气,又易于使小儿正气受损而转为虚证。其阳气不充盛,被耗伤则生寒,其**不充足,被耗伤又可生热,故而病理上虚、实、寒、热变化迅速。

    四个孩童此时同时出现了发热的迹象,但实则体内阴盛,需先补其阳火,充正气,才能暂时免去性命之忧。

    详细的开了些药,吴渊便派人到最好的药铺前去煎熬了,等灌了一些钱乙开的方子药后,这几个孩子们出人意料的,竟然没先前那般难受了。

    吴渊脸上一喜,看到有效果,精神也好了很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