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泉讲水浒
字体: 16 + -

第273章 忠义

    在宋江没有接手梁山的时候,梁山的议事大厅前挂着一副牌匾“聚义厅”,这个名字是王伦那时候起的,晁盖也沿用了下来,聚义厅,顾名思义,就是把天下的英雄豪杰,走投无路的人聚到一起,当然那时候投靠梁山的也都是写走投无路的。后面等到宋江接手后,立马就做了两件事,一件是弄了“替天行道”的大旗,另一个就是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虽然就差了一个字,但意思可就不一样了。能跟忠扯上关系的,就只能是对朝廷了。

    宋江这一改,算是表名了自己对朝廷的忠心。当然后面上梁山的那些朝廷降将,或者被坑上梁山的倒霉蛋看到这个牌匾,心中可能好受点。不然把人家坑上山来,自己还号称聚义,这义在何方?有点说不过去。于是整个故事就以“聚义厅”改为“忠义堂”开始,叙事风格和节奏发生了变化,走上了另外一条读起来不是那么光明磊落,荡气回肠的道路。当然,梁山伯众头领出身不同,有出身高贵的,也有出身卑微的,按理说两人是很难玩到一块的(也算种门当户对),可为什么大家能相处呢,这就说道另一个义气了。

    正是靠着义气二字,无论出身如何,大家上了梁山都是兄弟,一起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大秤分金银,以至于到最后宋江招安后,原本不愿意招安的也都冲着义气二字,走上了招安之路。当然这也源于宋江的领导能力和洗脑能力(没有洗脑功底,谁信你),当然有人就说了,宋江有领导能力,是因为他的出身好,有江湖影响力,但这只是一方面,因为出身比宋江好,影响力大的还有一个人,“小旋风”柴进,至于柴进为什么没有像宋江一样成为头领,还是得从他自身说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