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之雄霸天下
字体: 16 + -

第5章 桃园结义

    一日,刘明远他们正在小院中商讨事情,此时已经进入至正十二年的除了,经过一个冬天的艰难度日,刘明远他们终于熬过到了春天,此时猎物开始变多,众人正在商讨如何多打一些猎物。

    突然,一个民壮急匆匆地跑进了小院,然后说道:“常大哥,也不知道哪里走漏了消息,官府已经得知大哥躲在山中,这几天就要派人来抓捕大哥你们,各位哥哥还是赶紧走吧。”

    气氛立刻紧张起来了,刘明远知道他们躲在这里的消息迟早是要暴漏的,山下村民一天两天不知道,但是时间久了还是会察觉到一些的,而且刘明远他们也经常下山,还有常遇春的几个好友也时常带着粮食上山,自然是遮掩不住的。

    “这群狗鞑子,咱们干脆和他们拼了,杀光他们,占领hy县城。”

    蓝玉站在刘明远他们身后激奋地说道。

    常遇春大手一挥,就要拍下去,但是还是没有落下,毕竟经历过项城之事之后,常遇春也明白蓝玉已经长大了,不能再当小孩子了。

    随后,陆续又有几个民壮赶来了,都是平日里和常遇春交好的,如果没有这些人,刘明远他们也不能安稳地躲在山里这么久,渡过了一个冬季还能活下来。

    看着身边的几个民壮,常遇春立刻说道:“常某对不住大家,害的连累大家了。”

    众人一听,立刻说道:“常大哥说的哪里话,如果兄弟们要是怕死,当初就不会帮着大哥逃走了。”

    常遇春是性情中人,刘明远随后安慰道:“常大哥,眼下咱们要寻一个出路。”

    众人纷纷点头,绝对不能坐等鞑子来抓。

    “不然咱们再投一家义军,咱们兄弟三人出去大干一场。”

    傅友德随后说道,眼下众人也没有出路,这也是算是唯一的出路了。

    “眼下也只有这么办了,咱们还是赶紧离开这里,大家这几天也不要上山了,以免被牵连,赶紧回家。”

    常遇春随后说道。

    但是刘明远不赞成他们的主意,然后说道:“既然咱们想要投奔义军,那还不如就在怀远地界上自己立寨,如今怀远地界上立寨的人马也不少,何必非要投奔他人,在他人身下做事。”

    刘明远的话一出,顿时让众人眼前一亮,纷纷表示赞同,自己立寨也快活,而且众人对怀远地界熟悉,如果投奔义军,都要离开怀远,如今外面兵荒马乱的,拖家带口地赶路,保不准就死在路上了。

    常遇春也觉的刘明远说的有道理,尤其是自己立寨可以让一些好友过来投奔,尤其是眼前这几位一直帮助他们的人,也不至于自己的事情连累他们。

    此时自己立寨,既可以保全这些人的安危,又是在怀远地界上,大家熟悉这里,也可以和官府更好地周旋。

    “好,就这么定了,咱们就自己立寨。”

    常遇春和傅友德都激动不已,刘明远也欢喜的很,然后说道:“立寨最重要的是选好地方,几位大哥对这里熟悉,不知道有没有好的立寨地方。”

    众人纷纷点头赞同,然后就开始思索起来,片刻之后,常遇春开口说道:“倒是有一个好地方,在hy县和dy县交界的地方,有一处山,名为横涧山,山林茂密,易守难攻,进山上万人绝对没有问题。而且还是两地的交汇处,也算是三不管的地方,咱们在那里立寨,也不会引起官府的注意。”

    “好,就选这里,常大哥和傅大哥认识的人多,咱们既然立寨了,两位大哥可以多联系一些志同道合之人,和咱们一同起事。”

    两人纷纷点头。

    “怀远花云,与我素来交好,我可以书信与他,定会来投。”

    “定远的华云龙,濠州的陈德,唐胜宗,这些都与我有交情,也可一起招来。”

    常遇春随后说道。

    傅友德接着说道:“我路过虹县的时候和当地豪杰胡大海有过过命之交,定可来投,还有老家的张龙、陈桓两人,也可来投。”

    “好,那我等赶紧准备,等立寨地点一确定,两位大哥这就书信给这些豪杰,让他们一同来举事。”

    刘明远随后说道。

    “好。”

    常遇春豪爽地说道:“既然咱们三兄弟要举事,那何不学习三国中的刘、关、张三兄弟,一同结拜如何?”

    常遇春他们已经把刘明远的三国故事牢记于心了,此时更是激动不已。

    “好……”

    刘明远和傅友德一听,三人顿时大喜,三人生死之交,早已经将对方视为亲人了。

    “哈哈……”

    刘明远三人随后就欢喜地大笑起来,身边的一众民壮,还有蓝玉也激动不已。

    第二天,经过一番准备,刘明远三人正式结拜。

    “我常遇春。”

    “我傅友德。”

    “我刘明远。”

    “我三人今天结拜为兄弟,荣辱与共,生死相随,皇天后土为鉴。”

    随后三人按照生辰,常遇春最大,为大哥,傅友德其次,刘明远最小。

    最后就是上供祭品,牛羊和美酒,这些都是刘明远等人连夜在山下的大户那里牵过来的。

    祭拜完之后,祭品就全部下锅了,山下的众多青壮都聚集到了这里,众人把酒言欢,开怀畅饮。

    翌日,刘明远他们立刻起身前往横涧山,同时常遇春也召集了一些愿意相随的民壮,足有三百多人,加上他们的家眷,一共五百多人,众人沿着偏僻的山路行进,绕开大陆,以免惹上麻烦。

    经过十余天的赶路,众人最终到达了横涧山,然后就开始忙碌搭建房屋,一时间横涧山一片繁忙,直到一个月之后,刘明远他们才算完全在横涧山落了脚。

    随后就是训练了,这个任务自然落到刘明远身上了,一年下来,常遇春和傅友德已经知道刘明远懂得兵法,对行军打仗也有一套。

    谁让刘明远平日里总在常遇春和傅友德身边讲一些行军打仗的事情,在他们眼中刘明远简直就是上知天文,下旨地理,无所不知,无所不会的人。

    刘明远知道自己逃脱不了,随行也就接受了,然后开始对手下的青壮进行编练,这一个月下来,横涧山又有两百多青壮投奔,眼下青壮已经到了六百多人。

    刘明远先对手下的六百多人进行了整编,他可不想像刘福通的义军,杂乱无章,六百人被编为两队,每队三百人,甚至队正一名,分别为常遇春和傅友德,总领一队的全部事务,然后每个队下面设置三个百长和三十个仕长。

    这些百长和仕长是在刘明远组织的一场比武大赛选中拔出来的,都是众人信服的勇猛之人,用这些人担任军官,下面的人自然没有意见。

    刘明远担任典军书记,负责军事训练和军法军规,同时刘明远也组建了一支二十人的典军队,平日里负责监督执行军法。

    编制完成之后,刘明远就开始着手训练,先从最简单的正步队列开始。

    起初这些民夫对这样的训练都有些不适用,甚至有些抵触,在他们看来自己是上山立寨的,应该多和各自的队正学习刀剑功夫,然后好自保杀敌。

    所以众人对于刘明远这一套训练都有些不理解,只是看到刘明远训练众人的时候自己也跟着训练,而且对自己的要求都高于其他人,于是众人也不好出来反对,就跟着训练了。

    刘明远在训练的同时,也公布了军法,军法是核心,刘明远的军法也和这个时代大为不同,军法的第一条就提出了军队的使命是“驱除鞑虏,光复中华”,这是刘明远他们的奋斗目标,随后就是三大令七十二禁。

    三大令就是“一、绝对服从命令;二、不拿百姓一针一线;三;一切缴获要归公。”七十二禁就是明确了军队中各种细节的事情,有行军纪律,驻扎营地纪律,还有对待百姓的纪律,对待俘虏的纪律,还有如何处置战场上出现的贻误战机,不尊号令,畏敌逃命等等,都做了明细的规定和响应的处罚。

    刘明远将这些军法全部写到了木牌上,然后挂在了训练场地周边的大树上,随时让士兵们背诵学习。

    训练之初,很多士兵都没有军法意识,所以大错没有,小错不断,但是都被刘明远和他手下的典军队给一一逮住,然后进行严格处理,短短十几天的功夫,六百多人就对军法有了认识,开始严肃起来了,同时也让训练变的顺利了。

    刘明远规定白天军事训练,晚上上文化课,最开始的文化课是从识字开始的,六百多人,识字的人没有几个,刘明远于是先从扫盲开始,每天晚上给手下的六百多人上识字课。

    同时刘明远还会对军官单独上课,进行军事战略学习,常遇春和傅友德等一众军官最为喜欢,每次都痴迷一般地听着刘明远讲着古今中外各个精彩的战例。

    短短的两个月功夫,六百人的队伍就来了个一个大变样,阵列走的那是一个整齐,士气也高昂了,更重要的是每个军官和士兵在文化水平上都提升巨大,一般的汉字都认识了。

    尤其是军官,经过刘明远两个月的灌输,也算是开了眼界,不再是一个小农思维了,开始接受军官的身份,起初对刘明远远还有些意见的人也开始对刘明远敬服起来了。

    随后,山寨又迎来了人员到来的高峰期,常遇春和傅友德联系的一些豪杰之士也纷纷到来了,他们还带来了不少民壮,还有这两个月投奔而来的流民百姓,也被刘明远全部收留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