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命于靥
字体: 16 + -

第4章 磷火焚狱

    在汴京的郊外,在距离黄河数十丈的一座小山,唤作小乾山。

    正是这座山上前几日发生了一间震惊朝野的越狱,在所有人的记忆里,这里原本是没有监狱的,某一天的夜里,这座紧邻黄河的小山上,却是燃起了熊熊的大火,将整座山都烧焦了。

    第二天,这城内便有了小乾山越狱的传言,近几日,这传言呈愈演愈烈之势,高在庙堂的大周皇帝也亲自过问了事,更加证实了坊间的传言。

    燕王府。

    “燕王殿下,哪个灾星这几天应该开始有动作了。”耶律歌负手而立,站在离燕王不远处。

    “百越遗害而已,真是希望他能折腾的动静能大一些,也不枉我的一片苦心。”燕王说道。燕王是当今大周的二皇子,封地在燕,剑眉虎目,细长的脸颊,金黄色的王冠束于发髻之上,一副王胄之相。身穿一件团龙紫袍,一条白玉带钩不失雅。“耶律兄小乾山一事坐的不错,磷火焚狱,不留痕迹,就是父王也查不出丝毫。”

    “小事而已,这么点小事都做不好的话,这么陪皇子殿下在这权力的漩涡中行走。”

    “耶律兄,按照你的推断,这灾星的下一步动作会是什么?”

    “这场好戏已经拉开了帷幕,此人应该会在最近几日收罗自己的得力部下,对我大周皇族进行反扑,也就是他所谓的复仇。”耶律歌说道。

    “这些百越余孽究竟有多大的力量?有些期待了。”燕王看着耶律歌,双目中有着征询之意。

    “百越余孽蛰伏数年之久,怕是也继续了不少力量,所说平时这些人都散迹于江湖,聚集起来也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势力,当中有不少都是江湖上有名有姓之人。”耶律歌思量着,脑海中不断浮现着这几年收集到的百越余孽势力,“就说百越王族存在之时,王宫中就有一支延续了数千年之久的力量,名为山鬼楼,百越之人传自大禹一脉,皇族中不乏精通上古巫术之人,据说当年的屠戮并不彻底,还有漏网之鱼,最后影藏于江湖,此人江湖上称作驱鬼王。”

    “有意思了,百越王族沦落为江湖术士,当真是有趣的很!”燕王目光闪烁,这驱鬼王的名头大概也略知一二。

    “这百越王,也不是无能之辈,作为一族之王,能从当年的血腥中存活下来,定是有着非比寻常的手段,手中应该是有着陛下想要的东西,不然陛下也不会把一个本该处死之人关在南郊监狱,就连亲近的宗亲,肱骨之臣都不知道此事,可见此事在陛下心中的分量。”耶律歌斟酌道,扭头看向燕王。

    “具体陛下要得到的是什么,我们至今还不得而知,百越能传承至今,历经数朝而不倒,想必不是什么凡物!”燕王轻轻磨砂这手掌,这是他一直想知道的秘密。

    当年这百越王神秘的消失,官方的说法是在乱军中尸骨全无,可是不久之前燕王却发现这个在战报中被忽略的百越王并没有死,而是被秘密关押在南郊的秘密监狱中,随后就有了南郊越狱以及磷火焚狱,便是出自这位燕王的手笔。

    二人正在说话间,突然有家丁慌慌忙忙的跑了过来,在殿门外说道:“宫里来的公公过来宣旨,请燕王殿下接旨。”

    “真是说曹操,曹操就到,呵。”燕王整了整衣冠便往前院走去。

    立于前院的太监,手中并没有拿圣旨,只能燕王殿下走来,跪伏在地,厉声道:“陛下口语,燕王即可进宫议事,不得有误。”

    燕王起身谢恩,宣旨的太监只是和燕王寒暄了几句,便走了,还要去别处传旨。

    汴京,京畿之地,大周的皇宫。

    宣武殿。

    燕王还未入殿就看到俩人在这大殿中央,走近了,才认出,是血泣侯和大理寺卿周景仁。

    二人见是燕王殿下到,便拱手作揖:“燕王殿下。”

    燕王也不敢怠慢,自己虽是皇子,但是二位皆是国之忠臣,礼数上定要周全,回礼:“侯爷,周大人,本王来晚了,请见谅!”皇帝召见臣子,都是身为臣子的到齐之后,皇帝才会来接见,自己来迟,定是让二位大人等了许久,所以燕王才说这客气话。

    “燕王那里话,四皇子殿下换没到呢?”大理寺卿周景仁说道,在这皇子殿下面前,他和抬不起什么官架子,皇子生来便高人一等。

    血泣侯却是没有说话,垂手而立,他不去结交皇子,已是惊人皆知,便是当今皇上为皇子时,这位侯爷也是这般态度,所以燕王并未往心里去。

    “哦?父皇还宣了郯王殿下,不知所谓何事,俩位王子,俩位重臣。”燕王打趣道。

    “应该是南郊越狱疑案,前几日陛下曾亲自过问此事,想必今日事为此事吧!”周景仁说道,他既要和燕王殿下说话,可是有不敢忽视血泣侯,便侧首问道:“侯爷可知今日陛下召见我等所谓何事?”

    “陛下圣意,岂可妄自揣测,老朽不知。”血泣侯还是一如既往的冷言冷语,可是越是这样,满朝之人越是敬畏有加,周景仁也没有对于这硬邦邦的回复感到不适,只是讪讪一笑。

    正欲抬头,侧眼看到一个人正向这边走来,身穿一件蓝色衣袍,胸前绣着团龙,一支玉带系在腰间,一身皇子打扮。

    便说道:“郯王殿下到了。”

    这郯王殿下是排行第四的皇子,行事果决,颇得陛下的喜欢,与这二皇子素来不和。

    几人齐会,只是互相含蓄了几句,便有一名司礼太监出来传话:“陛下罩几位到偏殿议事。”

    几人在太监的带领下向偏殿走去,偏殿内早已布置好鼎爵果蔬,皇帝未到,几人不能入座,只能依次站在下首位置,恭迎圣驾。

    大约过了盏茶时间,殿外司礼太监高呼:“皇上驾到~~~~~~”

    殿内几人皆是俯首作揖,齐声道:“恭迎陛下。”

    这大周皇帝在殿上正位落座,看着下方几人,开口赐座,几人才依次入座。

    半饷之后,酒过三旬,正在几人揣测之时,周皇说道:”前几日南郊越狱一案,各位卿家有什么看法?“

    二皇子燕王心头凛然,果真是此事,却是不露声色的看向血泣侯。

    只见血泣侯并没有启奏的意思,便转眼看向了周景仁,示意下回陛下的话,毕竟事关重大,今日有突然召见,在场的几人都不愿妄下论断,只能找一个人先去探探陛下的口风了。

    燕王,郯王,贵为皇子,显然不是最佳的人选,血泣侯更是国之柱石,在场四位,只有这大理寺卿最为合适了。

    周景仁在大周官场这么多年,这点觉悟还是有的,只是心中暗呼倒霉,无奈之下只能回奏。

    (本章完)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