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色生活
字体: 16 + -

26 由金瓶梅遗址公园谈

26.由金瓶梅遗址公园谈 活色生活 书包网

“旅游文化”的“西门庆”

去年,曾听说金瓶梅遗址公园在国人的争论声中一度叫停,不想,今年4月21日耳边又响起一声“惊雷”,这一遗址开始试开放。本想趁着五一黄金周大捞一把,结果事与愿违,游客少得可怜。耗资两千多万元的“开门红”,无异给人一记生疼的耳光。

安徽近年一直推“两山夹一湖”,“一个黄山”让周围大大小小的5000多个景点黯然失色,大部分没有开发,也无人愿意开发。我游览过黄山的绝妙之景,也感叹“感受黄山,天下无山”的宏大广告霸主口号。在这样的一座大山下,要突发奇想,一鸣惊人,恐怕只有开发金瓶梅遗址公园来招人眼目了。走“性感”路线没有错,英国投资700万英镑修性主题公园,中国的性文化展也吸引了不少人。可惜,为了开发旅游经济,将小说中的虚拟背景对号入座,硬要让吴氏宗亲当一回“西门庆”的子孙传人,有点“羞煞今人”了。当什么不好,硬要人当“西门庆”的后代;戴什么不好,硬要戴“西门庆”的绿帽子。且不说有人论证书中的主要人物“西门庆”的原型为西溪南大盐商吴天行,原型毕竟是原型,小说是需要加工和提炼的。退一步,就算是,金瓶梅遗址公园历经风雨,各种祠堂、古桥等建筑保留着“金瓶梅”的影子,但恐怕也只能让人手捧一本《金瓶梅》去追忆了。拿现在遗留的破旧地方就说是西门庆与潘金莲偷会地方,试图去吸引人,恐怕理会的人不多。

旅游文化作为人类生产、生活以及社会关系总和文化的一个分支,也有腐朽的一面。发展旅游,我们应从健康和和谐、持续的理念出发,进行资源整合和深入挖掘。如果仅仅以两性**和色情描写来吸引眼球,这种不良的心态和低俗的开发标准,正如十余年前全国上下一片“西游记宫”、“鬼宫”一样喧闹,现在几乎没有剩余。旅游本有在游览过程中启迪思维、陶冶情操,与文化交融的作用,而降低审美标准和道德门槛,一厢情愿地去开发,只能是失败。广东曾想把汉奸别墅弄成“文物”,南方也有将“秦淮八艳”弄上夫子庙的想法,还有一些地方将妓院也搞成文物等等。如果持正确的健康开发理念,剔除糟粕,警示后人,无可厚非。但实际大多是经济利益驱使、道德沦丧,净拿一些封建的糟粕文化吸引人。而我们应该保留的“慰安妇”遗址却大拆特拆,据说丢了中国人的脸。而外国人,我们在初中课本也学到,追忆历史,不是忘记,而是自我审视和自省。

曾有景区让游客穿上日本军服举着马刀耀武扬威留影,有的景区导游“荤段子”琅琅上口,旅游文化的糟粕却成了主题,这不光是旅游业人员的悲哀,这也是全民族文化素质低下的表现。

金瓶梅遗址公园的失败给我们又上了一课。开发主题公园,必须要有一个符合中国国情、道德习俗的鲜明主题,主题公园的主题定位应该有文物或旅游部门来审定,政府为了招商引资,完成任务,不去考虑项目对国人的影响和社会收益,为了完成自己的政绩,自觉地降低旅游进入的门槛,充当“旅游文化”的“西门庆”,逼良为娼的或诱其腐化,该担怎样的责任?

中国现在没有旅游大法,在现实的景区开发中,各部门条块分割,利益冲突,矛盾尖锐,执法和监督和不到位,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投资收益体系,进入门槛太低,没有形成一个“准入制”,谁都可以圈地占山搞旅游开发,什么污染环境等等都无人过问。我个人觉得,现在一些山岳自然景区的开发过热,是以损害国人健康和生活质量为代价的,应该对一些景区进行“封闭修养”,进行储备,不可一拥而上,互相削价竞争;资源破坏,环境恶化,无人来管。

说一些政府是旅游文化的“西门庆”,阉割或者断章取义旅游文化,为之不过。而我们一些文化学者和旅游从业人员也干着“潘金莲”的角色,不问历史的真实性,瞎子摸象,揣摸猜测,杜撰虚构,令人气愤。在旅游的规划和策划中,定位低俗,在实际宣传中,迎合庸俗,还有的自称天下第一,让人反感。旅游宣传有时太误导游客了,但这方面至今很少有哪个部门审查旅游的宣传口号和广告词等等。

旅游市场的放开,并不是自由泛滥,应有一些法律和制度进行宏观管理和约束。

当然,金瓶梅遗址公园的开发失败只是一个小小的案例而已。我希望不要重演,正在发展的中国旅游业需要环保、绿色、健康,需要朝气和生命力。我们也需要冷静,最近,害怕长城不能评上世界第七奇迹,我们就去拉票,而怎么不考虑保护呢?我看过宁夏固原和陕西榆林的长城,都是公路穿膛过。埃及的金字塔却格外冷静,甚至不愿参加评选,他们认为金字塔在全世界人们的心目中本身就是奇迹,不需要谁去评选。现在中国式娱乐化的各种评选,已经成了灾难,但追随者不少。面对形形色色的虚荣与炒作,让我除了发几句牢骚,无话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