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刘伯温
字体: 16 + -

第6章 道盟大会(一)

    刘伯温沉吟片刻,便向孙德彧和清虚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要召开道盟大会。

    孙德彧有些愣。清虚道长迷糊了。

    刘伯温笑看着这两人的表情解释了起来:“就是借助我师父显圣,邀请道教所有流派的掌教掌门们来玄云观。

    让大家分别登台讲法,然后交流下经验。对各流派的教义求同存异。理不辩不清,法不辨不明,相信大家会感兴趣。”

    “这个方法好,”孙德彧首先反映过来。

    “其实我们道教各流派所谓的教义之争,很少是我们面对面的争论。

    大多是各发展各的教徒,在阐述经法教义时,通过善信知道了双方有些冲突,就在讲法传经时互相指出对方是错误的。

    慢慢矛盾激化,还造成善信无法适从,进而影响了我道教的整体发展。”

    “是这样的,”清虚也说道:“特别是一些小的流派,由于底蕴稍浅,影响偏弱,为了自身的发展有点无所不用其极,对道教的总体声誉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我认为道教必须有唯一的核心人物,至高神必须是统一的“刘伯温说道。

    ”太上老君是道教之祖,必居至高神位。这个应该不会有太大争议,即使各派祖师各有不同,但也多受道祖点化传经,仔细分析下来也脱离不了太上老君的道统。“孙德彧也说道。

    ”道盟大会具体是怎么个说法?“清虚道长问道。

    ”道盟就是一个组织,由道教各流派教主当中,推举出道法高深、德高望重之人,组成长老会,并且邀请所有道教流派成为会员单位。下设几个机构。

    道盟的作用就是协调道教内部矛盾,并每年或相隔几年组织交流会,尚可举办有利于道教发展的各式比赛,这个就叫做道盟大会.“

    “当然我人小言微,加之经验不足,这只是个粗略想法,尚还需要如两位这样德高望重,久经历练的老前辈的完善和提点。“

    ”小祖之想法,天马行空,却又高瞻远瞩,贫道必以小祖马首是瞻“孙德彧兴奋稽首说道。

    其实孙德彧在刘伯温传授丹方的时候,就已决定紧跟其脚步。此时如此表态也不为过。

    ”清虚复议“清虚干脆回应。

    刘伯温很高兴,为道教的发展终于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此后的具体谋划就交给这些道教的大佬吧,一个个老谋深算的,想来不会弄出什么纰漏。

    自己才是个孩子,还是好好读书写字为妙。想到这里不禁嘴角微翘。

    自从刘伯温讲明了什么是道盟后,孙德彧和清虚就不镇定了,两人非常兴奋。

    两个人眼光独到,见识非凡,自然意识到了道盟和道盟大会的重要性,如果成功了,那对两人在道教中的影响力肯定有很大提高。

    两人不算沽名钓誉之辈,但是想到这件事办好了,或许会在道教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不禁满脸充血,双眼发亮,同时也坚定了誓死追随刘伯温的决心。

    三人就道盟的事情,整整商量了两天,该考虑的也考虑的差不多了。

    孙德彧就提出要多去联络一些道友,特别像正一道掌门张留孙这样身份的最好自己去亲自拜访。

    对此刘伯温和清虚都表示赞同,希望把那些够身份的都拜访一遍。

    刘伯温更是建议,如果方便的话最好能提前相聚会谈一番。

    孙德彧走后,刘伯温决定回家看望下父母。

    其实在老君显圣的第二天,刘自庭就赶回道观和刘伯温见了一面。

    因为刘伯温成为太上老君弟子的事,全家人都知道了。

    激动自豪不可避免,但富氏更担心刘伯温,怕他会被老君弄到天上当神仙,而让自己失去宝贝儿子。

    刘伯温让刘自庭捎话给母亲,自己在二老百年前,不会上天,也成不了神仙。

    自己会在凡间待到六十多岁的,才让母亲安心了些,可这两天又捎话来说,想儿子了,想来观里看儿子。

    刘伯温一想,还是自己回家吧。

    刘伯温现在也有了后世明星一样的苦恼,太出名了!

    特别是在道教信徒当中,那很是高大上的。

    在普通民众口里更是神仙下凡一般的人物。能掐会算、金刚护体、呼风唤雨、撒豆成兵……。

    不过刘伯温有时也臭屁的想,这些自己还真是能做到一些的。

    被老百姓称作“小神仙”也不算太夸张。

    刘伯温回家也只能在傍晚时刻,这时候道观已经没有信民了,到家的时候天已经完全黑了。

    村中看不见一个人,只有偶尔的几声狗叫。

    这时候农村没有任何的娱乐项目,只能遵循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规律。

    当然刘伯温不是独自回来的,刘自庭下午就来到道观接刘伯温了。

    刘爚和富氏一家子再听见狗叫声后,就齐齐的聚在了自家门口。刘伯温一进门富氏就哭哭啼啼的跑过来把他搂抱在怀里。

    刘伯温摇晃了几下头找到父亲的身影,看了一眼,就幸福的屈服在母亲温暖的怀抱里。

    只有看到过刘伯温和清虚道长,全真教孙真人那般高人云淡风轻,一本正经交谈的刘自庭,才在心里慨叹,这其实只是个六岁多的孩子。

    看富氏一直哭啼不止,刘爚才不得不劝道:“好了,伯温回来是高兴的事,夫人就不要哭了,再说现在伯温不是一般人,让别人看到总是不好,快快回屋吧。”

    富氏擦擦眼泪,止住哭声,紧紧抓住刘伯温的小手一同向房间走去。

    到屋里富氏看着刘伯温红扑扑的小脸蛋,又带的哭音说道:“我可怜的孩子,都瘦了,观里的饭菜肯定不可口,基儿啊,我们不去当神仙,就在家陪娘好不好?”

    刘伯温慌忙解释自己在观里很好,道士们对自己比对他们的主持都好,还经常单独给做好吃的。

    第二天早晨,刘爚在书房向刘伯温仔细询问了下,在道观里的情况,对于被太上老君收为徒弟的事尤为关心。

    刘伯温就装糊涂说,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成了老君的徒弟。或许是自己天赋异禀吧。

    死活不敢把自己在转世重生前,就成为了老君弟子,而且自己还保留着前世记忆的事说出来。

    这是自己最大的秘密,多亲近的人也不能说,保守这么大的秘密很痛苦,那也只能孤独着忍受。

    最后刘爚是叹息着出的书房,自小就感觉自己的儿子不平凡,可没有想到会成为那么高大神仙的弟子,以后儿子的路只能自己走了,当爹的自己只有眼巴巴的看着,却帮不了一点的忙,感到很失落。

    不过也得到儿子的一颗宽心丸:保证娶妻生子。

    其实有时候刘爚也是很自豪的,自从儿子成为了小神仙,周边的商贾富豪常常有人来拜访,村子里的乡亲对自己家里人更是尊敬的不得了。

    要知道民间是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说法的。

    谁知道哪天刘伯温位列仙班的时候,会不会把一家子都带到天上当神仙。反正和将来的神仙搞好关系是不会有坏处的。

    刘伯温在家一待就是半年多,个子又涨了点,人也七岁了。年龄是最让他挠头的事情,可也没有办法,这个只能慢慢来。

    这段时间刘伯温连院门都很少出,怕麻烦。但却把画符、法咒、手诀等好好的研究了一番。每天也抽出点时间练练拳脚,打打坐。

    这一天小道士赵无欲来到刘伯温家,请刘伯温去下玄云观。说道观来了几位道家的高人。

    这里简单说明下,我会尽量保证不断更,但两更三更神马的,目前也不会有,存稿不多,没有那个底气,但我会尽量把更新时间固定在每天的20:00。还有我要在这里特别感谢书友“十步杀万人”,谢谢你给了我推荐票,这是我的第一张推荐票,不管这本书将来是一种什么结果,我对你的感激都不是用语言能够说明白的。再次说声谢谢!

    (本章完)