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何时灭
字体: 16 + -

第85章 有眼不识泰山

    危机时刻。

    “还不快快前往关内,搬运木板横梁赶至此处,解救大军之危,更待何时。”司羽语气渐冷,神色平静下来,恨铁不成钢的看着周仓喝道。

    战场之中,发生的一切,直接颠覆了司羽所知,任由他如何绞尽脑汁都没想通,本是平平安安的后方,怎么会突然出现一条无法跨越的壕沟。

    此等陷进,已经不能用陷阱来形容,已是脱离了常理。

    短暂的惊慌失措,司羽还是回了过神,一边派遣人马前去定军关搬运木板横梁,用于帮助大军撤退,一边纵马向前,为大军加油鼓气。

    壕沟一侧的甄军士卒皆是露出目瞪口呆的面容,傻傻看着这一切,刚刚还对他们穷追不舍,打的大军抱头鼠窜的敌军,居然走向下风,被坑杀的溃不成军。

    这由不得他们不欢呼,先前的憋屈瞬间转换成怒海啸滔般的嚎叫,战意一下涌上心头,舞忍大吼,要不是有壕沟阻拦,想必早就杀入进了敌阵之内。

    司羽的动作,自然没有瞒过跨坐在马的甄平。

    只见甄平面容不惊的脸上浮现出深深的讽刺,道:“战局已定,负隅顽抗,也难逃一死,不过垂死挣扎而已,何必如此呢。”

    一旁的文修闻言,不经感慨,道:“甄老真乃神机妙算也,此计恐怕不算前无古人,但也是后无来者了,经此一战,甄老之名,必名扬天下,恐怕就连远在的武昌的陛下,都会为之心喜,派人来邀啊。”

    “文将军过奖了。”对于这句名扬天下,甄平还是很享受的,慢慢露出得意之色,却是谦虚,道:“若无古之鲁班,天马行空一般的想像,某又拿什么击败司马羽了。”

    其实甄平之所以会谋划出如此大的手笔,和鲁班大师脱不了关系,若说道此计的诞生,就要涉及到一门秘史了。

    传言,秦始皇嬴政,大修史上第一皇陵,为了不使在自己死后,安葬之地被盗墓贼所破坏,所以特意命人寻来了鲁班之徒,泰山,为他在皇陵四周,修建了一条只能进不能出的暗道。

    对于暗道的要求,其实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同样难于登天,每块木板之下,都由两根圆木作为支撑,一根直立而起,深扎泥中,一根则倾斜而立,接连泥土的一端,被削成枪头一般的尖子。

    上面放置一块木板,搭在斜木的中央一处,这样在人踏上去之后,会使得木尖扎人泥中,起到一个稳固的作用,因为重心一直都在另外一根圆木上,所以在巨力之下,木尖虽然倾斜,但是不会倒塌的,反而会越扎越深,变的牢固。

    可反过来,重心就会偏移,转向倾斜木尖的一侧,因为木板只是覆盖了木尖一半的面积,所以在人走至中间一处的时候就会倒塌,将人掀入坑中,被早已准备在坑中的利器穿死。

    说是简单,可却要想成功,必须经过反复的实验,从木桩的布置,到木板的摆放,甚至连人的重量都要一一考虑进去。

    所以在这位能工巧匠过世之后,这门震慑天下的手艺,就此失传,直到这一刻,才重出江湖,可惜它却早已被人给遗忘。

    八千成du士卒,恐慌无助,看着近在眼前的敌人,充满各种滋味,难以言语。

    就在双方暂时止戈的阶段,远处,甄平大营后,三千大军正在狂冲而来。

    不过片刻的功夫,三千战旗直竖,随风舞动的大旗就碾压而来,三千大军立马停步,位于甄扬后方。

    甄扬意气风发的脸上,满是得意之色,望着上天无门,下地无路的成du大军,冷冷笑道:“困兽之斗,早晚一死,速搭木桥,给某杀平敌军。”

    号令传下,中军处的文修,立马大手一挥,两人一队肩抬木板的士卒,就冲了上来,块块木板一下就覆盖了壕沟。

    胜利就在眼前,甄扬心起一缕轻松,嘴角勾起一抹笑意,道:“果然不负小诸葛之名,甄平你这连夜挖的坑道,可真没让老夫失望。”

    “不过现在可不是寒暄的时候,当务之急还是灭了敌军在说。”甄扬话风一转,目露杀气,道:“擂鼓助威,为大军加油鼓起,弓弩手给某放。”

    咚咚咚。

    后方,几十台大鼓一同响起,震动四方。

    甄扬身后,三千结成大阵的甄军士卒,立刻取出大弓,弯弓搭箭,将身子一仰,淡淡往了眼距离,毫不留情的将手中蓄势待发的长箭射了出去。

    嗖嗖嗖。

    箭如蝗虫,铺天盖地的向着拥挤不已的敌军射去,密不透风的落入人丛之中。

    三千支长箭,一起发射,呼呼而啸的破空声,就向天上惊雷一样,除了少数在互相撞击中失去动力的箭矢,最少有二千多支利箭落入了成du大军之中。

    一道道血光飞上半空,一声声惨叫不断响起,成千上百的成du士卒瞬间中箭,满不心甘的倒在血泊之中。

    甄扬后方的弓弩手,射出一轮箭羽之后,没有半分停手的意思,继续弯弓搭箭,轮流互射起来,暴雨一般的箭雨,一浪一浪的收割着成du大军的人头,在如此近的距离之内,直接射破了木盾的防守。

    大军之中的甘宁眼露着急之色,跨坐着阴阳驹,喝道:“全军听令,不得慌张,给本将结盾防守。”

    八千成du大军,到底还是经历过战场洗礼的将士,片刻之间就平静下来,前排士卒迅速半跪在地,将半人高的木盾直直立起,后方士卒彼此相接,很快就组成了一个防守大阵,层层叠叠的木盾,抵御着箭羽的冲击。

    须弥间,八千成du士卒,就将这一防守阵型组了起来,满天箭雨虽是锋利,又近在咫尺,不过还是未能攻破层层叠叠的防御。

    “还在做无所谓的挣扎,敌军后路已断,纵使能防一时,也难防一世,弓弩手停下,步卒压上,给某一口气摧毁敌军,攻下定军,直取成du。”甄扬干枯的脸上,扬起一丝傲然,声如洪钟道。

    中军处的文修,听见号令,眼中并射出一丝精光,擎枪抱拳,豪然道:“家主在此观战就可,不必多忧,看末将如何拿下敌军。”

    自信心下,文修拍马舞枪,跨过刚刚铺成的通道,一马当先,向着敌军方向,狂奔而去。

    咆哮声中,文修手中如磨盘一般扫出,携带着一股势如破竹之势,与无坚不摧之力,扫进敌军身前。

    只听见“砰”的一声,四名成du大军就死于非命,连人带甲的被文修扫飞,撞上山蛮一般的盾墙,反弹落地,吐血而死。

    杀——

    震天的喊杀声中,一万三千甄军士卒,越过木板铺成的道路,紧随在文修之后,如饥肠辘辘的野兽,扑入敌军之中。

    身处中军处的甘宁,一时慌乱,急忙想要压制住大军的士气,可却为时已晚,面对敌军洪水般的冲击,八千大军宛如薄纸,一碰就碎。

    身在战场外的众将,无不露出骇然之色,惊愕的看着这一切,皆是无能为力。

    大军溃败,甘宁怒火心起,愤然喝道:“须知军令如山倒,我等乃堂堂正义之师,岂会怕了一群反贼敌子,速传号令,严令三军,给本将抵住,大不了和敌卒来个同归于尽。”

    号令传下,众将不敢不从,一边指挥着大军,一边浴血拼杀,几轮交锋下来后,成du士卒也变得没有那么畏惧,死亡早定,心慌不能解决一切,便开始不要命的拼杀起来。

    有了众将的带头,八千大军逐渐恢复士气,慢慢站稳了脚跟。

    看着局势扭转,司羽提着的心,缓缓放了下来,放松之余,又急忙吹促,道:“派遣一队骑兵入定军,告知周仓让他想尽一切办法,把营救大军之物,尽快筹起。”

    敌营之前,甄军正在对负隅顽抗的成du士卒,发起大浪一般的进攻,在主将文修的带领下。一路披荆斩棘,所过之处无人可挡。

    甄扬得意洋洋的望着脸色暗沉的司羽,放声大笑,道:“殿下可曾想过今天,还记得当日在成du,殿下可是威风的紧,不仅未给甄某一分薄面,反而还目中无人的将老夫赶了出来,展现殿下之威,说实话,看着眼前这幕,老朽真有一种大仇得报的感觉。”

    “哼。”

    司羽淡淡的看了甄扬一眼。愤怒的脸色,充满平静,神色自若。道:“胜败乃兵家常事,今日你甄扬胜孤一筹,并不代表你就可以横行成du,要知道,战场如商场,充斥着许多变数,说不定今天寡人不会落败呢,对吧?”

    发现一个有趣的事情,有眼不识泰山这话,并不是指山东省境内的那座名山,而是我国古代的一位著名竹匠。

    据传说,我国春秋时代著名的木匠鲁班,曾经招收一批徒弟。鲁班十分珍视自己的声誉,每隔一段时期,就要从徒弟中淘汰个别“不成器”的人。鲁班徒弟中有个叫泰山的年轻人,看上去不良不莠,技艺长进不大。为了维护“班门”的声誉,鲁班毅然辞掉了泰山。

    事隔数年,一次鲁班率徒闲逛集市,忽然发现货摊上摆着许多做功讲究的竹制家具,技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顾客争相抢购。爱才的鲁班很想结识一下这位竹器高手,便向人打听。人们告诉他,是鲁班大师的徒弟,赫赫有名的泰山所作。

    鲁班大吃一惊,想起当初错辞泰山,深感惭愧,叹道:“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