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士修罗
字体: 16 + -

第27章 闯洞

    原来刚才小灵猴的千里眼早已将这洞里的情况一览无余。奈何它不会说话,无法告诉轩小易,只有化身巨猿,挥拳便将那石壁打塌。

    石壁一塌,轩小易只见这里头横尸遍地,有些还未腐烂的尸体,上面爬满了蛆虫毒物,噬咬着这些腐尸。

    怪不得他一进洞就闻到一股腥臭味。顿时想起裴羽说过的话,这荡魔崖,相传被灵墟派处死的邪魔都丢弃在这里,有的是擅自闯入而丧命于此的。

    他再一看里面黑暗无光,忙从怀里拿出火灵珠,只见这珠形若圆球,赤红似火,摊在他掌上,滴溜溜不住滚转,体积虽大,看去却甚是轻灵。

    自他在花萼山伏龙潭,从孽龙身上得此珠。因不知用法来历,所以从未用过,只拿它来照明。其实他不知这颗火灵珠,委实非比寻常,若经有道之人祭炼,便能发挥神奇功效。

    轩小易借着灵珠散发出的光华,和小灵猴,一路向下走去。

    顷刻之间,已进入数丈之深,越是深入,越是漆黑阴冷。

    过了一会儿,轩小易又见一块大岩石上,写着“埋尸洞”三个大字。这时小灵猴指着这块大岩石,示意他。

    轩小易心一动,当即走到岩边运用金刚神力,伸手推去,果然那岩石缓缓转动,便如一扇大门相似,只转到一半,便见岩石露出一个三尺来高的洞穴。

    他大喜之下,也没去多想洞中有无危险,便弯腰走进洞去,走得十馀步,洞中已无丝毫光亮。他双手伸出,每一步跨出都先行试过虚实,但觉脚下平整,便似走在石板路上一般,料想洞中道路必是经过人工修整,欣喜之意更盛,只是道路不住向下倾斜,显是越走越低。立刻闭眼,心中怦怦乱跳,过了片刻,才慢慢睁眼,只见所处之地是一座一堵极厚、极巨、极重、极实的大石门。

    看这石门若非天生神力或道行高深,万万推移不动。轩小易这时大持金刚神功已成,这一推之力何等巨大,自然推开了。

    接着在小灵猴的带领下,借着火灵珠的光华,走进去。

    突然,眼前陡然一亮,凝目看去,只见台上有一个石盒。

    轩小易走上前,只见石盒上镌刻着“专候有缘人”五个楷字。下首写着:“打开石盒,里面有《逍遥大典》三卷,此功为灵墟派上乘精要,汝炼成之后,行善去恶,降妖除魔,光大我教,普救苍生。”最后一小行写着:“丁令威谨白。”

    轩小易看到此处,心头一震,心道:“原来这是灵墟派开派第一祖师丁真人所写。”但不禁又疑惑道:“丁真人这是什么意思?为何不将这宝典传于混元老祖和北墨真人,却放在这里?”

    他想了一会儿实在想不通,当下依言打开石盒,里面果然是三本古卷,上写,《逍遥大典》。他拿起再翻开一看,上面写道:“老子云,‘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庄子云,‘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也;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列子又云,‘有生不生,有化不化。不生者能生生,不化者能化化。生者不能不生,化者不能不化,故常生常化……”如此密密麻麻写满全书,再加上字里行间注满了的修炼口诀。

    轩小易一路慢慢诵读下去,突然一惊,见到背熟了的经文里有,什么“玄牝”,什么“玉虚”,什么“混元”心法,顿时脑海里联想到几件事:“第一是,青玉坛门人大内神监童單练的“玄牝大法”、第二是,在秘阁失窃的北墨真人的《玉虚大法》。”

    想到这里,轩小易才知道那两门心法原来都是取自这《逍遥大典》。但他又有许多不解之处。

    但困惑归困惑,这时他试着按照那口诀,打坐运行,竟然毫不费力的便做到了。接着再往后翻看,见古卷上写着:“逍遥大典此第一层,‘鬼道’,最高修炼至一念清静,出幽入冥境界。悟性高者九年可成,次者二十年可成。”轩小易心下疑惑:“这有什么难的?还要练二十年才成?”

    当下打坐修炼,片刻便已领悟。

    接下去看第二层:“人道”,最高修炼至延年益寿,万邪不侵的地步。

    再次依口诀修炼,也是片刻真气贯通,只觉十根手指之中,似乎有丝丝冷气射出,但见其中注明:第一层鬼道,悟性高者九年可成,次者二十年可成,如果练到三十年仍无进展,则不可再练第三层,以防走火入魔,无可救药。

    这时轩小易又惊又喜,接着去看第三层练法:“地道”,最高修炼至驭气飞行,水火不侵。这时他边读边练,而脸上忽青忽红,脸上青时身子微颤,如堕寒冰;脸上红时额头汗如雨下。转眼之间,很快第三层、势如破竹般便练成了。

    然而当他顺利修炼到第三层,地道以后,再看第四层“天道”,和第五层“玄道”时,其中艰深奥妙之处,一时之间实在是难以参解,绕是他聪明敏锐,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只好暂且将修炼口诀记下,留作日后慢慢修炼。

    原来这《逍遥大典》,实则是炼气的一项玄妙法门。根本的道理,在于发挥每人本身的丹田,炼成真元。

    真元炼成之后,则将天地间五行之精气引入体内。这也就是所谓的五气朝元,即金木水火土五行之精气。等修炼到上乘,最终达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无极境界。

    此功威力大则,参造化,御自然,化神力;小则吸人内气于自身,同时也能将敌人内气化为乌有!

    轩小易练就大持金刚神功后,本身所蓄的力道已是厉害之极,这一学习《逍遥大典》心法,两则相辅相成,融会贯通,恐怕当世已无人能及。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门心法乃是道门的无上妙法,而笑和尚传授轩小易的大持金刚神功,也是佛门的至高法道,两者修行方式虽不同,但各有所长。

    道教修真,讲究共天地一息,身同自然,以身御自然造化,化为大威力。而反观佛门,主旨却在“事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切万法,不离自性”。又云: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无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佛家修真,注重体悟自身,照见五蕴,“能以一般若而生八万四千智慧”,就是这个道理。

    然而自古以来,限于门户之见,无人能融汇两种修行法门,从而集佛道两大神功于一身。

    轩小易所以能在半日之间融汇练成,而许多聪明才智、道行修为远胜于他之人,穷尽几百年苦修而不能练成者,便在于一则有分别心,一则无分别心。

    轩小易练到第三层后,只觉全身精神力气无不指挥如意。从今以后他不仅可以震天撼地,毁山断流,还可以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游四海,踏八荒。

    当下站起,携小灵猴欢欢喜喜地走出埋尸洞。

    在以后的日子里,轩小易每天都修炼这《逍遥大典》心法,同时兼修大持金刚神功。修完之后,不是与小灵猴为戏,就是与田氏二人插诨打趣。就这样无忧无虑,自由自在,一晃,便在这荡魔崖待了三年,他也从一个孩子长成为身材高大的少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